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15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96672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15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15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1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154页).doc(1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宝寺煤矿初步设计-第 1 页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一)交通位置梁宝寺煤矿位于巨野煤田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西北约20km处,行政区划属济宁市嘉祥县。兖(州)新(乡)铁路位于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经过,嘉祥向东56km至兖州可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京九铁路从本区西南部的菏泽经过;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京杭大运河从本区东侧经过;区内公路可直达济宁、梁山、巨野等地,井田北部济广高速现已开通,交通十分便利(图1-1)。(二)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区内地势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地面标高40.1246.14米。主要

2、水系有:北部的鄄郓新河、中部的赵王河、洙赵新河和南部的万福河,均自黄河附近向东流入京杭运河和南阳湖。梁宝寺井田东边界F1断层和西边界F13断层落差均大于700m,下盘奥灰抬起使得煤系地层与奥灰对接,形成东、西部补给边界。北边界F24断层落差100m,井田内地层上升、井田外下降,煤层赋存深度大于1500m,煤系含水层接受补给条件差。南部以奥灰隐伏露头为界,形成南部补给边界。矿梁宝寺井田东界为F1断层,西界为F13断层,二者构成梁宝寺井田的地堑构造。区内地层呈南浅北深的趋势,因受区域断层的控制,形成以梁宝寺向斜为骨干向北倾伏收敛的“裙边状”褶皱构造,并伴生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组,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图

3、2-1)。井田内褶皱发育,以贯穿全井田的梁宝寺向斜为骨架,呈宽缓褶皱构造,褶皱翼部倾角较缓,一般510。次一级褶皱自东向西依次发育有王庄向斜、宋庄背斜、黄河李背斜、申庄向斜、贺庄背斜、程庄向斜、武寨背斜、杜垓向斜、李庄背斜。本区中部,自南部奥陶系石灰岩露头开始,经后靳庄、赵庄、曹垓、梁宝寺至北部边界F24断层,形成本区主干构造,走向自北东至北西,延伸17Km。向北倾伏,幅度50250m,跨度26Km,两翼倾角510,南部缓,北部陡。有41条地震测线穿过,16个钻孔控制,中部已查明,南部和北部基本查明。2、地表水系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

4、自然地形坡度为0.2。区内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贯通,雨季洪水排泄迅畅。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赵王河、洙水河、万福河自西向东穿越本区流入南阳湖,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流经本区,洸氵府 河、泗河和白马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南阳湖。本区多为黄河冲、洪积平原,仅在区域中部及东南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京杭运河以东,沉积颗粒粗,地下水迳流较强,具优质松散层孔隙水;运河以西,松散层颗粒细,迳流变弱,由东向西水质变差。嘉祥、巨野、郓城等地地势低洼,潜水位浅,蒸发强烈,潜水浓缩盐化,局部形成盐碱地。3、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

5、,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据嘉祥站1959年1月至2008年12月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2.813.9。月平均最高气温28.9(1971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4.7(1980年1月),日最高气温42.4(1966年7月19日),日最低气温-18.7(1957年1月2日),平均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650mm,年最大降水量1088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63.9mm(1988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春季雨少,时有春旱。日最大降雨量156.2mm(1965年7月9日)。年最大蒸发量2318.4mm(1968年),年最小蒸发量1472.4mm(1984年)。霜

6、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1m。区内工、农业均较发达,电力、劳动力充足。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地瓜;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生姜;工业现拥有煤炭、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建材、农药、造纸、陶瓷、酿造、食品等多种门类。4、地震据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济宁地区自公元前618年至公元1937年8月1日,共发生地震128次,其中破坏性地震11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g。二、主要自然灾害 矿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气象灾害,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大。矿区

7、生态环境脆弱。矿区西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三、矿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概况经核实,截止2009年底,梁宝寺煤矿采矿权范围内保有煤炭资源储量48902.8万吨,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113.8万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0016.6万吨。依据最新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分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708m,二水平标高-1020m。一水平(一号井)建设井筒3个(主井、副井、风井),均位于井田南部(浅部)L-1孔西南约110m处,净直径:主井5.0m,副井6.5m,中央风井5.0m;二水平(二号井)建设井筒3个(北主井、北副井、北风井),均位于井田北部(深部)。待二号井建成后,首先实现与

