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考建筑力学复习题一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自考建筑力学复习题一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考建筑力学复习题一1:填空题 1、低碳钢试件的拉伸图分为( ) 、( ) 、( ) 、( ) 四个阶段。2、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 、 ( ) 和( ) 三个方面。3、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对可变形固体作如下两个基本假设( ) 、( ) ,除此外还有( ) 假设。4、平面任意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有3 个,其他一些特殊的平面力系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个数都相应地( ) 。5、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 ) 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的( ) 发生变化。6、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其作用线通过( ) ,其大小和方向可用力多边形的( )表示。7、研究点的运动的3 种基本方法是( ) ;( ) ;( )
2、。8、刚体的两种基本运动是( ) 和( ) 。9、认为固体在其整个几何空间内无间隙地充满了物质,这样的假设称为( ) ,根据这一假设构件的( ) 、( ) 和( ) 就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10、梁在弯曲时梁上的正应力沿高度是按( ) 分布的;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 )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剪应力沿高度是按( ) 分布的。12、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 ;约束反力由( ) 力引起,且随其改变而改变。13、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时,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为一个( ) ;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
3、的主矢主矩均不为零时, 该力系最终可以简化为();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的主矢主矩均为零时,该力系( ) 。14、速度是(),它的大小表示运动的(),而其方向则沿轨迹在该点的()并指向动点前进的一方。15、通常以伸长率小于()作为定义脆性材料的界限。16、计算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和()。17、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一个平面图形在()的运动。18、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19、平动刚体上各点的轨迹形状( ) ,且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
4、( ) ,各点的加速度( ) 。20、理论力学是以()为基础,属于()力学的范畴。所谓 古典”是相对于()和()而言的。21、 动力学研究的是 () 与 () 之间的关系, 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可归纳为( ) 类基本问题。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 ) 参考系。22、点相对于( ) 的运动称为点的绝对运动;而点相对于( ) 的运动称为点的相对运动;动系相对于静系的运动称为( ) 。23、根据材料在常温、静荷载下拉伸试验所得的伸长率的大小,将材料区分为( ) 和( ) 。24、静定梁的基本形式有( ) 、( ) 和( ) 三种。25、梁变形后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截面的();横截面对
5、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称为该截面的()。26、力是 ( ) 矢量;刚体上的力是( ) 矢量;力偶是 ( ) 矢量。27、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或作()运动的状态。28、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 。 该力系中各力构成的力多边形( ) 。29、运动学研究的是( ) 和 ( ) 的运动。30、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二矩式应满足的附加条件是( ) 。31、第一类强度理论是以( ) 作为破坏标志的,其中包括( ) 和( ) 强度理论。32、第二类强度理论是以出现( ) 或发生显著的 ( ) 作为破坏的标志,其中包括( ) 和( ) 强度理论。33、工程上常见的组合变形的形式有
6、( ) 、( ) 、( ) 。34、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 。35、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有( ) 、( ) 、( ) 和 ( ) 四种。36、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包括三个步骤: : ( ) 、 ( ) 、 ( ) 。37、总应力是矢量,通常将其分解为与截面垂直的法向分量( 称为 ( ) 和与截面相切的切向分量(称为(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38、质点系动力学的普遍定理包括:( ) ,( ) 和( ) ,以及由这三个定理所推导出来的其它一些定理。参考答案:1、低碳钢试件的拉伸图分为( 弹性阶段 ) 、
7、 ( 屈服阶段 ) 、 ( 强化阶段 ) 、 ( 局部变形阶段 ) 四个阶段。2、构件的承载能力包括( 强度 ) 、( 刚度 ) 和( 稳定性) 三个方面。3、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对可变形固体作如下两个基本假设( 连续) 、 ( 均匀) ,除此外还有( 各向同性 ) 假设。4、平面任意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有3 个,其他一些特殊的平面力系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个数都相应地( 减少 ) 。5、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的( 体积形状 ) 发生变化。6、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其作用线通过( 汇交点) , 其大小和方向可用力多边形的( 封闭边) 表示。7、研究点的
8、运动的3 种基本方法是( 矢量法) ;( 直角坐标法) ;( 自然法) 。8、刚体的两种基本运动是( 平行移动) 和( 定轴转动 ) 。9、认为固体在其整个几何空间内无间隙地充满了物质,这样的假设称为( 连续性假设 ) ,根据这一假设构件的 ( 应力 ) 、( 应变 ) 和( 位移 ) 就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10、梁在弯曲时梁上的正应力沿高度是按( 线性 ) 分布的; 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 零)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剪应力沿高度是按( 抛物线) 分布的。12、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反力由
9、 ( 主动力) 力引起,且随其改变而改变。13、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时, 该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结果为一个( 力偶) ;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的主矢主矩均不为零时, 该力系最终可以简化为(合力);当平面一般力系对某点的主矢主矩均为零时,该力系( 平衡) 。14、速度是(矢量),它的大小表示运动的(快慢),而其方向则沿轨迹在该点的(切线)并指向动点前进的一方。15、通常以伸长率小于(2%-5% )作为定义脆性材料的界限。16、计算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17、刚体的平面运动可以简化为一个平面图形在(自身所在平面)的运动。精选学
10、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18、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19、平动刚体上各点的轨迹形状( 相同 ) ,且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 相同) ,各点的加速度( 相同 ) 。20、理论力学是以 (牛顿定律)为基础, 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 所谓 古典” 是相对于 (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而言的。21、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可归纳为( 两 ) 类基本问题。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 惯性 ) 参考系。22、点相对于( 静坐标系 ) 的
11、运动称为点的绝对运动;而点相对于( 动坐标系 ) 的运动称为点的相对运动;动系相对于静系的运动称为( 牵连运动 ) 。23、根据材料在常温、静荷载下拉伸试验所得的伸长率的大小,将材料区分为( 脆性材料 ) 和( 塑性材料 ) 。24、静定梁的基本形式有( 简支梁) 、( 外伸梁 ) 和( 悬臂梁) 三种。25、梁变形后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截面的(挠度); 横截面对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称为该截面的(转角)。26、力是 ( 定位 ) 矢量;刚体上的力是( 滑动 ) 矢量;力偶是( 自由) 矢量。27、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8、平面汇交力
12、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合力为零) 。该力系中各力构成的力多边形( 自行封闭) 。29、运动学研究的是( 点) 和 ( 刚体) 的运动。30、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二矩式应满足的附加条件是( 矩心的连线不能垂直于投影轴) 。31、第一类强度理论是以( 脆性断裂) 作为破坏标志的,其中包括( 第一) 和 ( 第二 ) 理论。32、第二类强度理论是以出现( 塑性屈服) 或发生显著的 ( 塑性变形) 作为破坏的标志,其中包括( 第三 ) 和( 第四 ) 强度理论。33、工程上常见的组合变形的形式有( 斜弯曲) 、( 拉压和弯曲 ) 、( 弯曲和扭转) 。34、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 惯性定律 )
13、 。35、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有( 拉压 ) 、 ( 扭转 ) 、( 弯曲) 和( 剪切) 四种。36、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包括三个步骤: (截开 ) 、( 代替) 、( 平衡)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37、总应力是矢量,通常将其分解为与截面垂直的法向分量( 称为 ( 正应力 ) 和与截面相切的切向分量(称为( 切应力 ))。38、质点系动力学的普遍定理包括:( 动量定理) ,( 动量矩定理) 和( 动能定理) ,以及由这三个定理所推导出来的其它一些定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