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5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76855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5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5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5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51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第 42 页摘 要伴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用户在信息方面的一些要求。现代图书馆始终将视角锁定在网络化信息方面的一些服务性工作上,这样一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在信息方面的一些要求,同时又可按照广大用户在信息方面的需求形式和特征等,基于主动的方式提供有关图书馆方面的一些信息服务与资源,所以,以广大用户为核心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研究是一种必然。本课题所研究的信息服务系统为用户供给了有关数字资源方面的一些能力,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广大用户作了详细的归类,根据分类模块这种运用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些与用户自身

2、相适应的论文及相关图书等;基于各种信息输送方式如信息箱等,强化广大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针对部分重点用户,运用电子邮件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为其供给定题方面的服务;针对构成项目的一些项目成员,通过创建共享图书馆这种方式,实现进一步的筛选,进而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本课题在介绍现阶段实现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相关技术的过程中,对部分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比较。本课题首先对A高校图书馆、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模式和需求做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接着对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作了一定的可行性和需求性分析,创建了数据流图及相应的系统用例图。通过科学的方式对A高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及相应的实现程

3、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J2EE技术的运用,进而创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块、设计流程等的设计;同时对广大用户的兴趣性模型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研究,同时充分结合协同过滤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全过程,最后对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每项功能作了一定的实现。本课题首先对课题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了一定的介绍,同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系统的调研工作作了详细的阐述。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本系统进行了可行性与需求性分析,同时创建了数据流图和用例图等。在进行本系统的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涵盖了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的设计,同时详细的对本系统所开发的运行环境作了一定的分析。图

4、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部分实现技术,其中涵盖了每个子系统的设计及系统运行流程等,同时对系统安全机制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作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就本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一定的演示,同时提出了相关性建议和意见。本系统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为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这不但满足了广大用户在资源信息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关键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J2EE;MVC;用户模型Abstract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

5、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in som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he modern library will always focus on the network some service work in terms o

6、f information, in this way, to a certain extent, to meet som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jority of user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demand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resource, the library of based on the

7、research of active way so, personalized service mode of the library to the vast number of users as the core is an inevitable.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for the supply some ability about digital resour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a certain way to the user makes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

8、he classification module of the application mode for the vast number of users and users papers and books; based on various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s such as information box, strengthens between the users and the library exchange, according to some key users, using e-mail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

9、ion, the supply of SDI services for it; for some project members, by creating a shared library this way, further screening, and achiev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related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 at this stage of the process, has made the detai

10、led analysis to the key technology part, also makes a further comparison. The first issue of the A librar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formation service pattern and the demand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ibrary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then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and demand to some ex

11、tent, created the data flow diagra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use case diagram. Through scientific design process of A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rogra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by using J2EE technology, and then create the digital management s

12、ystem for a comprehensive library, realize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function module, the desig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model interest in the majority of users a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 while fully realized with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13、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echnology, the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each function gives some implementation.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ubject is the first to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detail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work on the sys

14、tem.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mand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scientific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o create the data flow diagram and use case diagram. In the overall design process of this system, mainly covers the design of database, function modules, and detailed on the running environment o

15、f the system development are also analyzed. Library design and part of the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which covers each subsystem of process design and system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security mechanism and related key technology

16、 made some analysis and research.Finally, through an example of a demo on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is system,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and opinions. This system from the digital management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created a new platform for the A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17、 library, which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in the resource information,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t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Key words: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J2EE; MVC; user model目 录第1章绪 论11.1 研究现状11.2 研究背景21.3 研究内容2第2章系统关键技术42.1 组件技术42.1.1 组件技术的特性42.1.2

18、 COM+组件技术52.2 数据库体系结构62.2.1 单机结构62.2.2 集中式结构62.2.3 C/S结构62.2.4 B/S结构72.2.5 C/S结构与B/S结构比较分析72.3 数据库技术82.3.1 PowerBuilder82.3.2 PowerBuilder与数据库的连接性9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113.1 可行性分析113.2 系统需求分析123.2.1目标需求123.2.2功能需求123.2.3性能需求133.2.4数据库需求133.2.5安全性需求143.3系统数据流图143.3.1数据流图14第4章系统的结构设计184.1系统结构分析184.1.1 系统模块划分184.1

19、.2系统结构图184.1.3系统体系结构204.2 数据库设计214.3系统开发运行环境224.3.1数据库SOL Server2000224.3.2开发工具234.3.3应用服务器23第5章系统的详细设计245.1 子系统的设计245.1.1用户子系统设计245.1.2图书馆员子系统设计275.1.3系统管理员子系统设计295.1.4公共模块子系统设计315.2系统关键技术实现315.2.1系统结构设计315.2.2用户兴趣模型设计355.3安全机制在系统中的实现395.3.1物理安全建设395.3.2.网络安全405.3.3数据信息的安全405.3.4用户管理40第6章 系统实例分析426

