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_伟大与渺小_兼论_堂吉诃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堂吉诃德_伟大与渺小_兼论_堂吉诃德.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9 年 3 月 2009 年第 2 期 外国文学 Foreign Literature Mar . 2009 No. 2, 2009 堂吉诃德 : 伟大与渺小 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内容提要: 堂吉诃德是位理想主义者, 他幻想的理想社会与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愈是对 理想社会向往与追求, 愈是深感现实社会的黑暗, 这种反差使堂吉诃德尽显英雄本色, 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毋庸讳言, 由于作者时代的局限性, 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和事物上认识的偏差, 如他的临终遗言、对侍从桑丘的主子心态、反人性的禁欲主义实践 、对摩尔人被驱逐出西班牙的错 误认识等等, 这都说明了堂吉诃德的
2、伟大之中的渺小之处 。堂吉诃德中的某些创作手法被后现 代主义文学所借用, 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反宗教倾向理想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因素 中图分类号: I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5529( 2009) 02 -0041 -05 提起欧洲的中世纪即刻使人联想到宗教 裁判所,在历史上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的 有科学家布鲁诺 、 宗教家约翰 胡斯、 法国爱 国者圣女贞德, 死于火刑的无辜者成千上万。 宗教裁判所不仅从肉体上消灭异端者, 还从 灵魂上控制人的意识, 大规模地焚毁所谓离 经叛道的书籍 ,企图使人的思维在它的轨道 上运行。于是, 神性与人性的
3、决斗在中世纪 拉开了帷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描写了 哈姆雷特复仇前痛苦和犹豫的等待, 表现了 人的理性思考 ,他在临死前奋起一剑刺死奸 王的举动张扬了人的尊严 ; 薄伽丘的十日 谈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 谴责禁欲主义, 凸现了人的情欲 。然而 , 塞万提斯塑造的堂 吉诃德摆脱了个人的烦恼 、 命运的羁绊 ,在黑 暗的中世纪仿佛一盏明灯横空出世, 高举义 旗,为了人性的解放主动出击, 勇往直前, 死 而后已,他的形象比那些纠缠于个人命运的 英雄要高大得多。 堂吉诃德一身正气、侠义之气 ,时时处处 “铲除强暴” 、 “扶助弱小” ,为弱势群体伸张正 义,他的云游行侠透出一股独特的人文主义 精神
4、。他对女性的呵护、关怀 ,最能体现他的 人文主义思想 。在堂吉诃德中描写了众多 不同的性格、 不同遭际的女性 ,这其中有我行 我素 、 独善其身的女性 ; 背叛伊斯兰教 、 信仰 天主的女性 ; 反对包办婚姻 、独立自主的女 性; 刺杀违背诺言的男子 、 个性刚烈的女性 ; 宁死不屈 、 忠贞坚强的女性; 忍气吞声 、 企盼 男子回心转意的女性。堂吉诃德对意中人更 是忠心耿耿、 日夜思念,即使她变成了粗陋的 村姑 ,对她的爱也矢志不变, 无论何种美女 、 41 用何种方法引诱都无法动摇他对意中人的一 片赤心。在男权社会中 , 在男女对立的偏正 结构里,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处于主宰一切的 地位 ,
5、但堂吉诃德对女性却另眼相看,视女性 为他生命的尤物 ,即使那些嘲弄她的妓女、 促 狭的嬷嬷 ,他也好言相向 ,真诚相待 。在中世 纪的封建社会里 ,像堂吉诃德这样真诚 、 平等 对待女性的实属罕见, 可以说堂吉诃德是真 正的女性主义者 。 堂吉诃德对待女性的真诚 、 平等态度,正 是他追求理想社会的一种表现 。他的理想社 会与天主教的天国如出一辙 , 但他到达理想 社会与上帝派往人间的耶稣进入天国的途径 截然不同 。耶稣训诫他的信徒要顺从、宽容, 甚至以敌为友 ,修来世 ,进天国 ; 堂吉诃德则 要人们在今世里 ,为实现自由 、 平等的理想社 会,为创建人间的乐土去战斗、去赴汤蹈火, 扫平地下
6、不平事 。耶稣利用上帝赋予他的神 力、 法术, 使瞎子明目 、 聋子恢复听力、 瘸子能 行走 、 麻风病人康复 、 死者复活 、 穷人听到天 国的声音 。但耶稣从来不反对强权, 不反对 社会的黑暗势力 ,甚至与敌人共谋 ,要人们去 爱自己的仇敌 ; 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与耶稣 恰恰相反 ,行侠仗义 ,无所畏惧 ,为弱小者肝 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他的这种强调现世、用 暴力方式建立理想社会的态度 ,与耶稣倡导 的逆来顺受的思想是相悖的 , 实质上是对基 督教义的彻底否定。 堂吉诃德对理想社会孜孜以求, 却屡屡 受挫 ,备受打击, 暴露了西班牙社会的残酷、 黑暗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大量财富流 入
