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教师资格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国家教师资格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 D2. 【问题】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界定,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了解水平的是()。A.描述B.列举C.简述D.关注【答案】 D3. 【问题】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
2、跳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答案】 D4. 【问题】 幼儿对自已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A.深刻化B.丰富化C.内隐化D.精细化【答案】 C5. 【问题】 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答案】 D6. 【问题】 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 C7. 【问题】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
3、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 D8. 【问题】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答案】 B9. 【问题】 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A.斯金纳B.苏霍姆林斯基C.维果茨基D.班杜拉【答案】 B10. 【问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
4、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D11. 【问题】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A.B.C.D.【答案】 C12. 【问题】 教师就自己设计的一个教案在生物学教师论坛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其利用的资源属于()。A.社区资源B.网络资源C.学生资源D.教师资源【答案】 B13. 【问题】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教育具有了()的特征。A.广泛性B.普遍性C.强制性D.全民性【答案】 C14. 【问题】 教师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通过介绍显微镜发明
5、的过程,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导人方式是()。A.复习导入B.故事导入C.直观导入D.事例导入【答案】 B15. 【问题】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A.语义联想B.视觉想像C.谐音联想法D.关键词法【答案】 C16. 【问题】 按照生物分类等级顺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犬科狼种B.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犬科食肉目哺乳纲狼种犬属C.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犬科犬属食肉目狼种D.狼种犬属犬科食肉目哺乳纲动物界一脊索动物门【答案】 A17. 【问题】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和
6、普通教育学C.洛克和教育漫话D.杜威和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 D18. 【问题】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 D19. 【问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
7、粒体需经过两层膜【答案】 C20. 【问题】 教师在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课前,安排学生课前通过收集报纸、纪录片等上有关环境被污染,绿色植被被破坏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学校课程资源B.家庭课程资源C.媒体课程资源D.社区课程资源【答案】 C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加强中等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D.高等教育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答案】 BCD2. 【问题】 各种测验中的客观题包括( )
8、。A.选择题B.填空题C.是非题D.论文题E.匹配题【答案】 ABC3. 【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对课程的制约作用体现在()A.课程设计目标B.课程设置C.教材编制D.课程的类型E.课时安排【答案】 ABC4. 【问题】 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 )。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独创性E.发散性【答案】 ABCD5. 【问题】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的习俗水平包括()A.好孩子定向B.权威定向C.社会舆论定向D.惩罚定向阶段E.寻求快乐定向【答案】 AB6. 【问题】 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A.整体印象评价法B.操行计量评定法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D.操行评定
9、评价法E.终结性评价法【答案】 ABD7. 【问题】 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A.教育观B.人才观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E.精英教育观【答案】 ABD8. 【问题】 教学环境包括()。A.基础条件B.师生关系C.上下级关系D.物质环境E.社会环境【答案】 D9. 【问题】 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有(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和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答案】 ABD10. 【问题】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A.基础研究B.心理现象研究C.心理
10、活动研究D.心理对象研究E.活动领域层次【答案】 ABD11. 【问题】 根据课程的管理制度或制定者,可将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学校课程E.广域课程【答案】 ACD12. 【问题】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A.内容要精选B.难易要适度C.数量要适当D.形式要灵活E.题目要有启发性【答案】 ABCD13. 【问题】 小学生道德认识的表现有()A.道德评价水平的提高B.道德体验的再现C.道德概念的掌握D.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E.道德信念的形成【答案】 CD14. 【问题】 动机作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其理论为()A.SPI理论B.本能理论C.内驱力理论D.期望理论E.定
11、位说【答案】 BCD15. 【问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现代教育观要求的有( )。A.全面理解素质教育B.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C.教育就是为了考上理想大学D.应试教育也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答案】 AB16. 【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A.内容的统一性B.相对的独立性C.本质的阶级性D.历史的继承性E.现象的一致性【答案】 ABD17. 【问题】 在义务教育制度中必须履行教育义务的主体是()。A.社会B.家庭C.国家D.适龄儿童E.学校【答案】 ABC18. 【问题】 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
12、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E.受教育者与德育规律的矛盾【答案】 ABC19. 【问题】 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定向性和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别差异性D.连续性与阶段性【答案】 ABCD20. 【问题】 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创新人才需要综合素质作为基础,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等方面。A.知识B.能力C.非智力因素D.态度【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简述语法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和其优缺点。【答案】演绎法和归纳法是语法教学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1)在演绎教学中,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
13、,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这种教学方式讲解清楚,易于理解。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容易遗忘。演绎法注重形式而非使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2)在归纳教学中,教师将学生首先置于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中,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中接触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理解语法所适用的语境、表达的含义以及所承载的功能,分析、归纳、总结语言的使用规律。深化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注意力的培养。但是归纳法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也比较费时。对教师来讲,创造真实的语境有时比较困难,而且不一定能引导学生
14、得出正确的规则,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学生必须能够主动学习。愿意动脑去发现规律,否则会对规则的印象不深,难以巩固。2.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课文介绍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另外两首诗为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能够抓住重点词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读懂意境,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小组合作探讨,分析陶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砥砺自我人生修养,努力做到知人论世。确立依据:(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规定,在阅读鉴赏与活动中,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16、以上所示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相关内容。为充分备考,考生也可对新发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拓展阅读)(2)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和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材料中所选是第一首。(3)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欣赏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陶渊明
17、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的隐士思想和所生活的时代特点,但学生对于作者甘于贫困、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重在分析作者情感,让学生能够从作者的情感中得到人生启示。3.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一分钟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他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
18、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元元非常后悔。问题1简答题请说明你从本文体会到的“一分钟”的价值。问题2简答题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3简答题【答案】1、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有的时候,一分钟,并不是简单的一分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19、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九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并体会元元当时焦虑的心情和事后后悔不已的心理变化。体验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2.教学重点识字与朗读3、一、游戏导入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
20、会更深。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设计理由学生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初步感受课文。二、朗读识字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4.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21、(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答案】(1)提高课堂活泼性的措施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选择适宜、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特点,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使用游戏教学法会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用生动、恰当的教学语言。教师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能弥补一些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使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的手段,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
22、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活泼性。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利用丰富、有趣的活动可以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2)TeachingAimsKnowledgeaims:Studentscanlearnthenewwords:spring,summer,fall,winter.Studentscanmasterthesentencepattern:WhatisyourfavoriteseasonAbilityaim:Throughcooperationanddiscussion,studentscandescribetheirfavoriteseasonandtheirliste
23、ningandspeakingabilitycanbeimproved.Emotionalaim:Studentslovefornaturecanbearoused.(3)导入和巩固环节Warmingupandlead-in(导入环节):DailygreetingT:Whatstheweatherliketoday5.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学内容】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
24、的音乐文化。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关歌舞。【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答案】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
25、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2)在新课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之后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