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887934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李香君形象看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从李香君形象看桃花扇的历史沉思主题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更 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 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 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 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 得极大的舞台效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学界对孔尚任桃花扇主题的讨论有多种意见,概括说来,基本有以下 几种观点: 一是表现民族意识说。多从明末清初民族矛盾的角度,诠释桃花扇的 民族主义精神,点明桃花扇是为明朝唱挽歌的。 二是救末世之人说。认为桃花扇

2、小引孔尚任所说“亦可惩创人心,为 末世之一救”是桃花扇的主旨。并指出所谓“末世”即不特指南明王朝,也 不指清廷,而是那些具有“亡国之恨”的人,剧本核心写了三类人:1.明朝孤臣, 如张瑶星、老赞礼;2.清流儒士,如侯方域、蓝田叔;3.下层市民,如说书者柳 敬亭、唱曲者苏昆生。这些人在崇祯、弘光政权相继而亡之际,怀有的唯有兴亡 之感、亡国之恨。如何抒发这种感慨,末世之人只有归隐桃源。 三是拥护清廷说。认为桃花扇小引所说“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 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 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 一救矣。 ”即体现了孔尚任创作主旨: “利用戏剧形式,总结历史教训,让人们了

3、解明王朝所以灭亡的前因后果,以达到惩创人心 、 救末世的目的。 ” 四是挽明拥清并说。 认为孔尚任避开清廷入主中原和农民起义等主要矛盾 写南明亡国, 无情揭露 “权奸误国” , 从根本上说, 是要巩固清朝的统治。 但 “ 桃 花扇 回避了明末清初国内民族矛盾的具体描写,却不等于作者无视当时的民族 斗争,剧本字里行间,明显地流露出民族情绪。 ”因此, 桃花扇的主旨既是诫 “清”又是悼“明” 。 五是历史沉思说。 应该说, 桃花扇以对历史的沉思为创作主旨。 桃花扇不是反映南明 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深 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

4、不是写宗教,人物是避 世而居的贤者,不是斩断情思的道徒,侯李二人虽最后双双入道,也只是理想破 灭后的迷惘困惑,非入道也。作品追求的是富有哲学性的悲剧目的而不是历史目 的。作者只是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 思,成为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先导。 ”因此,在“天崩地解”之时, “士大夫支 撑着封建的大厦, 是社会的栋梁, 但这栋梁已支撑不住倾斜的大厦了。 ” 作家 “意 识到传统道德已无力挽救社会的危亡。作家是在用心灵感悟历史,借历史抒写心 灵,写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探求,充满了天才的孤寂之感和历史的沉思。 ” 郭英德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一文也认为,孔尚 任正是

5、带着关心天下的经世精神、难以解脱的兴亡感慨和反思历史的现实态度, 创作了桃花扇传奇,表达了他对明末清初动荡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封建社会 江河日下的忧虑哀伤。 孔尚任桃花扇剧凡 40 出,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 情发展为线索,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这本剧不是爱情剧,是历史剧,就是 借此剧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总结出权奸亡国论的历史规律, “借离合之情,写 兴亡之感” 。这样的创作主旨在剧本开篇做了明确的交代: 桃花扇桃花扇本末称本末称: 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 扇底。扇底。 桃花扇之先声桃花扇之先声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6、,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桃花扇桃花扇小引说小引说: “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 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 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 桃花扇桃花扇小识小识 : 传奇者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事不奇则不传。桃花扇何奇乎?妓女桃花扇何奇乎?妓女 之扇也之扇也,荡子之题也荡

7、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游客之画也,皆事之鄙焉者也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为悦己容,甘剺甘剺 面以誓志,亦事之细焉者也面以誓志,亦事之细焉者也; ;宜其相谑,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宜其相谑,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 也也; ;私物表情,密痕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私物表情,密痕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 桃花扇何奇乎桃花扇何奇乎? ?其不奇而奇者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扇面之桃花也; ;桃花者桃花者,美人之血痕美人之血痕 也也; ;血痕者血痕者,守贞待字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 ;权奸者权奸者,魏阉之余魏阉之余 孽也孽也; ;余孽者,进声色,罗

8、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 帝基不存,权奸安在帝基不存,权奸安在? ?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 历在目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不必传而可传者也。人面耶人面耶? ?桃花耶桃花耶? ?虽历虽历 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千百春,艳红相映,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 ” 桃花扇桃花扇拜坛的眉批云拜坛的眉批云: “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 焉得不亡!焉得不亡! 由此可知,孔尚任创作

