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
《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行为_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1.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估及淡出策略研究”(04AJY006) 和“985工程”中国 财政金融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中国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同时得到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资助。 摘要: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 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 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 地方政 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 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 从 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 导致投资过热, 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
2、 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 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 力度太大则 经济“ 硬着陆” 的两难困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宏观经济稳定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 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及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 注, 成为分析诸多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周黎安(2004) 利用一个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晋升 的博弈模型, 考察了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及其对地区间经济竞争和合作的影响, 认为地方官 员的政治晋升竞争是导致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陈抗、 H
3、illman和顾清扬(2002) 研究了从“援助之手”向“攫取之手”转变的诱因, 探讨了财政集权与 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 认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激励机 制来影响它们的行为, 进而对经济增长、 投资水平和经济效率产生影响。Young(2000) 通过考 察各地区国民收入构成以及国民生产总值中3个产业相对比重的演变, 提供了我国地区间贸 易保护主义和产业趋同化的经验证据, 并认为地方财政激励和扭曲的价格体系是产业趋同化 和地区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原因。Jin,Qian和Weingast(2001) 在市场保护的联邦主义理论 (the theory of market
4、-preserving federalism) 的基础上, 通过考察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 变化及其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认为财政分权带来的财政激励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然而, 到目前为止, 我国学术界关于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 研究成果 尚不多见。可是, 中国经济的一个特定难题就是找不到一条较稳定的增长路径, 经济不是处 在过冷就是过热的状态中( 刘霞辉,2004) 。2003年下半年,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并出现过热趋 势, 其中投资过热尤为突出, 成为推动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对于投资过热的成因, 目前国内 学术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货币政策( 刘霞辉,2004) 、 财政政策(
5、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4) 和国际资本流动(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 等方面。毫无疑问, 这些因素对我国投资过热 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我国投资过热以及宏观经济过热中存在的一 些独特现象, 如投资过热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地方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违规事件 (2004年的 “铁本事件”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 针对这些现象,2003年下半年开始, 中央政府为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 与宏观经济稳定* 19- 相继下发了一系列行政性文件, 要求对地方政府违 规利用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引资的行为进行治理 整顿, 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经过这一
6、系列的治理 整顿,200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下降 为28.6%,全年增长率下降为27.6%,2005年上半 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为25.4%, 投资过热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 但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仍处于高位, 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究 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 的处罚力度偏小,不能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违规 引资行为, 从而无法从源头上遏制投资过热; 另一 方面中央政府较为频繁地使用行政性“运动”方式 来解决问题, 也容易造成中央政府的相对权力被削 弱( 杨瑞龙、 卢周来,2004) , 使中央政府的治理措施 很难得到有效落实, 从而影响到宏观调
