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预防医学C考试复习习题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3353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预防医学C考试复习习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年预防医学C考试复习习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预防医学C考试复习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预防医学C考试复习习题 .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预防医学复习重点1、 预防医学 : 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预防为目的,采用生物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科学。2、 预防医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3)从总体论出发,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4)研究方法上采用群体健康的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5)采用的预防对策具

2、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6)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3、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4、.医学模式的发展: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近代机械论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 健康 :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6、疾病 :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及社会心理压力时,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适应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局部或器官的功能失常或结构损害。复杂性、易感性、

3、隐匿性、渐进性、可干预性。7、健康观 :健康观即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本质的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从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界定健康8、 三级预防 :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9、 三级预防的特点与主要内容预防层次目的主要内容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促进健康识别, 消除, 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针对健康危险因素制定的公共卫生策略(非特异性措施)干预措施(特异性措施)第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保护健康“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

4、、早治疗临床疾病的检测能力,筛查能力,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恢复健康防止病情恶化, 防止伤残和致死;促进病人康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密切配合A 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0、健康管理 :是指对于个人以及群体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效果评价;调整完善)长期,连续,循环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1、环境 :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因

5、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2、环境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3、原生环境 :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适宜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和微小气候等。4、次生环境 :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所致的环境。5.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因素。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统一性,适应性,相互作用. 7.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复杂的功能系统。8.生态平衡(

6、ecological balance )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5、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6、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大点】:(1)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 ,农药、化肥残留等;(2)生活性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3)其他污染:包括交

7、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7.环境污染对于健康危害的效应:【健康效应谱】健康效应谱: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范围上所表现的分布状况,分为五个水平级;剂量不同和变化时, 人群健康效应谱也会发生变化,变化后表现为在顶端到达的水平级和每个水平级人数的变化;8.环境污染对于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影响人群范围大;长期性:浓度低,作用时间长;多样性和复杂性:污染物种类多难治理性;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几个作用的特点】(1)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

8、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2)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毒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或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甚至终生所引起物质蓄积或者功能蓄积所造成的损害作用。(3)特殊毒性作用:包括1)致癌作用2)致畸作用3)致突变作用4)免疫功能受损(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0、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公害病( public nuisance disease)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这类疾病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2)职业病( occupational d

9、isease)是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3)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 )摄入含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传染病11、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碳原子数目;分散度,溶解度,挥发度;(2)剂量或强度:(个体)剂量-效应关系;化学物的摄入量与某一生物体呈现某种生物作用强度的关系;(群体)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化学物与在接受其作用的一组生物体中呈现某一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数目之间的关系;(3)作用持续时间(4)环境因素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

10、作用;独立作用;(5)个体易感性:高危险人群;习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1、大气圈: 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厚度2000-3000km 以上,没有明显上界;2、地球大气最显著的特征:温度随着高度变化;3、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大气可分为五层:大气层 (高度 ) 物化性质气温变化大气运动要点对流层( 0-12km)空气密度大, 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化学组成稳定主要吸收地面热量高度,气温垂直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气象现象平流层( 12-55k

11、m)【臭氧层20-30km】空气稀薄,水分很少高度,气温水平运动高空飞行无气象现象中间层( 55-85km)高度,气温垂直对流运动热层( 85-500km)气体呈电离状态吸收宇宙辐射高度,气温无线电通讯逸散层( 500-km)气体极其稀薄气温很高分子运动快4、大气的化学组成:混合气体(干洁空气) 【成分恒定】;水汽【 0.02%-6%】 ;气溶胶(固体和液体颗粒)5、大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红外,可见,紫外,无线,X,伽马,宇宙射线等太阳发出的电离辐射和粒子;是产生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地表光和热的来源;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湿,气压等;地面低压有利于污染物向上扩散;空气离子化;大气中带

12、电荷的物质,分为轻重离子;重/轻40(体温调节机制失调)降温急救,热痉挛四肢、腹部肌肉疼痛性痉挛(盐分大量丢失)补充盐分;热衰竭疲倦,极度虚弱,恶心,头痛眩晕,皮肤湿冷苍白;中心温度正常或升高; (体液和血容量减少)降温、补水;30.预防中暑:首要措施:降低体力劳动负荷,减少热量产生;减少热量吸收;促进热量扩散;习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