7、西班牙 ,这些财富不仅没有促进西班牙经 济的发展 ,反而助长了西班牙王室 、 贵族的腐 化堕落、 骄奢淫逸,捉弄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公 爵夫妇奢侈糜烂 ,伺候的奴仆成群 。然而,在 西班牙饥寒交迫的流浪汉不计其数 ,像小癞 子中的小癞子沿街乞讨 ,食不果腹, 不得不 以偷窃为生。美洲的财富使贫富更加悬殊, 富者越富 ,穷者更穷 。在堂吉诃德中 ,有钱 的贵族子弟饱食终日 , 无所事事, 以拈花惹 草、 引诱妇女为乐 ; 穷者则铤而走险 ,被迫上 山为匪。在这种情势下, 堂吉诃德挺身而出 , 铲除强暴 ,扶助弱小 , 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 时势造就了这位英雄。 西班牙人打败了统治西班牙达八个世纪
8、的摩尔人( 伊斯兰教徒) , 基督教徒 、 伊斯兰教 徒和犹太教徒原本和睦相处 , 在西班牙复国 后统治者采取了独尊基督 、 驱摩排犹政策,这 种分裂政策使科学发达的摩尔人 、 经济实力 强大的犹太人被驱逐出西班牙 , 使西班牙共 存的三种文化只剩下了基督教文化 ,这种单 一的文化使西班牙社会发展渐显衰竭, 科学 、 经济陷入困顿 。从此, 西班牙从日不落帝国 变成了欧洲一个弱国, 一蹶不振, 走向没落 。 堂吉诃德中的摩尔人瑞科特和他的女儿安 娜,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三世的驱逐令下被 迫离开了他们长期生活的这块土地 ,瑞科特 最终在德国落脚,安娜随其舅去了阿尔及尔 。 他们背井离乡 ,妻离子散
9、 ,尽管瑞科特为人诚 实,安分守己, 安娜笃信基督 ,但也难逃被迫 害的命运 。 堂吉诃德对摩尔人父女极为同情 ,无奈 官场无门 , 解救不了他们 , 但对摩尔人被驱 逐,堂吉诃德也没有任何反对的言论,倒是瑞 科特喋喋不休地埋怨他的同族 : “我们的人胡 思乱想都打些什么可恶的主意” ,“他们被流 放,完全是罪有应得” 。他还将摩尔人比作西 班牙人的宿敌 ,“家里不能养着仇人 ,就像怀 里不能揣条青蛇一样” 。( 塞万提斯 : 854) “驱 摩排犹”是西班牙的国策 ,国王一声令下, 各 地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那些法令一定得照 办,而且还规定了期限”。( 塞万提斯: 854) 虽 然堂吉诃德
10、为弱者伸张正义 , 但只对那些受 害的摩尔人表示同情, 却没有对种族迫害发 出应有的愤慨 ,倒是巴塞罗那总督和富人安 东尼奥有心去打通关节, 设法让摩尔人父女 42 2009 年外国文学第 2 期 留在西班牙。堂吉诃德的无所作为是作者塞 万提斯对“驱摩排犹”认识上的失误 。罗马的 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镇压的对象是那些持不同 政见的异端者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但西班牙 宗教裁判所迫害的主要矛头是与他们共同生 活在一起的摩尔人和犹太人。为了独尊基督 教,将其他的宗教统统赶出西班牙 ,以此来维 护基督教的纯洁性, 摩尔人、 犹太人仿佛是生 活在他们怀里的毒蛇, 要被他们赶尽杀绝。 堂吉诃德不仅对被驱逐的摩
11、尔人无所作为, 对被迫害的犹太人, 在堂吉诃德全书中只 字未提,可见作者的政治态度 。 堂吉诃德对“驱摩排犹”认识上的失误, 正是作者的时代局限性所致。在对待人性 上,堂吉诃德反对教会的灭人欲, 张扬个性。 堂吉诃德本人就是人的主体性勃发、高扬的 表现 ,但在堂吉诃德中却描写了堂吉诃德 在深山老林中修炼 , 赤身裸体, 采摘野果充 饥,这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意中人杜尔西尼亚 的忠贞( 不是为了上帝) 。这种苦行僧的修炼 与宗教的禁欲主义不谋而合。教会认为生活 中的欢乐和享受是魔鬼的引诱 ,只有清心寡 欲,鄙弃物质享受才能赎清原罪,得到上帝的 拯救 ,死后升入天堂 。堂吉诃德的禁欲主义 是对人性的压
12、抑 ,是与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 思想背道而驰的 。堂吉诃德这种禁欲主义修 炼,显然是教会的熏陶、 时代的氛围在作者身 上发生了影响。 堂吉诃德不仅受时代的局限 ,也受到阶 级的局限 。堂吉诃德出身于破落的贵族, 只 是乡村中的小乡绅, 有房产、牲畜 ,也有几亩 薄地 ,日子过得很舒适,但封建贵族的烙印却 镌刻在他的灵魂中。在与桑丘相处的日子里 常以主子身份自居, 只要桑丘与他的想法相 左,动辄指责、 谩骂, 甚至说出了“我这是白养 你了”的霸权话语, 尽显主子的威风, 流露出 在他身上潜伏着封建贵族的印痕。尽管堂吉 诃德身上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 ,但他对待侍 从桑丘的态度却强烈地表现出他的主子意
13、识。因此 ,堂吉诃德要解放全人类的同时,还 需要解放自己 ,将自己从贵族阶级中解放出 来。 作者的局限性 、 阶级的局限性 ,在塑造堂 吉诃德时使人物蒙上了阴影 , 损害了执正义 之剑的伟大形象 。堂吉诃德的死最令人扼 腕、 慨叹, 一个顶天立地 、威武彪悍的骑士不 是死在沙场上 ,而是像个绅士“安详虔诚地死 在自己的卧榻上” , 失却了英雄的豪迈和壮 烈,酷似年老体衰的老翁在了却他的残生 。 他的临终遗言更使人感到他的萎靡 ,他告知 他的外甥女, 如果她嫁给迷恋骑士小说的男 人将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 。堂吉诃德的遗言 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临终 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照: 哈姆雷特为父报
