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原理》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原理》教学大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原理课程编号B1401330英文名称课程类型通识总学时48授课学时48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学分3预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全校本科学生课程负责人谭明方课程简介(200字左右)社会原理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了“社会”的基础知识。以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为视角,内容沿由近而远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展开。主要内容有:什么是社会(第一章),个人怎样成为社会中的成员(第二章),个人在社会中如何创造自己的地位角色(第三章);在群体、组织等微观社会中,个人如何与他人交往(第四章);在社区、城市、乡村等中观社会中和国家、世界等宏观社会中,人们的关系是怎样形成、运行、
2、变化的(第五至第八章);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第九章);人口、资源、环境怎样影响社会生活(第十章);用什么方法可以认识社会的状况(第十一章)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课程主要介绍了“社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视角,沿着从微观到宏观逻辑,掌握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运行的规律等,最终获得对社会原理的一般认知。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课时合计讲课实验实践481第一章32第一章33第二章34第二章35第三章36第三章37第四章38第五章39第五章310第六章311第七章312第八章31
3、3第九章314第十章315第十章316第十一章34、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 社会概说一、本章教学目的:建立关于“社会”的基本概念,了解社会学的构成要素,社会持续与变迁的过程。二、本章教学内容:社会的涵义,社会的构成要素与内容,社会的类型,社会的持续,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的变迁。三、本章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社会的涵义,人的基本需要与社会的构成要素和内容,社会分析的四要素框架,社会的持续与变迁。教学难点是人的基本需要与社会的构成要素。四、本章参考文献:1美詹姆斯M.汉斯林著,林聚任译,走进社会学:社会学与现代生活(第1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版,ISBN: 978-7-121-2
4、8745-92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ISBN: 978-7-208-10448-8/K1847五、本章复习思考题:1社会的含义与特征。2人的基本需要与人们的社会活动。3人们结成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的构成要素。4. 社会分析的四要素框架。5社会持续的含义与内容。6. 什么是社会问题。7. 社会变迁的含义与内容。8. 什么是社会变迁。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1.“社会”称谓的由来2.给社会下个定义3.社会的特征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与内容1.人的基本需要2.人的基本活动与结成的社会关系3.社会的构成要素与内容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1.实体的社会与名义的社会2.微观社会、宏观社会、
5、中观社会3.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4.大社会、中社会、小社会第四节 社会的运行(一):社会持续1. 社会运行的涵义与特征2. 社会持续的涵义与特征3. 社会持续的评价标准4. 社会持续的状态5. 社会持续中的社会问题6. 社会持续中的社会冲突第五节 社会的运行(二):社会变迁1. 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特征2. 社会变迁的内容3. 社会变迁的类型4. 社会变迁的原因5. 社会变迁的后果第二章 社会怎么塑造了我们一、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和制度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掌握社会化的内容与主体,理解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二、本章教学内容:1.社会化的内涵与主体;2.文化和制度对人的社会化的影
6、响;3.评价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三、本章教学重难点:1.社会化的内涵与主体;2.评价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四、本章参考文献:1.社会学导论(第二版),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标准书号:9787560943664。2.社会学是什么,邱泽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9787301057568。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标准书号:9787300172101。4.社会学(第十一版),戴维波普诺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9787300080789。5.社会学与生活(第十一版),理查德谢弗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
7、京公司,2014年,标准书号:9787510049880。 五、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化?我们如何受社会化主体的影响?2.文化和制度怎样塑造我们?3.你认为成功社会化的标准是什么?第一节 从生物人到社会人1.生物人与社会人2.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3.社会化的主体第二节 文化怎样塑造我们1.价值观怎样塑造我们2.信仰和信念怎样塑造我们3.伦理道德怎样塑造我们4.风俗习惯怎样塑造我们第三节 制度怎样塑造我们1.政权怎样塑造我们2.法律怎样塑造我们3.教育怎样塑造我们4.组织指令与组织规章怎样塑造我们第四节 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1.社会化成功与失败的指向标2.社会化成功与失败的策略选择第三章
8、我们如何建构社会一、本章教学目的:解析社会中的个体建构起真实社会的内在逻辑,认识自我、心灵、角色、互动等范畴。 二、本章教学内容:人们如何认识自己;互动何以可能;我们如何建构社会。 三、本章教学重难点:社会中的个体是以何种机制和逻辑来建构我们生活的社会,个体在建构社会的过程中从心灵、自我到与社会发生联系存在怎样的内在机理。如何理解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四、本章参考文献:1.美 乔治赫伯特米德;霍桂桓译,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林出版社,2014年,ISBN:9787544749770。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ISBN:9787533832650。五、本章思考题:1.简
