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施现状_省略_估研究_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实施现状_省略_估研究_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 夫、吴 海 鹰。策 评 估 指 标 和 方 法政2 5 。与时俱进地发展政策,建议 提出建设性意见与”立、改、废“对政策的,施环境 过考察和分析政策实通)3(;政策目标和价值取向 确新形势下应坚持的通过评估进一步明)2(;参考 为政策创新提供,对新现象提出新对策针)1(:义 指出民族政策评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2010( 正 利哈 4 。后的民族政策实践 提 供 良 好 基 础 为今,程的各阶段以总结得失通过分析政策过;结 革新或终、从而决定民族政策的延续,本身的价值 活动可以判断民族政策指出通过科学评估)2002( 何伟华。政策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制定,举措 是提高政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民族
2、发展政策评估 开展扶持人口较少。政策评估价值和意义1 文献分析、二 。是政策周期理论的体现 完善的过程即、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不断修订 持扶 3 。是政策改变与完善的依据,果的根本途径 它是检验政策效,价值开展估计和与评价的活动 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及、对政策方案规划,和方法 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评估是依据一定标准。为重要 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和评估都极,论如何产生 一项公共政策无,因此。使政策得到优化,过程中 政策规划等决策、重新纳入政策议程建立,和确认 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受到重视,执行效果评估 过多年的政策实践和通)2(;生命周期中的新问题 成为政策,出现了一些执行偏差和不足,策过程中 基本执
3、行政在)1(:促使政策发展完善有两个因素 。政策环境也常发生变化,施中总存在一些问题 策实政, 2 永恒不变的政策没有绝对完美和,来看 政策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从 )P 104 105(1 。成一个周期 由此形,终结五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监控、评估、行 执、并将政策运行过程分为制定,行为的生命过程 理论把政策过程视为一种政治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理论、一 。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为同步实,帮助这些民族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集中物力财力,提高发展能力等重点工程、族文化 弘扬民、提升民生保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合的原则 扶持政策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
4、结。成部分 成为国家公共政策和民族经济政策的重要组,划 列入国务院专项发展规)”扶持政策“以下简称(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起年2005自 430074湖北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耿新:作者简介 。阶段性成果)15BMZ004(”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金项目基 07005110)2017(39261004:文章编号A:文献标识码C957:中图分类号 政策建议;政策评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关键词 。及改进建议 以期探究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监督过程以及政策满意度等、实施过程、的制定过程)年2011 2015(展
5、规划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评估,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规划化、控以使政策更加科学化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亟需进行评估和监,作为一项与人口较少民族减贫与发展至关重要的政策要提 基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 实施现状与评估研究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 ( 2005) 采用经济发展、 人类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结 构、 区域人居环境等指标变量, 在数据分析和灰聚 类评估基础上实施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影响因子及 扶贫难度评估。 6 李若青( 2011) 将政治发展、 经济 发展等 6 个一级指标、 23 个二级指标作为扶持人 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评价指标7 。雷振扬 ( 2013) 从政
6、策制定( 政策目标、 政策方案和政策系 统) 、 政策实施、 政策绩效等 3 个维度评估扶持人 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 认为评估指标的构成与评 估方法应兼顾价值评估, 应将技术性与价值性评 估范式相结合。 8 黄建生等( 2013) 评估了扶持政 策的实施过程, 重点比较了独龙族和普米族地区 的扶持项目, 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辩证分析了政 策决策者、 实施者、 专家和受影响群众。 9 ( P 87 120) 耿新、 李俊杰( 2015) 依据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规划( 2011 2015 年) 考核验收办法 , 测算了广 西区 160 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减贫率、 农牧 民人均纯收入、 五通
