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8131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6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至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 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 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 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 年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2、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 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 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 365 天

3、6 时 9 分 10 秒)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角速度平均 1o/ 日 近日点( 1 月初)快远日点(7 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 30 千米 / 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小时 ,两极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昼夜更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 南半

4、球左偏 .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

5、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 ,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 是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 小时,每

6、 1o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 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

7、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 22 日前后, 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 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 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 倍,除以15 才是该地的昼长七

8、: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 再求时间差 ,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 分钟来算 .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 求东用加 , 求西用减 .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则减24,日期加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1 天. 1. 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 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 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

9、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 年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 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 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

10、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回答者:我叫天使cc - 一级 ? 2009-11-26 20:04 检举 ?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11、。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6.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黄赤交角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黄赤交角存在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

12、求点的纬度间隔)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 两次最大值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 月 22 日昼最长, 12 月 22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

13、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24、昼长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 小时夜长日出时间 12:00昼长 /2 (或 0:00夜长 /2 ); 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 12:00昼长 /2 (或 24:00夜长 /2 );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6、典型的季节现象地理现象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七月初,远

14、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正午太阳高度 6 月 22 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 月 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

15、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

16、暴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第三单元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12km )显著;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 地面增温 - 地面辐射 - 大气增温 - 大气(逆)辐射- 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

17、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

18、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 气温高, 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反之, 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13.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

19、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

20、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

21、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 夏季西南风, 冬季东北风, 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雨带的移动春末( 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 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

22、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 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

23、,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 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 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 40o 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偏北风 - 低温少雨,夏季- 夏季风 - 高温多雨。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

24、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35o-55o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 月,最低气温在1 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 月、最冷月在2 月,年降水量较多。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台风旱涝灾害寒潮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发

25、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 )、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 )、酸雨( SO2 、NO2 )29、温室效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

26、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30、绿化的环境效益: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 CO2的平衡,净化空气;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四单元水环境1、水回圈: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

27、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 b 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 ;c 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

28、)、蒸发(支出)、洋流6. 洋流的形成 : 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7. 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 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8.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影响航海影响海洋污染9. 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10. 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9、-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11. 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12. 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

30、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气压带、风

31、带(水准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 夏季西南风, 冬季东北风, 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

32、形成。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雨带的移动春末( 5 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 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33、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 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 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人口自然增

34、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分布: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原因:受灾害、战争、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分布: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代型:“三低”模式:分布:多数发达国家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主要是推迟结婚、减少生育。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5、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国防兵力不足;3)社会经济负担加重;4)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美)为现代型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过渡”模式,中国为现代型模式,世界为“过渡”模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 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某一地区人口增长(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和人口迁移。3、

3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 自然环境、 社会福利、 文化观念4、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1)20 世纪 5080 年代: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支援内地和边疆建设。 (政策因素)2)改革开放后: 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内地到沿海, 从乡村到城市。(经济因素)6、国际人口迁移:见下表时期特点迁 出 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 世纪以前以 集 团型、 大批量 移 民为主旧 大 陆( 亚 非欧)美洲、大洋洲 等 新 大陆欧 洲 殖 民主义扩张 、 新 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

37、陆,传播了工业文明, 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 二 次世 界 大战以后人 口 从发 展 中国 家 流向 发 达国家;定居 移 民减少,短期 流 动人 口 增加拉 丁 美洲 、 亚洲、非洲等西 欧 、 北美、西亚、北非迁 入 地 区经 济 发 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7、人口迁移效应1)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盾2)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8、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概念: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4、两者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

39、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二、影响因素资源(首要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成负相关。三、对整个世界来说(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

40、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河谷地区: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节省投资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城市污染用地分散, 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2、划分:商业区、

41、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公共服务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 曼哈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特征: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4、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

42、,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 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高级: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 区 联 系 低级: 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成因: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冲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例如:成都?扇形模式:成因: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例如:沈阳?多核心模式:成因: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例如:淄博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

43、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 (北京市)、种族宗教 (黑人区)、建筑设计 (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自然条件(城市高坡和低地)、行政因素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资源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4、有关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2)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44、”(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3)中心地理论: (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2)是市场原则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第三节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

45、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 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 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2)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

46、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3)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备注:?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

47、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关系。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地理必修笔记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 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 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48、 - - - -第 14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边和相关的地区。3 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 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

49、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

50、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1.3 区域发展差异1 我国东、中、西部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 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中部 9 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 10 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 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