8、一号井贯通,再分别开采两个水平的煤炭资源。实行混合通风方式;两个水平均采用立井开拓,单一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胶带输送机的运输方式。设计开采的煤层为3煤层,开采方式为先搬迁村庄,后全区开采;16、17煤层暂未纳入开采设计。一号井生产系统于2002年7月16日开工建设。主井于2003年9月10日竣工,井筒净直径5.0m,全深760.1m,装备一对22t底卸式多绳箕斗,担负一水平原煤提升,兼作辅助进风井;副井于2003年9月6日竣工,井筒净直径6.5m,装备一对一宽一窄1.5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担负全矿井人员、材料、设备及矸石提升,并兼作主进风井,设BDK-8-No24A型通

9、风机2台,总进风量140m/s;风井井筒于2003年11月22日竣工,井筒净直径5.0m,全深709.9m,担负全矿井回风,风速约为8.0m/s;中央泵房水仓容积5100m,设有MAD420-909型泵5台,每台排水能力420m/h。二水平生产系统目前仍处于基建中,预计2012年底投产。2006年8月,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在上述补勘工作的基础上,提交了山东省巨野煤田梁宝寺井田补充勘探报告。报告通过山东省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的评审,评审文号:鲁矿勘审煤字200607号,并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资能备字200639号文批准备案,批准储量如下:矿业权范围内-1200m标高以上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10、49942.2万吨(气煤33922.9万吨,混合煤(包括弱粘煤、1/2中粘煤、1/3焦煤、贫煤)12305.2万吨,无烟煤3714.1万吨),其中:(111)16011.0万吨、(122)7338.0万吨、(111b)21347.9万吨、(122b)9784.6万吨、(333)18809.7万吨。该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本次资源储量核实范围完全一致,是本次主要报告之一。由于区内村庄稠密,3煤层压煤面积占煤层赋存面积的94%,原设计的先搬迁村庄后开采资源,实施困难。为保障安全生产,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先后以鲁煤规发字2006157号和鲁煤搬迁字2009136号文,对3100和3200采区、3300和

11、3400采区村下压煤开采方案进行批复,批准:3100采区和3200采区东部分别条带式开采9个工作面,3100采区采宽80m,留宽110120m,3200采区采宽80m,留宽120m;3300采区的3305、3309工作面和3400采区的3406、3408工作面条带式开采,采宽100m,留宽120m。2007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和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鲁煤规发200731号文联合公布了梁宝寺煤矿2006年核定的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2009年3月,为给梁宝寺煤矿二号井筹建提供地质资料,受建设单位委托,山东省地矿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东省巨野煤田梁宝寺煤矿改扩建(二号井)工业场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

12、告。依据上述报告:二号井工业场地包括二号井工业广场和场外道路两部分,共压覆3、16、17三个煤层资源储量4108.1万吨:(111b)3047.2万吨,(122b)660.7万吨,(333)400.2万吨。其中:二号井工业广场压覆煤炭资源2399.5万吨:(111b)2182.2万吨,(333)217.3万吨。报告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国土资字2009273号批准备案。矿井自2005年投产以来,共掘进巷道92612.6m,其中:岩巷27004.0m,煤巷65608.6m;开采工作面20个(3100采区10个、3200采区10个),开拓形成准备工作面5个(3300采区2个、3400采区3个)。截

13、止2009年12月31日,全矿井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113.8万吨(全部为气煤),其中:采储量953.9万吨,损失量159.9万吨,历年平均回采率85.6%(表1-3) 表1-3 历年动用资源储量一览表(万吨)截止时间年度动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2009.12.31200541.336.44.988.1%2006296.6209.087.670.5%2007266.8238.927.989.5%2008260.5234.625.990.1%2009248.6235.013.694.5%合计1113.8953.9159.985.6%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1、水源条件 梁宝寺矿区位于山东省嘉祥

14、县境内,是巨野煤田最先开发的区块。随着鲁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该区块的能源战略地位愈显重要。而水源问题在这一地区也非常突出,浅层地下水一直是该地区城镇居民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矿井的持续开发势必会对浅层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的。矿区总体设计确定:地下水为矿区一期给水工程的供水水源,日供水量充足,煤矿的生产生活用水由矿区一期给水工程统一考虑解决。该工程已全部建成,二号井煤矿供水管路正在建设之中。该工程可以满足煤矿的用水要求。后期矿区供水水源,地下水源正在勘查,水质较差,目前地方政府正在考虑引用黄河水2、电源条件电源有济宁电厂及菏泽电厂。矿区建有一座110kV变电站,该变电站设计规模为2台2500