7、十有等 19 个指标的目标实现 程度。 10 耿新、 李俊杰( 2015)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 建了由经济发展、 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 4 个一级指标、 9 个二级指标、 28 个三级指标组成的 人口较少民族民族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并 实证检验了 4 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乡。 11 朱玉福 ( 2015) 采用 83 项指标评估了 640 个人口较少民 族聚居村 “四通五有三达到” 指标的完成情况, 采 用问卷调查、 访谈方式评价了政策了解度和满意 度。 12 ( P 215 238) 由此可见, 目前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 策的评估主要是分析政策实施效果( 各项经济社 会发展指
8、标的变化) 和 “投入产出” 效率, 缺乏从 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来分析和评估政策过程。 三、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 一) 数据来源 为了解和掌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整 体执行情况, 课题组于 2015 年 7 月 2016 年 8 月 在甘肃、 广西、 贵州、 黑龙江、 云南、 青海、 新疆等 11 个省( 区) 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了问卷调 查, 调查采用三种方式: ( 1) 田野调查时直接访谈 对象; ( 2) 委托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黑龙江 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 新疆吉木萨尔县、 云南 省德宏州及施甸县等地民族工作部门干部开展入 户调查; ( 3) 对中南民族大学、
9、 喀什大学等高校在 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确定的行政村或高校 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定调查对象, 调查共发放 问卷 750 份, 收回有效问卷 685 份, 有效回收率为 91. 33%, 本文仅分析 422 份人口较少民族调查问 卷。调查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政策过程 评价和政策满意度等。 ( 二)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者性别和年龄的交叉分析表可知,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大体相同; 年龄主要集中于 29 岁以下( 占 66. 4%) ; 从文化程度来看, 被调查者 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大学 ( 75. 4%) 、 高中( 9. 6%) 、 初中( 8. 4%) ,
10、三者之和 为 93. 4%。从职业分布来看, 教育部门占比最大 ( 62. 9%) , 这与调研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有关; 其 次为政府民族部门工作人员 ( 11. 9%) 、 其 他 ( 7%) 、 政府非民族工作部门( 6. 8%) 等( 见表 1) 。 表 1受访者基本情况的统计描述 变量频数比例( %) 性别 男212502 女210498 年龄 29 岁及以下 280664 30 39 岁 51121 40 49 岁 3992 50 岁及以上 52125 文化程度 博士614 硕士717 本科或大专313754 高中4096 初中3584 小学及以下1434 2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11、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10 期 变量频数比例( %) 职业 政府民族工作部门49119 政府非民族工作部门2868 教育259629 工业与建筑业512 商贸服务业512 个体经营1127 农林牧渔生产2663 其他297 注: 因部分变量存在缺失值, 各变量的样本之和可能低于有效样本数( 422 个) , 以下各表中均存在该问题。 四、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评估分析 ( 一) 政策制定过程评估 1 政策目标的合理性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规划( 2011 2015 年) 的政策目标为“两个 基本” :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基本实现“五通 十有” ,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基本
12、实现“一减少、 二 达到、 三提升”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 2011 2015 年) 考核验收办法 ( 民委发 2014 13 号) 提出分类分层评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 并 规定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的数量( 见表 2) 。 表 2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考核验收指标数量 地区 指标 数量( 项) 约束性 指标( 项) 预期性 指标( 项)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19181 人口较少民族民族乡361917 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481632 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州481632 受访者对政策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的总 体认可度较高, 88. 4% 的受访者认为评估指标体 系合理, 88. 1% 认为