14、仇 而死在决斗场上 ,在临死前嘱咐他的好友霍 拉旭向世人转述他的故事,“我死之后 ,要是 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 , 我的名誉将 要永远蒙受怎样的损伤! ”( 莎士比亚: 420) 霍 拉旭要转述的就是人文主义者抗争封建势力 可歌可泣的故事。哈姆雷特的死要比堂吉诃 德的死伟大、 光荣得多,反衬出了堂吉诃德的 渺小 。 塞万提斯身处黑暗的中世纪 ,在血腥的 镇压 、 严格的书籍审查氛围中创作堂吉诃 德就有种种的忌讳 ,只能将他的所思所想隐 蔽、 曲折地表现出来 。所以,堂吉诃德与风车 大战 、 与羊群搏斗, 被人们视为“不自量力”的 疯子 。其实,他的“疯子”般的行为是对社会 黑暗势力的挑战
15、和抗争, 只要从作者的经历 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便能窥见作者抨击的矛头 直指教会与以国王为首的贵族 , 尤其是教会 的镇压工具宗教裁判所; 堂吉诃德对理想社 会的追求与达到它的途径 ,如前所述,与耶稣 修来世、 进天国的方式大相径庭,隐晦地斥责 了耶稣那种温良恭俭让的做法 ; 堂吉诃德对 上帝也存有疑虑 ,在全书的字里行间都未有 43 李德恩堂吉诃德: 伟大与渺小 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流露 ,但读者在阅读中就会发现,堂吉诃德每 每遭难、 受挫都归罪于魔法师的作祟,那个拯 救人类的全知全能的上帝从未伸出过援助之 手。人们不禁要问, 上帝与撒旦势不两立,难 道在对待堂吉诃德的云游行侠上与
16、撒旦订有 契约 ? 不言而喻,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深藏着 塞万提斯反宗教的倾向。 因此 ,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时而疯 癫,时而清醒。作者以虚写疯, 以实写醒, 疯 得可爱,醒得理智 , 虚实相间, 疯醒共存。疯 癫展现了堂吉诃德的抱负、理想, 他的“铲除 强暴” 、 “扶助弱小”的人文主张就在他的疯癫 中得到彰显; 堂吉诃德清醒时的理性思考更 显出他的智慧超群 , 他在道德修养 、待人接 物、 生活态度、为人原则 、为官之道等各方面 都有不俗的见解 ,非一般人所及,如将他的言 论汇集成册, 可称为一部社会百科全书。有 人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仿佛是硬币的两面, 一个充满幻想, 另一个讲究实际,这
17、形象地道 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然而他们主仆二人虽 然在性格 、 思想上存在着矛盾 ,甚至剧烈的冲 突,但他们在征途上形影不离, 彼此影响、感 染,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 。在堂吉诃德人文 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桑丘的眼界逐渐开阔,思 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看重眼前利益, 到 认同堂吉诃德的人文主张, 他心甘情愿地与 堂吉诃德共赴苦难 。在任海岛总督期间, 桑 丘遵循堂吉诃德为官的教导, 秉公办事 ,执法 严明 ,俭朴清廉 ,真正体现了堂吉诃德的人文 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也从桑丘身上学到了农 民务实的品质, 在处理问题时从实际出发,时 时为桑丘养家糊口的实际需要着想 。他们之 间形成了一个我中有你、
18、你中有我的共同体。 因此 ,只强调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看不到他们 之间的相似性就有失偏颇了。 堂吉诃德无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在堂 吉诃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抱负 、 理想和对社 会现实的思考, 蕴含着作者坎坷的经历 、 社会 境况 、 人际关系 ,也蕴含着至今未被人发现的 秘密 。作者还通过对堂吉诃德的疯癫 、 滑稽 可笑的情节编排,表达他对世事的爱憎 。堂 吉诃德的布局和情节的展示是由两位虚拟 作者来完成的 ,一位是摩尔人作者贝嫩赫里 , 另一位则是译者,他们是文本中的作者 ,而塞 万提斯是文本外的作者。他们各司其职: 塞 万提斯负责编纂情节,制造故事; 贝嫩赫里在 情节转折 、 承启时才出现,
19、 指点迷津 ; 译者则 对某些说法做出更正 、 纠偏 。二位作者和一 位译者相互配合,彼此照应,相得益彰。而贝 嫩赫里和译者都是塞万提斯的木偶 ,他们的 牵线人是塞万提斯, 这样结构的小说虚构的 痕迹极为明显 。尤其是贝嫩赫里 ,他在小说 中几乎是个全知的角色, 他掌握人物命运的 峰回路转 、 旅程的艰难风险, 在合适的时间 、 合适的地点向读者或预示 、 或暗示 ,这种虚构 性正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 。塞万提斯在 创作堂吉诃德时并非故意使用了被称之为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技巧 , 而是后人借鉴 了他的创作手法并运用到他们的创作中, 演 变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 堂吉诃德中的人物 、情节和
