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2.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过秦论学案【学习目标 】1、 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2. 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3. 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文学常识】1、贾谊(前 200-前 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辞赋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赋有吊屈原赋、鵩鸟赋。2、过秦论中的过,就是指出过失之意。【写作特点】1.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用叙事来说理。2. 对比论证方法的巧妙运用。3. 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富有文采。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
2、 意在借古讽今, 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行文思路:第一部分( 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二部分( 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通假字】1、合从缔交 (“从”通“ 纵” )2、制其弊 (“弊”通 “ 敝” ,困乏,疲惫)3、陈利兵而谁 何(“何”通“ 呵” ,呵问)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 崛” )5、赢粮而 景从 (“景” 通“ 影” ,像影子一样)6、百有余年 (“有”通 “ 又” )7、外连 衡而斗诸侯(“衡”通“横”)8、始皇既 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1、 天下云集响
3、应 (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 景从 ( 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4、内立法度 (对内)5 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6、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向南) (向西) (向东)(向北)B.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4、子孙 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6、 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 小弱也(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
4、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 固(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2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2、约从 离衡 使动用法使离散3、序八州而 朝同列使朝拜4、外连横而 斗诸侯使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亡秦族矣使灭亡6、会盟而谋 弱秦使弱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8、以愚黔首使愚蠢【一词多义】制秦有余力而 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 亡诸侯使灭亡固临不测之渊以为 固牢固的屏障君
5、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遗秦无亡矢 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度内立法 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 度长絜大量、计算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兵赵奢之伦制其 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 兵(兵器,名词。)行军用 兵之道(军队,名词)【古今异义】务耕织(从事)于是秦人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相合,比喻轻而易举)惠文、武、昭襄, 蒙故业( 继承)西举巴蜀(攻取)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 (吝惜)以致天下之士 (来,招纳)相与为 一(一体)皆明智而 忠信(可靠)铸以为 金人十二(铜人)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把;作为,认为)才能不及 中人(一般人)天下云集而 响应(像回声那样应和)嬴粮而景从 (担负,背)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士不敢弯弓而 报怨(报复、怨恨)【文言句式】1、判断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3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 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 倒装句(1)宾语前置陈利兵而谁何。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自若也(2
7、)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成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追亡逐北因利乘便金城千里万世之业瓮牖绳枢斩木揭竿云集响应赢粮景从深谋远虑同年而语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
8、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
9、”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 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名词,
10、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桮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 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 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12置沛公则置
11、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 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 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 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 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 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 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
12、, 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13、页5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 (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 (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 (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 (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 (介词结构后置 )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结构后置 ) 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 )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
14、置 ) 沛公安在 ( 宾语前置 )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 )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 ( 省介词宾语“之”吾 )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省略状语“于其” ) 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
15、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 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接着,或不译
16、。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 哪里 什么。译时, 何 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6 (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 【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
17、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 【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 【若】(一)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 你 你们 ;作定语时则译为 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若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8【为】(一)动词。2认为,以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18、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 所 联合,构成 为所 或 为所 ,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如 more than 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可译为 而或省去。祝福教案祝福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一、导语激趣有人说祥林
19、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7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速读课文,列出本文的情节提纲,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上采用了何种顺序,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情节 内容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叙 开端 祥林嫂来到鲁镇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
20、镇尾声 祝福景象与 “我”的感受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
21、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 “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 “精彩片段 ”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 如“形象”这一角度, 可以把视点集中于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上。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 15 分钟
