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05706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6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6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6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中和技巧与越轨行为学习.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前面几节课, 通过对萨瑟兰差异接触理论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 是他通过社会化接触习得了可以支撑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 这一观点主要是在其第四个命题 中阐明的,这一命题指出:当犯罪行为被习得时,习得的内容包括:a.犯罪的技巧; b.犯罪的 特定动机、目的、合理化解释,以及态度。而且,萨瑟兰还强调,就学习的这两方面内容的 重要性来说,犯罪技能的习得远不如对犯罪的心理态度的习得来的重要。 如果将这个命题放到社会学习理论的概念体系中去解读的话, 我们可以说, 犯罪之习得的实 质就是行为人通过社会化接触, 掌握了一种可以对抗规范禁令之约束力的认知结构, 使其可 以毫无心理压力的实施

2、犯罪。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底这种神奇的,可以把法律规范 禁令的效力化解于无形的认知结构是什么样的?或者说,这种犯罪的动机、目的、合理化解 释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 在这个视频中,那位小学生动手打了自己的同学,而当被老师带到一旁进行批评教育时,他 不仅不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悔过,反而振振有词,为自己打人的行为辩解。大家可能会觉 得这个小朋友挺耿直,很好玩。但同学们,这位小学生作了明显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却毫无 愧疚之意,可不可以认为,他实际上已经习得了一种可以支撑其越轨行为的动机、目的、合 理化解释呢?这位小朋友这种越轨的心理态度的习得来源应该是很好

3、判断的, 可以说非常符 合差异接触理论关于社会化学习的描述。 但是, 我们在欣赏这位小朋友为自己辩护的一番长 篇大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应该如何界定他在他的话语表达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心理态 度?或者说, 他在他的自我辩护中是用一种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去消解规范禁令的效力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 萨瑟兰在差异接触理论中确实没有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而在这样一个关键性 的概念上居然语焉不详,也使得差异接触理论被很多犯罪学研究者所诟病。 当然, 批判归批判, 毕竟差异接触理论提出了犯罪的动机、 目的、 合理化解释这么一个概念, 等于是搭建了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概念平台, 而萨瑟兰对这个概念的语焉不详, 也就在

4、客观 上为其他犯罪学研究者以此为基础, 展开后续研究创造了空间, 一下成为了当时犯罪学研究 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题目。 所以, 在差异接触理论正式发表之后, 有一大批犯罪学家开始致力于建构差异接触理论的下 位理论,尝试着去细化描述出犯罪的社会习得的内容及其心理效果。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 是对差异接触理论进行概念性填充公认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种理论, 美国犯罪学家马兹阿和塞 克斯提出的中和技巧理论。 大卫马兹阿(David Matza)和格雷瑟姆塞克斯(Gresham Sykes)于 1957 年合作提出了中 和技巧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人的观察研究总结出来的。他们发现,在青 少年犯罪人

5、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道德漂移”的现象。所谓道德漂移,指的是行为人并不是 完全把自己置于道德规范的对立面。但是,他会在道德规范的堤防出现一些漏洞时,利用各 种借口实施越轨行为,而一旦这些借口失效,行为人就又会回到道德规范的红线以内。看起 来这些青少年就是在越轨与守法的边界上飘过来, 飘过去, 因此就有了“道德漂移”这个说法。 马兹阿和塞克斯认为,青少年一方面实施越轨行为,一方面又强词夺理,给自己的行为找借 口,维持对自己的正面道德评价。他们为自己的越轨行为所找的借口,其实就是差异接触理 论第 5 个命题中提到的,对规范禁令的“不可接受”解读。这样,中和技巧理论与差异接触理 论在逻辑上就衔接起来