7、控效果。当 然, 如果中央政府的行政治理措施力度太大, 又面 临着经济“硬着陆”的危险。由此可见, 如何有效解 决中央政府在治理地方政府违规行为时面临的两 难困境, 将是今后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和行政管理制 度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必须首先澄清地方政府 行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作用机制, 找到矫正地方 政府违规行为的作用点。为此, 本文试图提出一个 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地方政府行为假说, 通过分析我 国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 机制, 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对地方政府和企 业在中央政府的监管下,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引资和投资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对宏观经
8、济稳定 的冲击作理论分析。 二、 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 稳定冲击的基本机制 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 考虑, 往往热衷于通过税收减免和土地政策等一系 列优惠措施吸引民间和外国资本, 而财政竞争加剧 和中央政府调控不足更是助长了地方政府的违规 行为, 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 导致投资过热进而 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图1刻画出地方政 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冲击的基本机制。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的财政承包制改 革确定了地方政府“剩余占有者”的地位, 使额外增 长的税收大部分归地方政府支配, 从而地方政府有 较强烈的激励对发展地方经济伸出 “援助之手” (McKinno
9、n,1992;Montinola,Qian and Weigast, 1995;Blanchard and Shleifer,2000;陈抗、Hillman、 顾清扬,2002) 。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以扭转中 央财政在财政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为出发点, 具 有较明显的财政集权特色, 但并没有改变改革开放 以来形成的财政分权趋势, 这种财政分权化体制对 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财政激励效应, 地方政府具有 很大的积极性追求地方经济发展 ( 朱恒鹏,2004) 。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 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 也是我国干部考核 选拔制度的主要依据, 地方政府为了赢
10、得上级政府 的赏识以获取更大的政治晋升机会, 也强烈希望发 展地方经济。 正是在我国目前的财税体制和干部考核选拔 制度下, 面临竞争压力的地方政府为了通过追求本 地经济的更快增长来获取更多的财政分成及更好 的政绩, 争相出台吸引投资的超国民待遇政策( 杨 瑞龙,1998) 。这种激烈的财政竞争使得单纯依靠国 家制定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制度内竞争手段, 无法保证地方政府在区域内引资竞争中获取优势。 另一方面,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丧失了 很大的自主权。这迫使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区的 引资竞争力,开始更多地运用制度外财政竞争, 即 突破现行税收制度安排, 采取非法的或者变通的方 法进行
11、的财政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擅自减免税、 变 相的税收先征后 返以及有意放松 税 收 征 管 力 度 等。此外, 由于财 力限制,地方政 府也开始更多地 利用土地优惠政 策 进 行 引 资 , 成 图1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冲击的基本机制 地方政府行为、 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20-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5期 为近年来我国“圈地风”盛行以及房地产投资过热 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企业的寻租行为和地方政府存 在的财政腐败(fiscal corruption) 问题进一步加剧了 地方政府利用违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民间和外国 资本的行为。 对于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 一方面由
12、于这些行 为隐蔽多样, 中央政府处于相对信息劣势, 从而导 致监察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 当经济 处于低迷时期或相对平稳运行时期, 中央政府为了 鼓励企业投资, 也缺乏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严肃查 处的强烈意愿。这就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 行为监管不力, 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默许, 进一步 助长了地方政府的违规引资行为, 企业在各种优惠 政策的吸引下产生投资冲动, 从而导致投资过热进 而危及到宏观经济稳定。当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 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首先会考虑 采取温和的“微调”措施, 发出经济增长应该放缓的 信号, 力图能够实现“软着陆”。但由于地方政府的 逆向反应
13、,即当地方政府预期到经济将出现紧缩 时, 为了能在中国特有的经济周期波动中获取最佳 发展空间, 往往会在经济上进行最后的冲刺, 导致 这种宏观“微调”收效甚微( 沈坤荣、 孙文杰,2004) , 迫使中央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治理整顿措施, 严肃 查处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 以遏制投资过热。 然而,当强制实施者频繁地实际使用权力时, 权力的边际效用将逐渐下降(Barzel,2000) , 因而为 了达到预期目标, 中央政府不得不逐步加大查处力 度, 甚至是被迫采取行政性“运动”来解决问题。这 种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调控措施虽然最终可以有 效地遏制投资过热,但往往由于紧缩力度较大, 容 易造成经济的迅速
