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曲五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263194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曲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曲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曲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六单元第24课 诗词曲五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4诗词曲五首教材分析本课选的五首诗词,体裁不同,有古乐府、歌行、律诗,还有词和曲,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古人的政治生活,表现出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十五参军征是一首侧面描写战争的叙事诗,也是一首乐府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 动人民带来的苦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军营送别的热 烈场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战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饱含着 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 廷的愤懑之情。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 亡的豪情。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

2、此曲抚今追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 对立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教学目标1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理解诗词曲中蕴含的情感。2 .难点:提高诗词曲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如假设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 要的位置。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战争的 古诗,十五参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 学习新课(一)学习十五参军征步骤一:知体裁,

3、解诗题1 .乐府和乐府诗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元曲,是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元曲主要指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简短的小令和以 假设干小令组成的套曲用以合乐歌唱。这首小令的题目是“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曲牌名。曲牌,俗称“牌子”,即曲调的名称。每一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协韵等,且都有基本句式,可据此填写新曲词。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 书省事。后辞官归隐。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且多反映人民疾苦,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具有现 实主义风格。3 .写作背景这首散曲是张养浩

4、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他途经潼关 时,正值关中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目睹眼前的凄惨景象,看到秦汉宫殿的遗址,张养浩 不禁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三、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步骤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课文诵读音频,学生初步感知内容。2 .集体诵读散曲,整体感知诗意,体会诗人的怀古之情。3 .学生自读散曲,结合注释,理解曲意。步骤二:梳理脉络,理解文意1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所见,“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 情色彩。作者“意踌躇”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灾难频繁,百姓受苦。2 .按写景、抒情、议论把这首元曲划

5、分成三个层次。明确: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以“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以“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 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唧长安,曾经是六朝都城,它繁荣兴盛的景象在古籍中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 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令人何等“伤 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改朝换代

6、下的惨烈图景令读者很 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四句):抒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 遭殃受苦的总是老百姓。(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屋殳,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 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步骤三:品读课文,鉴赏诗歌1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J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 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2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

7、脂民膏再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 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步骤四:阅读积累,拓展延伸著文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古代诗歌、 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你还知道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学生先发言,再 出示课件)明确: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

8、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四课堂小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作者借凭吊漳 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 苦生活的残酷现实,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安危的统治者的愤慨。五、布置作业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曲名句,选择三句推荐给大家并写出推荐理由。 附:板书设计山坡羊潼关怀古“口口 1山:峰峦如聚(视)雄伟险要任吊写景,八一小1水:波涛如怒(听)兵家必争j望酒都忧虑国计民生忧虑国计民生怀古抒情1伤心秦汉经行处 战争连连意/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9、改朝换代主旨议论百姓苦一同情人民疾苦课后反思教学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这五首诗词曲。从最终的教学效果 反观教学设计,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从宏观上来看,这样设计预设太强,教学环节的推进显得 一厢情愿。从微观上来说,许多细节欠缺考虑,一些小问题设置得烦琐而零碎,使得很多分析费时 而低效,占用了本该用于诵读和背诵的时间。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乐府、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大多来自 民间,没有确定的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文笔自然朴素,打动人 心,有很强的叙事性。2.从诗题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明确:参军征,即被征到军队里打

10、仗。步骤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 .教师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这首诗,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生读诗歌)2 .这首诗有很多生字比拟难,教师指出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zhUng)狗窦(d6u)雉(zhi) 舂谷(chGng)羹(gng) 饴(yi) 3 .在理解词语意思、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同桌合作,说一说古诗的意思。4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 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一归途中一返回家中一“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着回家, 满怀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家中无人)T悲哀流泪,心茫然(“出

11、门东 向看5 .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诗歌。步骤三:反复吟诵,感悟诗情1 .读完全诗,你认为最能概括老兵一生经历的是哪句?明确: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2 .八十岁的老兵,满怀希望地返回家乡,他多么希望亲人早已在路旁迎接,可他看到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这位老兵,看到这种景象,会说些什么?明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吗?多少年来积压心 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累累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3 .当老兵往前走,他又看到了什么?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明确:“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 神。

12、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烟袅袅、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数十年魂牵梦萦而 今却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此情此景,人何以堪!4 .自由诵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孤独的心灵的痛苦。5 .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这一切,他“出门东向看,他在“看”什么?明确:他或许看到了乡邻,或许看到了希望,此时,这位老人无论看到什么,他都会潸然泪下。步骤四:揭示主旨,升华主题1 .在当时的朝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还有哪些人像老兵一样孤独呢?