13、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营养: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机体健康发育,生理功能和体力劳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参与构成组织器官、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由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较大,所以称为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3.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适应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八

14、种: 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对于婴幼儿,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4.氨基酸模式:指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5.限制性氨基酸: 指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 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其中含量不足的必需氨基酸叫做限制性氨基酸。如谷类中的赖氨酸;豆类中的蛋氨酸;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同时摄入两种以上的食物,相互补充食物间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该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7.氮平衡:反映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氮平衡 =摄入氮(尿氮+粪氮 +皮肤等氮损失)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负氮

15、平衡:摄入氮=10% 超重2029% 轻度肥胖3049% 中度肥胖=50% 重度肥胖体质指数法 (BMI) BMI=体重 kg/ (身高 m )2 =28 肥胖皮褶厚度法肱三头肌,肩胛下,腹壁,髂前上棘(不作为单独诊断肥胖的标准,而要与标准体重法结合)只 在超重前提 下考虑腰围腰臀比( WHR )反映内脏脂肪的量,判断中心型肥胖的重要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男 94cm女80cm 男 0.9 女0.8 3. 肥胖的分类(1) (发病原因)(2)体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

16、)遗传性肥胖:遗传物质突变 1)上身性肥胖(苹果型):腹部及以上;男性2)继发性肥胖:病变,内分泌紊乱 2)下身性肥胖(梨形) :腹部以下,臀部;女性3)单纯性肥胖:营养过剩(3)组织学1)脂肪细胞肥大型:成年后多为如此2)脂肪细胞增生与肥大型:儿童期,饮食控制效果不佳4. 肥胖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 (内因,遗传生物学基础) 两个方面:遗传物质(单基因突变导致肥胖);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2)饮食因素生命早期营养对成年后肥胖的影响胎儿期妊娠期孕妇营养缺乏和过剩哺乳期人工过度喂养、过早断乳断乳后过早添加食物、婴幼儿期营养过剩膳食结构不合理对肥胖发生的影响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成年期动物性脂肪

17、等高能量食品摄入明显增加3)体力活动因素:体力活动减少4)行为心理因素:自卑,抑郁我吃!5.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基本治疗(膳食和运动)膳食治疗1)控制总热能摄入量:一般成入摄入热能控制在1000kcal/day 左右,最低不应低于800kcal/day 营养均衡,少食多餐,合理烹调;2)控制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保证蛋白质的供给,不饮酒或者少量饮酒,限制脂肪和胆固醇;3) 限制食盐与嘌呤:食盐 6g/day 为宜 ; 嘌呤可增进食欲和加重肝肾代谢负担;4)多摄入LGI 的膳食: 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可改善代谢紊乱;5)补充某些营养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单

18、不饱和脂肪酸、钙、硒;6)补充某些植物化学物:异黄酮、皂苷;7)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吃零食,偏食,酗酒;1.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的定义: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具有临床异质性的表现、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2. 糖尿病的分类1)1 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 )多发于小儿,占糖尿病患者5%,遗传因素,胰岛素生成减少,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方可生存2)2 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多发于中老年,占糖尿病患者90-95%,胰岛素抵

19、抗或分泌不足,病程隐匿缓慢与高脂、高能、高糖、少活动有关。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后期发生多发于妊娠后期,占妊娠后期2-3%,妊娠期进食过多,胎盘分泌的激素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有关,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成为今后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4)其他类型糖尿病- 少见3.影响糖尿病发生的营养因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1)能量因素 : 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2) 碳水化合物因素: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 )-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组成对血糖升高幅度(曲线下面积) 的影响。是指含有50g 有价值的糖类的食物与等量葡萄糖、面包相比,在一定时间内体内血糖应答水平的百分比精选

20、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GI75 高 GI 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糖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GI 的应用: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帮助控制体重、血脂、血压等功能;改善胃肠功能,高GI消化吸收;低GI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生长繁殖3)脂肪因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4) 膳食纤维:降低空腹血糖和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低餐后血糖及改善葡萄糖耐量作用4.糖尿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原则: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是首要原则;5. 糖尿病人少吃多餐有什么好处?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之一,就

