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0 .岳阳楼记11L醉翁亭记1012 .湖心亭看雪18.诗词三首2410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2 .积累文言词汇、成语、名言警句,并朗读、背诵全文。3 .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比拟“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志 趣差异4 .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情怀,树立崇高理想。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在诵读中通过节奏的划分感知语言的对仗之美,通过不同虚词引出的句子感知 情感的变化。抓住景物特点,比照景、情、理的差异,说出文章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的关 系。
2、2 .难点:区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的忧乐情怀,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什么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 呢?生回答。预设: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黄鹤楼的作品有崔颖的 黄鹤楼。师总结:对,崔激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 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得形象生动, 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他又描绘这座名
3、楼怎样的景,抒1L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2 .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4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2.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前面两节课我们游赏了江南名楼岳阳楼 记,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去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作者的心 音。板
4、书:醉翁亭记欧阳修(二)走进课文环节一:回顾复习,走进文本1 .回顾复习,了解作者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欧阳修,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预设:八年级上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而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抒写了作者美好心境、 惬意的情怀。师:颍州是欧阳修的退居之地,其实,安徽滁州这一地方,也留下了欧阳修的足迹。出示课件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阳修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他这次被贬,是 由于支持推行庆历新政的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这些人利用他外甥女张
5、氏犯法一事,想 把他牵连下狱。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设计意图】催促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 会知人论世的学法。环节二:初读课文,疏通文字L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标注节奏、扫清文字障碍。课件出示林壑(he)琅珊(lang ya)潺潺(chan)僧(seng)瞑(mlng)低偻(yd lu)酒洌 (lie)野藏(su)觥筹(g5ng ch6u)阴翳(yi)弈(yi )晦明(hui)颓然(tui) 学生标注注音重点字,并动手书写识记。2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1)细细地读,读出句式骈散结合的特点。预设:在散文中穿插大量骈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
6、,既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 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课件出示假设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射者中,奕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2)美美地读,读出“也”“而”的深婉咏叹。预设:“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摇 曳多姿,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韵律独特,抒情绵长。可设计一些小问题,如把“而”或 “也”字去掉,再比拟效果,让学生感受其韵味。课件出示环滁皆山也。(表判断,语气肯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
7、(表判断,语气肯定。去掉“也”,肯定的语气就减弱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判断,肯定语气,“也”字表现出一种得意的心情,富有 深意,去掉后语气显得平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有感叹的意味)朝而往,暮而归。(“而”起着调整音节的作用,轻读)临溪而渔,溪深西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而”字调整音节,轻读,使语 气更为舒缓)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转折,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一个“而”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轻读;后面一个“而”有转折意味,可重读。“而”“也”增添了浓浓的
8、抒情味)(3)实实地读,读出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本文文字简练,也不用难字,不堆砌辞藻,语言很生活化、口语化,显得平易流畅。课件出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写出了野味野菜摆放的状态,有画面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寥寥数语就交代了 “醉翁” 一号的来历,明白流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简洁明确地点明了醉翁的情趣)射者中,奕者胜。(六个字写尽投查和下棋的场景,给人想象的空间)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明白如话)学生放声吟诵感受美,然后教师指名一二生朗读,其他学生从音韵方面评价阅读。【设计意图】本课最突出的特
9、点就是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虚词更是起到了穿针 引线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艺术美,提高审美品位,陶 冶情操。环节三: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 .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利用工具书,参照注释,翻译课文,特别要圈画出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教师巡回指导。2 .小组合作,释疑解难个人在小组内提交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不能解决的,提交课堂 共同解决。3 .课堂答疑,提供成果小组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答疑解惑,最后老师明确答案,并要求学生记笔 记。预设:(1)词类活用课件出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10、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 一词多义课件出示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的“乐”以为快乐,后面的“乐”是乐趣的意思)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去)而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而且)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不译)日出而林霉开(表承接,然后)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并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可是)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之醇翁之意不在酒(结构助词,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特殊句式课件出示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歌于途” “休于树”应为“于途歌” “于树休”,介词结 构后