15、0kVA变压器,现装设SFSL7-25000/110,110/35/6.3kV和SFSL7-12500/110,110/35/6.3kV变压器各一台,其电源是以双回导线为LGJ-240的110kV线路取自220kV变电站,该220kV变电站电源取自电厂及电网。矿区在二号井煤矿建有110kV变电所一座,其电源以两回导线为LGJ-150的110kV线路引自矿区110kV变电站。该变电所为煤矿留有110kV出线间隔,煤矿供电拟以两回110kV线路引自110kV变电所。3、通信条件根据编制完成的矿区综合信息数字网初步设计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1992第508号文件“关于灵武矿区专用通信网初步设计的批复”,

16、矿区专用通信网由矿区本部汇接局和灵新、羊场湾、枣泉煤矿三个端局组成,行政电话系统选用程控式交换机,其容量分别为汇接局2000门,覆盖黎家新庄中心区全部用户。目前矿区本部汇接局、灵新煤矿端局行政电话系统已经开通,汇接局与银川市邮电局的传输信道采用光缆线路。第二节 井田及其附近地质特征一、地质特征(一)区域地质梁宝寺井田为全隐蔽式井田,煤系基底为奥陶纪马家沟组,主要含煤地层为月门沟群山西组和太原组,总厚264.40m。矿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坡度0.2,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地层系统厚度(m)主 要 岩 性界系统组最小最大平均新生界(Kz)第四系(Q)9

17、4.90146.3116.85主要由粘土、砂质粘土、砂及砂砾层组成,顶部有薄层泥炭,遍布全区。东北部较薄,西部较厚,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第三系(N)195.23368.73280.84主要由半固结粘土、砂质粘土及粉砂、细砂组成。上段大半未固结,局部微固结;下段大部微固结,部分半固结。西北部厚,东部和南部较薄,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古生界(Pz)二迭系(P)上二迭统(P2)上石盒子组(P12)0620.55主要由杂色泥岩、粉砂岩、灰绿色中、细砂岩组成。南部被剥蚀,向北厚度逐渐增加。与下石盒子组呈整合关系。下二迭统(P1)下石盒子组(P21)22.9062.7042.88上部以杂色泥岩、粉

18、砂岩夹灰绿色砂岩,下部为灰白色砂岩夹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底部以不稳定的厚层状砂岩与山系组分界。山西组(P11)48.60115.8078.66为主要煤系地层,以灰灰白色中、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本组含煤3层,自上而下有2、3(3上)、3下煤层,其中3(3上)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与下伏地层呈连续沉积。石炭系(C)上统(C3)太原组(C3t)121.81233.70185.74主要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砂岩、薄层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11层石灰岩,以三灰、十下灰最为稳定,是煤岩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含煤24层,其中16煤层大部可采,17煤层局部可采。与下伏地层呈连续沉积。石炭系(C

19、)中统(C2)本溪组(C2b)12.0026.9518.96由杂色泥岩、粉砂岩、石灰岩及灰色细砂岩,本组有两层石灰岩,十三灰分布较稳定与下伏奥陶系灰岩呈假整合关系。奥陶系(O)中、下统(O1+2)可达742以中厚层状灰岩为主,夹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薄层泥岩,岩溶较发育,为本区主要含水层。(二)井田地层巨野煤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其范围北起汶泗断层 ,南到煤系露头与田桥断层相交处 ,西到煤系露头 ,东到田桥断层 (图 1 ) ,面积约为 96 02 。图 1交通位置图本区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一二叠系煤田 ,基底为奥陶系 ,上覆第三系和第四系。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奥陶系中、下统:一般厚800米

20、左右,主要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少量钙质泥岩。 中石炭统本溪组:厚5.235.35米,主要为石灰岩,夹泥岩,偶含12层煤线。 上石炭统太原组:;厚140.51174.5米,由粉砂岩、细粒砂岩、薄层灰岩组成,含薄煤22层,灰岩十三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5层,主采煤层多分布在煤田中部。 下二迭统山西组:厚约65米,由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2、3煤层,北部、中东部、南部3煤层不同程度被冲蚀。 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厚约55米,主要为泥岩、粉砂岩组成。 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最大残厚488.90米,主要由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组成。 上第三系:厚272.50596.30米,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