9、述自我的涵义。2.举例说明韦伯的四种行为类型。3.简述社会互动的定义、类型与条件。4.说一说你对“心智”概念的理解。第一节 自我人们如何认识自己1.什么是自我2.自我与有机体的关系3.自我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自我”与行为互动何以可能1.语言是自我形成的前提条件2.心灵的反思性使互动成为可能3.行为与期待第三节 互动与社会我们如何建构社会1.心灵、自我与社会的关系2.角色与互动3.在互动中建构社会第四章 群体与组织一、本章教学目的:认识“组织和社会群体”这两个范畴二、本章教学内容:人类的集群性、群体的定义与类型、群体中人们的交往;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等。三、本章重点难点:群体的分
10、类、群体交往的影响因素、影响群体关系的四方面在具体群体关系中如何呈现、把握;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社会组织如何运转。四、本章参考文献:1.社会学(第十一版),美戴维波普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97873000807892.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8月第1版,ISBN:9787010147147。五、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群体?2.群体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如何解决社会组织中的冲突?第一节 人不能生而无群一、人类的群集性二、什么是群体1.群体的界定2.群体的特点三、群体的类型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2.内群体和外群体3.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4.小
11、群体和大群体 第二节 群体中人们的交往一、一般小群体的人际交往以寝室为例1.厘清权利义务:勇于担当2.整合价值观念:悦纳他人3.感情纽带联结:相处相知4.协调利益关系:理性面对二、初级群体的人际交往以家庭为例1.家庭中的夫妻交往2.家庭中的代际交往第三节 什么是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2.社会组织的特征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二、社会组织的研究变项及组织的分类1.社会组织的研究变项2.社会组织的分类三、有关社会组织的社会学理论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构成与运转一、组织系统的要素分析二、社会组织的运转过程第五章 社区一、本章教学目的:了解“社区”这个范畴及相关知识。二、本章
12、主要内容: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社区中的关系、未来社区的发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社区的构成、社区中的关系,难点是如何把握社区中的关系。四、本章参考文献:1.德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年,ISBN:9787100026895五、本章思考题:1.谈谈你对“社区”的理解。2.如何认识社区的空间资源和社会资本?3.谈谈当前中国要怎样进行社区建设?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1. 社区的概念2. 社区的类型3. 社区的功能第二节 社区的构成1. 社区2. 社区组织3. 社区资源第三节 社区中的关系1. 社区的资源配置2. 社区权力结构3. 社区权利4. 社区连接纽带第六章 城
13、市与乡村一、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城市”与“乡村”的相关知识。二、本章教学内容:城市的含义与特征、城市的主体及社会关系特质、城市中的社会问题;乡村的含义与特征、乡村的主体及社会关系的特质,乡村组织。三、本章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城市的含义与特征,城市的主体及社会关系特质;乡村的含义与特征,乡村社会关系的特质;难点是城市主体及其社会关系、乡村主体间的关系。四、本章参考文献:1. 美罗伯特E.帕克,美E.W.伯吉斯著,桃苏红译,张国旺校: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商务印书馆,2016年,ISBN:9787100116787五、本章思考题:1.谈谈你对“城市”的理解。2.如何认识城市问题?3
14、.构成城市的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4.中国乡村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节 什么是城市1. 城市的含义与特征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 城市的主要类型第二节 城市的构成1. 城市中的主体2.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第三节 城市问题1. 什么是城市问题2. 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3. 城市问题的治理与城市发展第四节 什么是乡村1. 乡村的含义与特点2. 乡村社会的主体第五节 乡村社会关系与组织1. 乡村中的社会关系2. 乡村中的组织第七章 国家一、本章教学目的:帮助同学们认识“国家”这个范畴。二、本章主要内容:认识国家的形式,了解国家的起源、功能与运行机制、治理状况。三、本章教学重
15、点:国家的范畴、起源和基本功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与国家机构的构成。教学难点:国家建设的相关理论。四、本章参考文献:1.迈克尔罗斯金,国家的常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ISBN:9787510057779.2.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ISBN:9787802068186.五、本章思考题:1.设想一个情景:在一个与外界绝缘、阶层差距悬殊、无恶势力存在的岛上,突然取消了政府,更不存在军队、监狱和警察等暴力机构,这个小岛此后会发生什么状况?人们可能怎样应对?2.如何践行民主制度,人民才能更好地监督政府,才能人人都负起责来?第一节 国家的定义、起源及其基本功能第二节 国
16、家形式与国家机构第三节 国家运行机制、国家建设及其治理 第八章 全球化与我们的生活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缘起及其历史沿革,以及全球化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二、本章主要内容:在内容安排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集中探讨“全球化”这一主题:首先,我们会在一般意义上讨论全球化究竟是什么;然后,将继续对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真实性体现于何处;最后,我们还会从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维度对全球化的具体类型与形式展开分析,并探索全球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三、本章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要阐明“全球化”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对于维持全球
17、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协调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难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客观系统地分析全球化的影响效果。四、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理论讲授。五、本章参考文献:1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ISBN: 97871000329572.乔治里泽: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容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ISBN: 9787532722969五、本章思考题:1.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给“全球化”下一个定义。2.试论述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及其作用。3.试论述全球化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4.你认为全球文化是在向多元化还是同质化的方向发展?5.你认为应该如何
