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3919848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每一个老师心中的.,颇受推崇。大家读后都有哪些感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欢迎参阅。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1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肯定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同学和气待人、仔细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熟悉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仔细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慧,必需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知我们:老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老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老师,就应常常反思自己

2、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提倡和发扬礼貌礼仪训练,以“星级”嘉奖制度鼓舞同学进步,要求同学进出校门、校内内观察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老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专心仔细地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同学的一系列鼓舞措施,大部分同学专心参加。 同学是仔细执行了,但老师是否为同学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同学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同学仔细打扫保洁区,。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同学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同学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

3、现象,心里总不是味道。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同学打招呼,而被同学质问。有一同学很仔细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或许是我真的没观察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同学的自尊,我主动对同学赔礼,说声:“对不起!”同学还是很快乐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同学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训练我就情愿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同学的距离,对老师的训练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从今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内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同学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此刻有的同学

4、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老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同学做到的老师首先就应做到,让同学心服口服,让同学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到达育人的最终目的。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2 在课余学习时间拜读了前苏联当代闻名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再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己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解读,觉得受益匪浅,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和净化。 作为老师,我们许多人都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钟过

5、得很快,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心情饱满。一节课下来,老师精力充足、心情舒服;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如挤牙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静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老师身心疲乏,心情郁闷。 老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打算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同学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同学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同学减负,争取更大进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老师的用不放弃的追求

6、。 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学校老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同学简单“领悟”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预备了很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同学解应用题很顺当。但是,当这些同学升入五班级以后,却使老师们深为惊讶:原来那位女老师教出来的同学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由于那位女老师在整整4年里当心翼翼地爱护同学,不让他们遇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乐观地思索。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老师在前4年里,很多老师会交口赞扬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同学轻松开心地获得了学问。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骄傲,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意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学问都源

7、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觉这位女老师从来没有让同学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同学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知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同学的思维活动,即老师要把同学的脑力劳动放在留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同学学习学问,更应当使同学感知、理解学问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同学从事的乐观的独立劳动在内。同学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索,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索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全部的同学才课堂上才肯思索,不留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状况才会消逝。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学校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同学知道学问,更让同学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

8、身体验去感受学问的获得过程,同时进展同学各种力量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同学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同学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老师简洁说教和同学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当乐观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同学的课堂行为给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同学的才智力气就越加乐观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详细到老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老师那里,同学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实行讨论的态度。老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肯定理的正确性

9、的证明告知同学。老师让同学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不仅对某个学问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学问所关联的其他学问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同学的进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做老师难,做好老师难,做让孩子喜爱的老师更难。特殊是“争取同学喜爱你的学科”一条,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同学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殊的爱好,假如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老师都来争取同学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很多同学的爱好就永久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爱好的同学越多,那么,老师们就不行

10、能有自己的同学,那很难把酷爱学问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同学心里。在同学对待学问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同学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行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同学,每个老师都特别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同学,老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需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爱好爱好。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晰,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

11、个孩子的力气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胜利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训练、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认真想来,在许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根据老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同学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对此一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同学,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爱好,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人格的形成。为此,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再比如,有些孩子上课时留意力不集中,表现为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在埋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当想到:有些缘由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们不妨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

12、,我们的课备得充分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究学问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们就会发觉,许多孩子不听话的缘由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细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需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当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憧憬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闹的、和谐乐观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要做到这些不简单,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就肯定会取得成效。 总之,读了这部训练名著之后,我的确

13、是受益匪浅。在读此书前,我始终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可。读了此书,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同学宠爱的老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擅长宽容同学错误,时时.贴近同学的心灵,给他们公平的敬重,擅长赞美同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同学的制造力和他们的热忱,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有用的人。让我努力成为同学喜爱的老师吧!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3 我从事训练工作八年时间,始终做班主任。虽然积累了个些工作阅历,但是在工作中依旧有很多困扰。在和同事的接触中,在和同行的交谈中,知道一本书叫给老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每一个老师心中的.,颇受推崇。今年假期我最终拜读了此书,从中我知道了许多的道

14、理,也学到了许多的学问!在此我就其中一条谈谈我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中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时说道:在我们的制造性的训练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唯恐没有哪一位老师是不愿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同学,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一般同学多2、3倍;主要不是由于他们笨,只是他们把时间多数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头一天学过的东西,其次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对比自己的班级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发觉后进生的问题的确是让我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于是我迫切的想从书中得到关心和启迪。

