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12239 上传时间:2020-11-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1.8 养育行为的相关理论:精神分析: (依恋质量与儿童发展) 无论是精神分析学派还是社会生态学观点都认为,婴儿从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中所获得的温暖、信任和安全感为其日后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非安全依 恋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可能会面临危机。以下,我们就讨论早期依恋与日后发展的 关系。 研究表明,那些和依恋对象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婴儿,很可能会有更好的 发展:在 1218 个月内与母亲建立了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两岁时会表现出更好 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喜欢参与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象征性游戏,拥有更多的 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在同龄人中更受欢迎。而那些依恋关系为组织混乱/ 方向混乱型的婴儿,

2、在学前期和学龄期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行为,并可能 被同龄人排斥。 (一) 早期亲子关系与日后发展的追踪研究 许多对安全型和非安全型依恋儿童的长期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埃维瑞 特 沃特等人(Park Bretherton, 1985,1990)提出了一种 有趣的解释。他们认为,婴儿在同照顾者的不断交往中形成了一种内部工作模式 (internal working model),即对他人和自我的一种认知表征,用以解释事件和形成对 人际关系的期望。 积极、 敏感、 有回应的照顾会使婴儿认为他人是可以依靠的(对 他人积极的工作模式),而不敏感、忽视甚至虐待的照顾方式将导致婴儿的不安全 感和信任

3、的缺乏(对他人消极的工作模型)。虽然这些提法类似于艾里克森早期提 出的“基本的信任”的概念,但社会习性学家们对此有进一步的拓展。他们提出,婴 儿还会发展出一种针对自我的工作模型,这种工作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 在需要的时候能吸引他人关注和寻求他人安慰的能力。所以,如果照顾者能够及 时、恰当地回应婴儿寻求关注的需要,婴儿就会相信“我是可爱的”(积极的自我工 作模型);而如果照顾者经常忽视或误解婴儿发出的信号,那么婴儿就会认为“我是 讨人厌的”(消极的自我工作模型)。这两种模型相互结合,影响婴儿的依恋质量,也 影响婴儿对未来人际关系的期望。表 5 4 具体描述了各种内部工作模式组合情况 下产生

4、的四种亲密关系类型。 表 5-4由积极或消极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式相结合产生了四种亲密关系类 型 自我模式 他 人 模 式 积极消极 积极 安全型 (安全型依恋) 过度型 (抗拒型依恋) 消极 消极型 (回避型依恋) 恐惧型 (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资料来源:Bartholomew & Horowitz, 199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建构起积极的自我和照顾者工作模式的婴儿,形成了安 全型的依恋。他们对将要面对的挑战充满自信,更可能与未来的伴侣或朋友建立 起安全和相互信赖的关系。相反,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式和消极的他人工作模式的 结合,可能使婴儿形成回避型的依恋,对重要的情感关系感到默然。

5、而消极的自我 工作模式和积极的他人工作模式相组合,可能形成抗拒型依恋,并对建立安全的情 感联系过于执著。最后,消极的自我和他人工作模式相结合,就会产生所谓的组织 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这类个体往往害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受到精神上或身体上 的伤害。 后来的研究也发现,具有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式和积极的他人工作模式的儿童 比其他工作模式的儿童表现得更为自信,在青少年阶段成绩更好,社会技能也发展 得更好,对同伴的表征更为积极,有着更亲密和更具支持性的友谊。 (三) 依恋缺失的婴儿 有的婴儿在出生后一至两年里与成人的接触非常有限,似乎没能与任何人形 成依恋。这些社会性剥夺的儿童有些是由于遭受家中抚养者的忽视

6、和虐待,而更 多的依恋缺失则发生在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中。 社会性剥夺和受虐的婴儿很可能表现出退缩和冷漠,也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 表现出智力缺陷、问题行为和依恋行为的紊乱。对这一现象,鲍尔贝等人的解释 是:被忽视的儿童以及在条件恶劣的福利机构中长大的儿童之所以发育不正常,是 因为他们缺乏一个可以依恋的、温暖关爱的母亲。而另一种被称为“社会刺激假 说”的观点则认为,社会性剥夺的婴儿发育异常,是因为他们很少接触那些能够对 他们的社会性信号做出及时反应的人。这些婴儿发出的信号很少得到任务繁重、 注意分散的照顾者的回应。于是,这些婴儿便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工作模式和/ 或消极的他人工作模式。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不再努力获得他人的 回应。这正是社会性剥夺的婴儿常常表现出被动、退缩和冷漠的原因。 幸运的是,如果让出生头两年遭受过社会和情感剥夺的婴儿生活在刺激丰富 的家庭环境中并给予关爱的话,那么这类儿童仍然有很强的康复能力,可以克服许 多早期发展的不足。但是,对于那些长期遭受不幸或不幸程度较深的孩子,特殊的 干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