13、政策评价方法科学合理; 但 11. 6%的群众认为评价指标一刀切、 评价方式单 一, 机械地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套评价体系套用 在不同情况的人口较少民族上。从政策设计上 看, 政策考核验收指标几乎都将人口较少民族作 为高度同质化的整体来对待, 未体现民族间、 区域 间的异质性, 未区分不同民族的起点、 特殊困难与 扶持重点的差异, 未考虑同地区不同民族间、 不同 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如扶持人口较少民 族发展规划( 2011 2015 年) 考核验收办法 中 “清洁能源使用率” 指 “因地制宜推广沼气, 推广小 水电、 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 政策实践中却 “一刀切” 地将考核指标等
14、同为“建有沼气设施的 人口较少民族行政村个数” 。我国沼气发酵的适 宜区域为西南地区 13 , 而东北高寒地区和西北干 旱半干旱地区空气干燥, 寒冷天数多, 沼气的推广 使用率极低( 如内蒙古自治区 192 个人口较少民 族聚居村的通沼气率仅 2. 6%) , 可见采用沼气使 用率来衡量清洁能源使用率未体现因地制宜, 考 核目标的针对性不强。 2 政策程序的规范性。57. 9% 受访者认为政 策体系科学完整, 42. 1% 认为政策不完整; 80. 5% 受访者认为政策制定中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归属合 理, 78. 8%受访者认为政策制定程序科学合理, 但 高达 68. 9%的受访者对政策制定程序
15、和过程缺乏 了解。扶持政策所使用的大量项目资金基本由各 级地方政府确定, 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施工单 位实施。作为被扶持对象的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 需求和愿望难以在项目制定和实施中得以体现, 某村讨论项目的会议记录上都是宣讲项目的好 处, 说服群众接受已决定的项目 9 ( P 8), 多数情况 下人口较少民族成为“旁观者” 而非“参与者” , 这 显然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 表 3影响政策制定的阻碍因素( 多项选择) 因素 政策对象的 接受程度 行政程序 制约 地区间 的攀比 政府部门 内部分歧 民族间 的攀比 国家 政治 频数23417314813110464 比例( %)56 4143543
16、13249153 35民族问题民族文化 从表 3 可知: 受访者认为影响政策制定的最 大阻碍因素是政策对象的接受程度( 56%) ; 其次 为政策攀比( 地区间攀比占 35. 4%, 民族间攀比占 24. 9%) 。事实上, 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参与政策制 定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与障碍: 一是复杂的地理 环境减少了参与机会。人口较少民族多处在边 境、 高寒、 干旱、 石漠化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居住 分散, 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存在较大困难, 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参与政策制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二 是发展水平落后限制了参与机会。人口较少民族 聚居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有的地方连温饱 问题都难以解决,
17、 群众缺乏政治参与和民主决策 所必需的经济基础。2013 年, 全国 2119 个人口较 少民族聚居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 5179 元, 仅为 全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 58. 2%; 人口较少民族 贫困发生率高达 26. 7%, 比全国高 18. 2 个百分 点。三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制约了参与意识。一些 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狭隘型和臣属型的政治文 化 , “官本位” 意识、 等级观念和特权意识浓厚, 缺 乏主体发展和民主参政意识。四是文化素质低限 制了参与能力。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人 口较少民族中有 18 个民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 于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平( 8. 76 年) ; 门巴族、
18、 珞巴族、 撒拉族、 德昂族、 独龙族、 怒族、 普米族、 布 朗族、 保安族、 土族、 景颇族、 基诺族、 阿昌族、 裕固 族、 京族、 毛南族、 仫佬族、 塔吉克族、 柯尔克孜族 等 19 个民族的 6 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情况低于 全国水平 14 ( P 633 636)。文化水平虽不是政治参与 的必要条件, 但文化素质低必然影响政治参与的 能力和水平。 ( 二) 政策实施过程评估 1 政策作用对象的认同度。一是政策了解 度。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绝非政策主体( 政策制定 者和执行者) 的一厢情愿, 还必须得到政策作用对 象的认同, 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的互动是政策过 程的基本要求。随着政治民主化
19、的不断深入, 人 口较少民族强烈地意识到不能仅仅被动接受政府 的政策决议, 而要参与到政策实施过程中去。被 调查者对扶持政策的了解和知晓度比例偏低: 很 了解 ( 12. 2%) 、一 般 了 解 ( 69. 3%) 、不 了 解 ( 18. 5%) 。人口较少民族不了解政策内容, 不能 积极、 自主地参与其中。基层干部在政策宣传力 度和解释的威信度较高, 人口较少民族了解政策 主要途径是 “参加村民大会” 及听村干部介绍, 而 通过电视、 媒体、 报刊、 网络等媒体获取政策信息 的比例极低。 9 ( P 236)人口较少民族政策信息获取 存在 “信息不对称” , 因文化素质或信息渠道狭窄 容