11、置)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者”应为“以文述者”,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语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者也”表判断语气)4.当堂测试,检验成果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翻译,查漏补缺。(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假设夫日出西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问之朝暮也。(5)野芳发而出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山肴野获,杂然西前陈者,太守宴也。(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翻译课文,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通 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明确作品的内容,便于对文本内涵的 领悟。环节四:整合阅读,熟读课文1 各小组根据翻译理解,初步概括课文各段落的内容。预设:第1段:介绍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及名字的由来。第2段:描写山中早晚和四季之景。第3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第4段:表达日暮而归的情景,点明太守姓名和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熟读成诵。【设计意图】由音读到义读,最后整合朗读,反复朗读课文,使得学
13、生能尽快熟悉文本 内容,以到达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为理解作者的情怀做好准备。(三)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初到滁州醉翁亭,同学们通过诵读和翻译课文,了解了作者笔下醉翁亭 的来历,周边环境及作者的活动,课后同学们继续诵读课文,力争早日背诵本文。第二课时环节一:检查诵读,导入新课1 .检查诵读背诵情况,统计背诵人数。2 .开火车游戏,翻译课文。3 节二:辩读课文,醉游醉翁亭。(一)行程走马识山亭1 .把握写景顺序放声朗读文章第1段,了解作者写景的顺序。预设:以“环滁皆山”总起,仿佛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 琅珊山-山行之路一酿泉之水一醉翁亭,如层层剥笋,从远到近,移步换景
14、,给人以 身临其境的感觉。2 .助读资料环滁皆山也。这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朱子语类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 有人买得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手稿,开头写 道“环滁四周山”,有数十字之多,屡次修改 之后,只日“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己,真真是 修改到了妙处。3 .了解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出示醉翁亭图片 学生抓住醉翁亭的特点描绘。 教师点拨“翼然” “临”的含义。(二)浮光掠影赏美景1自由诵读,读出第2段的顺序和写法。预设:如果说第一段文字是从空间角度写景的话,本段就是从时间角度写景的。朝暮之景: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15、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游览感受: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想象读,闭上眼睛,诵读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想象醉翁亭周围的美景。(三)行旅和乐滁人游1 .诵读第3段,分析这一局部写了哪些场面,有什么特点?预设:滁人游(前呼后应, 太守宴(溪深鱼肥, 众宾欢(投壶下棋, 太守醉(简笔勾勒,扶老携幼, 泉香酒洌, 就筹交错, 苍颜白发,络绎不绝, 美味佳肴, 说说笑笑, 酒醉醺醺)热闹非凡, 就地取材, 轻松闲适,自由自在) 应有尽有) 无拘无束)写法:有声歌声、呼声、应答声有态登山态、小憩态、徒手态、负重态、搀扶态有活动一一有垂钓的、酿酒的、采菜的、弹奏的、投射的、下棋的有年龄层
16、次一一年青人、老人、孩子由景到人,场景描写,细节纷呈。2 .辩读,作者只是在写作者宴游之乐?预设:这里不仅风景美,风俗更美。滁人乐游,低偻提携,往来不绝,可见其民生富足; 游人跟随太守游玩之乐,可见官民关系和谐。(四)归途解乐明真意1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预设: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教师: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三种乐,境界有别。大自然是禽鸟的乐园,人去 山空后,它们在山林间,唱着欢乐的歌,这是禽鸟之乐;而从游人跟随太守游玩之乐,可见 官民关系和谐。太守之乐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 又有独醒之思。结尾自然点出太守的姓名,解开全篇悬念。【设计意
17、图】本环节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体会本文层层递进的写法,感受作者表达语言的表现力,领悟课文的意蕴美。环节三:了解作者,解读醉乐2 .助读,读出作者身份。课件出示欧阳修被贬夷陵后,在给好友尹洙的信中曾说:“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 避诛死,真假设知义者。及到贬所,那么成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 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J也就是说,欧阳修的身份是贬谪之人。3 .选读,读出滁州人民的生活状态预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太平祥和、安定富足、民风淳朴。4 .找读,读出太守形象和心情预设:苍颜白发、醉、乐、能述以文、快乐。4,析读,读出“醉
18、” “乐”的内涵,探讨作者志趣预设: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贯穿全文,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乐 四时乐一一宴酣乐一一禽鸟乐一一游人乐一一太守乐。但本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 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表达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 乐,在乐中写醉,因而留下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名句。“醉”是表 象,“乐”是根本。全文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 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 点睛地道出全文的主旨。5,思读,读出你心目中的欧阳修资料助读欧阳修初到夷陵,想要找一本史记或者汉书来打发时间,可是搜遍了夷陵县衙 和私人书橱,竟然一无所获。史记
19、和汉书是当时最常见的历史书,夷陵之偏僻落后, 由此可见。联想到京城开封的繁华舒适,欧阳修倍感凄凉。但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那么 让欧阳修彻底忘掉了个人的不幸。找不到书,欧阳修就只好拿了“陈年公案”反复阅读,结果却读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 但见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无中生有的,颠倒黑白的,徇私枉法的,灭亲害义的,无所 不有。”欧阳修惊呆了,夷陵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小县竟然如此,那么,整个宋朝又当如何, 是可以想象的。他放下卷宗,对天发誓:从此之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就在那一 刻,欧阳修完成了从读书人到政治家的伟大跨越。欧阳修后来官至副宰相。他晚年回顾夷陵经历时,曾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
