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人教新课标版.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反应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反应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反应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1 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加热 ,冷凝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
2、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由块状变粉末,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有,有,无,无,想一想:,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有新物质生成;,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
3、有其它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现象: 挥发、状态改变、形状改变,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注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4、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C,化学,化学,提问,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练一练:,D,C,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
5、受热分解,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注意,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辨一辨:,练习:【实验1-5】,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特征、 判断
6、方法,定义、特征、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小结:,小结:,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巩固练习,P10页 习题 1. 2.,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有:(1)、(4)、(6)、(7)、(8) 因为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有:(2)、(3)、(5); 因为变化时有生成新物质,3. 4.,答: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有:(1)、(2)、(5)、(8)因为它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有:(3)、(4)、(6)、(7)因为它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谈一谈:,作业,用作业薄抄写下列元素符号。(每种元素符号抄2行)注意边抄边记。 H 氢、C 碳、N 氮、O 氧、 F 氟 P 磷、 S 硫、 K 钾 、 I 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