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与上帝之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代与上帝之死.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师大学报 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哈代与上帝之死 内容摘要 19世纪后期是西方科学与宗教激烈冲突的时代 ,“上帝死了”道出了这一特定时期 的精神危机。 英国小说家哈代面对宗教的衰微 , 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在理智上他相信科学 的进步 , 在情感上又留恋旧的宗教 , 这种复杂的 “宗教情结” 使他的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失落感、 悲 剧意识和宇宙荒诞意识。从上帝之死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困境 , 是哈代与 19世纪传统 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最大区别。 关键词上帝宗教衰微命运悲剧慌诞 19世纪后期 , 是西方科学与宗教激烈冲突的时代。 先是达尔文提出了人是由猿猴演变而 来的科学观点 , 动摇了西方
2、人与生俱来的上帝造人的宗教信仰。 然后是尼采大声惊呼上帝死 了 , 宣告了基督教的彻底破产。科学与宗教的此长彼消深深影响了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学家。正 如英国小说家费吉尼亚 沃尔夫所指出的那样: “对立着的宗教与科学把夹在它们中间的信仰 给毁了; 人与人之间互相联合的所有纽带似乎都已经断裂现在作家们正是不得不在这种 彷徨怀疑和内心冲突的气氛中创作。 ” 在 19世纪后期文学家中 , 托玛斯 哈代是具有代表性 的一位。 面对科学与宗教的撞击 , 他所表现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抉择以及他对于人和上帝 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同时代作家中特别具有典型的意义。 一 哈代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故乡的农村度过的 , 因
3、此他是一个热爱传统、 笃信宗教的 人。然而 19世纪后半叶日益兴盛的科学思潮给予哈代以巨大的冲击。 1862年 , 是他一生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 , 年轻的哈代由于谋生的需要 , 平生第一次去了伦敦。 在那里 , 他不仅亲眼目 睹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 , 而且亲身感受了近代科学思想的熏陶 , 这对他的世界观 和艺术创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 发表于 1857年 , 它对哈代的影 响更为直接和深刻。英国评论家格拉德在 哈代: 小说与故事 一书中说过: “也许没有任何 一种著作能像 物种起源 那样影响了哈代的小说。”格拉德的话或许有些夸张 , 但是哈代深 52 受 物种起
4、源 的启发却是不争的事实。 林地居民 是哈代 “性格与环境小说” 中最具田园风格的作品。 小说一开始 , 作家就 以坟墓般的死寂、 恶梦般的孤独和夭折的婴孩来形容凄凉的冬天 , 然后写道: “许多树木挤在 一起 , 为各自的生存进行激烈的搏斗 , 树枝互相摩擦、 撞击 , 使彼此留下累累的伤痕” “猫头鹰在院里追逐着老鼠 , 兔子在花园中吞食着青草 , 而鼬却在吸吮着兔子的鲜血” 这 样的自然景观与 物种起源 中的一段关于美洲草原的描写极为相似: “几个世纪以来 , 许多 树木和昆虫之间的战争一直在进行 在昆虫、蛇、鸟类和走兽之间 它们都努力繁殖、互 相吞食我们看到的只是自然界光明的一面 ,