13、 明确:痛苦的不仅仅是老兵,还有那些失去孩子的老人、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母的孩子。2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主旨的理解。明确:这是一首反映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 一位少年参军几十年后返回 故里时,看到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战争 的残酷。教师小结:战争是残酷的,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 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人在经历着战争的 痛苦,因此让我们珍爱和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二)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渡:同样是有关战争的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却表达出

14、不一样的情感。步骤一:了解作者,解读题目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岑参(约715770),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 诗以风华绮丽见长。后来由于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因此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加入军人幕府,寻 求个人开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的名篇佳作。2 .体裁知识。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反映戍 边的艰辛,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15、,基调昂扬,体裁兼善。3 .解读题目。“白雪歌,即,白雪之歌,/歌,说明体裁为,歌行体,。“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步骤二:赏读诗歌,掌握节奏1 .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2 .朗诵欣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步骤三:再现形象,整体感知1 .想象诵读:诵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读出诗中之 画。2 .学生对照注释,与同桌交流诗歌的大意。3 .学生默读,理清思路。(内容上写了哪几个方面?层次怎样?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咏雪。后八句:写雪中 送别。第一层分三小层:

16、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壮美的雪景;第五到第八句从帐外到帐内,写军营 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第九和第十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做 铺垫。第二层可分两小层:第十一到第十四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 象;第十五到第十八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和送别后无限惆怅的心情。本诗描写了塞外奇丽壮美的雪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因朋友返京而产生 的无限惆怅之情。步骤四:赏析名句,体味意境1 .方法指导:要对词句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品评。“五抓”:抓关键字、抓艺术手法、抓描绘的画面、抓情感、抓哲理等。2 .教师出例如句,做赏析指导

17、。学生分小组交流赏析后发言,教师点拨补充。(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为何被誉为咏雪的千古名句?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忽如” 二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胡天”的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 用?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明确:黄昏时分,出了辕门,见大雪纷飞,看到一幅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

18、上的红旗却 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边塞的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4)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留白之妙。明确:诗是抒情的,但这里没有直接抒情,诗人的匠心是用无声的画面来提示不可直观的感 情。通过马蹄的印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教师小结:这首诗气势恢宏,描写了盛唐时代,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无限 愁情。全诗紧扣“雪字,以雪生发奇情妙思。虽仅四句提到“雪”,但诗句处处合“雪”。雪是景物 中

19、心,雪景衬托送别(景中有情),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情中有景),景情合一,匠心独运,具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三 布置作业1 .发挥想象,扩充细节,把十五参军征改写成一篇记叙文。2 .选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任意两句进行赏析。附:板书设计参军之久: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参军之久: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参军之久:十五参军征,八十始得归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一)十五远望:松柏冢累累(狗窦:兔入 回乡所见匕毛 梁上:雉飞 近看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行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I回乡心情:泪落沾我衣(二)白雪 歌送武判咏雪一一奇异瑰丽)设置背景广(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j渲染气氛 吕归与U送

20、别一一依依离情,真诚友谊、(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j万古流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南宋时,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统治者苟且偷安,无意收复中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爱 国志士,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 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二、学习新课(一)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步骤一:了解作者,解读题目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21、品。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便写下了这首词。2 .解析题目。“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有怀,有感而发。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明了。步骤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1 .借助注解,读通全词,读出节奏。2 .指导诵读,齐读检查。步骤三:思考探究,理解内容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串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1

22、 .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 懂吗?明确: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的金兵占 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 其来的呵天一问,可谓惊天地,泣鬼神!2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明确: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 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 满感伤之情。3

23、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思考:第三问为何而发?如何理 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明确: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 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而从 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发奋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 主和派的严正斥责。步骤四:细读品味,理解情感说说作者借此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伤情,

24、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 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有怀”是“为国伤怀”的怀。下阕怀古:万兜婺、战未休、孙仲谋。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 时的东吴孙权的意思,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 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这里的“有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的愤懑。教师小结:感慨兴衰、赞美孙权、挖苦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词,我想你一定对辛弃 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词人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 心。步骤五:品鉴词作,学习写法说说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一是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融古人

25、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三是 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清楚。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 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真挚的爱国情怀。(二)学习过零丁洋步骤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 家。2 .写作背景1256年,文天祥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 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 使抗元形势趋向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

26、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 年,过零丁洋时,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 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在柴市沉着就义。步骤二:诵读古诗,疏通文义1 .学生自由诵读,老师范读。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手中的材料,体会文章内容。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文义把握的情况。步骤三:分析探究,理解内容1 .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2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 何作用?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

27、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 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3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明确:这两句诗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而后面的 “惶恐”与“零丁”那么描写了诗人的心情。作者历经艰难困苦,痛苦地目睹国家倾覆,屈辱被俘后,决 意以死报国。这两句诗表达了他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诗人在这里成对 使用了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在词性、语义和平仄上的对仗十 分工整。全句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堪称诗史绝唱。4 .体会尾联所包含的情感。明确:用议论

28、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步骤四:拓展延伸L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现出诗人的铮铮铁骨,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于莫须有的 罪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的锄刀下慷慨就义。5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明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三 课堂小结辛弃疾和文天祥的这两首诗词带给我

29、们如此巨大的心灵震撼。面对历史,我们不得不成认 只有与国家呼吸与共、生死相依才会传承古今,继往开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读这 两首诗词,结束今天的课程。四 布置作业1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的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拟一下,两首词 在内容、风格和写法上有何不同?2 .课后阅读文天祥的扬子江正气歌。附:板书设计(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万兜鳌、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感慨兴衰、赞美孙权、挖苦当朝(二)过零丁洋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颔联国破家亡(追忆过去.、壬出丹心垂史颈联 悲愤忧惧(感叹眼前、尾联一一以死名志一一激情慷慨,映照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