20、语言的不 确定性也成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另一特征 。堂 吉诃德的意中人杜尔西尼亚便是人物不确定 性的典型 。杜尔西尼亚在全书中并未出场 , 只存在于人们的言谈中。堂吉诃德认为, 杜 尔西尼亚是美艳绝伦的名媛、贵人 ,世界上没 有一位女性能与其媲美; 桑丘则认为杜尔西 尼亚只是一名村姑、在大麦场上干活的农村 姑娘 ; 而公爵夫人则一口咬定她属“子虚乌 有”, 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人物 。杜尔西 尼亚是否真有其人无法得知 , 这便是人物的 不确定性 。 在情节上也有这种不确定性。桑丘梦寐 以求要做官, 最后终于得到一个海岛总督的 官职 ,但世事难料, 摩尔人作者贝嫩赫里看到 桑丘为官艰难 ,不如让他
21、辞官 ,继续追随堂吉 44 2009 年外国文学第 2 期 诃德 ,免得受苦 。桑丘的官运如同过眼烟云, 早早收场结束。要想官运亨通 ,永世不变,这 只是“想叫世间万物固守原位纯粹是妄想”。 ( 塞万提斯 : 845) 因为“一切都在兜圈子 ,就是 周而复始” ,都在变动不居中 , 世界是不确定 的,他桑丘的官也是不确定的 ,他不可能永远 当官 ,尽管他当了一个好官、一个清廉的、干 干净净的官。 语言的前后矛盾也会产生不确定性 。堂 吉诃德曾到蒙特西诺斯洞穴探险 ,向桑丘讲 述在洞中的奇闻轶事, 还见到他的意中人杜 尔西尼亚 。桑丘觉得堂吉诃德在说疯话 。然 而,摩尔人作者贝嫩赫里却说堂吉诃德
22、所见 的一切都是真的 ,因为堂吉诃德说过 ,“即使 乱箭射死 ,他也不会说一句谎话。此外 ,他讲 的时候列举了那么多的细节 , 怎么可能一眨 眼功夫编造出那么一大套胡言乱语呢 ! ”( 塞 万提斯: 642) 但贝嫩赫里话锋一转 , 又说“堂 吉诃德临死前, 弥留之间自己承认撒了谎,说 他是照着读过的小说的模子精心编造出来 的” 。( 塞万提斯 : 642) 堂吉诃德关于蒙特西 诺斯洞穴的见闻是堂吉诃德的真话还是谎 言,就很难作出判断 。这种语言前后的矛盾 构成了语言的不确定性。 在堂吉诃德中 ,除了虚构性 、 不确定性 的创作手法外 ,塞万提斯还把他对狗尾续貂 的伪作堂吉诃德第二部也融入了他
23、的堂 吉诃德的续集 ,即堂吉诃德的创作中 。塞 万提斯编排了堂吉诃德访问印刷厂的情节, 让堂吉诃德在参观时发现那部伪作正在校 对,于是抨击它是“荒唐的东西” ; ( 塞万提斯: 916) 然后 ,作者又安排堂吉诃德到达巴塞罗 那时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 有人高喊只欢迎 威武的堂吉诃德 德 拉曼却, 但决不欢迎 近来一部伪传给我们讲述的那个胡诌乱编的 冒牌货。堂吉诃德发现、评说伪传的过程,故 意暴露了创作中的虚构痕迹 , 作者这种自我 揭示的创作手法 ,被后人称为元小说,即小说 中的小说 ,元小说也被纳入了后现代主义小 说的重要特征之中 。 参考文献: 1. Rico, Francisco. Hi
24、storia de la literaturaespaala , edi- torial critica , Barcerona , 1983. 2. Armino,Mauro.Diccionariode literature , editorial Tamon Sopena , Barcerona, 1995. 3. 陈众仪: 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 。南京: 译林出版 社, 2007。 4. 哈罗德布卢姆: 西方正典 , 江宁康译。南京: 译林出 版社, 2006。 5. 罗钢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2。 6.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 董燕生译。浙江:
25、 浙江文艺出版 社, 1995。 7.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朱生豪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94。 8. 沈石岩: 西班牙文学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 威尔杜兰: 文艺复兴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9 45 李德恩堂吉诃德: 伟大与渺小 兼论堂吉诃德中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FOREIGN LITERATURE BI-MONTHLY , NO . 2 , 2009 Editor: HU Wenzhong Associate Editors: JIANG Hong, MA Hailiang
26、 Selected Abstracts HUANG Xiyun The A rt of Narration in Le Cl zio s“ Tr sor ”3 Since he began to frequent Amerindian Civilisation in 1966, Le Cl zio has regarded“ the other world” as the most important motif in his writings.The story told in“ Trsor” marks the variation of such a motif. He uses Petr
27、a Canyon, the world s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symbol of “ the other world” to set against today s reality.This is the most valuable part in such a variation, and, undoubtedly, it shows Le Clzio 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ZHOU Min The American“Under ” World During the Cold War Era:A Cultural Reading
