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3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55993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3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3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第 33 页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中医之脏腑不同

2、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

3、和大肠。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胃主通降,脾主升清,二者共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调节着全身的气机。

4、若脾胃不和则影响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水谷的化运及精微物质的运输,故而日常调养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中医认为“脾旺于四时”,所以一年四季都不能忽视对脾胃的调养。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肃降正常则大肠功能正常,大肠的功能同样也会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肺朝百脉,血液及精微能够运输至周身全赖气的推动,并且肺通调水道,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故而以肃降为顺,正应秋气下降,所以秋天要重点养肺。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肾主骨、生髓,意味着肾气健旺可充养骨骼,滋生脑髓,最后则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上开窍

5、于耳,下开窍于二阴,所以耳病及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肾主封藏,与冬气相应,所以秋冬一定要将肾封藏好,以积蓄能量。三焦是非常独特的一腑,与心包相合,总体调控其他脏腑,其主要功能是运行元气、水谷及水液。另外,上、中、下三焦又各有所专。五脏六腑虽然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虽然“官职”有别,各有各的职责,但却共同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种和谐的团队精神。我们认清了五脏六腑的功能,还要明白脏腑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前人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大的差异。“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现在各种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同样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加

6、。比如说,在享受空调的同时也“失去”了季节的更替,以舟车代步的同时也失去了安步当车的锻炼机会。所以,我们必须“懂” 我们的脏腑,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顺应四时五行,才能好好呵护五脏六腑,让我们保持健康,远离疾病。从五行中看人体五脏六腑的联系(1)“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得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是指大自然的五行。黄帝内经中用五行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指明人体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为火、木、土、金、水五种属性。几千年来五行理论被中医简洁明朗地传承着,并用于实际的医学中

7、,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五脏五行理论成为中医辩证论病的一种基础性理论。五行是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和可见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而是构成万物的质地和用料,以及其运行所产生的自然界万般物象的变化。天之五行与地之五行共同解释了宇宙万物万象的生成和变化。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五脏五行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的

8、天然性质归属,五行相生相克深刻地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黄帝内经不仅把气、候、声、色、味等分归于五行,也把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志等也分归于五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肝属木,主疏泄,生筋,开窍于目,东方青色通于肝,与春相应;心属火,主血脉,生血,开窍于舌,南方赤色通于脾,与夏相应;脾属土,主运输和消化,生肉,开窍于口,中央黄色通于脾,与长夏相应;肺属金,主肃降,生皮毛,开窍于鼻,西方白色通于肺,与秋相应;肾属水,主纳气,生髓,开窍于耳,北方黑色通于肾,与冬相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此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当然,有相生就有相克,木、土、水、火、金则为五行相克的顺序。五行相生与相克是单向

9、而不可逆的,这也正如四时气候的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五行相克正是这种不可逆的过程的反映,也正是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所说的,人身的元气如果顺天之机相生而转,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这就是反常。中医学并非以五行的五种元素简单地混合来说明人体的构成,而是用五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来解释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对五行关系考虑不周,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记得2003年9月接诊过一例肺热导致鼻出血的患者,这原本不是什么大病,用咱老百姓的土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若用药也只需一剂简单的宣肺清热的桑菊饮,加茅

10、根、藕节、丹皮几味凉血止血之药,便可药到病除。此方剂总剂量不足50克,而患者却服用了一个“游医”所开据的“大”药。我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药的剂量的确够大,总量将近400克,单单一味药引核桃仁就用了40克。结果患者一剂药没服完,原本用土法已经止住的鼻血又开始流,并且怎么也止不住。我用针灸法为其止血后,又开了三剂健脾益气统血的方剂进行调理,预后非常好。其实,患者本应服用清肺止血之剂,却误服大剂量补肝克脾的药物,造成脾不摄血,而使血出不止,幸好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是要提醒患者,一定要找执业医师辨症用药,而不可轻信什么祖传秘方。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可得出五脏之间同样会相生相克,也就是说

11、一个脏器出现问题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牵连和伤害。当某个脏器机能特别地不足,就破坏了整体和谐,失去了平衡,形成了疾病。若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其就会变成慢性病而进入五脏相克的恶性循环中。这种“相克”若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因此,有病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让机体重回协调平衡的状态。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维持脏腑间的那种动态的平衡,只有顺应五行,也就是顺应自然,才能真的拥有健康。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您好!薛教授,我上周看的中医,说我“脾虚肝旺”,我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您能帮我解释解释吗?

