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企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真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企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真题 .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1、在生产要素市场, ()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A 居民户B 市场C劳动者D 企业解析: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服务的需求者,企业是供给者,居民户向企业支付货币, 交换商品和服务;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中,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由于生产要素的使用须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如工资)。要明确,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各自的特性(CPI与 PPI ) ,供需主体双方互相换位!2、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 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B 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 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 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解析:劳动力市
2、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3、劳动力市场的客体()A 劳动力市场关系B 劳动者的劳动力C 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D 使用劳动力的企业解析: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即劳动能力。 同时, 劳动力也是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是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构成要素。4、劳动供给的工资弹性Es的计算公式为()A ( S/S)/(
3、W/W) B (W/W)/( S/S) C (W/S)/( S/W) D (S/W)/( W/S) 解析: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 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 Es =( S/S)/( W/W) 5、 ()是指经济运作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替换。A 经济规律 B 经济交替C 经济周期 D 经济变动解析:不解释。6、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的生产要素是() 。A 生产资料 B 劳动资料 C 资本投入D 劳动投入解析: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
4、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所以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7、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收入分配。 A 要素性 B 功能性 C 结构性 D 成本性解析: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 利息和利润。 这种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8、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A 总需求 B 总需求价格 C
5、 总供给 D 总供给价格解析: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 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 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收入的总和。所以, 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入。9、下列公式错误的是()A 总供给 =消费 +收入 B 均衡国民收入 =消费 +储蓄 C 总供给 =消费 +储蓄 D 均衡国民收入=消费 +投资解析: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
6、收入成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 =总需求 =消费 +储蓄 =消费 +投资10、关于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就业主体必须有劳动能力 B 就业者所从事的劳动是有酬劳动C 就业主体的所得不能是经济收入 D 就业者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解析: 就业或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即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11、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的表述错误的是()A 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B 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长度的重要指标C 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 平均失
7、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解析: 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 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总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短,一般而言, 此类失业为正常失业,它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如果在失业率相同的情况下,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则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12、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和方法。A 观察研究法 B 实证研究方法 C 对比研究方法 D 规范研究方法解析: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
8、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是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13、对于劳动力供给量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Es1B Es1 C Es0 D Es0 解析: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劳动力供给弹性可分为若干类:1、当 Es =1时,单位供给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2、当 Es 1 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
9、资率变动的百分比;3、当 Es1 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14、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 劳动力需求 B 劳动力供给 C 劳动需求量 D 劳动力供给量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比值。15、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A 货币工资 / 价格B 货币工资 / 价格指数 C 货币价格 *价格 D 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解析: 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货币工
10、资 / 价格指数16、 ()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A 等级工资 B 岗位工资 C 绩效工资 D 计件工资解析: 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工资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 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件工资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17、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解析:摩
11、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18、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解析: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市是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19、周期性失业属于()失业 A 选择性
12、 B 结构性 C 摩擦性D 总量性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 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应对的失业类型。周期性失业属于总量性失业,即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失业。20、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 劳动生产率提高 B 气候的变化 C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 总需求不足解析: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亦可理解为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21、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A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 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 最低社会保障 D 最低工资标准解析: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
13、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 (加班加点)的条件以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22、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 财政政策 B 收入政策 C 金融政策 D 货币政策解析: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23、收
14、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 国民收入B 基尼系数 C 人均 GDP D 需求弹性解析: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格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介于0-1 之间的数值即可表示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24、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A 0 B 0.5 C 1 D 0或 1 解析: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格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定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 时,收入便接
15、近于绝对平等;反之, 当基尼系数接近1 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25、一般而言, 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 A 0.1-0.3 B 0.2-0.3 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0.2-0.4 D 0.2-0.5 解析: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正常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26、在劳动经济学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
16、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 例证研究方法 B 实证研究方法C 对比研究方法 D 规范研究方法2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准确的判断是()A ES1 B ES 1 C ES 0 D ES0 28、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 、A 货币工资 / 价格 B 货币工资 / 价格指数 C 货币工资 *价格 D 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29、 ()实际上市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A 等级工资 B 岗位工资 C 绩效工资 D 计件工资30、犹豫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
17、31、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是()A 选择性 B 结构性 C 摩擦性 D 周期性32、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 劳动生产率提高 B 气候的变化 C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 总需求不足33、 ()的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A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B 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 最低社会保障 D 最低工资标准34、 ()当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接近()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A 0 B 0.5 C 1 D 0或 1 35、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水平()A 0.1 到 0.3 B 0.2到 0.3 C 0.2到 0.4 D 0.2到 0.5 二、多项选择1