21、厚。主要岩性为棕色、灰绿色粘土、砂质、粉砂质粘土。 第四系:厚92180.10米,主要为粘土质砂、砂质粘土组成。(三)地层对开采的影响分析本区新生界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厚度较大,除金乡、梁宝寺厚400米左右外,巨野区达,406776.4米,平均600米左右,多为软塑性的粘土、砂质、钙质粘土,松散的粉细砂层。粘土易膨胀,砂层易坍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给矿井井筒施工带来困难。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由于煤层埋藏较深、矿压大,给顶板管理带来困难。二、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构造梁宝寺井田东界为F1断层,西界为F13断层,二者构成梁宝寺井田的地堑构造。区内地层呈南浅北深的趋势,因受区域断层的控制

22、,形成以梁宝寺向斜为骨干向北倾伏收敛的“裙边状”褶皱构造,并伴生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组,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图2-1)。(二)井田主要地质构造1、褶曲井田内褶皱发育,以贯穿全井田的梁宝寺向斜为骨架,呈宽缓褶皱构造,褶皱翼部倾角较缓,一般510。次一级褶皱自东向西依次发育有王庄向斜、宋庄背斜、黄河李背斜、申庄向斜、贺庄背斜、程庄向斜、武寨背斜、杜垓向斜、李庄背斜(表2-1),现分述如下:表2-1 主要褶皱特征一览表序号褶曲名称延伸长度(km)幅度(m)跨度(km)两翼地层倾角()查 明 程 度1梁宝寺向斜175025026510中部已查明,南部和北部基本查明2王庄向斜112020012515南部基本

23、查明,中、北部已查明3南宋庄背斜10050135南部基本查明,中、北部已查明4黄河李背斜8010012520南部基本查明,中、北部已查明5申庄向斜9020012515南部基本查明,中、北部已查明6贺庄背斜4040125查明7程庄向斜53080125基本查明8武寨背斜608012510基本查明9杜垓向斜7012012510基本查明10李庄背斜1008012515基本查明1、梁宝寺向斜位于本区中部,自南部奥陶系石灰岩露头开始,经后靳庄、赵庄、曹垓、梁宝寺至北部边界F24断层,形成本区主干构造,走向自北东至北西,延伸17Km。向北倾伏,幅度50250m,跨度26Km,两翼倾角510,南部缓,北部陡。

24、有41条地震测线穿过,16个钻孔控制,中部已查明,南部和北部基本查明。2、王庄向斜 位于矿区东南部,轴部经西陆、张庄、高庄一线。走向近南北北北西方向,延伸11Km。褶曲向北倾伏,幅度20m200m,跨度12Km。两翼地层倾角515。有15条地震测线穿过,2个钻孔控制,其中NS2测线位于向斜轴部。南部属基本查明,中、北部已查明。3、南宋庄背斜 位于王庄向斜西部,轴部自本区南部奥陶系石灰岩露头开始,经郑庄、方道沟、南宋庄、孙刘庄至F6断层。走向南北,延伸长约10Km。向北倾伏,幅度050m,跨度13Km,两翼倾角5。有20条地震测线穿过,9个钻孔控制,南部基本查明,中、北部已查明。4、黄河李背斜

25、位于本区南部,梁宝寺向斜西侧,轴部经大靳庄、黄河李一线。走向北北东近南北,延伸长度8Km。向北倾伏,幅度010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20。有22条地震测线穿过,4个钻孔控制,中、北部已查明,南部基本查明。5、申庄向斜 位于本区南部,轴部自南部边界奥陶系石灰岩露头开始,经大靳庄、申庄、闫庄至L8-4号孔一线,走向北北东,延伸长度9Km。北北东倾伏,幅度020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15。地震有37条测线穿过,7个钻孔控制,中、北部已查明,南部基本查明。6、贺庄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轴部经方官屯东侧、贺庄一线。走向北北东,延伸长度4Km。向北北东倾伏,幅度040m,跨度12Km,两翼倾

26、角5。有16条地震测线穿过,3个钻孔控制,已查明。7、程庄向斜 位于本区中西部,轴部经程庄、L10-2号孔一线。与申庄向斜合并,走向北东,延伸长度5Km。向北东倾伏,幅度308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有22条地震测线穿过,5个钻孔控制,已基本查明。8、武寨背斜 位于本区中西部,轴部经岳庄、武寨、屈店一线。走向北东,延伸长度6Km。向北东倾伏,幅度08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10。有14条地震测线穿过,6个钻孔控制,已基本查明。9、杜垓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轴部经杜垓、老僧堂一线。走向南北,延伸长度7Km。幅度012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10。有22条地震测线穿过,5个钻孔控

