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9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论文: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第 12 页中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综观当前世界各国的基础地理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已成为其中心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21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都强调基础地理教育在保证必要的存量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优化的地理学科能力结构,为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地理教学中究竟应当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这又是地理教育界长期争论但未找到合理解答的问题。1地理学科能力的构成要素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在其所列地理技能目标中,把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
2、和困难、收集和组织地理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价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做出决定、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目标。强调这些能力培养要以运用文字资料、图片、图表、表格、绘制地图、访问、调查,以及理解二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等技能训练为基础,并将其渗透在具体地理技能培养的内容与过程之中2。我国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学科能力包括如下要素:1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其内在要求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像地理学家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地理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调查、
3、观测、实验能力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正确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的能力。如“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4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5表达与交流能力。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6合作与交往能力。如“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独立的与人合作”等。 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能力要素的划分,是构建地理学科能力基本结构的基础。 学生的学科能力必须
4、以学科知识经验为中介而实现21。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学习内容是从地理学研究上述问题得出的众多事实、概念、规律、原理当中,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选择和编排出来的。学生学习地理,也必须认识和解决诸如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地理学科能力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地理活动之中。这些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
5、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图5.1)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尤其强调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地理学科特殊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是他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会反馈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必须以相应的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特殊能力的必
6、由途径就是要将地理知识传授与学科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主要的地理学科的特殊能力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1、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及培养策略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在地球上,人和地方的绝对和相对位置各不相同。这些位置因物资、人口、信息和思想的交流而联系起来,并协助解释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分布和模式。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的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2。 所谓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
7、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素养基本内涵之一。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根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达到如下基本目标:1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2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3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4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5能简要分析评
8、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高度重视地理位置的观察、分析、比较与评价,是进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训练的根本策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案例3-4 线状要素-山脉位置及其空间延展特征的影响 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在进行线状要素如山脉、河流、交通线等位置的教学时,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进行:1确定位置。2明确空间延展特征(走向、流向等)。3分析空间延展特征的影响。 例如,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西部,空间延展特征为南北走向,大致与太平洋沿岸平行。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这种空间延展特征的影响。比如,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幅度之广,在世界西岸荒
9、漠区中是比较突出的。安第斯山脉南段以东西差异显著,表现为西部为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干燥的温带沙漠和温带草原气候。再如,欧洲西部山脉集中分布在南部,其东西走向的空间延展特征,对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作用很大。2、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及培养策略 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注重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针对这一特点,基础地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地理空间觉察能力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培养应当把使学
10、生能够较顺利地观察、想象、概括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的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作为基本要求。牛文元先生指出,地理空间结构以及所对应的空间有序,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状况的系列认识:地理事物的大小或范围;地理事物的形状归纳;地理事物的属性划分;地理事物的运动速度或与参考位置的距离差异,反映了在地理空间中动态特性的划分体系;地理事物的“感应程度”或“价值评定”,它在地理空间的客观性上叠加了人的判断与选择。以上五个方面可以作为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培养的基本视角。例如,运用地图,布置相应的读图探究作业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格局和规律;用略图、模式图等直观手段呈现或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格局和规律,是
11、培养学生空间分布格局觉察能力的基本教学策略。3、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区域之间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差异性和相似性,是区域研究的根据,也是地理学的基本点之一17”。 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应达到的目标:1能够较熟练地以观察与分析的方法识别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2能够较熟练地用比较法认识区域差异。3能够在识别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应把握五个关键点:一是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进行分析比较;二是运用“划区”认
12、识的方法,将所学习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分别加以认识;三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找寻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四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区域差异;五是进行排除和抽象,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归纳地理特征。4、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及培养策略 专家指出,“预测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各种文化景观的创建,地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文现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等等,最重要的是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经过教学论加工,地理空间过程的相关内容被编制进中学的地理课程内容当中,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描述地理空间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地理预测。从这个意义上看,培养学生描述地
