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左右范文5篇 中国哲学简史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学问,其中布满睿智与哲人洞见。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的内容,盼望大家喜爱!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 哲学这个词看起来很浅显,但,在我再读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渐渐领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观点。哲学和思想是相关联的,它们都与人类思维有关,相互衍生又相互丰富,但二者并不等同: 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而思想是人类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属于行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学。 2、它们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哲学家关怀的是真理、规律等,而思想家关注.、哲学、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
2、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思想上的特点,继而形成一门学术,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国哲学。 4、再通俗一点,哲学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肯定是哲学家。 哲学的本质和思想也有关联。以书中的一句话为例“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句话从某个角度而言意味着哲学是思想的思想。 正是由于思想包含哲学,所以哲学家们能有不同表达自己思想特点的方法。这也是书中第一章第三点所讲到的。有用比方表述思想的,也有用格言表述思想的,还有用事例表述思想的。无论是明示还是示意,各位哲学家们都是为了能用各自的方法说明道理,把思想传播给后人,让他们对此加以思索。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
3、0字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由于自己始终喜爱哲学,尤其是喜爱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许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由于究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肯定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学问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乐观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消失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
4、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月,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着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斗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肯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很多思想,所做的许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转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middot;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hellip;hellip;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殊是儒家伦理)。hellip;h
5、ellip;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的哲学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深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观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学问,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进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减弱。许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圆满,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假如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方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
6、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实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才智因而去追求和喜爱才智的学问。哲学家就是喜爱才智的人。才智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久不行能占有才智,至多也只能做到喜爱和追求”才智“。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学问,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详细而言,学问或者科学学问是我们熟悉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喜爱才智却没有别
7、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才智本身。我感觉,人应当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才智地生活;应当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名贵的品行,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怀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当不关怀哲学,由于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抱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关怀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肯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才智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由于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久不会过时。他们为
8、后人供应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疗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纳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肯定的权利导致肯定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头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简单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9、。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纳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方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有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识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爱好的是墨家。墨家的熟悉论理论是一种朴实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高校生产生了巨大爱好。在墨子的着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觉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
10、,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见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进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受了许多的进展,也发生了许多演化。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日。回顾历史,我们发觉,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始终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宽阔的精神。我信任,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照旧能绽放它的光荣。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
11、了增进正面的学问(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行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密不行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需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供应的最高福分。“盼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安慰。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 哲学一词,源自于希腊语,意为“喜爱才智”。人们总会认为哲学是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但是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我却真实地体会到了哲学的魅力所在。 在书中,呈现