27、制,已基本查明。10、李庄背斜位于本区西部,轴部经李庄、魏庄、L16-7号孔、鲁庄一线,轴向南北,延伸长度l0km,向北倾伏。被F13断层切断形态不完整,幅度080m,跨度12km,两翼倾角515。有11条地震测线穿过,4个钻孔控制,已基本查明。(三)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分析 井田内褶皱发育,以贯穿全井田的梁宝寺向斜为骨架,呈宽缓褶皱构造,褶皱翼部倾角较缓,一般510。背斜为井田内的主体构造,是一两翼对称向南倾没的背斜构造,它控制了整个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背斜轴部地层倾角较小,向深部和两翼倾角逐渐变陡,煤层倾角对矿井的开采有较大影响,倾角较小的区域进行机械化开采相对容易,而对于倾角大的区域,则

28、给机械化开采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必须定制大倾角综采的成套设备。 F1、F2、F3断层集中在勘探线以北,对矿井初期开采没有影响。但根据枣泉煤矿近期所做的三维地震补充勘探工程初步成果资料推断,区内断层大致可分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四组,其中北西向断层最多,北东向断层次之,其它较少(图2-1)。除F26为逆断层外,其余均为正断层。矿区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已完成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发现并证实落差5m的可靠断层多达500余条,其中:落差100m的断层14条,落差50100m的断层22条,落差3050m的断层8条。其对矿井开拓工程影响不大,但对采区及工作面布置有一定的影响。第三节 煤层及煤

29、质(一)煤层 梁宝寺井田为全隐蔽式井田,煤系基底为奥陶纪马家沟组,主要含煤地层为月门沟群山西组和太原组,总厚264.40m。含煤26层,其中山西组(上组)含煤2层(2、3);太原组(下组)含煤24层(4、5、6、7、8上、8中、8下、9、10上、10中、10下、11、12上、12中、12下、14、15上、15中、15下、16、17、18上、18中、18下),煤层平均总厚8.70m,含煤系数3.3%。大部和局部可采的3、16、17煤层,平均总厚4.74m,占煤层总厚的54.5%,其中3煤层平均厚度3.3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1%,是梁宝寺煤矿首采、主采煤层。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的钻孔控制煤层点情

30、况及可采系数见表3-1。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稳定性及间距变化情况见3-2。表3-1 可采煤层一览表煤 层名 称穿过层位点数(个)可采点数(个)不可采点数(个)沉积冲刷点数(个)断缺断薄点数(个)吞蚀焦化点数(个)可采系数(%)3887743492164222415591739194141056表3-2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名称煤层夹石全区厚度(m)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层间距(m)层数厚度主要岩石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平均值3010.233.96(84)较简单较稳定大部可采168.25226.31198.47(21)0401.140.15炭质泥岩泥岩1602.090.72(37)简单较稳定局部可采0

31、200.340.07炭质泥岩泥岩0.348.072.68(25)1701.550.66(34)简单较稳定不稳定局部可采0200.210.03炭质泥岩泥岩 1、3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石盒子组A层铝土岩平均184.66m,下距太原组三灰平均62.45m。煤层厚度010.23m,平均3.96m,除西部L14-3、L14-2钻孔附近因煤层冲刷,出现不可采区外,其余地段均可采,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4层(大部分钻孔含夹石02层,个别钻孔含夹石3-4层),夹石岩性多为炭质泥岩及泥岩,煤层顶板为泥岩和粉砂岩,个别点为细砂岩及中砂岩,煤层底板为泥岩和粉砂岩。全井田85个见煤钻孔中,25

32、个钻孔揭露3煤层不含夹石,60个钻孔揭露3煤层含夹石,除检一孔夹石厚度1.14m外,其余钻孔夹石厚度均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0.70m。1996年精查报告和2006年补勘报告均将3煤层无夹石区域和夹石以上煤层视为3上煤分层,夹石以下煤层视为3下煤分层。矿山实际开采3111工作面和开拓3408工作面时,均揭露厚度1.60m、1.70m不等的夹石。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情况,本次沿用原精查和精补报告中3煤层处理办法。 4、16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十下灰为其直接顶板,下距17煤层0.348.07m,平均2.68m。煤层厚度02.09m,平均0.72m。因受岩浆岩侵蚀,东部多被吞蚀成无煤或变为天然焦。可采点主