18、、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A 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B 结论具有客观性 C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D 结论具有主观性 E 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解析: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是: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即具有主观性);2、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 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3、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而A和 B两个选项则是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2、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A 体制障碍 B 市场缺陷 C 诚信障碍 D 经
19、济滞后 E 信息障碍解析: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1、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信息偏误、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互惠交换。2、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3、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是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换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3、以下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C 劳动力市场交换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20、 - -第 4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D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E 工资是实现和决定劳动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解析: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有: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中,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劳动力价格: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一
21、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形式。4、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A 总需求水平 B 总供给水平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劳动力数量 E 均衡国民收入解析:社会就业总量与总供给水平的总需求水平存在函数关系,而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效需求,亦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因此,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总供给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5、年失业率取决于()A 失业周期 B 失业人数 C 平均失业持续期 D 就业人数 E 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解析:年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失业率 =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期 (周)/52周即年失业率取
22、决于失业人数所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6、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 变动税率 B 调整政府购买水平 C 公开市场业务D 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E 调整货币供应量解析: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 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和变动税率。7、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A 减少政府购买 B 提高税率 C 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D 降低贴现率E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等
23、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就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C和 D选项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8、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 调整贴现率 B 调整税率 C 公开市场业务D 调整利率 E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解析: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9、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 暂时的稀缺性 B 绝对的属性 C 相对的稀缺性 D 永久的属
24、性 E 消费者劳动资源的支付手段的稀缺性解析: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0、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 充分就业 B 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 C 体现工资差异 D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E 增大工资总额解析
25、: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包括: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社会中任意一种职业、行业、任何一个地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都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11、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就业人口总量B 劳动年龄组内年龄构成 C 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D 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 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
26、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2、通过劳动力年龄组内部年龄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12、影响货币工资的因素有()A 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 C 劳动力数量 D 价格指数 E 工资制度解析: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货币所得,它要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13、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 消费 +储蓄 B 总需求 C 投资 +储蓄D 总供给 E 消费 +投资解析: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即: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 =总需求 =消费 +储蓄 =消费 +投资14、下列对摩擦性失业的表述正确
27、的有()A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 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 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 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E 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解析:摩擦性失业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15、失业类型分为()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 E 阶段性失业解析:失业是劳动
28、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在形成失业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应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 平均劳动时间B 失业率 C 就业人数 D 失业人数E 失业持续期解析: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 * 周期) / 失业人
29、数17、政府支出包括() A 赠与B政府购买 C 税收 D转移支付E 政府呆坏账解析: 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 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支付给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等。 转移支付是政府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在社会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等方面的支出。18、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 工会 B 最低社会保障 C 劳动
30、力需求量 D 最低劳动标准 E 劳动力供给量解析: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1、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2、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3、工会,是劳动关系双方矛盾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由劳工及受雇者自发组成的,借团体交涉的力量,以维持及改善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保障劳工自身权益的社会性团体。19、 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 () A 调节税率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 C 增减政府税收 D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E 公开市场业务解析: 财政
31、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财政政策的内容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期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ADE三项属于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20、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A 提高税率 B 免税 C 减少政府购买 D 退税 E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解析: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 以提高就业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21、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包括()A 有利于宏观经
32、济的稳定 B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 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E 有利于物价的稳定解析: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第二章劳动法一、单选题1、劳动法的原则的特点不包括() A 指导性 B权威性 C 稳定性D合理性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包括:1、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 2、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3、有着高度的稳定性; 4、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具有约束力。2
33、、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实现。 A 社会保险 B社会保障 C社会救济 D 薪酬福利解析:物质帮助权时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 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3、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 劳动合同 B雇佣规则 C 司法解释 D 集体合同解析: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条件的协议。 集体合同整体性地规定了工会会员与雇主的权利和义务,对劳动关系双方具精选学习资料 - - - -
34、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有法律约束力。4、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通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 法官法 B判例法 C 习惯法 D 成文法解析: 习惯法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习惯法与判例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只能以司法适用的方式体现出来;如果劳动关系当事人一直承认习惯法,则对法院的适用有决定性影响。5、以下不属于劳动保障法的是() A 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C工作时间法 D劳动福利法解析: 劳动法律体系按其职能结构可分为:劳动关
35、系法、劳动标准法、 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其中,劳动保障法包括: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和劳动福利法。C项属于劳动标准法。6、 正常情况下, 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小时。 A34 B36 C38 D40 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对工作时间有如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低于每日8 小时的标准工作日,但是不能约定超过8 小时的工作日, 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在此例。即使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36 小时。7、在劳动关系领域,工会不享有() 。 A 参与权 B 决定权 C 知情权 D 咨询权解析: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