21、是少量多餐,这样对血糖控制十分有利。少量的意思是每餐少吃点儿,这样就不至于使餐后胰腺的负担过重,血糖也不至于升得太高,从而避免了餐后高血糖。多餐则是在两餐之间加一次缓冲餐,这样既可以避免药物作用达到高峰时出现低血糖,也可避免一天饮食总量过少,影响人的体力和体质。有人早餐不吃主食,结果中午或晚上饥饿难忍,反而吃得更多,这是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加餐也可以用水果、鸡蛋、豆制品等对血糖影响较小的副食来代替主食。1.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即指通过食物摄入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2.食源性疾病的三要素:传播

22、疾病的媒介-食物;食物中的致病因子-导致人体患病;临床特征 -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3.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食物过敏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4.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称为有毒食物是指:可食状态,正常数量,经口摄入而使人致病的食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5.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

23、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2)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6.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消化道症状,发热)、毒素型(呕吐,腹泻)、混合型】-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夏秋季高发,动物性食品为主)。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季节性、地区性)。3)动物性食

24、物中毒-食用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4)有毒植物中毒-食用植物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杏仁、毒蘑菇)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用化学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病死率高)。7.治疗原则迅速排出毒物:催吐、洗胃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补液特殊治疗:抗生素,但慎用8.预防原则防止细菌污染控制病原体繁殖及外毒素的形成彻底杀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1.沙门氏菌(内毒素,肠毒素)不耐热主要为感染型来源:家畜家禽,蛋类,奶类,熟制品,植物性食品机制:侵袭肠粘膜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并伴有发烧预防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宰前检疫,宰后检查,各环节卫生);控制繁殖(低温储存,加盐);彻底加热;2.副溶血性

25、弧菌不耐热,不耐酸感染型和毒素型来源: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机制:感染型,毒素型临床表现: 潜伏期 240h,多为 1420h 体温升高 37.739.5 上腹部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水样便,但无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体检:回盲部明显压痛;3.葡萄球菌抵抗力强毒素型来源:含蛋白质,水丰富,同时含有一定淀粉的奶类制品,剩饭,荷包蛋,糯米凉糕,肉制品中毒机制:肠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在内脏的分支及脊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临床表现:呕吐,上中腹疼痛,腹泻,主要针对奶制品进行预防;4.肉毒梭菌

26、芽孢来源:家庭自制的豆类制品,其次的肉类,罐头食品;中毒机制: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对称性脑神经受损;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分泌障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体温正常或偏低5.真菌以及毒素食物中毒赤霉病麦,霉玉米中毒和霉变甘蔗中毒霉变甘蔗中毒节菱孢霉为主中毒机制:产生3-硝基丙酸,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呕吐,昏迷6.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河豚毒素(性质稳定)【毒素分布:新鲜肌肉毒性较低(除了死鱼)】中毒机制: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初为知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外周血管

27、扩张,血压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感觉神经麻痹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急救:保留样品;饮用大量温开水或稀盐水,催吐;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灌水;保温;7.有毒植物中毒毒蕈中毒分类和特点:胃肠炎型中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神经精神型中毒:溶血型中毒:先是胃肠炎症状,后可出现溶血性黄疸、贫血,血尿、肝脾肿大,肾衰等溶血现象。脏器损害型中毒: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脏器损害期(肝损害严重,其次是肾,甚至发货时呢过DIC )精神症状期;恢复期8.化学性食物中毒1)硝酸盐中毒来源:变质蔬菜,苦井水临床表现:肠源性紫绀

28、;呼吸衰竭;治疗:还原剂美蓝,Vc,Glu 2)有机磷农药中毒瞳孔缩小,肌肉震颤,血压升高,肺水肿,多汗9.食物中毒的调查:1)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2)样品的采集和检验3)取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7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4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食物中毒的概念:是指进食被致病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因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性疾病。2)特征: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在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同时突然出现临床表现相似,且多见胃肠道症状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

29、联系,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停止一般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3)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性和毒素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主要是由畜、禽肉类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是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4)化学性食物中毒 4)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熟悉】:保护好现场对中毒患者积极组织急救治疗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搜集可疑中毒食品级患者呕吐物、粪便、 洗胃液等送检或留样交给卫生部门调查人员采取催吐、洗胃、 清肠、 导泻、灌肠等方法立即排出毒物阻滞体内毒物的吸收,保护胃黏膜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食物中毒不包括:1 食入非可食状态食品,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2 因摄入食物而感染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感染病等食源性疾病 3 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