5、却忘记了那些婉转歌唱的鸟类几乎是靠吞食 昆虫和种子而生存的 , 它们随时都在毁掉其他生灵”很显然 , 哈代在创作林地居民 时 , 已经读过 物种起源 , 并且熟知了达尔文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哈代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关系和命运的新角度。林地居民的几位男 女主人公的多角恋爱关系很耐人寻味: 善良纯朴的玛蒂默默爱着诚实正直的男主人公贾尔斯 , 贾尔斯钟情的则是聪明美貌的格瑞斯 , 而格瑞斯迷恋的却是浅薄风流的菲茨皮尔斯 , 菲茨皮 尔斯追求的则是性感而富有的查蒙德夫人这是一场徒劳的恋爱角逐 , 每个人的选择都以 伤害另一个人的感情为前提。 最后贾尔斯死了 , 发誓忠实于他的格
6、瑞斯离开丈夫的墓地 , 重 新投入了菲茨皮尔斯的怀抱 , 并与他一起远走高飞 , 只有善良的玛蒂陪伴着长眠地下的贾尔 斯。 这种好人遭殃、 坏人得逞的结局也许令那些习惯于维多利亚小说大团圆式结局的读者大 为困惑 , 然而哈代的用意却很明显 , 他有意让人们看到适者生存的法则已经代替了因果报应 的善恶原则。 菲茨皮尔斯是个浅薄庸俗的人 , 但是他精明 , 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环境 , 所以能 够生存下去; 而贾尔斯虽是杰出的青年 , 可是他的忍让和单纯并不能使他幸免于难。 作者以 两个人物结局的对比试图说明 , 生存的竞争是残酷的 , 在这样的世界里 , 只有强和弱的区分 , 没有善与恶的标准。 卡
7、斯特桥市长 是另一部深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作品。 主人公亨察尔也是宗法制社 会的杰出代表 , 为人刚正、 侠义、 孤傲 , 富有人情味。 可是他缺乏现代知识 , 不懂得经营和 管理 , 结果被他过去的朋友和助手伐尔伏里所打败。 亨察尔不仅在生意上彻底破产了 , 连自 己的情人和女儿也都先后嫁给了对手。 最后众叛亲离的亨察尔孤独地死在荒原小屋。 与传统 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是 , 哈代没有把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归结于善与恶的冲突 , 也没有把伐 尔伏里简单地处理成坏人。作者强调他的精明、 实际和干练 , 使之与亨察尔形成一种对照。亨 察尔与伐尔伏里的冲突实质上是新旧观念、 新旧生产方式的较量 , 尽
8、管作者的同情是在亨察 尔一边 , 他还是客观地写出了这位希腊悲剧式人物失败的必然性。亨察尔缺乏智慧和才干 , 一 句话 , 缺乏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 所以他是个落伍者。 他的失败象征着旧时代的结束 , 也体 现了适者生存、 优胜劣败的自然法则。 哈代在接受近代科学思想的同时 , 逐渐抛弃了旧的宗教信仰。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上帝 的怀疑上。在 1890年的一则日记中 , 哈代这样写道: “我寻找上帝已经 50年了 , 如果他真的 存在的话 , 我早就应该找到他了。 ”这段话可以说是哈代放弃宗教信仰的宣言书。 在长达 50 年的痛苦求索之后 , 他终于认识到上帝并不存在。 透过他的小说 , 我们
9、同样可以感受到哈代 对上帝存在的否定。 他所创造的威塞克斯世界就是一个没有上帝、 远离基督教文明社会的地 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 人们对于自然的供奉、 自我的朝拜、 放纵的狂欢和祭神仪式的残 53 余都带有原始异教社会的某种特点。 哈代极力渲染小说环境的神秘性和异教色彩 , 目的是暗 示基督教的上帝并不存在。在纯洁的苔丝遭到亚雷奸污之后 , 作者质问道: “哪儿是保护苔丝 的天使呢? 哪儿是她一心一意信仰的上帝呢? 他是不是像那个好挖苦人的提丝比人说的那样 , 正说话呢? 再不正追猎呢? 再不正旅行呢? 再不正睡觉了 , 唤也唤不醒呢?” 在哈代的笔下 , 那个至高无上的天神第一次成了揶