22、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1 、人物姓名鉴赏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 “男尊女卑 ”现象的严重性。()、祥林嫂 “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鲁四老爷:()、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 “皱眉”的态度与
23、他 “可恶”“不干不净 ”“ 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 “平”、更不 “和”。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柳妈:()、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贺老六:精选学习资料
24、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8 ()、俗话说 “六六大顺 ”,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贺,有庆贺、庆祝之意。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 ”房子,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祥林嫂的婆婆:()、卫家山人。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
25、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 ”。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2 、爆竹声声话祝福 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
26、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 “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
27、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3 、画眼睛的艺术 祥林嫂的肖像描写眼睛是心之窗。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 ”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4 、祥林嫂死亡
28、之迷 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中国人世代奉行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
29、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中不断生成新发现与新见解。)四、拓展延伸1 、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焦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30、 - - - - -第 8 页,共 12 页9 眼光”、“运用脑髓 ”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2 、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这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是:1能复述一个人的遭遇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的特点。2能结合作品举例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的叙述语言。将两者结合
31、之后, 再加入自己的教学想法, 我认为这篇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塑造了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所以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3、 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 , 感受肖洛霍夫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从这两个教学目标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 教学中对索科洛夫心理变化的梳理占了很大的比重,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他的内心变化并以此挖掘隐含于此的主题,那么,整个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了,教学重点就在于此。另外, 因为现在的学生
32、都身处安定的环境, 就算能把握战争给人带来的直接伤害,也无法很好理解到战争给人心理带来的巨大创伤。索科洛夫那种战后的复杂细腻的情感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在领会上有着一定的难度,就将此做为教学难点。(四) 教学策略与手段一篇长文如何进行短教,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找准切入点就成为了关键。 围绕着索科洛夫这个人物, 我也分别考虑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第一种设计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把握全文的内容,以索科洛夫的个人遭遇及其内心情感的变化为主线,寻找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注上你的感悟。在第二课时让学生来说他们找出来的细节,并站在一定高度进行补充说明, 加深,拓展。之后进行总结, 让
33、学生自己归纳出索科洛夫这一个人的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普通人,作者想要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第二种设计, 把熟悉课文, 熟悉主人公的任务放在课外的预习中,课堂中则是直接用文中主人公三次落泪的细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步步为营, 最终让学生自己推出主题,既完成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能迎刃而解。第三种设计, 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为切入口,然后让我们看到那么弱小纯真的凡尼亚却又那么悲惨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题: 可恶的战争。 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灵,让学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惨遭遇,而在这样的悲惨遭遇时, 他却还能去关心凡尼亚,
34、 从而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人性的坚韧和伟大, 课堂中则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变化为重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最终让学生自己从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题。第一种设计实在,可以深入地挖掘主题,但是时间不允许;第二种设计新颖,但是光是眼泪挖掘不够深入。所以我选择了第三种设计。课堂导入:一个人的遭遇这里的一个人指的是谁?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人?索科洛夫,还有谁?凡尼亚。 他们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 但是他们原来素不相识,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走在一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肖洛霍夫的作品。一、为什么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走在一起呢?1、凡尼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用来形容凡尼亚的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字? 明确 小。小家伙,脏小鬼,
35、小脚,小眼睛,小雏儿,孩子的弱小2)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纯真3)为什么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促使索科洛夫打定主意收养凡尼亚的根本原因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1 0 明确 孩子的悲惨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页,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同是战争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开?所以他们虽素不相识,却走在一起了。孩子那么弱小, 那么纯真,但是失去了父母, 失去了家园, 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二、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是怎样的状态,他有过怎样的遭遇呢?
36、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划的曲线图。其他同学考虑三个问题: (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三)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怎样写得,为什么?划曲线图: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园被毁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出车祸离开 (一)随着索科洛夫遭遇的变化,他的心起了怎样的变化? 成功逃亡(激动极了) 妻女被炸死, 家园被毁(心缩成一团, 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领养孤儿(心轻松光明)出车祸离开(悲愁的心, 心震荡得厉害 , 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二)哪一部分写得最打动人心1、儿子死后:(指名朗读9、10 两段)“我走到棺
37、材旁边擦着眼泪, 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 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提示 与得知妻女炸死的悲痛比较: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与前文的第一段“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 )躺了一会儿,才把信念完了。那个词更悲?我们看到索科洛夫的遭遇一次比一次悲惨,为什么? 明确 比较前面的“缩”, 前面是法西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但如今亲人的离去,更让我心痛,形象的说法,两个“一会儿”让我们感受到索科洛夫无法言语的悲痛。经历了这么多的痛,
38、儿子是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然而就在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敌人的枪弹再次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后的期待。 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 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我觉得这里描绘的那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哀莫大于心死”,这里,作为父亲的我,“心”死了。他有着那么悲惨的遭遇,这是什么造成的?2、阅读 6、7 两段,为什么要写这两段呢?他为儿子骄傲的同时 , 重新编制起对未来美好的梦,表现了他对和平安宁的战后生活的憧憬。 明确 反衬了下文痛失唯一亲人的悲, 体现了他的坚强,同时体现了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 总结 :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
