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862543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例题教学的建议浅谈法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1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2 小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节,教科书通过安排了“思考”、 “探究”等栏目,讨论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的点、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 介绍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以及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直线、平面平行、垂直及夹角等,在此内容之后配套了相关的练习,为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作了铺垫.教科书接下来通过四个逐步深入展开的例题讨论本节主题,即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其中例 1、例 2 直接利用向量运

2、算,例3、例 4 把向量方法与坐标方法相结合,最后以框图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主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本节内容能很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三步曲) . 但笔者认为,教科书本节内容中的例题4,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加以整合及补充,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以下就例题4 及其相关的建议及整合补充进行说明: 例题 4 再现例 4 如图 1,在四棱锥ABCDP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DCPD,点E是PC的中点,作PBEF交PB于点F. 求证:PA/平面EDB;求证:PB平面EFD;求二面角DPBC的大小

3、 . 解: 如图 2 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点D为坐标原点,设1DC. 证明:连接AC,AC交BD于点G,连接EG. 依题意得0, 0, 1A,1 , 0, 0P,21,21,0E. 因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点G是此正方形的中心,故点G的坐标为0 ,21,21,且1, 0, 1PA,21,0,21EG. 所以EGPA2,即PA/EG. 而EG平面EDB,PA平面EDB,因此PA/平面EDBABCDPEF图 1 ABCDPEFzxy图 2 G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证明:依题意得0, 1 , 1B,

4、1, 1 , 1PB, 又21,21,0DE,故021210DEPB, 所以DEPB由已知PBEF,且EDEEF,所以PB平面EFD. 解:已知EFPB,由可知DFPB,故EFD是二面角DPBC的平面角,设点F的坐标为zyx,,则1,zyxPF. 因为PBkPF,所 以kkkkzyx,1, 1 , 11,, 即kx,ky,kz1,因为0DFPB,所以01311 ,1, 1 , 1kkkkkkk,所以31k,点F的坐标为32,31,31,由点E的坐标为21,21,0,所以61,61,31FE,因为213161366632,31,3161,61,31cosFDFEFDFEEFD,所以60EFD,即

5、二面角DPBC的大小为60. 关于例 4 的建议自 2004 年以来,全国轰轰烈烈进行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向量是此次新课程增加的基础内容之一 .空间向量为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例 4 的三个小问, 分别涉及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 垂直,计算二面角的大小,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利用向量解决.前两问的证明教材使用坐标法,由向量表示转到有关判定定理.该问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已知条件适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展示向量方法与坐标方法相结合的优越性.第小问教科书采用了先找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再用向量方法通过

6、求平面角的大小来求二面角的大小 . 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求二面角的第个小问,学生不容易由第问得到EFD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而且该问如果没有第小问做铺垫,学生不容易找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笔者认为,本小节前面教科书花了较大篇幅介绍并学习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这两种向量的利用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尤其是在解决有关二面角的问题时,平面的法向量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利用能让许多不擅长分析证明, 擅长计算的学生多了一种解题的选择,因为用法向量去求二面角的大小可以不用找出或构造

7、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证明求解,它只需通过计算并观察就可求出二面角的大小,所以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就适当给学生补充利用法向量解题的例子, 学生可以在掌握之后并加以使用必能提高解题效率.所以,笔者在上述教材分析之后,补充了该小问法向量的教学,其解法如下:依题意,有10,0C,01, 0P,10, 1B,0,0,0D则1, 1 , 1PB,1, 1 , 0PC,1, 0, 0PD设zyxm,为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则00PBmPDm即00zyxz解得0zyx, 令1x,得0, 1, 1m为平面PBD的一个法向量 . 同法可求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1 , 1 , 0n. 21221,cosnmnmnm,

8、根据图形可观察得到二面角DPBC是锐二面角,二面角DPBC的大小为60. 总之,设m、n分别是二面角l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则nmnmnm,cos,nm,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 . 关于例题 4 的补充在笔者随机翻阅的07、08 两年共 38 套的高考题中,有22 套高考题均有考核二面角的大小或其三角函数.所以教师应在平时多给学生时间练习有关二面角的习题,对学生在考试中立体几何方面多拿分将有所帮助.此外,38套高考题中,均有不同程度地考核到求线面角、点面距等有关问题.故笔者认为,继第小问之后,教师可以补充以下几个小问,即:求面DEF与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 . 该问求的是面与面所成的角,

9、传统的解法是通过在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取点做平面角来求面面角 .但该问题中的两个平面即面DEF与面ABCD无交线,通过找出两平面的平面角来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所以它是利用法向量解决面面所成角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解法如下:由已知PD底面ABCD,可得PD为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由可知PB为面EFD的一个法向量,lmn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1,0,0PD,1, 1 , 1PB,33311,cosPBPDPBPDPBPD,即面DEF与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总之,两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与二面角的大小均可以

10、通过构造所成角的平面角来求,但当构造平面角较难时,就可以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来求.但要注意的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一定是不大于90的角,而二面角是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其取值范围是180,0,有时不易判断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的大小是与二面角的大小是相等的还是互补的,但由于二面角是钝二面角还是锐二面角一般是明显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图形观察得到结论. 由上可见,用向量法求面面夹角可大大降低思维难度,用法向量求角的大小又可以省去烦琐的作图过程,最终把抽象的空间想象全部转化为代数运算. 求直线CE与面D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 该问是求线面所成的角, 求线面角的传统方法是要先在平面上做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1、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就是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而用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可避开找角的困难, 只要计算上不失误就可以正确求出角的大小. 该问用向量法的解题过程如下:由知PB是面DEF的一个法向量,且1, 1 , 1PB,又21,21, 0CE,3626121321121101,cosCEPBCEPBCEPB,设直线与平面DEF所成角为,则36,cossinCEPB,33321sin1cos2,直线与面DE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 总之,用向量法解线面角问题时有这样的结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的法向量为u,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a与u的 夹角为,则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2、-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uauacossin或sincos. 求点C到面DEF的距离. 该问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这类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过该点做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即为所求的点到平面的距离.而用法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垂线段常常不必作出来, 只需设出垂线段对应的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 该问的解答如下:21,21,0CE,1, 1 , 1PB,点C到面DEF的距离3331PBPBCEd. 总之,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的一般求法是,先求出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找出从该点出发到平面的任一条斜线段对应的向量,最后求出法向量与斜

13、线段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再除以法向量的模,即可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的一条斜线,A,则点B到平面的距离nnABd. 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时,如图,直线a/平面,因直线a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与直线a到平面的距离相等 .故直线a与平面的距离为nnABd, 其中A为直线a上任一点,B为平面内任一点,n为平面的法向量 .求平面与平面的距离类似以上分析 . 总之,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与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 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 利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一系列问题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热点 .在笔者翻阅的 07、08 年的高考题中,立体几何题均不同程度考核到了有关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与平行,求二面角的大小(或其三角函数值) ,求线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问题,这类问题均可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可见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立体几何中某些用综合法解决时技巧性较大、随机性较强的问题提供了一些通法.所以,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法向量的应用. A B C an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