12、薛教授答:脾属阴,其性板滞易郁,需依赖肝的开散疏泄之性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若肝对脾克伐太过,会导致脾土不足而肝木过旺,也就是你所提到的“脾虚肝旺”。这里所说的肝旺并不是肝真的过于旺盛,而是相对于脾之不足而言,这是一种病理现象。比如说会出现半夜易醒,夜卧流涎,早起嘴苦,胁胀胃痛,腹泻,易怒,眼睛赤痒等症状,这时应该尝试用些疏肝健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情,做到这样有规律地生活,我们的身体就会自行调节了。气、血、精、津、神都被五脏六腑所主藏“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黄帝

13、内经灵枢本藏气、血、精、津、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器官能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泄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净胜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不能永远保持盛满。也就是说五脏六腑是化生和储藏气、血、精、津、精神、魂魄的仓库。其实,人的脏腑就像大自然中的湖泊一样起着储蓄和调节的作用,湖泊在多雨时蓄水,在干旱时将水补给到河流中,从而尽可能地使河流的水位保持平衡。如果想让我们的身体维持阴阳平衡之态,而无“旱涝之灾”,就要照顾好我们的生命之湖 五脏六腑。脏腑是完成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必

14、然会影响到生命活动。虽然脏腑深藏于我们的体内,但却各有其象体现于体表,这也正是中医独有的“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心为君主之官,统摄和主宰其他各脏器和物质,在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心与受盛之府的小肠相合,二者经脉相连,故气血相通,共同调摄人的气血精神。肝是心的助手,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主疏泄,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胆相合,肝属里,胆为表,肝胆功能正常,则血有所藏,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为仓廪之官,胃为五谷之府,二者通过气的运动,将饮食转化为人体所需要并能利用的各种物

15、质,然后完成消化、吸收和营养运输的过程,是气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脾统血”,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我在2003年曾接诊过一例因脾气虚弱,不能摄血所导致经血崩漏的患者。她平日总觉得气短乏力,进食无味,那次月经则血崩不止,情况很危急。诊见舌淡苔薄,脉芤虚,还伴随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下血色淡而质清。正为脾虚气弱,不能摄血所致,因此应补脾益气以统摄血液。于是,我先让她以高丽参水煎服,继而一昼夜连服两剂加味四物汤,经血马上就减少了。由于她一直脾气虚弱,冲、任(奇经八脉中的两脉)受损,致使经血仍淋漓,我马上根据患者的体质,将补中益气汤的药量加以增减,以健脾益气固摄冲任,很快诸

16、症都痊愈了。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温润全身肌腠皮肤。肺为宰相之官,协助君主 心,调节气血运行。大肠为传导之官,通过经络与肺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若肾中精气充盈,就会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于膀胱气化津液。五脏六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气、血、精、津起着生、长、化、收、藏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善养脏腑,让我们体内的气、血、精、津充盈平衡,才能健康长寿。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您好!薛教授,我最近一

17、直睡不好,看过医生,他说是肝血虚,开了中药调理,服药后效果还不错。可是,只好了三天我就来月经了,并且量很大,于是又开始睡不着。我再去找医生,他说彻底治愈得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可是我睡不好真的太难受了,有没有其它的好办法或是更管用的药?薛教授答:医生说的没错,中药起效慢,但是预后非常好。既然你吃药效果不错,就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其实,吃什么药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人的精神作用很重要。你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样你的病症就会好了一半。另外,你可经常服用能补肝阴、养肝血的药膳,来配合治疗,效果会很好。比如有平肝养血、安神定志之功的“鸡肝菜心”就不错,取鸡肝100克,白菜心100克,水发木耳1