18、看待“麦当劳化”带来的挑战?第一节 什么是全球化?第二节 全球化的四要素解析第三节 全球化生活的真实图景第九章 互联网与虚拟社区一、本章学习目的:帮助同学们认识“互联网与虚拟社会”这个范畴。二、本章主要内容:认识虚拟社会,了解虚拟社会的结构特征,遵守虚拟社会规范。三、本章教学重点:尽早确立虚拟社会的规范。教学难点:如何管理和控制虚拟社会。四、本章参考文献:1.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ISBN:97875628198682.雷洪,社会问题:社会学的一个中层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版,ISBN: 97878014914733.朱力,社会问
19、题概论(社会工作丛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版,ISBN: 7801496280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5版;布迪厄,遏止野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ISBN: 97873032128425.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版,ISBN: 9787532147656五、本章思考题:1.虚拟社区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管理与控制虚拟社会。3.你认为是人类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人类。4.你如何看待虚拟社会的前景第一节 什么是虚拟社区第二节 我们与虚拟社区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管理与控制第十章 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一、本章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论
20、述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口、资源与生态关系的关系,以及三者的关系是如何对我们的生活的产生影响的。二、本章教学内容:从农业社会开始,人类的每一步发展都基本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300年,尽管只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瞬间,但人口与消费爆炸性的增长使全球环境、资源多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现实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的重要讨论话题。三、本章教学重难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是当代人类对发展思维的创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产生作用受到社会因素、伦理道德、技术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四、本章参考文献1.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ISBN
21、:9787301175491五、本章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中国的计划生育调整及其影响?2.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3.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吗?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第一节 如何认识人口现象1.什么是人口现象2.世界人口现状3.中国人口现状第二节 人口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人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世界主要人口问题3.中国主要人口问题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1. 资源与环境的界定2. 资源与环境的特征第四节 资源与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2. 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模型3. 中国主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4. 世界主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第十
22、一章 认识社会的方法一、本章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研究社会现象的经验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三种具体研究方法。二、本章教学内容:认识社会并对社会展开研究,可从经验层面展开,也可从理论层面展开。从经验层面展开的研究,重点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部分。三、本章教学重难点:人具有特殊性、研究过程中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研究会受到特定的制约等困难,导致认识社会要保持客观和中立具有一定的难度。四、本章参考文献: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97873001
23、78639五、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概率抽样中的随机性原则?2.社会现象的测量与自然现象的测量的联系与区别。3.结合实际情况说明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各有什么特点。4.实地研究中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文献研究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第一节 社会调查1.调查研究方法概述2.抽样3.测量4.问卷设计 5.调查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实地研究1.实地研究及其类型2.实地研究的过程3.观察法4.无结构访谈法5.实地研究的特点第三节 文献研究1.文献与文献研究2.文献研究的类型3.文献研究的特点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该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为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占30%;期末为统一笔试,70%。6、 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参考文献:1.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0319412.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ISBN:9787301057568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8月第1版,ISBN: 9787208069428 大纲制定人:谭明方 大纲审定人:李薇 教研室主任:陈薇 教学系、中心主任: 方珏 教学院长(主任):万健琳 制定日期:2017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