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881860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 .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 “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 生活着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2 .北京人使用的劳开工具主要是()A.打制的石器B.石器和铁器C.磨制的石器D,石器和陶器.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 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分封制 B.世袭制C.禅让制D.科举制.新石器时代我国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其中位

2、于黄河中游地区并培植了农作物粟的是 ( )A.红山文化B.河姆渡文化C.仰韶文化D.大汶口文化.西周根据血缘的亲近、高贵确定继承人,并使之成为后世的垂范,这种对继承人的 “唯一”指向目的是防止权力争斗。材料说明()A.宗法制旨在稳定统治B.分封制有利于规避争斗C.周代制度为后世沿用D.周代统治长期动乱不安.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 的成就。以下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商鞅变法卓有成效.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

3、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 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成认土地私有 B.激发进取精神 C革除陈规陋习 D.强化社会控制3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4 .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小题2】【小题3】【解析】此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察西周分封制

4、的目的对象及其诸侯的主要义务。 解答此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下的相关知识。主要 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2【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范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 中央集权制度。(2)第一小问的地方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 的影响,结合郡县制的意义分析。(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他为中央集权的帝国统治建立了范例,这种模式在中 国一直保存至20世纪早期;他还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开展方向,在中国历 史上,除了某些个别阶段的分裂外,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可以得出 创立了

5、影响深远的政治模式;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方向。故答案为:(1)在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全面推行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并为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基本模式。(3)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模式;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方向。【小题2】【小题3】【解析】此题考查秦始皇的功绩。(1)本小问,依据材料,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分 析;(2)第一小问,结合秦朝地方制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郡县制意义分析;(3) 本小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此题考查对秦始皇在政治方面功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 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

6、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根据所学可得出,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 帝的中朝;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 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 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故答案为: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 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 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 不法行为。第10页,共11页【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

7、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 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1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统一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功不可没秦王本人的雄才大概A.B.C.D.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2 .秦统一后,朝廷展开一场关于地方行政制度走向的讨论。秦始皇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普遍推行()D.行省制D.拓展疆土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秦统一后修筑长城目的是()A.抵御匈奴进攻B.开发

8、边疆C.显示威力.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戍边误期的农民面临被处死的危险 B.陈胜等人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C.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D.秦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 了怎样的统治思想()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D.儒家学说.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为消除由此带来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 采取的措施是()A.派卫青、霍去病等带兵出击匈奴B.推行盐铁官营C.公布“推恩令”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 中

9、、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 度()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采取的措施是()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B.盐铁官营C.抑制工商业者开展D.均输、平准.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 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 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D.张骞第2页,共11页13 .请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0、”材料二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 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 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 之。”(1)材料一中的“封建”指什么制度? “封建”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侯的义务有哪些?14 .阅读以下材料:尽管残暴,秦始皇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为中央集权的帝国

11、统治 建立了范例,这种模式在中国一直保存至20世纪早期;他还为中国指明了政治和 文化统一的开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某些个别阶段的分裂外,政治和文化上 的统一一直保持到了今天。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请完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建立的“范例”是什么。(2)为保证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建树?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3)据材料,说明秦始皇能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的原因。15 .请列举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云南”“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或

12、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元谋人是我境内 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是在北京,D项是在浙江,故排除。应选:Ao此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此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2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而且会使用保护 火,故A正确。铁器是在春秋时期出现,与北京人不符合,故排除B。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而非磨制石器,故排除C。北京人并不会制作陶器,故排除D。应选:Ao此题考查中国境内

13、的远古人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京人”。此题主要通过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 力。3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 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年老时, 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由于禹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 制”,故C正确。分封制在西周出现,排除A。世袭制在夏朝出现,排除B。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出现,排除D。应选:Co此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关键信息有:舜

14、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此题考查禅让制,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第4页,共11页.【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山文化在内蒙古地区,河姆渡文化在长江流域,大汶口 文化在黄河下游地区,排除A、B、D三项;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地区,应选C项。应选:Co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开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原始社会文化开展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此题要搞清楚中国原始社会文化开展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4 .【答案】A【解析】A.根据“这种对继承人的唯一指向目的是防止权力争斗”可以看出宗法制 的目的是为了

15、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故正确;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分封制,故排除;C.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周代的制度大局部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瓦解,故排除;D.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周代的政治是否稳定,故排除。应选:Ao此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此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答题的关键是对“这种对继承人的唯一指向目的是避 免权力争斗”的解读。5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 实力,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故A 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应选:D。此题考查商鞅变法。解