20、.1应用实例说明426.2系统主要界面436.2.1 注册436.2.2 资源导航446.2.3 数据库检索模块466.2.4 个人工作区模块466.2.5 参考咨询模块486.2.6 查看系统公告496.3系统实施效果分析49第7章 总 结50参考文献51致 谢52第1章绪 论本篇文章除了着重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发展的概况和目前国内外基于WEB的MIS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以外,还详细阐述了该课题主要研究的工作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1.1 研究现状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当然,教育领域也在其涉及的范围内,人们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各个高等院校中,多种教

21、育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层出不穷,这就使得教育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方面,信息所带来的巨大便利是不可置疑的,然而其在现阶段的运用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一部分工作还处于手工处理状态而另一部分却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所要进行共享的困难。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操作低以及代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就图书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形成制约。现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所示:1 )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软件的通用性和商品化极低;2 )开发的系统不能及时适应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变化,产品生

22、命周期短:3 )低水平管理软件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开发的产品质量难以提高;4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日趋复杂,软件开发周期长。体现在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l )系统孤立 多数系统依然处于单机的应用状态,即仅仅限制在负责此项业务的教务人员进行使用的范围内,而院级部门与校级部门之间、各办公室以及部门之间依然未能取得良好的沟通。在现实当中,其实有很多工作需要二者的分工和配合才能完成,譬如就学生的录取工作而言。由于系统之间的孤立进而对智能管理机制造成了缺失,为此未能提供十足的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1。2 )功能单一 某项系统的开发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诞生的。譬如借阅管理是一

23、个系统,图书上架管理又是另外一个系统;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用同一系统进行管理,致使在管理流程上存在不通畅之现象,进而对信息的共享和重用造成了影响。3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在管理层面上所进行的诠释,是一种管理的信息化。由于每一所院校管理体制不同,故此,其相应的业务内容以及信息流也不同。即使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教委多种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得这一差异现象有所降低,然而标准也仅仅体现于宏观层次上,在各个学校中,具体的动作模式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1.2 研究背景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在图书借阅各项管理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先

24、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对学生借阅的各项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目前大部分稍具规模的大专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在目前的情况下,以C/S 结构的应用系统为主。一般大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量比较复杂,数据维护量也比较大。基于B/S 结构的应用系统则不同,它将所有图书馆信息都集中在浏览器中,即使来自不同的软件开发商,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用户则不必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同时也为应用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条件。另外基于B/S 结构的应用系统也容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展。1.3 研究内容本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为:按照广大用户在资源信息方面的需

25、求,充分结合A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设计出一套既符合广大用户自身利益又切合实际情况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根据以上设计思维,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详见如下:第1章:绪论,主要对本课题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了一定的介绍,同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系统的调研工作作了详细的阐述。第2章:关键技术,根据系统的研究情况,本章主要对与系统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用户建模技术、信息推送及过滤技术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第3章: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本系统进行了可行性与需求性分析,同时创建了数据流图和用例图等。第4章:进行本系统的总体设计,其中涵盖了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的设计,同时

26、详细的对本系统所开发的运行环境作了一定的分析。第5章: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部分实现技术,其中涵盖了每个子系统的设计及系统运行流程等,同时对系统安全机制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作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第6章: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实例分析,本章节主要涵盖了有关本系统实现的一些实例介绍,系统运行界面,同时对本系统的实施效果作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最后通过科学的形式对本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同时对本系统的未来发展作了一定的展望。第2章系统关键技术未来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是完全自动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而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图书信息业务处理量的逐渐扩大,手工处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

27、人们管理活动的正常需要,各种工作都逐渐由手工化转为自动化,使许多复杂、繁琐且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变得简单。在当今学校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下,为了加强于提高学校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应用管理信息化、方便管理的要求下开发此套系统。2.1 组件技术虽然目前功能强大的应用与大量技术先进的软件系统已被广泛采用,但是对于软件开发者与用户来说,无疑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由于软件系统的规模过于庞大,造成研制周期较长,维护费用偏高;由于软件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而这些功能却不可重复利用、单独升级与灵活地装卸;虽然这些应用软件的应用程序由同一种语言编写,但是却很难集成为一体,功能与数据也无法提供给其他的应用程序。如何