20、易导致信息屏蔽, 这也证实了“政策宣传力度虽 大, 但受影响人群对项目情况了解严重不足, 对项 目了解基本停留在口号阶段”观点 ( 黄建生, 2013) 。二是政策参与度。扶持政策采取自上而 下、 政府全权负责的运行机制, 将发展的主体客体 化, 认为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不具备参与项目规划 和管理的能力。人口较少民族权利主体的缺失表 现为民意渠道不畅, 发言权少。扶持政策强调的 是整村推进、 整族帮扶, 扶持项目投入巨大, 但项 目产生的利益有的被掌握权力和信息的人群获取 ( 精英捕获) , 普通群众沦为“沉默的看客” 。调研 发现, 无论是聚居区还是散居区, 人口较少民族群 众参与项目的机会和积
21、极性并不高, 项目获得感 不强, 相互间有时因信息不透明而出现猜忌, 甚至 形成某种程度的地方话语, 产生不和谐。项目受 益者有时成为“旁观者” , 自我发展能力没有得到 发展, 未能很好地构建起来自我管理体系。如云 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兴建当地期盼已久的 公路时, 雇佣的修路工人都是外来的务工人员, 本 地的普米族群众并未成为领薪的劳动者。 9 ( P 128) 任何项目投入都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受影响人群 的积极参与, 一旦资源用尽, 项目即宣告结束。由 于未能充分发动群众, 一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 修建的村村通公路在建好后无人维护, 很快便“晴 通雨阻” 。此外, 任何项目都是项目规
22、划人员依据 普适性的理性知识设计的, 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 展中形成的大量适应自然环境的地方性知识难以 在项目建设中得以吸收和运用, 有的项目事前未 经过充分沟通而盲目上马, 降低了项目预期效果。 如独龙族群众对政府帮助修建住房的政策非常满 意, 但因未让独龙族群众参与设计房屋, 新房中没 有保留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火塘, 反倒设计出复杂 的厨房, 以至独龙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实际使用度 降低。三是政策受益度。调研发现: 79. 3% 受访 者的本人及家人享受过扶持政策, 这说明政策的 总体受益面较广。如表 4, 受益最大的政策为招生 政策, 83. 5%的受访者享受了升学加分政策, 其他 依次为产业帮
23、扶( 5. 6%) 、 计划生育( 3%) 、 公务员 招考( 1. 7%) 、 干部提升( 0. 7%) 。由于升学加分、 公务员招考、 干部提升等与个人进步直接相关, 受 访者感受最深刻; 而产业帮扶使群众生活发生显 4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10 期 著变化, 易产生较高的评价。四是政策赞同度。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 扶持政策的目标群体比较 恒定, 即仅对列入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 人口较少民族实施政策优惠, 群体的内涵和边界 均十分明确。这使得在相同经济背景和生活条件 下, 人口较少民族比同一地区的其他民族拥有更 优惠的政策待遇。仅凭族群身份来确定
24、是否享有 优惠政策本身就不公平2 。调研中, 受访者对政 策大多持肯定的评价态度, 但大多认为政策覆盖 对象应扩大和提高。65% 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政 策的覆盖对象, 9. 2% 的受访者认为扶持范围过大 导致项目的平均资助力度减少了, 这说明群众既 对政策较为赞同和满意, 又期待政策能带来更多 实惠。11. 4%受访者对扶持范围不清楚, 则需在 后续工作中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与范围。 表 4政策受益度分析 政策1 升学加分2 公务员招考3 干部提升4 职称晋级5 计划生育6 产业帮扶7 其他合计 频数25352091717303 比例( %)83 5 1 70 7035656100 2 政策实
25、施主体的能力。一是对政策执行手 段的评价。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主要有行政手 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教育手段等。受访者认 为最应采取教育手段( 71. 8%) , 其次为行政手段 ( 61. 1%) 、经 济 手 段 ( 59. 2%) 、法 律 手 段 ( 46. 4%) 和其他手段( 4. 7%) 。政策措施常因执 行者的不作为或消极作为而降低政策效果。如果 缺乏过硬措施, 一些优惠性政策只会停留在文件 或会议层面, 难以得到落实, 有些政策会因地方利 益、 部门利益影响而被搁置。 15 二是对政策执行人 员的评价。从政策实施角度来看, 政策实施者的 组织、 规范和效率几乎都无可挑剔,
26、 工程实施的全 过程都符合政策规定, 程序上也没有什么问题。 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项目都会聘请专业部门 进行设计, 然后按国家专项项目资金的规定进行 公开招标, 施工期内聘有专门的监理公司。项目 招投标需在当地媒体上公开、 公示, 完成后开展审 计。调研发现, 受访者普遍认可政策基层执行者 的敬业精神和履职尽责的能力, 73. 3% 的受访者 认为政府执行政策公平公正, 26. 7% 认为政策不 够公平公正, 主要原因是扶持政策未给他们带来 任何显著改善, 且实施的部分项目未征求意见、 部 分项目质量有问题。 此外, 政策实施主体的自觉意识有差距, 对政 策及其实践的认同度不一致。目前聚居区
27、的各级 政府及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政策资源争取 相对容易, 扶持成效较明显。而散杂区项目资金 扶持力度相对较小, 政策实施者及群众难以享受 到实惠, 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得不足, 对政策认同 度也心存疑惑, 认为政策资源分配在聚居区和散 杂区缺乏公平合理。 7 ( 三) 政策监督过程评估 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需要将政策执行效果和政策客体的反应及时向政 策主体反馈, 并及时修正和优化政策, 使政策能够 更好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以延长政策的生命周 期。 2 1 评估的必要性与可信性。95. 1% 受访者认 为有必要对现行政策开展动态评估, 政策评估符 合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实