39、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读相关的句子,感受妻女的重要) , 但当他逃出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女已经被德军炸死了;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 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 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在生命中索科洛夫也有过欢乐和期待, 但是每次的欢乐总是被战争夺走,这一切的一切留给他的是无尽的伤悲,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三、这里索科洛夫的遭遇之中哪部分写得特别详细?是怎样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 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1、是怎样来写的?1)索科洛夫说了善意的谎言,我们来看凡尼亚被领养后的表现16 段: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 他扑在我的
40、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天了:爸爸!我的亲爸爸! 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 一定会找到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1 1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明确 一连串的动词, 一连串的叹号, 运用比喻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在听到“我是你的爸爸”后渴望亲情的狂喜,表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 震撼人心。同时写出了索科洛夫善意谎言后的作用,写出了索科洛夫的什么特点?-善良2)我领养凡尼亚
41、后的表现18 段: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努力不翻身,免得把他开醒,但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坐起来,划亮一根火柴,瞧瞧他的模样儿” 19 段,“夜里 , 他睡熟了 , 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 , 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 , 我的心就轻松了 , 变软了 , 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明确 这里写了索科洛夫对小小凡尼亚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慈母一般的照顾, 曾经的打击使“我”心如坚石, 再也没有眼泪, 而这个小精灵终于又让那颗如死灰一般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我的心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是的 , 战争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 最充分地阐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一个遭受战争创伤的人
42、 , 没有理由永久地为自己的痛楚而哭泣; 只要他还活着 , 他就应该不吝惜自己的爱 . 去温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2、为什么? 明确 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1)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2) 丰满了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所以写得那么详细。3、两人在一起后,凡尼亚的生活中重新充满了阳光,而索科洛夫是否也如此了呢? 明确 忧虑:“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为凡尼亚的将来忧虑;痛苦:“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丧失亲人之痛是难以抚平的。“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43、” 教师 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果很好。在人世间呢,不也一样吗?可是我们的索科洛夫呢,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泪为谁而流为亲人而流,为战争而流!而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战争造成的! 残酷的战争啊, 给人带来的伤害太深了, 你说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啊身体上的伤痛- 可以痊愈,心理上的创伤 - 难以愈合。4、但是他那么深的痛在凡尼亚面前表现出来了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明确 忠厚、朴实、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我们看到索科洛夫心碎但不绝望, 悲伤但不沉沦,坚毅但不麻木,温情但不软弱,一无所有了,仍然坚强地活;百孔千疮了,仍无私的爱。
44、六、写作启示: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自己熟悉的庄稼。 明确 选材:对于战争,我们有了个初步的印象。让我们去写,不行。我们的印象毕竟是肤浅的。因为我们仅仅是个看客。战争,对战争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 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身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的人。 启示 :选择自己熟悉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写5、索科洛夫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 但他仍然要继续活下去活下去, 至少能用他的爱让小凡尼亚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当然再坚强的人在晚上也是泪湿枕巾。在战争中,这样的遭遇只是一个人的遭遇而已吗?这在文中能不能找到依据? 明确 凡尼亚。“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 上了年纪的男人, 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
45、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全苏联的普通家庭带来的不幸遭遇和难以恢复的创伤。现在,我们一起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一个人是指谁?(结合讲义中的有关战争的数据) 明确 指索科洛夫。指凡尼亚。指所有在战争中受到苦难的人所以我们说这一个人的遭遇,是一个人的遭遇!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是战争中人的遭遇!四、文本升华:让我们再来深入文本,领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写作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1 2我们看到战争的可恶,带给人们的伤害之深。索科洛夫心灵上的创伤
46、难以愈合。但是,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越是在苦难中,我们也越是能发现美好的情感。所以有人说,制造无边黑暗的人心,释放无限光明的也是人心。重点理解小说结尾的语言(齐读最后两段)2、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 明确 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可能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 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 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为什么作者脸上会“滚动
47、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 不要让他看到, 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明确 因为凡尼亚的挥手告别触动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 越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 让我们看到成人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呵护孩子就是呵护未来!小说结尾强调不应该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眼泪再去伤害年轻一代的心。3、体会作者创作的可贵之处? 明确 作者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个人、 小人物、普通人在战争中, 在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中作出的牺牲和承担的痛苦。体现了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肖洛霍夫塑造了这样一个坚韧而伟大的人物,通过他领养凡尼亚, 充分地阐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48、 : 一个遭受战争创伤的人 , 没有理由永久地为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还活着 , 他就应该不吝惜自己的爱 . 去温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肖洛霍夫说“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 心灵更纯洁, 能够唤起对人的爱, 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五、课堂总结:尽管战争摧毁不了坚强, 泯灭不了善良。 但是战争可以夺走一个人的肢体乃至生命,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房子乃至家园。战争是残酷,也许身体上的伤痛- 可以痊愈,但是心理上的创伤- 难以愈合。看看当今世界, 局部战争仍然频繁, 无辜的人还在流血, 为了“索科洛夫们”能和亲人共享天伦,
49、为了“凡尼亚们”能生活在父母的身边,为了让我们的眼泪不再为战争而流。让我们共同为和平而祈祷!作业:预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体会这两篇文章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表现相同主题的? 反思1、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我因为是借班上课,对自己的学生非常了解, 尽管布置了预习作业, 而到了要上课的班级却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没预习好, 可是我为了公开课的需要, 考虑到这部作品, 如果让学生好好地看需要 10 多分钟的时间,就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时间看书。2、 这次课我认为上课有先紧后松的缺点,因为平时习惯于上40 分钟的课,突然要上成 50 分钟,感觉最后的处理太松垮了, 说明平时我对于时间把握还不够。3、上公开课能促使老师更快地成长,我感到自己还需要多多锻炼,一定要充分地掌握文本,这样上课才能游刃有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