20、我遍历中 央和地方,甚至做到了三公,都是拿“不敢马虎”这句话来自励的。今天别人看我,都以为 我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这地位;我自己看我自己,谅必是当时在夷陵那一句誓言的回报啊!预设:乐观豁达,随遇而安,对贬谪遭遇处之泰然,政事勤勉,有爱民之心,有为政一 方、造福一方的自信,有捉笔成文的才华。【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字“醉” “乐”的理解,分析醉翁形象,理解作者的政治情 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核心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环节四:联读作品,解读胸怀同学们,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贬谪文学。这些作品,都展现作者 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表现。下面我们一起来回读经典,与作者对话,
21、倾听他 们的心声吧。课件出示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岳阳楼记(1)齐读选段,小组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预设:三篇文章都是游记,都有景物描写,景中有情。小石潭记是先乐后忧,柳宗元参与
22、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抑郁难平,在极度烦 恼和压抑时,于尘世中突然发现一块清净之地,痛苦的内心得到片刻的抚慰,有一点小惊喜, 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触景伤情,忧伤、悲凉随之而来,他的这 种快乐只是短暂的自然之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然被贬,仍励精图治,使滁州政治清明,人民安宁富足,太守 为此而乐,是纵情山水,与民同乐。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虽遭贬谪,但他心怀天下,心胸宽广,忧国优民。(2)再读选段,自我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范仲淹被贬,还忧国优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承当 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从这些贤人志士身上我们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呢?预设
23、:无论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的胸怀与气度。【设计意图】联系以前所学,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家在遭遇贬谪之时所表达出的心胸和气 度,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贬谪文学的常见主旨。最后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 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四)课堂小结判断一个官员是否是良吏好官的唯一标准,是老百姓是否觉得方便,这就是欧阳修的政 绩观。这种政绩观的结果就是不求政绩。欧阳修当过好几个州的长官,从来没有像样的政绩, 也不求声誉,治理风格宽松简单,不扰民。曾经
24、有人向他请教“为政宽简而不荒废事务”的 秘诀,欧阳修回答说,我所说的宽,是不苛刻急切地去满足上司的要求,我所说的简,是不 要繁琐细碎什么都管。那么,欧阳修宽简治民的效果如何呢? “所至民便,既去民思”,在 任时老百姓觉得方便,离任后老百姓怀念。本文,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就是这种理念的 最好诠释。(五)课堂板书【板书设计】一位工环境:讶/营山尊那山一双茨辞骑手 1一多名台来作多者Z之看命名之童 考米!.摹*. L 板 I ”金亦无多”行情山米与民同乐行情山米与民同乐-醉翁节记J 写着写”一洋人游吹守宴,次实大我守杆 ”大寸与Ft鸟乐T人乐T与乐”见退士也即扬升电&三、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全易通课时
25、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推荐阅读篇目阅读有关贬谪文学,体会作者的情怀。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以朗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第一 节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的音韵美;第二节课在 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怀。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中“也”的应 用,体会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乡情怀,这种设计,比教师灌输式教学更有实效性,学生也乐 于参与,开阔了视野。12.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通过梳理叙事要素,理解文章大意。2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理解本文的审美意境
26、。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读懂景物特点,描述画面。2 .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性情,对作者精神世界做出合理评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展示(-)新课导入师:西湖很美,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咏吟之地。请同学们写出一两句描绘西湖的诗词。 预设: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一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一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篇描绘西湖美景的小品文一一板书:湖心亭看雪张岱【设计意图】诗词入情入境,是最能快速将学生
27、引入课文的方法。在这里,连用三组与西 湖相关的诗句,既符合语文课堂的独特意蕴,又能点明本篇课文的学习方向。(二)走进课文环节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课件出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 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 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 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 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设计意图】认识作者,
28、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了解文章主题是非常必要的。知人 论世,才能读懂读透文章,所以在这个板块,对张岱的“亡国之身”进行介绍,便于后面让 学生理解“是金陵人,客此”的复杂情感。环节二:自学交流,读顺读懂L准确读,读准字音课件出示崇祯(ch6ng zhOn)更定(geng)孥一小船(nd)囊衣(cui)雾淞(sGng)沆砺(hdngddng) 一芥(jig 铺毡(zhan)强饮(qiing)更(gOng) 2 ,顺畅读,把握节奏(1)指导读。本文是游记散文,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判断。重点词语要重读。例如: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定矣。此外还要通过抑扬顿挫的处理读出作者当时孤寂无奈的情绪。例如
29、: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自由读。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预设: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拥/卷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 .指名读,检查诵
30、读教师指名一两名学生读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其他学生听读,并对学生的阅读做出评 发怎样的情。板书:岳阳楼记范仲淹(二)走进课文环节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L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 文正。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含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息,辄以水沃面。往往馆粥不充,日厌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土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也。”学生阅读并对照注释,掌握作者的有关信息。4 .了解背景课件出示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上进土,两人的
