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1298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 5 (4)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图 1 是”护送2008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 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回答第 1 题。1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2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36 题。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

2、高的可能是Aa处 Bb 处 C c处 Dd处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6在 b 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7.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2 / 5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8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A“ U”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B“ V”形谷、海蚀穴、沙丘C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峡湾、角峰、风蚀洼地9

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10下图是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A喷出岩岩浆侵入岩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B岩浆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物喷出岩C喷出岩沉积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侵入岩D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岩浆沉积岩沉积物11.图 2-5-1 是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其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读图 2-5-4,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12-13 小题。12.图

4、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13.Q 点对 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_M A40H41 B49H50C 59H60 D60H61 图 2-5-1 图 2-5-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3 / 5 知识点:本专题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部分是岩石圈组成与结构;二部分是三大类岩石形成、特点和代表性岩石;三部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其意义;四部分是板块构造学说;五部分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六部分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要注意分析背斜成谷、向斜

5、成山的原因;三要注意各种内、外力作用结果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高考重点: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内、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从能力要求来看:综合运用板块学说,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能辩证地看待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影响。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各种示意图、景观图、模型图等形式出现。命题趋向: 1在选择题上,也可能出现题组形式,由常规单题的地形类型、地形区,向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组合方向延伸。2在综合题上,综合性可能会更强,如向对等高线的考查延伸;单纯描述地形特征试卷的分值、要求和难度可能降低。

6、测试要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 ,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2) 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 地下2900Km深处 ) 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3)地核: 2900Km以下至地心。测试要点二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

7、体溢出后形成的)。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测试要点三: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

8、化1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下降岩层会形成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岩层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华山、庐山和泰山)。3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 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9、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4 / 5 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 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 )。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 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

10、式。1岩层和化石的地质学意义: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依据岩层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向上拱起

11、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 斜 顶 部 受 到 张 力 容 易 被 侵 蚀 成 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 (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 5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

12、概念: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层 ” 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6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搬运作用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堆积作用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5 / 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