6、了。 同学们好。欢迎回到犯罪心理学课堂。 马兹阿和塞克斯通过大量的实地观察, 发现青少年对自己的越轨行为提供道德上的合理化解 读在效力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被称为“文饰”。这一般是在实施了过失或偶然的错误行为之后作出的辩解,比如 小孩子把玻璃打碎了,就怪玻璃太不结实,一碰就碎。这辩解一般近乎强词夺理,对抗道德 谴责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难以支持重复的越轨行为。 第二个层次被称为“表达”。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已经成型但缺少一个说得出口的付诸行动的理 由,这时候,如果找到一个合理化解释,就可以摆脱道德规范的束缚,着手实施犯罪了。比 如员工对公司的财物早有觊觎之心, 有一天遭到老板无端责骂之后,

7、 终于可以无负疚感地把 财物据为己有,心想这是老板“恶人有恶报”。表达对抗道德谴责的效果要强于文饰,但是由 于只能用于特定环境,也不能用来支撑持续的越轨行为。 第三个层次的合理化解释被称为“中和”。这是一种针对普遍性规则的辩解,可以直接将规范 性禁令的道德谴责力完全抹杀。 中和在犯意之前就已经形成, 是效力最高的一种道德漂移机 制, 可以支持反复侵害行为而不需要以特殊环境因素为籍口, 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越 轨行为的自我辩解。 顾名思义, 中和技巧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对中和这种自我辩解技巧的内容的研究。 马兹阿和塞 克斯指出, 中和其实就是行为人用来使越轨行为获得道德合理性的认知结构, 一种能

8、有效消 解道德谴责的认知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 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话语技巧。 以青少年不 成熟的心智能力几乎不可能自主地创造出这种水平的话语技巧, 故而中和技巧往往是通过模 仿学习,从他人那里习得的。在刚才的视频中,那名小学生振振有词的一套辩解,显然都不 是他自己的原创, 而是从别人那里听来或者从电视里看来的,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中和技巧的 学习。 青少年如果习得了中和技巧,就习得了一种可持续的犯罪行为模式。 通过广泛的实证观察,马兹阿和塞克斯发现不良青少年最常使用的中和技巧有以下五种: 1)否定责任。行为人宣称自己的行为并非自己所能左右,自己是为环境所迫,所以不必为 自己的行为担责。这里的

9、逻辑类似于中国古代民间造反时使用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之 类口号; 2) 否定伤害。 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不予认可或者避重就轻。 比如那种带有“吃大户” 性质的侵财行为中,行为人会以被害人家底殷实,所受的损失不过九牛一毛来为自己开脱; 3)否定受害人。这一中和技巧通过将受害人描述为具有道德缺陷或自陷险境来否定危害行 为的可谴责性。在 911 恐怖袭击后,美国街头大量出现的针对穆斯林的暴力攻击犯罪就是 使用了这种中和技巧; 4)谴责谴责者。在这一技巧中,行为人反客为主,对谴责其不当行为的社会主体的道德权 威提出质疑, 从而抵消其行为的可谴责性。 比如违法摆摊占道的小贩会指责城管执法者滥

10、用 暴力或者厚此薄彼,从而为自己不服管理的行为作出辩解; 5)诉诸更高阶忠诚。这种话语技巧中,行为人将其违反规范的行为解读为是对更高价值的 追求而不得已为之。 比如街头聚众斗殴的青少年会宣称自己是为了朋友而两肋插刀, 从而使 他的暴力攻击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显然, 上述中和技巧只是青少年在为越轨行为提供道德合理性辩解时使用的很多种话语技巧 中的一部分。在马兹阿和塞克斯提出中和技巧概念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循着同样的逻辑,识 别出其他一些常见的中和技巧,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出,中和技巧理论的提出是以差异接触理论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的,并 不是要否定差异接触理论的基本主张, 而是要对其概念表述上的一些缺失和模糊之处作出补 充和明晰。以此,可以把中和技巧理论看作是差异接触理论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附属理论,对 中和技巧概念的很多核心涵义, 还是要放到社会学习理论的大框架之下, 方能有正确的解读。 好的,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节课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