28、际需求。在评估政策评估 结论真实可信度时, 94. 4% 受访者积极认可评估 结论, 其中 20. 6%受访者认为评估结论真实可信, 73. 8%认为大部分结论可信; 81. 5% 的群众认为 政策的评估程序科学、 合理。 2 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为保证扶持政策的实 施效果与目标实现, 2006 年国家民委领导分别带 队调研 10 省区对规划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情况、 规 划实施进度及成效等。2007 年国家民委开展了扶 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动态监测工作, 动态监测体 系包括省、 村两级共 117 项统计指标: 其中省级统 计报表包括扶持发展工作资金和项目安排情况等 34 项统计指标, 村级统计报表包
29、括人口较少民族 聚居行政村基本情况、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状况、 扶持 成 果 等“四 通 五 有 三 达 到”等 83 项 指 标。 9 ( P 276)2014 年, 国家民委委托中南民族大学 开展 “十二五” 规划中期评估, 对西北片、 东北片、 西南片和北疆地区 4 个区域进行考核评估调研。 2016 年 8 月, 国家民委联合中南民族大学开展 扶 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2011 2015 年) 终期 评估。三次评估较系统地梳理了各地扶持模式、 创新举措、 扶持成效和典型事例, 归纳了人口较少 民族建成全面小康的特殊困难及思路打算。可 55民族问题民族文化 见,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30、统计监测工作较为系 统, 形成了文件启动、 中期评估、 终期评估的闭环 管理模式, 评估数据及时供政策制定部门决策参 考, 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向社会公开。调研发现: 39. 9%受访者认为统计监测数据科学合理, 高达 45. 4%的受访者对此不清楚。一些地区存在统计 监测数据报送口径不一致、 数据准确度不高、 信息 报送不及时等问题, 尤其是乡村两级无专职干部 负责统计监测工作, 一些干部不具备使用“扶持人 口较少民族统计监测系统” 的能力, 更缺乏对数据 的科学分析与运用能力, 亟需加强培训。 3 监督过程的合理性。54. 3% 受访者认为政 策监督体系健全, 76. 3% 受访者认为政策监
31、督程 序合理, 说明大部分民众对政策监督体系的健全 性和监督程序的合理性持乐观态度。 4 监督的有效性。问卷数据对政策监督及其 奖惩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具有一致性, 对政策监督 过程有效性的评价是积极的, 排序依次为: 部分有 效( 65%) 、 有效( 33. 3%) 、 完全无效( 1. 7%) , 仅 1. 7%和 3. 4%的受访者认为政策监督和监督措施 是完全无效的。从政策监督结果的奖惩措施有效 性的评价可知, 高达83. 2%的受访者认可奖惩措施 的效果( 31. 1%认为有效, 52. 1%认为部分有效) 。 ( 四) 政策满意度评估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的工作
32、力度, 特别是 “十二五” 以来, 协调配合有关 部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15 亿元, 实施项目2500 多个。 16 ( P 103)从2005 年实施 专项规划的 12 年来,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 件显著提升, 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并 进, 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人口较少民族的精神面貌 焕然一新, 民族关系更加和谐。到 2014 年底, 2119 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农牧民人均纯 收入为 5890 元, 比 2010 年增长 67. 2%。京族、 高 山族、 乌孜别克族、 塔塔尔族、 锡伯族、 赫哲族、
33、裕 固族等民族的收入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有的甚 至排在了全国的前列, 可望率先实现小康。 本文调查了财政税收、 金融服务、 产业扶持、 干部人才、 教育培训、 扶贫开发、 生态保护、 文化卫 生、 社会保障共 9 类政策, 政策满意度采用五级评 价标准。如表 5 所示: 受访者对扶持政策满意度 较高 , “非常满意” 和 “满意” 比例之和位于 57% 71. 1%, 其中满意度排前三位的是财政税收政策 ( 71. 1%) 、 扶贫开发政策( 67. 6%) 、 产业扶持政策 ( 66. 3%) , 这与经济类扶持政策因群众直接受益 广、 参与度高有关; 其次为保障型政策, 如教育培 训(
34、66. 1%) , 社 会 保 障 ( 64. 9%)和 干 部 政 策 ( 63. 1%) 。 对 9 类政策的 “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比例 之和均在 11%以内, 从侧面说明政策满意水平较 高, 其中 “不满意” 和“非常不满意” 两者相加最高 的分别是生态保护( 10. 8%) 、 教育培训( 7. 3%) 、 干部人才( 7%) 、 社会保障( 5. 3%) , 可见群众对自 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 教育、 文化、 卫生等政策 关注度很高, 政策满意度的敏感性更强。因此解 决群众看病贵、 上学难、 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成 为当前扶持政策更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 5政策满意度评估
35、分析 序号政策类别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 1财政税收22 149267220 2金融服务21 24063334602 3产业扶持23433276511 4干部人才22 1412995119 5教育培训26 4397266631 6扶贫开发24 6432754305 7生态保护20 33673239315 8文化卫生18 739333070 9社会保障22 74222984607 五、 政策建议 ( 一) 增强政策的认知度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政策的了解度和知 晓度。要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扶持政策对 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使广