36、的失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固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工会管理制度保障劳动者参与权,对劳动双方的关系有知情权和咨询权,但没有决定权。8、关于劳动法监督检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规则。B 它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C 它规定了以何种手段实现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事实D 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解析:与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不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的特点是:1、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主要规定劳动关系的内容、运行规则和调整原则与方式,而劳动法的的监督检查制度主要是规定以何种手段实现
37、和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实施;2、其他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是劳动监督检查实施时确定监督检查客体的行为合法与否的标准以及对违法情况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实施劳动监督检查的职权划分和行为规则;3、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范围与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范围是一致的。正是两者范围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得到有效实施。9、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A 劳动争议处理法 B 工资法 C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D 工作时间法解析:劳动法的体系包括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其中,劳动标准法包括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A项,劳动争议处理法属于劳动关系法。10、
38、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是() A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 C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 劳动监督关系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和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三种。其中,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其他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与运行是以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为目的。通常所说的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为劳动合同关系。11、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主体 B 内容 C 客体 D 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解析
39、: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1、主体,依据劳动法律关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和雇员;2、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客体、指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12、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 保障报酬权 B保障物质帮助权C 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D 保障休息休假权解析: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三条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根据宪法的上述规定和
40、其他规定,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13、对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 A 平等保护 B全面保护C基本保护 D 优先保护解析: 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 生存与发展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对劳动者最为重要。保障劳动权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14、 “安全重于生产” 所体现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为() A 全面保护 B绝对保护C优先保护 D 偏重保护解析:优先保护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当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例如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原
41、则,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15、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A 规范企业的行为 B 规范劳动者行为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 规范劳动者市场解析: 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集中体现在劳动权保障的优先保护方面。16、劳动和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 劳动法规 B 劳动法律 C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我国人社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17、 ()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 C 司法解释 D 行政解释解析: 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
42、的理解做出解释。律师、语文学家、 法学家、 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18、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一般情况 下加班时间为()A 每天不超过1 小时 B 每天不超过3 小时 C 每周不超过8 小时 D 每周不超过10 小时解析: 劳动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工作不得超过1 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注意前面的定语不同)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 小时。”19、 ()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A
43、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C劳动争议民事调解制度 D 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解析: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构成、调解、仲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 ABD三项分别对应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调解、诉讼三阶段。20、 ()不是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方面的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A纠正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和现象 B检查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C检查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
44、条件D调查和解决企业工资差距问题解析: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为有效地贯彻实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遵守劳动法的情况实现监督、检查、 纠偏、处罚活动的主体、监督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的客体、监督检查的方式,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规定的总称。2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式()A 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C 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生的关系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 与用人单位 (雇主)
45、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2、劳动行政关系中的相对人主要是指()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仲裁机构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析: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A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 B工会与用人单位 C 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析: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题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依据我
46、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4、下列属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劳动合同 B 劳动者 C 劳动力 D 工作时间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包括体现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质利益性质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25、下列有关公民劳动义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B劳动者负有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C劳动者在工作中负有互帮互助的义务 D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纪律解析: 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7、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26、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A劳动法律事件 B 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效力 D劳动法律后果解析: 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称为劳动法律事实。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二、多项选择题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其中三方指的是()A 雇主协会 B 政府 C 企业员工D工会 E行业协会解析:政府在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共同参与
48、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意见,这是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2、下面属于法律渊源的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A正式解释 B劳动法律 C 地方性劳动法规 D劳动规章 E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解析: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外在表现形式。法律渊源的类别包括: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2、劳动法律; 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3、劳动法的构成体系包括()A社
49、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B劳动合同制度 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D 集体合同制度 E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解析: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劳动法的构成体系包括: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4、劳动标准制度包括()A工资制度 B工作时间制度 C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D 休息休假制度 E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解析: 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
50、工特殊保护制度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最低劳动标注,一般属于强行性法律规范, 以绝对肯定的形式予以规定,具有必须严格执行的法律约束力,具有单方面的强制性,不能由当事人协议予以变更。5、劳动法律关系包括()A劳动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 劳动派遣关系D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E劳动合同关系解析: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经过法律规范、调整后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 主要包括三种: 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和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其中、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6、下列关于劳动法的正确论述有()A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B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