9、目的,就是在桃花扇中总结南明王朝兴亡的历 史经验,承载着孔尚任对历史的思考。在这场历史经验的探寻中,孔尚任一改历 史剧的传统写法,以秦淮名妓李香君与侯方域二人爱情发展为引线,将当时特定 历史时期中大江南北的政治风云和一代王朝的兴衰际遇系于笔端, 由二人将南明 小王朝当时面临的内外困局充分展示出来, 在全剧 40 出中有 25 出直接描写南明 王朝的灭亡过程。作者以穿云入雾的游龙之笔,将人物的活动与王朝的覆灭这两 方面的内容组织起来,细针密线,秩序井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庞大情节体系和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整体格局。 剧本历史兴亡之感的陈述,是借助离合之情来写。在这里,候李的爱情是 失重的

10、,在象征二人爱情的定情物“诗扇”变为“桃花扇”的过程中,在“桃花 扇” 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的悲剧化过程中,写出的不是李香君的爱情 观,而是其政治气节与政治观念。 我们看到,全剧有听稗 、 传歌 、 访翠 、 眠香 、 却奁 、 闹谢 、 辞院 、 拒媒 、 守楼 、 寄扇 、 骂筵 、 逢舟 、 题画 、 栖真 、 入道 共 15 出戏专写“离合之情” 。在这 15 出中,核心人物就是李香君。 剧中的李香君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秦淮歌妓,也是一个巾帼英雄。她, 聪明美貌,具有政治眼光。她痛恨奸臣,在国家危难之际,决不随波逐流、同流 合污。她爱侯方域,是因为侯方域是复社文人;但她并没有附和他。

11、却奁一 出,侯方域沉浸在爱河中忘乎所以,李香君头脑清醒,警惕地问杨龙友:“为何 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杨龙友实情相告,李香君质问侯方域:“阮大铖趋附 权奸, 廉耻丧尽, 妇人女子无不唾骂。 他人攻之, 官人救之, 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脱去阮大铖送来的妆奁。在大是大非面前,李香君明辨是非。后来阮大铖派手下 人冲进媚香楼,强迫李香君嫁给田仰,此时李香君知道阮大铖、田仰同是魏党, 因而誓死不从,手持扇子,前后乱打,最后一头碰地,血溅妆台, “竟把花容砸 个稀烂” 。为了不让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自己的鲜血 捍卫自己的爱情信念和政治理想。李香君后来受到阮大铖、马士英的迫害,被

12、关 进宫中,面对权奸,她更是大声地控诉权奸的祸国殃民。 骂筵一出,她手指 阮大铖、马士英,大声痛骂: 【五五供供养养】堂堂堂堂列列公公,半半边边南南朝朝,望望你你峥峥嵘嵘。 出出身身希希贵贵宠宠,创创业业选选声声 容容,后后庭庭花花又又添添几几种种。把把俺俺胡胡摄摄弄弄,对对寒寒风风雪雪海海冰冰山山, ,苦苦陪陪觞觞咏咏。 【玉玉交交枝枝】东东林林伯伯仲仲,俺俺青青楼楼皆皆知知敬敬重重。干干儿儿义义子子从从新新用用,灭灭不不了了魏魏 家家种种。 但李香君并没有被写成政治概念的传声筒,而是有着自身丰富性格因素的 个体。在与侯方域爱情发展过程中,她有少女的天真、羞涩和幸福感;在被迫与 侯方域分离后

13、,她有着独守空楼的孤寂和烟花命薄的哀伤,有着说不尽的千愁万 苦和诉不完的朝思暮想,也有着与侯方域重会,锦绣前程的企盼而同时,又 将这一切个人情感与当时错综复杂变化的政治斗争形势相融在一起。 当二人历经磨难和分离的痛苦之后,终于在栖霞山重逢时,已是国破家亡。 而正当他们互诉衷肠,柔情似水之际,张道士一句“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 哪里,父在哪里”的下吓问,使他们顿然大悟,割断“花月情根” ,双双出家。 这种打破大团圆结局的处理,既符合孔尚任表达社会政治逻辑的必然,也 是李香君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由此寄托了作者的兴亡感叹: “悟道,非悟道也, 亡国之痛也。 ” 入道出的这一批语,揭示了作者对这一情节处理的良苦用心。 李香君这一女性形象是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气节,是主动与 权奸抗争的烈女子,寄托了孔尚任的政治历史反思。 这是李香君最痛快淋漓的一场演出,她义正言辞,历数“半边南朝”中“堂 堂列公”的种种罪恶,公开表明对“魏家种”的痛恨和对“东林伯仲”的敬重。 为了爱情,为了正义,她已置生死于度外。此时在她身上呈现的高洁似冰雪,坚 强如铁石的高贵品质,既是孔尚任渴慕的时代人格定位,更是作者的政治理想的 寄托。有缘学习更多+ 谓y g d 3 0 7 6 考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