28、实现全行业范围内的软件通用性,解决现有软件系统的跨平台的操作能力、语言独立性、可扩展性与可操作性,是目前软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组件技术却可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这些问题。当前软件开发技术中,组件技术作为其主流技术,是继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后的一种新的软件构造技术。组件技术是借助编程手段,把人们关心,却不便于由最终的用户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并实现各类业务的逻辑规则,来处理用户内部操作的细节问题,将事物机制与安全机制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这里,封装体就被称为“组件”。在封装过程中,编程工具仅起到单纯的工具作用,并无实际意义。换言之,完成某一特定规则的封装可以凭借任意的支持组件的编写工具来执行,

29、最终完成的组件与所用语言的本身并无关系,可实现跨平台。是软件工业未来的“集成电路芯片”。组件技术是实现某些功能、具有输出与输入接口的“黑匣子”。不同组件间进行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6。2.1.1 组件技术的特性组件对系统运行中的运行环境与规则进行封装,通过组件对象来完成大多数的功能。组件对象是指组件的集合,但是该集合并不是随机组合的,是充分考虑组件对象中,组件间的协调性的前提下,进行组合的。理论上,一个组件对象中的组件互不影响、干涉,但是在实际中,组件对象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无协调性的组件的集合。通常情况下,如果访问组件对象里的一个组件,那么在访问时,组件对象中的其他组件也会被循环访问,同时,组

30、件运作的专门由组件对象来管理的,即组件对象本身也是作为一个组件存在与系统中的,其亦存在对业务的逻辑规则的处理需要,亦需要集合组件的协调。也就是说,系统中,部分业务的逻辑规则也可依靠某一组件来实现。由于组件方法被引入,那么连带着之紧密相关的工艺与技巧,因此,一整套用来生成业务结果的思想随之被采用。以产生业务效果为目的,组件技术引入了一个技巧性的方法。其中的组件包括以下原理:组件的软件架构、组件的软件模式、组件的下层构造、组件与对象的对比与基于组件的开发7。某种特定功能的软件模块是组件存在的形式,而采用组件进行软件开发就如堆积一样易于操作。因其可以将复杂而庞大的应用程序转化为一系列预先编译好,并且

31、易于更新与开发的模块。它可以被看作是面向对象的与其它软件技术方法。组件与其它技术进行区分时,可遵循多态性(polymorphism)、安全性(safety) 后期连接(1ate binding) 和封装(encapsulation)的原则。组件思想中,继承(inheritance)白盒(white-box)与紧密耦合的关系,对于大多形式的重复使用于包装并非适合的。作为替代部分,组件可以以调用其他对象与组件可重复使用的功能,替代直接继承。这些调用在组件术语中被叫称为委托(delegations)8。依据惯例,所有的组件都有与其实现相对应的规范。这些规范定义了组件封装,例如,为其他的组件提供公共接

32、口等。组件规范重复使用作为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得到了高度地鼓励。比较理想的情形是组件规范是全局标准或者本地标准,可在系统、企业或者行业中广泛地重复被使用。2.1.2 COM+组件技术COM拥有比较强的扩展与扩充能力,同时他还进一步地促进了开发者的模式应用的更新9。COM+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更加注重分布式的网络应用,他并不局限在当前的COM组件技术。通过借助DCOM技术,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在具体部分满足设计的分布性要求,这样就能大大满足开发者的操作要求和所有用户需求。在具体的分布式计算的过程中,DCOM主要是用来处理一些网络协议中较为低层次问题。COM在桌面操作系统过程中主要为了OLE做一些服

33、务。近些年来,随着DCOM技术与Windows NT技术的更新换代,COM通过底层远程技术,将组件技术已完全延伸到具体的应用领域。COM+的底层结构仍然以COM为基础,它几乎包容了COM的所有内容,COM+综合了COM、DCOM和MTS这些技术要素,它把COM组件软件提升到应用层而不再是底层的软件结构,它通过操作系统的各种支持,使组件对象模型建立在应用层上,把所有组件的底层细节留给操作系统,因此,COM+与操作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COM+不仅继承了COM所有的优点,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服务,比如队列服务、负载平衡、内存数据库、事件服务等。如图2.1所示为COM+组成结构关系。图2.1 COM+组件

34、结构关系示意图2.2 数据库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用户界面、数据存储层、应用层以及网络通讯之间的布局与分布关系。通常,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用户界面、应用层与数据存储层三个层次。根据目前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可分为集中式结构、单机结构、B/S结构与C/S结构。多层体系结构B/S是在对二层C/S结构的总结基础上而产生的。2.2.1 单机结构单机结构是指用户界面、数据存储与应用层等所有程序均在一台计算机上,比较适合系统功能简单、系统较小且无网络连接要求的用户进行使用。2.2.2 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指将数据存储于应用层置于在主机上,而用户界面置于每个终端之中。此结构具备网络特性的初段