33、要分布于井田南部和西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0.812.09m,平均1.53m。可采区内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仅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5、17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太原组底界22.6135.54m,平均25.85m,煤厚01.55m,属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可采范围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可采区内煤厚0.701.55 m,平均0.95 m,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仅个别点含12层夹石。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J2Y),共含煤41 层

34、,平均总厚41.24m,含煤系数12.41%。延安组含煤地层系陆相含煤建造,其岩性组合为粗细碎屑岩、泥岩和煤及炭质泥岩组成,细碎屑岩是该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50%以上,最多达72.6%,最少为46.2%,平均为58.9%,粗碎屑岩所占比例大小不等,一般在25%左右,最多为32.8%,最少为11.3%,平均为24.6%,其中砾岩、砂砾岩含量极少。泥岩类含量绝大部分小于10%,个别孔达20.8%(2311号孔),含煤系数一般在10%以上,各类岩石组合比例的消长与含煤系数的大小没有相关关系。各类岩性组合比例在井田南北地段和背斜轴部及两翼虽有变化,但无明显的规律可循。延安组的岩相主要为河流相和湖泊

35、相的沉积,并由河流相和湖泊相发展而成的良好的沼泽成煤环境,致使众多煤层得以形成。 井田内编号煤层20层,16层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平均总厚35.51m,可采含煤系数10.68%,计算储量的共有15层煤,2号煤层为井田内最主要可采煤层,平均厚7.88m。 2、14号煤层全井田可采,厚度变化小,且规律明显,结构简单,属稳定煤层。1、6、7、8下、10、12等6层煤在井田范围内均有分布,厚度虽有一定变化,但规律较明显,结构简单到复杂,全井田大部分地段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2下、3、8、9、11、15、16等7层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不等,厚度变化大,有突然增厚和变薄现象,全

36、井田内可采面积大、小不等,结构简单至复杂,属不稳定煤层。主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煤:主要分布于井田东翼,西翼多不可采,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5.6%。煤层厚度0.105.37m,平均2.20m。厚度变化趋势是东厚西薄,北厚南薄。1层煤在井田内属较稳定煤层,东翼厚度变化小,均在3.5m左右。煤层多为单一结构,少数含夹矸达4层,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少数为粉砂岩。煤层顶板多为粗粒砂岩,少数为粉砂岩、泥岩,底板为粉砂岩。2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分布广,层位稳定,全井田可采,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40.8%。是井田内最主要的可采煤层。煤厚4.74(2514孔)9.42m(L64孔

37、),平均7.88m。2层煤厚度变化小,结构单一,少数钻孔含13层夹矸,属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2下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较广,层位稳定,但大都不可采,煤层厚度0.041.40m,平均0.40m,可采点分布于井田北部。虽厚度变化不大,但可采范围有限,属不稳定煤层。3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中、北部大部分可采,南部仅在背斜西翼的2423勘探线间,有一小片可采。煤层厚度0.054.06m,平均0.94m。属不稳定煤层,结构单一,含1层夹矸。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6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6.6%。煤层厚度0.102.

38、96m,平均1.76m。该层煤虽局部不可采,但可采地段,煤层厚度变化小,且有规律可循,一般是北厚南薄,东西两翼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单一或含1层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7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比6煤可采范围大。7煤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11.4%,储量仅次于2煤。厚度0.105.15m,平均2.42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总的变化趋势是中部厚,向南、北和背斜两翼逐渐变薄。煤层结构单一,含1层夹矸,个别含4层夹矸。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少数为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粗粒砂岩。 8煤:在井田内分布范围较广,层位较稳定,煤层厚

39、度0.034.25m,平均1.21m。其中,可采点在25勘探线以南比较集中,井田中、北部是零星分布。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趋势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属不稳定煤层。结构以单一为主,少数含1层夹矸,个别点含34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为主,其次为砂质泥岩、泥岩和中粒砂岩,个别为粗粒砂岩和细砾岩。 8下煤:全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特别其最下分层,分布范围亦较广),据井田内147 个钻孔所见煤层厚度:最大13.44m(2936号孔),最小0.17m,平均4.62m,由于煤层结构复杂,所以厚度变化很大。但就其最下分层而言,厚度变化较小,且大部分为可采煤层,其余分层大都不可采,且夹矸厚度大。