10、揄的对象 ,他似乎并不威严仁慈 , 也许他根本就不存在 , 否 则他会袖手旁观自己的子民遭受如此的不幸? 小说的结尾处 , 哈代再一次强调上帝存在的虚 妄。 苔丝躺在异教的祭坛上睡着了 , 空旷的荒野、 神秘的祭坛、 弱小的女主人公形成了强烈 的对比。 这个场景有两层寓意:一是点明苔丝作为无辜牺牲者的悲剧命运 , 她就是被献祭的 无罪羔羊; 二是暗示基督教的上帝的不存在。 如果苔丝一心信仰的上帝果真存在的话 , 苔丝 就不会被推上异教的祭坛。在苔丝被处以绞刑之后 , 作者意味深长地写道: “ 典型 明正了 , 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这句著名的话曾引起评论家的
11、 争议 , 对于它的内涵众说纷纭。其实我们联系哈代的宗教观点 , 就不难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基 督教的上帝死了 , 没有了天神的保佑 , 苔丝才会遭受异教之神 宙斯的戏弄 , 受到无情命 运的摧残。 应该指出的是 , 哈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 , 接受科学和放弃宗教是一个痛苦 的精神过程。 因为 “他是田野和晨曦的忠实儿子 , 然而他又受着书本知识所培养起来的怀疑 和沮丧的折磨 ; 他热爱古老的生活方式和淳朴的农民 , 然而他又命中注定要看到他先辈的观 念和欲望在他眼前烟消云散”。在对待科学和宗教的态度上 , 哈代表现出了理智与情感的矛 盾。 对待科学 , 哈代理智上是接受的。 他能够
12、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人的生活和命运就是 例证。 但是理智上的承认并不等于情感上的认同。 作为一个传统的人道主义者 , 哈代总是从 人性和人道的角度来判断事物的优劣。 虽然他清醒地认识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已成为人类 生活的一种规律 , 但在感情上却不希望它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 在他看来 , 这种自然法则丝 毫不考虑人的愿望和动机 , 只是盲目地发挥作用 , 而在生存的竞争中 , 失败的往往是那些善 良无助的普通人 , 这是哈代最不愿看到的事实。 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 科学与其说是一种 进步 , 不如说是一种残酷。 还乡 中的一段话充分表达了哈代对于科学的真实态度: “多少 世纪以来破除迷妄
13、的结果 , 把那种希腊人生观给永久扫荡了 , 把自然律的运用给人类的窘迫 看明白了 , 那么从前那种对于一般人生的欢欣鼓舞 , 当然就越来越不可能了。 ” 对待宗教 , 哈代同样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在近代科学精神的冲击下 , 哈代逐渐放 弃了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他清醒地看到科学取代宗教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 然而在感情上他依 然留恋旧的宗教 , 潜意识地希望上帝仍旧存在。哈代深知宗教对于人生的特殊意义 , 他曾说: “上帝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真正含义。 ” 因此他苦苦寻找上帝长达 50年 , 当他最终得出上帝已死 的结论时 , 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无奈。 其实在哈代的心中 , 上帝只是一种象征 ,
14、 他代表着传统 的价值观念体系 , 上帝的消亡 , 不仅意味着基督教教义的破产 , 更代表着奠定整个西方文明 基础的价值体系的崩溃。 上帝之死也意味着人们被抛入一个没有秩序、 公正和仁爱的混乱世 界 , 人生失去了精神归属和内在的意义。当代存在主义哲学家说得好: “上帝的不存在是一个 极端尴尬的事情 , 因为随着上帝的消亡 , 一切在理性天堂内找到价值的可能性都消失了 , 任 何先天的价值都不再存在了 , 原因是没有一个无限的和十全十美的心灵去思考它了。 ”萨特 54 的话道出了哈代那一代知识分子对于上帝之死的复杂心情。在 哈代的青年时代 一书中 , 作 者更进一步描绘了哈代对于上帝的依恋:
15、“大论战 (指科学与宗教的论战 ) 夺走了上帝 , 就像 死神从孩子身边夺走母亲的保护和慈爱一样。 ”由此可见 ,哈代在理智上是科学的 ,在感情上 却是宗教的 , 尽管他承认宗教的衰微 , 但是内心却希望上帝所代表的至善的原则依然是奠定 这个世界的基础。 二 对于上帝 , 哈代的内心经历了从怀疑、 否定到深深眷恋的曲折过程 , 形成了一种难以释 怀的 “宗教情结”。 正是这种复杂的 “宗教情结” , 使哈代的小说流露出强烈的失落感和深刻 的忧患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 , 哈代开始从上帝之死的新角度来审视普通人的命运 , 揭示它对 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哈代与 19世纪前期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
16、区别在于: 他所关注 的不再是人与人的具体关系 , 而是人与上帝的精神关系 , 这种独特的视角赋予他的小说以深 邃的哲理性。 上帝之死使人失去了精神归属 , 变得孤独无依 , 这是哈代小说所提供的人生境况。 还 乡的开篇整个第一章都是描写爱敦荒原的广袤、荒芜和寂寥。然后在空旷的荒原背景下 , 作 者引出了女主人公游苔丝: “只见一座山峦在平原上耸起 , 一座古冢在山峦上耸起 , 一个人形 在古冢上耸起 , 人形上面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在圆形的天空里描影绘形的了。 ” 这个画面与 其说是客观环境的真实描绘 , 毋宁说是人生境遇的象征写照 , 它为哈代的小说奠定了一种悲 凉的基调。 作者通过人与荒
17、原的强烈对比 , 试图说明人在大自然中是孤独而渺小的 , 没有上 帝的保佑和庇护 , 人类只能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和未来。“性格与环境小说” 中还多次出现了 人在荒原的形象。哈代写姚伯太太走在荒原上 , “她的小小形体只是一片黯淡的褐色大地上的 一个浅蓝色的小点 , 孤孤单单 , 赤手空拳 , 除了自己那一点勇气 , 那点希望 , 再也没有别的 护卫 , 别的保障了”。哈代写苔丝走在荒原上 , “好像一个苍蝇落到了大得没有限度的球桌上 , 并且也和那个苍蝇一样地对四周的景物丝毫无足轻重。 ” 在这里 , 作家用 “小点” 和 “苍蝇” 来形容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和无足轻重。是什么造成了人类的这种
18、窘境? 是上帝的不存在。 当人类被剥夺了上帝的保护和慈爱之后 , 他们注定要在这陌生的世界上漂泊流浪、 没有依靠、 没有根基、 前途渺茫。 这种人生的境遇使人自然想到人类始祖亚当、 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 景。哈代特别在 德伯家的苔丝 的结尾引用了 失乐园 中的意象 , 表达了深邃的内涵。当 苔丝被处以绞刑之后 , 克莱和苔丝的妹妹露丝 “手拉手向远方走去”。 而弥尔顿的 失乐园 也是这样描写亚当和夏娃的: “二人手携手 , 慢移流浪的脚步 , 告别伊甸 , 踏上他们孤寂的路 途。 ” 这种情节的相似并非偶然 , 而是哈代有意借用 失乐园 的主题和原型来再现现代人失 去上帝和乐园的痛苦。 哈代的
19、小说不仅展示了上帝之死所造成的人类孤独无依的处境 , 而且还表现了上帝之死 所引起的宇宙荒诞性。哈代研究专家格拉德曾指出: “哈代怀有一种宇宙荒诞意识 人类追 求秩序和公正的愿望被外来事物盲目的趋势所阻碍 这种对人类困境的理解态度是形成哈 代小说的力量所在。 ” 格拉德准确地指出了哈代宇宙荒诞意识的内涵 , 却没有表明造成作家 这种荒诞感的原因。 笔者认为 , 哈代的荒诞意识一方面是他本人信仰危机的反映 , 另一方面 55 则是他对上帝之死所作的深层思考。 他从宗教消亡中预见了理性主义的破产和世界的混乱。 德伯家的苔丝 前半部分有一段苔丝姐弟俩的对话 , 它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哈代荒诞意 识的一把