18、0克,炒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将远志、炒酸枣仁浓煎取50毫升的药汁,鸡肝、白菜心、水发木耳洗净,白菜心切段,鸡肝切片用适量的黄酒拌匀备用。先爆香葱、姜后,放入鸡肝用武火爆炒出锅;再将菜心、木耳,用武火略煸;然后加入爆好的鸡肝及药汁,调味后,快炒出锅即可。阴阳平衡是五脏六腑和谐的基础“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和组织器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指出,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五脏六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互相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关系。脏与腑之间,一阴一阳,一

19、表一里,一脏与一腑相互配合。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藏精气”,所以脏属阴,为里;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传化物”,所以腑属阳,为表。因此,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脏腑间由经络相联系,比如说,手少阴心经属于心而络属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而络属心,因而小肠与心构成了一对表里关系。其他脏腑以此类推,就是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阴阳、相表里。但是,五脏只配了五腑,尚余“三焦”没有与之相配的脏,所以古人将它称为“孤腑”。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在经络学说中便将心包与三焦配成了表里关系,从而形成了六脏与六腑的

20、表里对应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脏腑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关系,这种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心为君主之官,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一旦心之阴阳失衡,就会殃及其他脏腑器官。我在2005年6月治疗的一例因心阴虚所致失眠的病例就很典型。该患者失眠已经三年,经常通宵无眠,仅中午能小睡片刻。诊见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而涩、面目淡白。询其病史,知其因遇难解之事苦思力想,睡少言多,时间长了肝肾不足、耗血损阴,于是导致失眠。所以我给他开六味地黄汤和加味酸枣仁汤以滋肾养肝、宁心清热、滋补心阴,并嘱患者严禁烟、酒、辛辣、浓茶等刺激之物。治疗近一个月,由于肝肾得养,心阴

21、得以滋补,患者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其他诸症也都全部消除。其他脏腑也一样,只有保持阴阳协调、状态平衡,五脏六腑才能相生共荣。中医认为阴阳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等异常的气候变化,也不会得病;如果自身正常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赋予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它就会危害人,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脏与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传变。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取决于阴阳两个方面的相对平衡,人体的健康只有在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地吸收、利用人体所得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前不

22、久我上牙的后槽牙和下牙的一个门齿突然开始松动,吃东西时不敢咬,不吃东西也很难受。看了好几个牙医,他们都果断地说牙龈萎缩,要拔掉。可是我的牙齿都挺好的,我不想拔。中医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将牙拔去吗?薛教授答: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所以,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亏,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中医认为牙龈萎缩是虚症。人体的气血不足时,气血不能到达牙龈,这才是牙龈萎缩的原因。调理脾胃、补充肾阴,则可以让气血充足,气血充足则可以到达牙龈,滋养牙龈,这样一来,牙就坚固了。你最好找中医帮你调理脾胃、补充肾阴。也可以常吃山药粥进行调理,此粥能滋肺、补肾、健脾,食补效果很好。经络也是将五脏六腑连为一体的超级宗师(

23、1)“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药物的归经、按摩取穴、气血流注等全都依赖经络理论。无论是外邪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内脏的病理反应都是靠经络传导信息的,从而使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经络纵横交贯,遍布全身,是气血所流经的通道。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五络脉等,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条经脉都与脏腑相连,经络中所流经的“气”为人体的脏腑提供了动力,并维持人体的生理协调统一。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经络应阴阳五行,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连为一体。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

24、联系就是指脏与脏、脏与腑之间有经络直接相通;而间接联系就是指脏腑间没有明显联系,而是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脏腑与经络将其相连。也正是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经络联系,使五脏六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体表之病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由于脏腑之间在生理上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会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如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注肺中,因此若肝失去疏泄的功能,就可出现肝气犯胃、肝火犯肺等症;又如足少阴肾经入肺、络心,所以若肾虚水泛,就会导致水气凌心、水气射肺等症。记得去年夏天,我被朋友接去她家给她的母亲看病。给老人治疗结束后,朋友又拉过来一个女孩子,说是她的侄女,已经胃痛