35、,但仍存在对主机性能要求高,系统效率低下等缺点。2.2.3 C/S结构C/S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两层结构体系,该体系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前台,即客户端程序用于完成数据输入与输出;另一部分为后台,即服务器端程序用于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这两部门协同工作。而因为前台不需网络请求就可处理部分工作,服务器降低了一定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网络负荷,提高网络利用率,大幅缩短服务器响应时间。在C/S结构中,需在前台部分安装应用程序。基于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客户端日益增加的特点,导致所需安装的前台程序愈来愈多,前台的工作量变大,服务器需要做出的响应也愈来愈多,服务

36、器的性能也会因为无法跟进反应而大幅下降。若前台程序发生变化,后台与前台应用程序则均需做出修改,对程序的维护与升级造成了不便。C/S结构在技术上很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利于处理大量数据。但是该结构的程序是针对性开发,变更不够灵活,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较大。通常只局限于小型局域网,不利于扩展。并且,由于该结构的每台客户机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分布功能弱且兼容性差,不能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因此缺少通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去完成。2.2.4 B/S结构客户端数量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急剧增加,客户机/服

37、务器结构愈来愈无法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多层体系结构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多层次结构的应用是在对C/S结构总结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结构是特别针对客户机/服务器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在这种结构中,将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程序分离开来,构成三层次的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机。用户所需服务仅需通过客户端安装的通用浏览器便可完成。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可安装在一台或者不同的计算机上。所有程序的处理则由应用服务器端负责,应用服务器是联系数据库与用户的桥梁,响应用户请求,处理与分析各种业务信息,反馈结果。所有的数据服务则由数据库服务器

38、端提供,其中,包涵数据的存储、定义、查询、维护、存储、备份与更新,同时响应应用服务数据的请求。相较于前三种结构,B/S结构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对于用户来说,操作简单,不需安装软件,借助普通的浏览器即可登录服务器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易于掌握。其次,对于程序开发人员来说,维护与升级操作简单,开发人员仅需在服务器端对系统进行升级即可以完成对操作系统的升级与维护,提高程序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小开发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成本。最后,就整个系统来说,安全性得到提高,在应用服务器端,采取密码身份识别、防火墙等安全保护措施可以保护系统的安全不受外界干扰。2.2.5 C/S结构与B/S结构比较分析1 硬件环境C

39、/S结构是建立在局域网基础上的,连接与数据交换服务是借助专门的服务器来完成的。所处理用户固定,且处在相同的区域,必须具有同一种操作系统。B/S结构是建立在广域网上,自身来管理信息,比C/S结构具有更广的适应范围,具有浏览器与操作系统就可运行。面向未知用户群体,与操作系统平台的关系最小。2 对安全的要求C/S结构采用点对点的配对模式,在局域网络与安全性较好网络协议下,安全性可靠。且C/S结构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更加注重程序的流程。同时,可对权限实施多层次的校验,很强信息安全控制手段。通常情况下,对信息要求高度机密的系统便采用C/S结构。而B/S结构则采用多点对多点、点对多点的开放式结构模式,

40、采用TCP/IP开放性协议,安全性仅依靠数据服务器上的管理密码数据库来确保。因此,B/S结构对于系统访问速度与系统安全性比较之C/S结构,拥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网络技术中,此类关键安全问题并为得到解决。3 速度C/S结构具有两层逻辑结构,而B/S结构具有三层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下,在完成相同任务时,C/S结构所需时间小于B/S结构。所以,C/S结构适用于处理数据庞大的任务。4 信息流C/S结构中信息流单一,B/S结构却可以处理类似B-G、B-C、B-B等信息,且流向存在变化。5 交互性C/S结构的一个固有优点是交互性强。在C/S结构中,其客户端拥有完整的应用程序,在线帮助与出错提示等方面都具有

41、很强的功能,可在子程序之间进行自由地切换。B/S结构借由VBScript与JavaScript具有一定交互能力,但是与C/S结构的整套客户应用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是,根据前一章企业需求的分析,由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考虑系统的内容与规模,在进行技术体系结构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于管理的需求特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的可扩展能力也需要列入考虑范围,根据企业系统设计定位,会存在应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且管理资源也会逐渐增多。因此,综合考虑下,本研究将选取基于COM+的C/S三层体系结构完成系统的设计。2.3 数据库技术2.3.1 PowerBuilderPowe