20、钥匙。苔丝和年幼的弟弟亚伯拉罕赶着牛车走在夜归的路上 , 弟弟望着天上的星星 , 问苔丝是否每个星星都是一个世界 , 姐姐作了肯定的回答。 亚伯拉罕接着问: “都跟咱们这个世界一样吗?” “我不大知道 , 不过我想是。 有时候 , 它们好像是和咱们家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一 样 , 大多数是很光滑的 , 没有毛病的 , 另有几个是有毛病的。 ” “咱们住的这个是光滑的 , 还是有毛病的呢?” “是有毛病的。 ” “有毛病的世界” 是哈代借人物之口对没有上帝的宇宙所作的形象概括 , 它构成了 德伯家的 苔丝 的一个重要主题。 哈代试图通过苔丝短暂而不幸的一生表明 , 女主人公的不幸不仅仅 来源于她穷
21、困无助的社会地位 , 来源于地主少爷亚雷的肉体摧残 , 来源于心爱丈夫的精神遗 弃 , 来源于她自身性格的软弱 , 更主要地来源于她错生在一个 “有毛病的世界” 这样的事实 , 一句话 , 她错生在一个荒诞的世界。 作家在小说第五版的序言中引用了莎士比亚悲剧 李尔 王中的一句话: “天神掌握了我们的命运 ,正像顽童捉到飞虫一样 ,为了戏弄而把我们杀死。 ” 显然 , 哈代强调苔丝的悲剧不是因果报应的结果 , 不是偶然的外来打击 , 而是命运的肆意捉 弄。 提到哈代的荒诞意识 , 不能不涉及作家的命运观念。 哈代总是被一种感觉所驱使 , 即人 类是他们自身之外某种力量所玩弄的对象 , 这种力量是
22、强大的 , 人无力战胜它 , 只能任其摆 布。 哈代总是从这个角度来透视人物的命运 , 因此他常常被称作宿命论者。 笔者认为 , 作家 的命运观念一是反映了他信仰的危机和困惑 ,他不能用理性来解释社会的弊端和人生的缺陷 , 才把一切归结于命运; 二是哈代有意用命运的无常来突出世界的荒诞性 , 这是他的独特之处。 卡斯特桥市长 的男主人公亨察尔的毁灭就使人感觉到了生活的荒谬。厄运似乎故意与他为 敌 , 在他生活的每一重要关头给予致命的打击: 当孤傲的亨察尔渐渐接受了简 , 准备认下这 个分别 18年的女儿时 , 他却在妻子的遗书中意外地得知简并非自己的亲生女儿; 他把生意成 败的全部赌注都压在天
23、气上 , 可是卜占者的预言总是给他带来坏的结果 ; 他原以为卡斯特桥 市无人知晓自己卖妻的丑闻 , 不料知情者突然在法庭上出现 , 当众揭穿了他的秘密; 当他把 简当作唯一的精神依靠时 , 她的亲生父亲又认领走了女儿这一系列的变故使人感觉到主 人公所面对的不是某个个人 , 而是自身之外某种抽象的力量。连亨察尔本人也相信: “这连续 发生的事件 , 是有一个邪恶的精灵一心要折磨他才造出这种诡计。 ” 亨察尔的毁灭有一种强烈 的荒诞意味 , 命运仿佛故意捉弄他。 “你所希望的 , 你得不到; 你所得到的 , 却不是你所希望 的。 ” 哈代就是以这种命运的多舛来突出人生的荒诞。究其原因 , 这种荒诞
24、又是上帝之死造成 的 , 因为没有上帝的存在 , 就没有了理性和秩序 , 世界变得一片混乱。 为了强调世界的荒诞性 , 哈代特别运用了偶然和巧合的因素。有些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词 , 认为过多的巧合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是哈代小说艺术方面的瑕疵。 其实运用巧合 的得失应当与作家的人生看法联系在一起考虑。 哈代运用巧合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生活本身的 混乱和荒谬 , 这是作家所追求的更深层次的真实。费吉尼亚 沃尔夫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对 于生活的任何解释 , 都不可能比生活本身更为奇特; 用任何一种任性的、 非理性的象征来表 56 现我们令人惊讶的生存环境 , 都不会显得太过分。 ” 苔丝在结