13、理过程与简单的地理预测能力,应是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培养应达到的目标:1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循环变化过程的环节,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2能借助示意图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3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节奏性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4能借助图表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波动性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5能用地图、示意图描述构成地理现象扩散变化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其变化的规律。6能猜测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7能依据地理现象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简单预测地理空间动态
14、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启发猜测和想象、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预测是培养学生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基本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猜测和想象,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地图、图表等,从而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为猜测和想象准备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合理想象。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预测,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测的一般过程:首先,搜集研究对象的以往变化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从而得出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或变化的模型。最后,根据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模型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结果或方向。案例3-5 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作出猜想 学习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时,可以设
15、置情景让学生经历当初魏格纳从猜测到寻找证据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过程。给出南美洲和非洲略图,并将二者拼合在一起,在其上绘出古地层、古生物。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说出根据。类似如上的教学既可让学生从中体验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又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预测能力。5、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及培养策略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培养应达到的目标是:1认识因素分析法,因果类比法、演绎与归纳的推理方法。2理解和应用推理过程,特别注意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推理和从地图、图表获取信息进行推理。3领会逻辑论据,判定论据的正确性,并能构造简明正确的论据。4形成对于因果关系的直觉猜想,并
16、检验猜想。 使学生通过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方法的学习,领会如何将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于学习过程中,体验提出有关地理因果关系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并加以检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的基本策略。3地理学科一般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应把地理学科特殊能力和一般性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新一轮课程改革尤其强调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侧重前三种能力的探讨。1、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培养策略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和哲学家们早有阐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
17、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永远始于问题和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提出地理问题是进行地理研究的灵魂,也是学生进行地理探究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不注意质疑难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应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包括问题意识、对已有地理信息的利
18、用、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三个要素。问题意识是提出问题能力的核心要素;对已有地理信息的利用主要是指对给出信息中已有矛盾的敏锐觉察力;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意义,是否具有思考价值,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能力高低的根本标准。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既可以培养,也可以扼杀。这就要求教师在理念上应把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上,注重给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自由空间,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地理问题、重在激励。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应注重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兴趣。从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地理材料,引导他们提出相关问题。在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目标定位上
19、,除了引导学生提出有别于非地理问题的地理问题之外,应当高度关注学生所提出的地理问题的探索性、现实意义,问题意识的形成,对提出地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状况。教师所创设的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应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案例3-6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在学习有关天气的教学内容时,可参考如下教学设计:1列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你想了解关于天气的哪一方面知识?比如暴风雨、雨、雪等。请你把想知道的东西列成问题。3挑出上面你列出的问题中最有趣的。找出可能的答案。4如何证明上面答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例如,在哪些方面可以找到有关
20、天气的信息?哪些人能提供信息?你可以进行观察或做实验吗?5继续深入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2、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及培养策略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基础教育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作为一项基本目标。一个具有地理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以及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 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2。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上网查询等。创造机会让
21、学生练习查阅地图、查阅期刊文献、进行野外观察观测、地理调查是该项能力训练的重点。从身边的环境和联系实际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是应予特别关注的。野外观察观测是收集第一手地理信息资料的常用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地理学习更感愉快具有直接关系。它使学生能观察、提出问题、辨识问题,以及渴望对自然特征和人文活动的认识,促进自主和生动的学习。野外观察观测、地理调查还是联系学生的学校活动及其生活世界的重要渠道。此外,应尽一切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影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大众媒体中收集地理信息。3、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及培养策略 地理表达与交流意味着能够使用地理术语、地图、略
22、图、图表、模型等来表达和理解地理观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倾听和理解他人提出的不同见解,并交换意见。通过表达与交流,“观点得到论证,新的发现得到分享、推测得到肯定、知识得到掌握22”。 对于学生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评价可重点把握如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从各种探究结果中得出有用的概念,作出明确口头或书面表述。2运用绘图、阅读地图、图表、模式图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地理思想与探究结果与过程,发展学生的文图之间的转换、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换、图图之间的转换的能力。3能把“脑中地图”变换为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4参与讨论,抓住主题,发表相关的见解,准确判断发言的时机和表达方式。5能抓住文字材料和图像资料的要点,理解线索,并概括地进行表述。6善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新观点,表达时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