42、rBuilder是美国POWERSOFT公司所推出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完全按照C/S体系结构研发设计的,并采用图形化、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处于数据库的前端开发工具之位。在C/S体系结构应用中,PowerBuilder拥有描述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与连接的功能,尤其是PowerBuilder可以从大部分的RDBMS中进行数据提取操作,无论数据存储在何处。此外,由于PowerBuilder可通过数据库的标准操作语句SQL进行实时通讯,所以,应用程序亦可独立于RDBMS而存在。目前,PowerBuilder逐渐成为C/S体系结构应用的开发标准。其向应用开发提供了综合性的全面支持,具体如下:1 事件驱动的

43、应用程序PowerBuilder应用程序是以事件为驱动的。即应用程序的流是用户借由各种动作控制的(例如,在某个对话框中输入数据或者点击某个按钮时会触发相应事件)。用户可以通过编写脚本(Script),对事件触发所需完成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PowerBuilder给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集成环境。相关应用,包括报表、图形、数据库生成、菜单、窗口、数据库、事务逻辑等全部在PowerBuilder内进行开发,不需要换到其他的环境中进行。2 Power Script的程序开发语言和系统函数Power Script为Power Builder作为第四代程序设计开发语言。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利用Power脚本语

44、言程序设计称之为Script。其脚本则是由事件的过程处理语句、Power Script命令与函数所构成的。它使开发人员较为容易地将复杂事务的逻辑应用简单化。将大量的函数应用于日期、文字、数字与操作对象等信息,并且全面地支撑全文本I/O与DDE。同时,Power Script还对系统提供大量的不同类别的内置函数,借助这些函数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对象控件进行处理,例如,更新数据库与打开窗口的函数。另外,用户可在应用程序中定义自身的函数,用来执行特定处理过程。外部亦可设置对PowerBuilder内部的访问与说明,操作与内置PowerBuilder函数相同。3 面向对象的编程PowerBuilder中,

45、创建的窗与菜单口是以模块的形式存在的,被称之为对象(Object)。用户创建的对象是PowerBuilder应用程序的基本构建模块。各对象的某些固有特性(功能、事件和属性),这些固有特性为利用多态性、继承性和封装性等面向对象的编程。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最为有效地利用其所创建的对象。PowerBuilder的应用是一系列对象构成的,其中,包括用户事件、用户对象、结构和数据窗口、函数与菜单等。这些对象中又包括若干的控件:单行编辑器、命令按钮等,这些控件与对象均可在应用中重复地使用。4 跨平台式开发PowerBuilder可以支持跨平台式的分布与开发。例如,其可在Windows操作平台上部署,把开发的应

46、用程序利用Power Builder平均分配到UNIX的平台上统一运行和管理,反之亦然。2.3.2 PowerBuilder与数据库的连接性PowerBuilder实现了与所处底层的数据库系统的紧密连接。其支持不同关系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且可以充分地发挥各个数据库的特长。系统开发人员可利用其高性能的、内置数据库引擎:SYBASE、 SQL Anywhere生成脱离于服务器运行的服务或者独立应用。这种数据库的引擎在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系统时,被广泛使用。在PowerBuilder中,进行数据库存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使用Power soft中的DBMS接口。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是微

47、软设置的数据库的连接标准;二是,由Power soft提供专用的接口,进行直接与数据库相连。其所拥有数据窗口 (DATAWINDOW) 对象是一种智能的对象,是Power soft公司的专利技术。若需编写SQL语言便可操纵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15。利用该对象可以执行打印、滚页、插入、删除、更新、修改,且可以11种文件格式中的任意格式对数据进行保留。而数据窗口则用来直接对数据库的控制和交互进行管理。本文所开发的系统中,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的报表都借由此生成对象,对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的操作也异常快捷与方便。此对象在支持数据的操纵封装上性能很好的。Power Builder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可由各自专用接口

48、进行连接,连接情况见图2.2。图2.2 PowerBuilder与数据库连接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作为高等院校成立的图书馆A高校图书馆,其服务对象主要表现为科研与教学两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其广大用户具有相应的科学背景和素质,在现代化社会中,对广大在校学生和教师而言,其最基本的需求即为:如果我要什么,那么你应为我满足相应的需求。针对科研工作者和教学人员来讲,其需具有一定的有关科研动态和教学等方面的信息来满足这些人员在科研以及教学等方面的一些要求;对于广大在校学生而言,由于其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学历有所差距,这就使得其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就参与竞赛和科研等一些项目的广大师生而言,其需一些和这些项目所呈现的主题息息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书刊等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广大用户在信息方面的一些需求,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希望通过网络系统便可实现对网络信息和图书馆资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