25、胃胀十来天了,胃药吃过好几种也不管用,这些天一直吃不下东西。我给她把脉,发现她的脉象轻虚而浮,她的胃痛病因不在脾胃而是在肺,所以她单纯吃一些胃药是不会起很大作用的。诊查中我发现她的肺经有结节,于是在肺经和大肠经取穴行针,并发现她右肩背部的肺俞穴有淤血,于是在此处刮痧,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她右侧的肺俞出现黑紫色,而左侧却没有任何变化。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她胃胀胃痛的症状就全部消失了。在我给她们两个人做治疗的时候,朋友一直在厨房里忙活,见我停手,她告诉我做了几道我喜欢的菜,休息一会儿马上开饭。因为都是老朋友了,我也就没客套,并且她的厨艺确实不俗,一直都很有诱惑力,几道菜荤素搭配、清淡可口,让大家吃得很

26、尽兴。就连几天没能好好吃点儿东西的老人的侄女,也轻松地吃了一碗米饭,并且饭后一直没有胃胀,于是我也就放心地回家了。她胃痛胃胀为实邪之病,是由于“肺金燥乘脾土”所致,五行中土生金,金为土之子,所以引子之气便可救母之气。肺的经脉手太阴经,起始于中焦胃脘部,向下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大肠,然后自大肠返回,循行环绕胃的上口,向上穿过横膈膜,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肺。所以从肺经入手能开胃口,而肺经与大肠经互为表里,故取两经穴为主穴施针,能很快奏效。经络和脏腑相连,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也就是说经络畅通就不会生病。一旦经络不通,疾病也就随之

27、而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养自己的经络,使之保持畅通,使气血得以运行正常,这样便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您好!薛教授,我今年45岁,脸上长黄褐斑已经很久了,而且右边比左边严重,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用什么办法可以把斑祛掉呢?薛教授答:黄褐斑是脏腑机能失调、经脉阻滞的外在表现,是“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造成的。黄褐斑的颜色一般以黄、青、黑为主,并且面部与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故黄褐斑与肝郁、脾虚、肾虚有关。而右颊严重,多为肺经受阻,平时你可能会有咽干、气短、乏力、月经不调等症状出现。我们常说“人体自有大药” ,要想祛除黄褐斑,要根据“肾水亏

28、不能治火,火燥结成斑”的原理来调理。一定要减少药物的摄入,坚持敲肾经来调理肾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之精,赖于脾胃“后天之本”的补养,所以肾宜补不宜泻。每天下午57点肾经当令,是补肾的最好时机,所以晚饭要清淡,不可过饱。你右颊斑重,在通调肾经的基础上,还要调理心经与小肠经,因为在五行当中火克金,通过调理心经与小肠经以提高心脏的功能可泄肺火。通过经络调理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祛除面部色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滋养五脏六腑要顺应天时“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人生于天地间,时时刻刻都受

29、到大自然的影响,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与大自然阴阳五行的运动相对应,所以对脏腑的调养就必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只有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适应四时阴阳之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否则,就会为之所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就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生命本身就是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要养生,就要把自己放到自然界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就是要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健身防病。如果能够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就可以颐养天年,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

30、、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所以养生就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调整脏腑器官,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顺时养生,就是顺四时、适寒暑,“时”即指年、月、日、时,也就是说调养脏腑是一项时刻都不可间断的“工程”。说到养生我就会想起相熟多年的杨老,他是一位极具古文化素养的学者,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对内经和易经也颇有研究。杨老已经82岁高龄,还在一边培养研究生,一边笔耕不辍。杨老之所以有如此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全赖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养生。他说年轻时醉心于科研,根本不懂养生,还不到四十岁,身体