40、下分层煤层厚度为0.172.48m,平均1.09m。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以含13层夹矸为主,单一结构占少数,个别含夹矸多达6层,夹矸岩性多为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少量为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泥岩。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中粒砂岩,个别为粗粒砂岩。 9煤:仅分布于井田内20勘探线以北地段,是北部羊场湾井田的延续部分,20勘探线往南9、10层煤合并。煤层厚度,0.282.74m,平均1.40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结构单一为主,少数含12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个别为粗粒砂岩和中粒砂岩。 10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煤层厚

41、度0.476.21m,平均2.50m。不可采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边界附近。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厚度23m,属较稳定煤层。结构多为含12层夹矸,少数为单一和含34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个别为炭质泥岩、泥岩、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 11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层位稳定,但多为不可采点,煤层厚度0.053.90m,平均1.22m。可采点分布零散不集中,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且无规律可循,属不稳定煤层。结构为单一和含1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个别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粗粒砂岩。12煤:在井田内发育较普遍,层位较稳定,分布较广,煤层厚度0.093.67m,平均1.81m。不可

42、采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25勘探线以南地段。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结构以单一和含1层夹矸为主,少数含2层夹矸。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次为泥岩、砂质泥岩,个别为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14煤:全井田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分布广,是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其地质储量约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8.4 %。煤厚1.237.82 m,平均3.43m,厚度变化小,一般为35m,属稳定煤层。其厚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其结构含以12层夹矸为主,少数单一和含3层夹矸,个别达4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2.89m(2603号孔),夹矸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为主,个别为细粒砂岩。顶底板岩性以细

43、粒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少数为泥岩、砂质泥岩、中粒砂岩和粗粒砂岩。 15煤:在井田内分布较广,层位较稳定,但可采范围有限,煤层厚度0.097.08m,平均1.53m。可采见煤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24勘探线、中部东翼2526线间。厚度变化大,属不稳定煤层。结构以单一为主,少数含12层含矸,井田北部几个孔含夹矸增至34层,夹矸最大厚度5.77m,岩性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少数为细粒砂岩。顶底板岩性较复杂,但仍以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占优势。16煤:为井田含煤地层中最下部的一个编号煤层,是沉积在下侏罗统富县组顶部的风化壳之上,直接受到富县组的制约。煤层厚度0.056.34m,平均2.10m。可采点分布范围比

44、较集中,但厚度变化大,其变化趋势为南厚北薄,属不稳定煤层。其结构以单一和含1层夹矸为主,个别含夹矸34层。夹矸厚度最大3.65m,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顶底板岩性比较复杂,粗、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粘土岩均有。井田内各编号煤层特征见表1-2-1。(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各可采煤层均为黑色、黑褐、褐黄色条痕,其它物理性质见表3-3。项目煤层光 泽坚固性系数真密度视密度断 口裂隙3玻璃、沥青、油脂0.871.461.43阶梯状、参差状贝壳状、棱角状发育16玻璃、沥青、金刚1.521.45阶梯状、参差状发育17玻璃、沥青、金刚1.451.43阶梯状、参差状发育

45、表3-3 煤的物理性质综合表 井田内各层煤物理性质、宏观煤岩类型近似,差异性不明显。物理性质:各煤层颜色均为黑色,条痕深棕色。以棱角状、参差状断口为主,局部为阶梯状、贝壳状和不平坦状。沥青至弱玻璃光泽。层状构造为主,少量块状。以线理状、条带状结构为主,少量为断续条带状和透镜状。内外生裂隙由不发育到较发育。视密度:最小1.28t/m3,最大1.37 t/m3,平均1.32 t/m3。孔隙率:最小8.5%,最 大13.8%,平均11.5%。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为主,其中,仅2层煤下部、4层煤浅部、13层煤为半亮型煤,6层煤为暗淡夹半暗型煤。由于矿物质含量较低,形成煤的灰分、硫分较低。2、煤的化学性质和煤类的确定灰分(Ad) 3煤层原煤灰分11.37%24.98%,平均16.39%,属低中灰煤;16煤层原煤灰分7.16%24.40%,平均14.68%,属特低中灰煤;17煤层原煤灰分6.10%25.48%,平均14.18%,属特低中灰煤。3煤层在井田东部为低灰区,其余为中灰区;16煤层在岩浆岩吞蚀区南部为中灰,浅部和深部以低灰为主,有特低灰零星分布;17煤层在岩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