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冲刺考前文言文查漏补缺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冲刺考前文言文查漏补缺训练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冲刺考前文言文查漏补缺训练(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 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 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 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 苟不乏嗣,足矣!” 即驰谒真卿曰:“ 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 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
2、状,真卿对:“ 不用穆宁言,故至此。” 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 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 即往见光弼。光弼曰:“ 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 “ 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 ” 光弼执其手谢曰:“ 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 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 河漕不通, 自汉、 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
3、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 道路几绝。 与宁夹淮为治, 惮宁威, 掠劫为衰, 漕贾得通。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 妄劾宁多逋亡, 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 三年始得通。 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 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 遂移疾,满百日注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 “ 可以行吾志矣!” 即罢归东都。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4.下列句子中加点
4、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檄州县并力捍贼捍:抗击B后刺史疾之疾:疾病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属:托付D史思明略境 略:侵犯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3 分)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A. 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
5、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7、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光弼曰: “ 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唶曰: “ 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4
6、B【疾:憎恨】5A【表现穆宁有威严;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6C【“在任时有大量逃户”是被别人诬陷】7(1)李光弼说:“我统率数万兵马,替天子讨伐叛贼,粮食缺乏士卒就会逃跑,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2)感叹说:“时势不容纳我,我也不会舍身曲从时势,又凭什么来进取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丞相公孙弘者, 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 有罪, 免。家贫, 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
7、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 上问弘 ,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 益厚遇之。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 晏婴相景公, 食不重肉, 妾不衣丝, 齐国亦治, 此下比于民。 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
8、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 褒有德, 守成尚文, 遭遇右武, 未有易此者也。 君其省思虑, 一
9、精神, 辅以医药。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填:通“镇”,镇抚,安抚B.人臣病不俭节病:担忧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右:崇尚D.治党与方急党与:同党的人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因赐告牛酒
10、杂帛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 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
11、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5分)(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5 分)(二)答案4B病:短处、毛病。5D 天子的做法公孙弘资助别人,非为官机智。6C以偏概全。7(1)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意: 猜疑 ,1分; 深:城府很深 ( 刻毒 ),1 分;诸者,那些的人,1 分;详:通“佯”,佯装,表面上, 1 分,句意, 1 分)(2)
12、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畔;通“叛”,反叛,1 分;此皆宰相奉职不称:判断句,1 分;窃 :默默 , 无声无息, 1 分; 无以,没有的办法,1 分;句意, 1 分)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 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封他为博士。这时, 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
13、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皇上没采纳他的意见。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 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他曾经和主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
14、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 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 越发厚待公孙弘。汲黯说: “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 况且我听说管仲当齐国的相,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与齐王相比,齐桓公依靠管仲称霸, 也是对在上位的国君的越礼行为。晏婴为齐景公的相,吃饭时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妾不
15、穿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很好, 这是晏婴向下面的百姓看齐。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 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 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 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是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
16、缘故认为他贤明。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 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 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品行才能不能同这高高的官位相称,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责任。我希望辞官归家。”武帝答复他说: “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希望你少用心思,集中精神, 再以医药辅助治疗。”于是, 武帝恩准公
17、孙弘继续休假,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公孙弘发病,终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三)( 19 分)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 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
18、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 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
19、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 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牧:统治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逆:迎接C不过捐数十万金捐:捐献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竦动:震动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0、A曹操 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 此其 与曹操异者几希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D . 乃始治兵振旅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
21、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三)答案4、C 捐:舍弃5、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 C 介词,和;动词,赞同。 D 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 “于是、就 ”。6、B。 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 C “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7、(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 分,文意通2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 分,文意1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