31、友谊从此开始。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 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黜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 邓州。因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滕子京也被谪贬到岳州。第二年,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想请范 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欣然受命,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就此诞生。师:请同学们注意,范仲淹是没有到过岳阳楼的。他是以画为基础,写作的这篇文章。5 .走进岳阳楼请同学进一步了解岳阳楼。课件出示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 宗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的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 登楼赋诗。岳
32、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自古有“洞庭天下 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设计意图】通过三大名楼,特别是已经学过的黄鹤楼,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养成“知人论世”的阅读习惯。环节二:初读课文,疏通文字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标注节奏、扫清文字障碍。课件出示谪守(zh6)浩浩汤汤(shdng)淫雨(yin)橘倾(qidng)楫摧(ji)冥冥(ming)谗 言(chan)岸芷汀兰(zhiting)嗟夫(ji)皓月(hGo)宠辱(ch6ng ru)偕忘(xi6) 学生标注注音重点字,并动手书写识记
33、。2.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价。【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意在通过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本文的语气、 语调和重音安排,初步把握作品的内容,从而为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环节三:译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2,与同桌探讨疑难,合作解决。3.小组提交疑难,班级内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最后老师明确答案。课件出示(1) 一词多义是百日更定矣(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一甲:白(副词,全)1长堤一痕(数词,一)更卑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I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白薄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I上下一白(白色)(
34、2)古今异义余孥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 *(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学生圈点重点字词,并适当做好笔记。4 .当堂测试指名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淞流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 ,梳理内容文章记叙张岱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叙事的要素。学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句子。预设: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晚上地点:湖心亭人物:余事件:赏雪雪景:“雾淞沆场”结局:遇两“痴似相公者”“强饮三大白而别”【设计意图】文
35、言文教学中,言是基础,让学生先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理解 文章的内容,同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理解上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通过寻找记叙要素,也能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环节四:品读课文,赏西湖美景1 .寻读,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请齐读文中写雪景的句子。预设: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 .辨读,如果将原文中的句子进行修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课件出示修改前: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屿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修改后:雾淞沆扬,天云山
36、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 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预设: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 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写出扁舟 极轻极淡;“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 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于茫茫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如果换成“条” “座” “艘” “个”四个寻常的量
37、词那么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 .思读,这段写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预设: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资料助读:白描课件出示白描,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特点: 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师:以前我们也学习过类似的描写手法,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文章运用这种手法?预设:(1) 一个凸颔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 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整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 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
38、自己的鼻尖。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 一个大”字。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 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鲁迅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设计意图】赏析优美句子是语文课堂中的常见教学内容,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 力,又有助于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这个板块,在反复朗读中比照修改前后句子美感的差异, 继而引入白描的写法,让学生体会白描的艺术特色,并通过回忆所学,加深学生对这种手法的 理解。环节五:悟读课文,理解作者痴心1 .作者在这样大雪三日