31、就状况百出。后来迷上了黄帝内经,也就懂得了养生之道,知道了春天人的气血开始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内里就空了,所以春夏要养阳;而秋风一起,就要让气血跟着季节往里走,到了冬天才能完成养藏。杨老每天都保持规律的起居,从不熬夜也从不贪睡,无论多好吃的东西从不多吃,也从不吃反季节蔬果。他说春天吃点儿韭菜、菠菜之类鲜亮亮的蔬菜,这些都是养肝的好东西;夏天出汗多,易伤心之阴阳,是心脏最累的季节,而脾胃为心脏供给气、血、精、津,所以夏天一定要照顾好脾胃以养心;秋天适时用点儿秋梨膏,就不会因天凉肺气肃降不利而生咳嗽;对于男人来说要呵护好肾,就一定不能错过冬天这个养肾的好时节。每次和杨老

32、聊天,我都会为他豁达的性格和严谨的态度而折服。我想也正是这份豁达和严谨才让他几十年来一直恪守着属于他的生物之钟。我们强调生、长、化、收、藏的意义,最重要就在于借助天时调整我们的阴阳。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应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和发展。四季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我们养生自然就要春夏顺应生发之气养阳,秋冬顺应收敛之气而养阴。这是天地自然总结出来的养藏之道,我们只要顺应、遵循就能够健康长寿。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薛教授您好,我一直睡眠都挺好的,可是从上次月

33、经之后总是睡不好。您知道北京的春天风总是特别大,我觉得刮得我心慌慌的,有时候眼睛睁得酸酸的,可就是睡不着,也眯不住。我这是怎么了?该怎么调养比较好?薛教授答:从你的叙述来看是由于肝血不足所致。因为春天的时候,你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来生发人体的阳气,而月经期血行于下,气浮于上,所以就加重了肝血的不足。中医认为“夜卧则血归肝”,原本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可是你的肝阴不足无法敛阳,阳气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女性以肝为先天,肝是藏血之脏,肝血不足的时候自然就睡不着。这样一来越睡不着,血无法归肝,肝得不到滋养,肝血越虚,越不能入睡,于是就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你可以服“酸枣仁茶”来调理一下。每日

34、晚餐后取酸枣仁末1530克,加适量白糖研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1520分钟,代茶频饮。酸枣仁宁心安神,可补肝、脾,使之能藏血以养心。五色五味养五脏,功能正常得保障“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六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对身体的保养作用,这一点在我接诊时就可以看出来。去年的一天,有个来看病的年轻姑娘就问我:“听说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对身体都不好,所以我特怕医生给我开药吃。听说您是养生的专家,所以我想请教您,有没有很管用的食疗方法呢?”我仔细看看她,这个女孩子不过二十几岁,按理说正是机体脏腑功能比较旺盛的年纪,却脸

35、色发黄,毫无光泽。于是我根据五色原理初步判断她脾胃不和,理论依据来自灵枢五色中的论述。如果脾脏有病,那么就会外现出黄色的病象,同样也可用黄颜色来补益脾脏。再细一问,果然她常感到胃部不适,食欲也不佳。作为医生,我自然很清楚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深切体会到食补的重要性。而食补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现代营养学飞速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分析,已经可以详尽历数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但是普通人想掌握这些知识却并不容易。食物的五味可以补益五脏,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古时,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六篇就讲过,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和的脏,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

36、,苦味的首先进入心,甘味的首先进入脾,辛味的首先进入肺,咸味的首先进入肾的理论。这段话可以传达给我们两个信息:首先,五脏是食疗与食补的直接受益者,也就是说,各种味道的食物首先要通过五脏来对身体起作用;其次,中医将多种多样的食物划分为五种,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分别入五脏,对应肝、心、脾、肺、肾来起作用。除了五味,中医还用五色来对食物进行分类。中医上所说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黄色适应甘味、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味、赤色适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色,五种色味分别入五脏,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这五种色

