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3892367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 仔细读完一本著作后,信任大家肯定领悟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1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当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可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提倡欲壑难填、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

2、世的精华。当今.科学兴盛,.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我想我们更应当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傲慢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会,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要“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

3、扮好.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确定是常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担心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受,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 道德

4、经名著读后感800字2 今日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共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才智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外形,倒碗里而成

5、碗之外形,倒锅里而成锅之外形,形状虽成了别人的形状,品性仍旧是自我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敏捷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脆弱,内心顽强。坚硬易折,松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才智,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3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进展、变化的规律及.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可是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敬重

6、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出名的,万事万物渐渐消失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常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具体阐

7、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掌握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敬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究与思索,而这种探究与思索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方案、有科学依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当,而违反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处。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

8、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许多例证明敬重规律的好处。上天敬重规律能够清亮,大地敬重规律能够安静,神灵敬重规律能够带来安静,河流敬重规律能够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敬重规律就能够生生不息,君侯大王敬重规律就能够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亮就可能会爆裂,大地担心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逝,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名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

9、、不_,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头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_这类贬义词自称。这莫非不是以贱为根本吗莫非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_欲如玉,_如石。”这是对上头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漂亮,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非常敬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珍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此刻我们的唯物论非常有帮忙,为之后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讨论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广泛的基础。并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老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经

10、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傲岸。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虚心,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加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学问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期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

11、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期,是由于它们不为自我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期。所以说圣人把自我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我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我。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假如站在历史进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提高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当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公平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相宜的方法去转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我和取得最终的

12、胜利,仅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究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4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进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

13、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洁、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经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确定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所以价值的确定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犹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

14、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依据“道法自然”的原则精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政治思想,证明白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进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仅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进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此刻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

15、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全都的答案。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 一、“无为”以公平为基础。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一样,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公平的。从人类.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16、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伴侣,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我的喜好来打算其它万物的生死。 比如细菌会使人类致病,很多人都厌恶它,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假如地球上没有细菌,动植物的殘体将无法分解,绿色植物将因缺乏养分而死亡,人类将无法从食物中得到养分,最终地球上的生命将会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没有土壤等无机物,植物就没了食物来源无法连续生存,若没了植物,食草动物就没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没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也无法连续存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生命链条,每一个都是同等重要,不行替代的。所以人们只能按

17、道的要求与万物公平共处。人和人之间也一样,虽然肤色不一样、语言各异、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区分,但在道这个母风光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这个世界的公平一员。 万物是公平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公平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定的结果,由于万物是公平的,它们各自有自我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公平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实行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公平也生长、生活。 在一个合道的.里,由于人人都是公平的,所以它们在世间享有的权益(阳光、空气、财宝、权势、自由、亲情、健康、病痛、欢快、苦痛等

18、的总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财宝,你占有的财宝是少了,但你却得到了别人的敬重和感谢,享受了欢快,你的权益并没有所以而削减;你抢劫得了很多钱,你的财宝多了,但你得每天防着警察,每天受到心灵的责备而苦痛,你的权益也并没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转变这种均衡性,这是不贴合道的准则的,长期看也是确定办不到。仅有实行切实的措施来爱护这种公平的权利,保障均衡的权益,才是.长治久安的最优选择。“圣人”正是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才顺势而为,实行“无为”的策略。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所以,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需加强对客观规律的讨

19、论和探究,以增加所实行对策的目的性和精确性。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公平对待天下全部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看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仅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必需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熟悉就会更深化、更全面,实行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

20、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一点私利,由于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永久不会失去。受此启发,创立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仅仅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实行的管理措施必需要以有利于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仅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猎取私利,而只是为了爱护万物的公平权利,维护.的公正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幸福。仅有以此为目的而实行的措施才是贴合广阔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政策。 三、“无为”以达至和谐为最终目标。实行“无为”就是为了到达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要实现

21、这样的全面的和谐。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擅长倾听百姓的心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对客观事物的熟悉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直接,熟悉也最清晰,他们总结出的阅历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晰自我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简单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冲突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布满各种各样的冲突,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冲突(阴阳),冲突本是对立的、不行调和的,但由于(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冲突、实现和谐的关键。 道德经名著读后感800字5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