28、 of Delillo s Under- world 18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writer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 Don Delillo in his works has covered almost all the important American social issues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exhibited in them a kaleidoscopic society of “ magic and dread” .Focusing on Un
29、derworld , this essay selectively studies the illusiveness of an American identity,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the logic of Us versus Them between Amer- ica and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it also exposes the prof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garbage that rapidly increases and the consumer so
30、ciety.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these questions leave much for further study in this area. W ANG Jiaxin On George O Connell s Poe try 33 George O Connell is a poet whose creation is inspired by truthful experience.But it is not all that easy to transform experience into art. A poet s artistr
31、y is manifested in turningexperience and memory into poet- ry, or conveying experience by language.George O Connell does not have the metaphysical anxiety often found in western poets, nor does he play with linguistic forms.He places emphasis on immediate percep- tion. His poetry therefore evokes ou
32、r empathy by leading us to experience the art of poetry and the magic of language directly. LI De en OnPostmodernFeatures of Don Quixote41 Don Quixote is an idealist, whose ideal society forms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reality around him.But it is this contrast that reveals his adamant heroism.Limited
33、 by his time, the author exemplifies some misun- derstandings of certain historical events and objects, which flaws this great work. Many of its creative tech- niques, however, have been adopted by postmodernists. In this sense , the work ha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ormation of postmodern liter
34、ature. HU Jihua AStudy of He rmann Hesse s Das Glasperlenspiel 46 Das Glasperlenspiel , one of Hermann Hesse s masterpieces, has been customarily conceived as a novel, but in fact it takes the advantage of different forms of narrative such as Bildungsroman, Kunstsroman, and Bandesroman, and hybridizes various literary genres, including poetry, parables, autobiography, legend, letters, and essays.The author s self-reflections and relentless critique of his age permeate with the real evil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