37、味分别相和,彼此相宜,便有利于人体的和谐。此外,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九篇中还把面部的五色同五脏相互联系,青色属肝,赤色属心,白色属肺,黄色属脾,黑色属肾。也就是说,五色也与五脏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颜色食物的摄取来补养五脏。综上,五色养五脏,本味补本虚。青色、味酸的食物入肝,食之可养肝;红色、味苦的食物入心,食之可养心;黄色、味甘的食物入脾,食之可健脾胃;白色、味辛的食物入肺,食之可益肺金;黑色、味咸的食物入肾,食之可补肾精。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上所说的味甘,并不等同于甜食;味咸,也并非专指食盐;青色,可泛指绿色;黑色,其实不一定要多么黑,颜色深的也可算在内。这些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

38、详细说明。世间任何一种植物或动物都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吸取天地精华而长成,它们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人也是整个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与自然界达到一个协调,就要首先使五色、五味在体内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说,各种色味的食物首先应该均衡摄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身体所需要的食物,如此才能使五脏功能协调,身体保持健康。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可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来选择食物。根据味道来选择食物。也就是口感的喜好,因为嘴巴的喜欢通常都是身体的需要。一个体质虚寒的人,自然会喜欢喝热汤、吃生姜,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食之可祛湿与发散风寒,起到润肺补脾的作用

39、。夏天天气炎热时,人们通常都懂得选择苦瓜、野菜等食物来败火,而不愿吃甜腻的食物。因为苦味入心,可降心火,而甘味温补,与夏季炎热的气候刚好相悖。根据五色来选择食物。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年轻姑娘,我建议她常吃山药粥、南瓜粥、红薯粥等食物补脾胃,这些食物都性味平和,且具有温补的作用,最适合平素脾虚的人进补,且做法简单,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太多的麻烦。她回去如法炮制,果然没有多久面色就红润起来。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山药、南瓜、红薯等食物其实都偏于黄色,这也说明了五色是与五脏有联系,并且能够补养五脏的。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健康人如何利用五色、五味原理来补养身体呢?薛教授答:五色、五味作为食物的两

40、种基本特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也很好利用。我向大家推荐一款五色豆食谱,经常食用可保五脏功能协调,有益养生保健。绿豆补肝: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以熬成绿豆汤,然后调入蜂蜜饮用,可清热泻火,帮助肝脏排除体内毒素,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特别适合夏天食用。红豆补心:红豆味甘性平,有补血养颜的功效。既可以熬红豆汤喝,又可以做成红豆沙食用,味美又有营养,特别适合女性食用。黄豆补脾:黄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健脾宽中、益气补虚。黄豆是我们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之物,豆腐可算是我们的国粹,经常食用有助于延缓衰老,特别适用于面色无华、身体羸弱之人。白豆补肺:白豆首选白芸豆,味甘性平,可煮食,也可制

41、作糕点或豆馅食用,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作有很好的作用。黑豆补肾:黑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黑豆可以煮熟吃,也可做菜用,如黑豆炖猪蹄。老年人常食黑豆,可固齿乌发;女人常吃黑豆,可调节体内激素分泌,这都是由于黑豆具有补益肾脏、益阴活血之功效的原因。喜怒哀乐影响五脏六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情六欲是人的正常情志活动,适当地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长期情志过激,超过了正常的活动范围,则会使人体气血紊乱,脏腑阴阳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人有五脏

42、,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因此“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喜、怒、悲、忧、恐为五志,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阐述了这种关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并且还告诉我们一种情绪可以对抗另一种情绪:“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如果情绪无法平衡时,不妨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情志与健康会相互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哪一种情志过激都会通过内分泌给五脏六腑留下痕迹,使内脏功能受到损伤,最终以疾病的形式告诉你。应该说“喜”是一种非常好的