36、大群众 明晰政策的目标、 任务和重点工作, 广泛发动社会 6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10 期 民族文化族问题民75 2013,云南大学博士论文:昆明D 云南省为例以 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吕怀玉17 2016,团结出版社:北京M 2016国扶贫开发年鉴中中国扶贫开发年鉴编辑部16 )2(2011,)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 人口较少民族权益及其法律保障研究王杰,王允武15 2013,社 中国统计出版:北京M2012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综合统计司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14 )3(2005,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发
37、展农村沼气的条件与毕于运,杨改河,邱凌13 2015,民族出版社:北京M研究 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玉福朱12 )10(2015,)人文社会科学版(大学学报 西南民族J塔塔尔族和阿昌族为例、仫佬族、赫哲族以 研究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李俊杰,耿新11 )4(2015,理论月刊J思考 广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效果评价与李俊杰,耿新10 2013,人民出版社:北京M施过程的社会评估 实)年2006 2010(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云 展 社会评估与民族地区发干小莉,黄晓赢,高朋,黄建生9 )5(2013,族研究 民J关于建立健全民族政策评估制度的思考雷振扬8
38、2011,云南大学硕士论文:昆明D究 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对策研李若青7 )1(2005,云南社会科学 J民族的贫困与扶贫开发我国人口较少马夫,海鹰吴6 )6(2010,)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的必要性估 兼论民族政策评 民族政策研究范式的转换正利哈5 )5(2002,)哲学社会科学版(学院学报 广西民族J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评估的思考何伟华4 )3(2011,北人口西J于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分析 基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戚晶晶,杜本峰3 )4(2014,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析 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我国族群政策探于思川2 20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9、北京M公共政策导论明谢1 :参考文献 。出问题和典型经验等 突、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的成效,和终期总结评估 对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开展中期评估。估与监督 二是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评。借鉴)区(值得各省 族发展专题研讨班的培训模式和扶持人口较少民 民委系统干部监测统计培训班人口较少民族地区 国家民委定期举办的,统计监测工作的培训力度 加强。整理和报送、排专职干部从事数据的收集 安,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统计监测工作的力量配备 加强人。一是强化统计监测工作的干部配备 加强统计监测与政策监督力度)三( 。的关系 平衡民族间直接受益者与非受益者之间,拥有感 让被扶持者对扶持行动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参与 扶持政策应促
40、进各种文化背景的群众积极,因此 。为政策对象参与政策设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圈 公共政策走出了狭窄的政治经营,传递十分便捷 政策信息,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发展。会 有充分表达自我意愿的机,管者间的沟通与对话 实施者与监、与项目制定者扶持对象能获得。”展 我要发“为”要我发展“变,当主体,众始终唱主角 使人口较少民族群,主动性和创造性、富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自我脱贫致,重其发展意愿和发展权利 充分尊,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项目建设,划制定 众以主人翁身份与地位参与规扶持的目的是让群 与式参 17 。并使成员共享发展成果,有效益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和,主动参与、通过各成员积极,持下 主张在外力扶,强调尊
41、重差异和平等协商”持理论 与式扶参“。与物质帮助同等程度的关注与重视 主体发展意识的提升没有得到、发展能力的培养 人口较少民族自我,家在无偿援助和全权负责时 国,扶使部分群众形成了对政府的严重依赖心理 由于长期的无偿帮。民族发展政策也应随之变化 扶持人口较少,等阶段演变”开发式“到”济式救“ 、”造血式“到”输血式“国家的扶贫政策从 提高政策的参与度)二( 。提升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一步,并采取相应对策使扶持项目开展更顺利 ,负面影响等提前暴露、潜在风险、能将群众诉求 尽可,民族群众等不同利益方应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口较少、项目实施方、政府,项目决策和实施前 在。并充分阐释诉求时才能共享公共平等权,中 社会群体真正参与到公共讨论势群体在内的各种 只有弱:哈贝马斯指出。扩大群众知情权,策机制 二是建立项目民主决。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为政策实施创造良,量支援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