15、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毕竟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信任每一个老师一般都会觉得这部分同学永久是一个最为头疼的群体,数量不算多,为害却甚大,投入的精力不行谓少,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令人满足,甚至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迈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头,他就肯定是个后进生吗?我想,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们想想造成他们现在这种状况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学问假如不能转化为力量,还不如不学。古人不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吗?我们需要同学把握的许多所谓的学问,除了应付考试,毕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为什么许多后进生过早地进入.后,往往后面的进展比某些所谓学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始终在反思

16、,后进生的学习爱好毕竟是如何一点一滴消逝的,他们在学校中每天最感爱好的究竟是什么?特殊是我们这样的技校同学。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心中的那些乐观的因素,活跃他们身上乐观的那些细胞。而不仅仅把进展的眼光局限在一些可怜的学问上面?我们应当更重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上。 所以,面对我们今日的训练,假如有识之士和更多的老师们能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现在的同学们全部训练的连贯性和阶段训练目标的全都性,那么,所谓的后进生应当是另有进展力量的一个可塑群体吧。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在对“后进生”的训练工作中,他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全部的老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异、赞美可以治疗大脑两

17、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熬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学校生伴随的智力、共性、思维、认知、学问结构、价值观等表现出稚嫩、多变的特点。当他们面前消失某种使他惊异和赞美的东西时,他们的头脑里似乎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我们就要从他们的心里触发到他们真正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费佳的同学。教过他5年从三班级到七班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遗忘了前一件

18、事物。在其他班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像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殊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索。 到了五班级,费佳的学业成果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同学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班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爱好。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乐观成员之一。制造性劳动引起的爱好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殊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七班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

19、高度娴熟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学问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学校、高中时都有过许多老师给同学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同学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把握的教材。但我认为提倡老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训练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训练,使各学科老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训练。教同学他们阅读和思索。由于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同学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好像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索,而思索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

20、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才智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同学思索得越多,他在四周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学问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老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简单了。 对于后进生的训练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学问技能方面对同学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视了同学的情感培育,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同学甚至是老师越来越疲乏,假如开发了同学的主动性,我想同学在逐步发觉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心情,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同学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

21、为老师们的大难题了。 使同学有意识地从平常的学习中积累那种胜利、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学问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奇怪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提高成果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训练第一线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信任,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连续研读那些给老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4 这几天抽空拜读了苏霍姆林斯

22、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有个是非常精彩的比方,我很喜爱,他说:“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当心翼翼地爱护同学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漂亮可爱的,却又是非常脆弱,一不当心露珠滚落,就会破裂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象不当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同学的心灵,不是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 在我们的四周,往往有这样的同学,上课不仔细影响纪律;成果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德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处,或驱除出“班”。总之,大家都

23、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缘由很简洁,由于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可以理解:现在学校里都在搞各种考核,平均分、升学率、及格率是校长乃至.关注的焦点,考核排名结果与奖金、评先、职称直接挂钩,与名师、名校评比直接挂钩,与学校、老师的前程直接挂钩试问,谁能不食人间烟火? 但,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训练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训练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凹凸,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非常之一

24、,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珍宝呢?哪个孩子盼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始终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当心折断了自己飞行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其实,中同学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爱、被留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训练者身上。由于老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同学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判、训斥,甚至称赞、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议。 有多年训练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同学离开校内进入.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擅长合作、勇于创新的往

25、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老师要擅长与同学一起学习,做同学们的大伴侣。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敬重同学的共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同学心里自然对老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老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老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同学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同学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同学们的每一个

26、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同学的每一份胜利时,我们就赢得了同学们的心,就获得了训练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暖和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同学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老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老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5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举了好几本闻名的训练专著,建议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仔细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爽的笔调中读到了许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

27、,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训练的熟悉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化你的内心,联系训练生活的实际,用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训练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很多饱含训练学、心理学学问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训练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尝。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的确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同学的作业,参与教研活动等,忙劳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

28、。他认为:读书是节省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学问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老师上了一堂特别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全部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预备这节课”时,这位老老师说:“对这节课,我预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预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当总是埋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当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学问。书中所举的那个老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胜利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学问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训练技能训练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

29、己的学问,才能学会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讨论型的训练工。 其次,“怎样使同学留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关心很大。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的留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殊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同学特殊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盼望你上课用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应当说,留意力不集中与学校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殊简单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留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假如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育他们的留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假如你去强制,效果确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

30、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毕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留意力,只有一乐观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心情高涨、智力兴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骄傲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有肯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假如上课时老师单靠学问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行能的,由于许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同学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学问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殊的生疏,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同学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留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把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学问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留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阅历向我们阐述了训练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月,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训练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转变或消逝。书中的很多阅历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宝!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训练上遇到困惑时,我还可以再读一读这本书,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