12、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消失的文化盛世。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月,诸子百家或是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著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斗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肯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儒家、道家的许多学问思想,我们至今仍在沿用。比如论语中的很多道理,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供应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无论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恳切态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处事方法,亦或是学校语文课本中提到的几则关于读书的言论,都为我们的人生指引了道路。我们现在的很多思想,所做的许多决策都深受那一时期的影响。 当然,冯先生提到的不只是论语,也不只是儒法道三家的理
13、论,他根据中国哲学进展的脉络,将各个时期的哲学脉络编制成了一张巨大的学问网。 书中关于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书中说,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富强,于是他们进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进展商业奠定下了基础。也由于他们是商人的原因,他们有较多的机会见识到不同民族的人,于是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颖,不断地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学问。为了使货物更加畅销,沿海国家不断地改革创新,作为其中之一的英国领先发动了工业革命。我想,世间万物必有其自然的因果规律。海洋国家由于沿海,所以进展商业。由于进展商业,所以创造数学,所以发动工业革命。这一连串的过程都应当归功与哲学。同样的,中国人过去是农,
14、思想较为落后,这也可以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动工业革命,没有领先进入工业化的现代世界。中国人也有很多闻名的创造制造,四大创造也传入世界各国。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归于纯朴自然,很简单满意,由于农的生活方式就是顺乎自然的。中国人不想变化,也无从想象变化。当其他的国家渐渐开头兴起发达,中国人才开头觉醒,开头追逐。我想,是哲学让人类拥有了缜密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成就了富强的今日。 哲学家并非先天就拥有才智,而是在不断地喜爱并追求着才智。正如所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学问,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行攀的学问,事实上它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15、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想,我们应当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才智地生活。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高校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许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觉,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索过。还应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纪里,哲学家们所属的
16、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其思想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非常不同了。举例来说,假如孔子像佛家轮回理论所说的那样,转世到十二世纪朱熹的同一时代,他也许很难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为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 人不肯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肯定应当是哲学的。 曾经与一位很鄙视的长者争论人的信仰问题,他说:“人要是没有信仰便是衣冠禽兽,有权有势者是衣冠禽,无权无势者便是衣冠兽。”并解释说:“有些人在损害了别人后不会内疚,没有负罪感便是由于没有信仰”。他所指的没有信仰便是没有加入宗教。他的这句话久久以来萦绕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内心难以安静。然而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解决了我的这一问题。随着科学的进展,宗教的权威逐步降低
17、,许多人变得不信宗教了,维护传统的人为此感到哀痛,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假如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他们也就丢失了更高的价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这也是我所担忧可怕的。然而我们不能遗忘哲学的存在,它为人类供应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mdash;一条比宗教供应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由于在哲学里,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实行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获得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的多,由于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将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这是与
18、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肯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肯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便能够正视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子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墨者也是我很艳羡,很敬佩的一群人。墨者来自于周代天子,诸侯,奴隶主手下的军事专家,由于周代后期奴隶制度的解体,他们丢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用他们就为谁服务,所以也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是游侠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便是这些道德的发挥。然而墨子及其门徒却与一般的游侠不同,一般的游侠只要得到酬劳,或是受到仆
19、人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剧烈反对侵略战斗,所以他们只情愿参与严格限于防卫的战斗。这也是他“非攻”思想的表现。 墨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这也是其思想的中心概念。按墨子的意思兼爱便是仁,义,这也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延长,在墨者的团体内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也是后来的侠客们经常说的话)。令我艳羡的这一点不光表现在墨者团体中,更表现在他们对待伴侣的时候,他们“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他们情愿为伴侣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切。这能不让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的人们艳羡吗。当然墨家兼爱的思想不止对个人为人处世方面有利,对全天下也是很有利的,
20、特殊是对构建我们朝思暮想的 和谐.,和谐世界更是意义非凡,用墨子的话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试想要是墨家思想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得到推广,那哪来的世界大战,哪来的朝核,伊核问题,哪来的基地组织,那样的话哥本哈根大会也不会那么尴尬的闭幕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那还不是很随便的事情。 心态打算一切 很早就听说过“心态打算成败”这句话,但我今日要说的是心态不光能够打算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能够打算你这个人的一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一世苦恼,忧愁真的是不行计数,这些苦恼,忧愁来临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心态的时候
21、,心态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态不好便可能酿成千古罪恶。拿“11.27”北京特大杀人案为例,假如李磊的心态足够的好,他就不会由于从小父母管教严峻,妻子争强好胜而长期积怨,最终杀妻灭子,刺死双亲,酿成震动全国的杀人案。由此本应当幸福美满,令人艳羡的家庭一去不复返了。假如李磊能够懂得佛学的思想,用“有”和“无”去泯灭心中罪恶的火焰,用“业” 的结果去督促放下手中的屠刀,这一惨绝人寰的血案便不会发生了。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仅是看过这本书后所思所想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的缘由,暂且写到这里。但不行否认,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也对哲学产生了肯定的爱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哲学思想,