25、婚前曾写信告诉克莱她过去失 贞的遭遇 , 不料信压在地毯下 , 克莱没有发现。 可是苔丝却以为克莱原谅了她的过去 , 这个 巧合导致了苔丝在新婚之夜被丈夫抛弃。 这个情节经常被用来批评作家运用巧合的不真实。 事 实上 , 在哈代看来 ,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 , 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 只有苔丝的 不幸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若不是这个巧合出现 , 别的偶然事件也会发生 , 变化的只是过程 , 而 不是结果 , 连苔丝本人也认定:“一次做了牺牲品 , 永远是牺牲品。 ” 哈代象征性地运用巧合 的价值就在于它表现了作家对于理性主义的怀疑 ,上帝的不存在似乎打破以往的正常秩序 ,荒 诞成了这个
26、世界的本质特征 , 真实的人生与不合理性联系在一起。 上帝之死还深深影响了人的心灵和自我意识。 哈代在他的小说中表现了人们在宗教衰落 之后的痛苦心情。 克莱是个受过近代思想教育的青年 , 哈代借他之口描述了书中人物的普遍 心理感受: “过去的时候 , 一般人认为有一个仁慈的神主宰一切 , 现在这种信念已经慢慢地衰 微了 , 所以忧郁的心情经常地盘踞了近代文明人的心。 ” 这种由于上帝之死所引起的忧郁心情 往往不是具体有形的 , 甚至与人物各自的遭遇处境无关 , 它是一种形而上的痛苦。 因此哈代 小说人物所哀叹的常常不是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而是对生活的总体困惑和恐惧。 无名的裘德 的
27、女主人公说她害怕的是宇宙 , 是一般的事物 , 因为 “每一种事物都是那样的 残酷”。 苔丝则说: “好像有许许多多的明天 , 排成一行 , 站在你面前 , 它们好像一概是很凶 恶的 ,很残忍的。 ”哈代赋予苔丝这个单纯的乡下女孩子以现代人的独特感受 ,用克莱的话说 , “她用自己家乡话里的字眼 , 把这段心情 , 这段差不多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心情 现代的痛苦 表达出来了。” 上帝之死 , 破坏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安全感 , 甚至使人对生存本身的意义产生了 怀疑。无名的裘德 中的小时间老人更把苔丝对生活的恐惧发展成悲观厌世的绝望。小时间 老人是裘德的儿子 , 这个孩子的名字和命运都具有很强的寓言性
28、, 哈代让他代表一种新的人 生观。 一般的孩子都是先注意细节 , 然后推广到一般。 这个孩子却从一开始就注意人生的一 般事物 , 别人觉得好笑的东西 , 他却从中看到可悲的因素 , 认为 “一切的笑都是由于误解而 来的 , 天地间的事物 , 正确地看来 , 没有一样可以使人发笑的”。 他觉得人的最大不幸乃是在 世为人。 所以他自杀了 , 还同时杀死了年幼无知的弟妹。 可以说 , 小时间老人把人们丧失传 统信仰之后的悲观情绪发展到了极点。 通过这个人物 , 哈代预见了现代人在传统价值观崩溃 以后的绝望心理。 他借裘德之口指出: “将来人们要有一种普遍的愿望 , 就是不要在世为人 , 这件事就是这种愿望的开端。 ” 总之 , 处于科学和宗教对立之间的哈代确实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和抉择。 哈代试图从人与 上帝的关系中对人生在世进行哲学的概括 , 这就突破了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仅仅从经济、 道 德的领域进行社会批判的局限性 , 为 20世纪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注: 费吉尼亚 沃尔夫: 论小说与小说家 , 206页、81页、92页。 阿尔伯特 格拉德: 哈代: 小说与故事 , 36页、39页。 F. B . Pinion: 哈代: 艺术与思想 , 172页。 萨特: 存在主义也是一种人道主义。 罗伯特 吉廷斯: 青年时代的哈代 , 168页。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