14、下滑。同时, 这种行政性治理措 施也难以长期维系, 一旦中央政府的查处意愿和力 度明显减弱, 甚至为了发展经济放松监管, 地方政 府的违规行为又会“复态重演”, 进而引发新一轮的 投资过热乃至经济过热。这就形成了我国经济周期 运行的一般模式, 即中央政府监察减弱地方政府违 规引资行为加剧投资膨胀遇到结构性瓶颈引发经 济过热中央政府不得不踩刹车这样的一种循环。此 外,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省份、 自治区和直辖市 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环境不同,引资竞争力也不同, 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力较好, 相对而言更有条件利 用制度外竞争手段引资, 因而也更容易出现投资过 热, 而中央政府的行政调控往往是全国性的,
15、从而 导致不同省份、 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投资动态明显不 同( 郭庆旺、 贾俊雪,2005) 。 三、 宏观经济稳定的地方 政府行为冲击: 博弈模型 上一节就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形成 冲击的一般机制进行了理论概述, 本节我们建立一 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中央政府 的监管下,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引资和投资 中的行为选择及其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作理论 分析。 ( 一) 基本假设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给出一些基本假设: (1) 为了简化, 我们只考虑一级地方政府, 即省级地 方政府,因此我们的模型涉及到3个经济主体: 中 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企业。(2) 中央政府的主要目标
16、 是促进经济增长并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 在不同 经济发展阶段, 中央政府的侧重目标和行为选择有 所不同。这里, 我们只考虑两个经济发展阶段, 即经 济运行平稳健康时期和经济出现过热趋势甚至全 面过热时期( 当然这也取决于中央政府对经济形势 的判断) : 在经济运行平稳健康时期, 中央政府主要 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 因而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 查处力度基本保持在常态水平上; 当经济出现过热 趋势甚至全面过热时, 中央政府更多地关注于经济 稳定,因而会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查处力 度。(3) 假设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主体”, 以最 大化自身利益为目标, 地方政府的利益包括经济利 益( 财政收
17、入增加) 和政治利益( 政治晋升机会或政 治资本) , 企业的利益是获取超额利润。(4) 考虑到 财政竞争的压力, 具有相似经济状况的不同地方政 府的制度内财政竞争手段必将趋同而对企业缺乏 吸引力, 因此这里我们只考虑地方政府利用制度外 财政竞争手段吸引投资的行为。进一步为了简化, 我们只考虑地方政府利用违规税收优惠引资, 不考 虑利用违规土地政策引资的情况。(5) 为了突出所 分析的问题, 我们假设政府官员不存在财政腐败行 为, 企业也不存在逃税和寻租等违法行为。 ( 二)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 下, 利用违规税收优惠进行引资, 而企业为了获取 21- 超
18、额利润进行投资, 中央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来 决定督查力度。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达成投资协议 而不被中央政府发现, 则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取各自 利益。一旦被中央政府发现则面临着处罚, 利益损 失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查处力度, 最终的博弈结果是 地方政府和企业权衡各种风险以决定采取何种行 为来实现净收益最大化。为了更好地捕捉他们行为 选择的相互影响,我们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 (sequential game) 模型。 阶段1: 地方政府行为。 假设该地区地方税种的 标准税率为i, 地方政府引资的意愿, 即愿意提供的 税率优惠( 税率下降幅度) 为( 0) 。为了避 免这种违规行为被中央政府发现, 地方
19、政府会采取 一些措施进行掩盖, 这涉及到一些成本。为了捕捉 这些成本,我们假设和存在着关联, 即= () , 且有( )=1当=0,( )1当0和 ( )0) 为投资乘数。假设企业面临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因 而正常情况下, 企业增加的收入完全用于支付要素 投入即利息和工人工资以及缴纳税收, 企业的净收 益为0。 由于地方政府给予了税收优惠, 企业获取了 超额利润rII0, 这也正是企业投资的动力所在。对 于地方政府而言, 一方面由于企业增加投资从而获 取额外税收收入为()-rII0; 另一方面由于投 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获得中央政府的 赏识, 从而获取晋升政治资本P。显然, 地方政
20、府获 取的政治资本P的大小取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官 员的考核选拔制度。 阶段3: 中央政府行为。 中央政府根据对经济运 行状况的判断来决定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进行督 查的努力水平以及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处罚力度。 假设中央政府对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判断主要是 依据投资增长率是否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投资 增长率小于某一阀值rI, 则认为经济处于健康运行 状态, 而当投资增长率一旦超过此阀值, 则认为经 济出现过热趋势。中央政府设定的投资增长率阀值 rI的大小与经济结构性瓶颈如能源和交通等有关, 进而取决于通货膨胀率。假设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违规行为进行督查的努力水平, 即地方政府违规行 为被发现的概
21、率为( 0,1) 。假设为投资增长 率的分段函数, 即其含义是, 当经济处于健康运行状态时, 中央政府的督查努力 基本保持在一个常态水平上,的大小与中央政 府的督查成本及其他偶然因素有关。总体而言, 由 于存在着信息不完全以及地方政府违规行为隐蔽 多样, 所以中央政府的查处成本很高, 因而较小。 (rI) (rI) ) 为中央政府在经济出现过热趋势 后的督查努力水平, 中央政府根据投资增长率的变 化, 即经济过热程度来改变督查努力水平, 经济越 热则督查努力水平越高且呈加速提高态势,即 (rI)0和(rI)0。 当地方政府违规行为被发现后, 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处罚, 处罚力度取决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定收益证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