22、引起了我更多的对于人生,对于名利,对于情感的思索,而全部的这些都会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00字 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回避的重要人物,冯友兰先生一生于哲学上的讨论不行不谓之一波三折。单就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任何一位有志于了解中国哲学的进展、思想文化的进展的青年,都应当去拜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一二。李慎之先生亦曾言:“中国人了解、学习、讨论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行越的人物。” 冯友兰先生曾经书写一副对联以叙生平,联曰“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则是指在抗日战斗时期“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从时
23、间上来看,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贞元六书”之后,冯友兰的“新理学”、“新儒学”体系已经完成,而又在冯先生经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乱迫害之前,可以说是其一生哲学讨论成就的巅峰时期。因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冯友兰先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高校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出版,先后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并且快速成为各高校中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直到20世纪
24、80年月,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同学涂又光第一次依据 英文本译成中文出版。应当说,这本书既是了解中国哲学、进入中国文化的地图,也是触摸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一条捷径。 哲学观和哲学史观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册上,是没有“哲学”二字的。既然要作“哲学史”,自然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然后才有“哲学史”。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回答说:“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先生亦曾言“今欲求中国哲学史, 其主要工作之一, 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 将其可以西洋哲学名之者, 选出而叙述之”。由此可以看出,
25、冯友兰走的是以西释中的道路,即以西方哲学为框架mdash;mdash;学问论,熟悉论和宇宙论mdash;mdash;叙述中国哲学史。 然而从全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冯友兰和撰写中国哲学史二册时的认知已有肯定程度的不同。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对儒道释法等百家的阐叙更多的是从基于中国文化的氛围,亦即“中国哲学的精神”这一核心命题绽开的,而放弃了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所沿用的“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的强硬划分。 出于这种以中国哲学自身进展的规律为基础的哲学史观, 冯友兰在对先秦道家的进展进行概括时比中国哲学史显得更进一步, 明确的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隐者”阶段的杨朱,以“避”为其
26、核心;以老子为代表的其次阶段,尝试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再到以庄子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宇宙为我,我亦宇宙”。 中国哲学的精神与问题 对于什么是中国哲学和核心观念,冯友兰先生在第一章提出了以下的看法: 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入世的,当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小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抱负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有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抱负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
27、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以冯友兰的观点来看,中国哲学中始终是两种传统所并行的,即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态度。正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探寻一种平衡,完善了中国人和精神内核: “由于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由于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相互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从这个关于中国哲学精神核心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此时的冯友兰已经完成了他本人
28、新儒学思想的构建。表面上看,这个表述是基于贯穿中国思想史历程的儒道两家的互补作出的综合评价,然而冯友兰随后提到。 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小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抱负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有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这里提到的宋代的新儒家,恰恰是冯友兰自身“新理学”体系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对于“入世”和“出世”和平和与统一的追求,既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核心,更是冯友兰先生在将程朱理学继承改造之后对于儒家传统所强调的“内圣外王”终极追求的演进。 也正由于如此,中国哲学简史对于中国哲学的认知和表达不再局
29、限于原有的“怜悯之了解”(陈寅恪审查中国哲学史时所作的评价),而是将中国哲学的进展脉络融于其自身“新理学”的体系中后作出的风格更趋统一的再现。 人生的境界 在全书的最终一章“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中,冯友兰先生提到了他对人生境界的经典论述: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
30、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对于人生境界的划分来自于“觉解”。“觉”就是自觉,“解”则是了解。这种自觉的了解首先是学问的。在这里,哲学的三条主线mdash;mdash;即熟悉论、学问论和宇宙论被统一到了一种自我了解和反思的层次中去,这恰恰和开篇第一章中所提出的核心哲学观相对应,即“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中国哲学的作用或任务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冯先生看来人的精神境界有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
31、是人应当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制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终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暇思一二 读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仿佛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思想海洋中畅游了一番。耳边时时回荡着先哲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表述,或睿智机辩,或大巧不工,无不展现了在漫漫时间长河中中国人的思索与追求,引人遐思。 陈寅恪先生在审查中国哲学史两卷时曾言,“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怜悯,方可下笔”。对于著史之人来说如此,对于读史之人又何尝
32、不是?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当然是中国哲学史著中的精品,然而若不能知人论世,上溯冯先生执笔之时的精神面貌,便信以史书为史实,而全然不知于其中灌注的精神和风骨,岂不谬哉? 又,冯友兰先生是有风骨的,他在新原人自序中写道: “lsquo;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squo;,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通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明内圣外王之道者,岂可不尽所欲言,以为我国家致水平,我亿兆安家立命之用乎?虽不能至,心憧憬之。非日能之,愿学焉。此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及此书所由作也。” 然而先生如此大才,自称是写“自己在现有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竟而将一部中国千年思想史变成了一部阶级斗争史,将一部皇皇巨著弄得满目疮痍,岂不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