16、题的关键是对商鞅变法作用的理解,同时注意把握秦国统一的历 史条件。此题考查对商鞅变法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6 .【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而其中生产工具是 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开展。7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和工商业繁荣不属于生产力层面,不符合题意。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人口众多不属于生产力层面,不符合题意。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流通十分广泛不属于生产力层面,不符合题意。应选:Ao此题主要考

17、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答此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先进生产力 的标志”,并正确识记生产力的内涵。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较小。8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鼓励士兵杀敌 争取军功,表达了激发进取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成认土地私有、革除陈规陋习以及强化社会控制,故ACD三项错误。应选:Bo此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的 措施的内容分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商鞅变 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18、为秦朝的统一奠定基础。9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结合所学可 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故B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应选:Bo此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 德,”。此题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 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10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调

19、的是严刑酷法,c正确;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民本,A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B排除;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D排除。应选:Co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结合法家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开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第6页,共11页11 .【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长期分裂割据,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 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这是秦实现统一的客观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争霸兼并战争,大国兼并小国,使国家出现了统一的趋势,秦灭 六国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

20、统一奠定了根本基础,这是主观原因之一;嬴政具有雄才大概,制定远交近攻的策略,重用李斯、尉缭,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这是秦实现统一的主观原因之一。应选:Ao此题考查秦统一天下的原因,调动所学知识作答。此题考查秦统一天下的原因,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考 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12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故C正确;丞相帮助皇帝出来全国政务,故排除A;太尉负责军事,故排除B;郡守是地方官员,故排除D。应选:Co此题考查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依据材料“负责监察百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此题考查秦朝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

21、,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偏低。13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起到了加强中央 集权的作用,c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制度,A排除;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无关,B排除;行省制是在元朝时期推行的,D排除。应选:Co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郡县制,结合郡县制的演变进行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郡县制,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郡县制的出现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14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修筑长城,主要的目的是要抵御匈奴的进攻,A 符合题干的要求;BCD选项都不符合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要求,排除。应

22、选:Ao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来分析。解答此题要搞清楚秦朝修长城的目的,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5 .【答案】C【解析】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 c正确;ABD和材料无关,排除。应选:Co此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的暴政,要求学生结合秦始皇暴政的影响来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的暴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16 .【答案】C【解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主要是说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此时统 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C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不符合汉初统

23、治思想,排除A;法家学说主张法制,是秦朝时期信奉的统治思想,排除B;儒家学说主张实行德治,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开展,排除D。应选:Co此题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一般在王国建立初期,大多信奉道家学说,以实现与民休息,恢复经济开展;经济恢复 后大多采用儒家学说,规范等级秩序以维护王朝统治;王朝发生战乱时期大多信奉法家 学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统一。17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解决地方出现的王国问题,主要是依靠推恩令和附 益之法,故C正确。A属于对少数民族作战的问题,排除。B属于经济领域的措施,排除。D属于思想领域上的措施,排除。应选:Co此题考

24、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实行郡国并行制”。18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设置中朝,由中朝实行决策,削弱了以宰相为首的外 朝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应选C;第8页,共11页中外朝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中外朝制度是为了强化君主权力,而非终结丞相制度,更没有加速西汉灭亡,排除BD。 应选:Co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的 作用。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要求理解

25、掌握重要史实。【解答】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实行盐铁官营, 故B正确。ACD.A是针对币制,CD是针对富商大贾操纵市场,均不是针对盐铁行业的,故排除 ACDo应选Bo20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的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通西域不仅使 中原文明西传,而且使西域诸国的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引到中原, 故D正确。A是皇帝,不可能以身犯险,故排除。B是儒家学者,C是大将,均不是外交家,故排除。应选:Do.【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封建亲戚”可知是分封建邦的分封 制。第二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一 “以藩屏周”可知是拱卫西周的统治。(2)依据材料二“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可知分封的对象是先代的贵族,依据材料二 “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可知分封的对象是功臣;依据材料二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可知分封的对象是王族。(3)依据材料三“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可知是朝觐述职;依据材料三“巡狩者, 巡所守也”和所学可知是随兵作战和缴纳贡赋等。故答案为:(1)分封制;维护西周的统治。(2)先代贵族,功臣,王族。(3)朝觐述职,随兵作战,缴纳贡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