39、,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去游览西湖,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设 想一下这种天气下你一般会干嘛?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预设:痴迷山水,清高,孤傲,脱俗。2 .文中舟子称张岱“痴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学生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句子,并讨论回答。预设:(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 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一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一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于天地间如“沧海 一粟”,既痴迷于天地之广大,又倍感孤寂落寞。3 3) “痴”
40、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一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总结:痴行一一痴景一一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 致,显示出的是作者张岱痴情山水真性情。3思读,文中仅仅就是写钟情山水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学生结合背景及文中词句,思考后回答。预设:也有客居他乡对故国的思念。(1)写作本文时,明朝已亡,作者开头纪年却仍用“崇祯。暗示在作者张岱的心中明 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2)课下注解有提示。张岱于明亡后不仕,可以看出他对明王朝的一片深情。(3) 一句“金陵人”,勾起了张岱对于明王朝的思念师: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癖与痴,意思是相近的。同学们可 以感受到他的癖
41、与深情了吗?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朗读一遍课文,走进痴人张岱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通过悟读作者张岱的“痴”情,让学生联系背景资料,感知融聚着字里行 间的故国之思,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内涵,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环节六:迁读课文,感悟“痴”情文中如张岱一样痴的还有谁?你从哪里看出来?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如张岱一般的痴 人又有几何?学生思考回答。预设金陵人亦痴。学过的“痴”人有: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苏轼: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陶弘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设计意图】通过有效拓展,让学生学会整合已学知识,理解古代文人独特的情操。(三)课堂小结一篇短小的小品文,为
42、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神奇的景、有 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表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 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经在如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 浇个透湿也毫不在乎;也许就曾经把自己关进小屋里,单独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 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甩甩头,让所 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在那一刻,你也许想到了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所 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在穿 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
43、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四)课堂板书湖心亭看雪人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景物;长堤一痕、湖足厚一点、舟一芥、人两三粒怀念故国之情超脱尘世情怀天人合一山水之乐纵情山水直性情三、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尝试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进行比拟,体会两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四、推荐阅读篇目课外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阅读。五、教学反思张岱的这篇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本节 课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贯穿课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读中正字音、辩字形、知字义,把 握文章内容。在赏读时,那么抓住本文写景的独特之处白描重点展开,同时勾连以前所学
44、,让 学生感知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最后在悟读情感时,那么抓住“痴”字展开,让学生在寻读中 去思考、去辨识,感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真性情和故国之思。整个教学过程由言到文,层 层推进,符合学生掌握的规律,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果良好。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2 .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3 .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教学重难点1 .重点:品味词句,感受诗人难中求进,跌宕起伏的情感。2 .难点:感悟并践行诗人且难且行的昂扬乐观情怀。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课时目标】L反复诵读行
45、路难(其一),读懂诗歌的内容。3 .品词析句,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4 .体会诗人以浪漫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一)新课导入师:有这样一个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J我们一语可以概括他的人生,叫作“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酒和剑,还有天上那 轮皎洁的明月,伴着他度过了潇洒的一生。他是谁?(生答)师:那你们所了解的李白又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语介绍。(学生介绍:诗仙、酒仙、豪 迈、洒脱、浪漫主义)师:同学们都对李白颇为了解,但老师发现大家没有说到李白的人生之路,你们想知道 吗?
46、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李白,走进他的行路难。板书:行路难李白(二)走进新课环节一:复习旧知,了解作者1 .回顾复习,了解作者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李白,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你了解他的哪些信息?预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生齐背:2 .介绍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替皇上写诗作赋)。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李白难掩内心的喜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英雄终 于可以有用武之地了。是的,李白本就是个积极入世之人,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等人一样, 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一一当然也做过几件大事,比方替杨贵妃写 诗、比方让高力士脱靴。这些事情的背后,是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受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