43、情志,然而,过喜却会伤及“君主之官”。 因为“喜则气缓”,也就是说狂喜极乐会使心气散掉,一旦心气弛缓,精神涣散,就会出现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丧失神志。能应对过喜这种情绪的就是恐惧,从五行角度讲,心属火在志为喜,肾属水在志为恐,而水能克火,所以恐能胜喜。“喜伤心,恐胜喜”的例子莫过于儒林外史中所记载的范进中举,范进老来中举高兴得发了疯,人们知道他怕他老丈人,就叫他老丈人吓唬他,于是一个嘴巴就打醒了。其实,现实生活中因情志问题伤损脏腑,影响健康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当一个人心事重重、思虑过度的时候,食欲一定不佳,这就是典型的“思伤脾”。前几天,我的一个邻居来找我,说是近

44、几个月一直胃痛,吃胃药也不管用,只好来打扰了。我请她坐下,一边给她把脉一边聊天,得知她是福州人,婚后随老公一同来京。此前,读书、工作都在福州,一直与父母生活,很少像这样长时间分开。来京后就怀孕生小孩,快两年了没能回去探望。年初母亲又生病了,她特别地挂念,但是孩子太小,两边的老人都不让她这个时候回家。听了她这一席话,我也就知道了她的症结所在。她最近一直消化不好,有时想打嗝儿又打不上来,也不想吃东西,吃点儿就会胀痛加重。她舌淡红、苔薄白,两脉弦细,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总是口渴,大便时常干燥。她这是因为初次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又因母亲生病而挂怀,于是引发此症。内经说脾主思,此症就

45、是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因为脾气不能上升,所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而胃气不能下降,就会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以调和脾胃、畅化中焦之剂,脾胃升降正常,自然中焦气化舒畅,胃痛自然就会好了。我嘱咐她经常给她母亲打电话聊聊天,以缓解思念之情,于是服药半个月之后,她饮食如常,疼痛全消。还有我们都知道肝不好的人爱发脾气,因为肝主怒,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他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像林妹妹一样整天悲悲戚戚的,这就说明她肺上有毛病了,因为肺和忧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老百姓有一句俗话,说吓得他屁滚尿流,其实这是非常有医学根据的,因为肾与膀胱控制着水道,而惊恐可致肾气耗损,精气下陷,升降失调,所以就会出现大小便失

46、禁。情志与我们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如超过了自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控制好自己的情志活动是养生的关键。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波动太大都是不可取的,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如果能做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心情保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净胜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了。那么益寿延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有人提问:不是都说“笑一笑十年少”吗,怎么“喜”还会伤“心”呢?薛教授答:当然,“笑一笑十年少”没错,“喜伤心”也没错,其差别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度”不同。“笑一笑”

47、仅仅是一种淡然的适度的“喜”,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自然能够益寿延年。而那种伤心之喜,则是超过承受能力的“暴喜”。不仅仅过喜伤心,任何一种情绪过度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故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调摄情绪,尽量不让任何一种情绪出现过激,以伤及脏腑、损害健康。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统摄、协调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心脏是五脏六腑之主宰,精神储藏的地方。心脏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若为外邪盘踞,心脏就会到伤害,导致神气丧失,一旦精神丧失,就会

48、导致死亡。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人的精神变化。平时我们养心首先就是要安心神,只有把这个“君主”稳住了,其他五脏就好管理了。人的身体就如同一个国家,若没有心君的主宰,就会群龙无首,这个国家怎么可能治理好呢!“主血脉”是心的生理功能,与“藏神”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心脏的血脉充足,才能蕴蓄阳气,安神定志。也只有具备宁静的神志,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有失偏颇,就会使这个安整有序的“国家”出现混乱。记得2008年,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经人介绍找我诊治,他说最近两三年一直睡眠不好,经常心悸、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严重时透着后背疼,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已经住院治疗好几次了,但是一直没能得到根治,每年都会反复发病。诊见患者颜面、唇甲青紫,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心气不足、气滞血淤,诊断为“胸痹”。以益气养心、活血化淤、通脉止痛为治疗原则,我给他开了中药方剂,根据他的体质对血府逐淤汤的药量加以增减。连续治疗三个月,患者睡眠渐佳,颜面转微红,唇甲青紫消失,心悸、胸闷、气短、胸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