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1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120页).doc(1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 119 页第一单元 负数单元教材分析1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
2、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重 点难 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总课时: 4课时 1.认识负数1课时2. 比较大小1课时3. 练习课.1课时4.单元测试1课时第 一 课 时课 题认识负数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三、情
3、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学重点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景引入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板书课题:负数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1(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2)组内交流,讨论(3)教师简要说明1) “”表示度2) “”表示摄氏度3) 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表示比0低4) “16用”+16表示“+”是正号,表示比0高2、教学(例2)(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
4、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3、认识负数(1)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正数(3)关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观察图画,认真思考。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存折。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的1.2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这样的数叫负数。-16 读作:负十六 -500 读作:负五百-0.4 读作:负零点四 - 读作:负八分之三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课 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
5、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检查复习 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问题一: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6、2)教师启发,引导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2、教学(例4)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读一读其中各数(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气温 学生观察自己总结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的1-3题。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教材练习一第4-6题。板书设计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像
7、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课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课 题练习课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什么是负数?2、读一读,填一填8+100.51203007/912.525/11负数 正数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让学生先说说。专项练习1、
8、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记作,夜间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50,记作。2、多媒体出示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认真观察不同时区的时刻,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让学生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地区的时间。悉尼时间: 伦敦时间3、练习一的第5题: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3 3.5 5 -3/2 1/5 -1.254、练习一的第6题: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让学生借助数轴完成本题)-8 0.1 -9 -1 0 6/70 -3/4 -1/3 -1/2 -0.5 0.55、实践题:全班同学6人一组,以小组同学地的平均
9、身高(或体重)为标准,记录每人的身高(或体重)。平均身高(或体重)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自由练习。小组合作讨论难的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四 课 时课 题 单元练习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二、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体验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
10、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教学难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目标导学 复习:同学们,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主学习一、填一填: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3、-122 -3.4100-45 45 0 4/7+69.5 -17/3-0.02+1.01-51/100+1/10正数 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2 -1/2 5 -3.5 -1/5 3三、比较大小-60.6 -99 0-2
11、7/8-8/7 1-1 -3/4-1/2 -1/9-1/8 -0.20.2 0.05-0.01 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指明个别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会的问题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材分析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
12、学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
13、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二、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重 点难 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和圆锥体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 本单元总课时: 13课
14、时 第 一 课 时课 题圆柱的认识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准备圆柱模型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教师板书:圆柱认识 学生自主提问。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探究新知1、
15、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3)什么叫圆柱的高?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5、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6、操作实验(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 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练习二1-4题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底面(两个
16、大小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 高 有无数条 长 = 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 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 宽 = 圆柱的高课后反思 第二 课 时课 题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 出示复习题。 1、只列式不计算(
17、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柱体的特征。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订正。探索新知1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 教学例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圆柱的侧面积
18、,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认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后指名回答。巩固练习 (1)求下面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2.5dm,高0.6dm。底面直径8cm,高12cm(2)求下面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是40c,侧面积是25 c。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练习二第5、6题。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长方
19、形的面积 = 长 宽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课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课 题综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学准备纸制一顶厨师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目标导学1.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12厘米。(1)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2)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计算下面
20、个圆柱的表面积。 10cm 8cm 1.5m 0.8m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订正。自主学习 1、教学(例4)(1)出示(例4)指名读题(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3)引发提问: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5)汇报计算情况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281758.4(cm)帽子的底面积3.14(202)314(cm)帽子的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cm)答:至少需要用2080cm面料学生独立思考,指名上台板演。巩固练习1. 一种圆柱形过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制作20节这样的过水管,至少需要铁
21、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指明个别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9题。板书设计 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例4 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帽子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冒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需要用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课后反思 第四 课 时课 题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
22、课时间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或电脑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 提问:(1)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探究新
23、知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例5)(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
24、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归纳公式。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学生通过讨论、交过,归纳出计算公式,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该怎样表示?(板书:V=Sh)学生讨论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练习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布置作业练习三的第1.2.3题板书设计 圆柱的
25、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V = S h课后反思 第 五 课 时课 题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旧知铺垫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的推导过程。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
26、积。(1)底面积是1.2,高5m。(2)底面积是48cm2,高20cm(3)底面积是25dm2,高0.2dm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探索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r2.h2.教学例6.(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完成6。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3.14423.1416 50.24(cm2)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指明个别
27、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巩固练习(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2)练一练。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教材练习三第4、5题。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例6 杯子的底面积: 杯子的容积: 3.14(82)2 5024103.1442 502.4(
28、cm3)3.1416 502.4(ml)50.24(cm2)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课后反思第 六 课 时课 题圆柱的体积练习课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础练习1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已知条件问题s和hvr
29、和hvd和hvc和hv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3算一算。(1)底面积是35cm2,高是10cm。(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4)底面周长是25.12m,高是5m。 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解决问题 1、练习三第7题。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5题。(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3、练习三第8题。(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
30、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9、10题(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汇报不会的问题。课堂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V=sh h=vs课后反思第七课 时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和体
31、积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题卡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础练习1说一说。(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已知条件问题底面积高体积底面半径高底面直径高底面周长高 2算一算(1)一个圆柱侧面积是50.
32、24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划掉)(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学生独立解答。综合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两
33、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2)两个圆柱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3)圆柱底面积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多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2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练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的68题
34、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柱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2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V=sh课后反思 第 八 课 时课 题圆锥的认识主备人张生福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和认识圆锥的高。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测量圆锥的高,在活动中找到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35、、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1、圆锥的认识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新课学习(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