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1.docx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3846415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01.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难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教学过程一、

2、谜语导入1、投影出示谜语2、师语:青蛙是两栖动物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题目1、两栖动物除青蛙外,还有( )、( )和( )。2、能鸣叫的是( ),口角有一对( )。3、雌雄蛙有抱对现象,然后雌蛙将卵产在( ),雄蛙将精子也产在( )中,完成受精作用。4、两栖动物分布较少,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是: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在( )中进行,幼体要经过( )才能上陆生活。 三、合作探究1、介绍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2、探究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1)观看蛙的生殖和发育视频资源。(2)讨论以下问题: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 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蛙的个体发育经历了几个时期 ?(3)交流小结:生殖过程:求偶(鸣叫)-抱对-排出生殖细胞-受精(水中)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水中)受精,卵生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比 较早 期 蝌 蚪成 蛙形态结构呼吸器官生活环境(5)总结归纳:发育特点:变态发育3、探讨环境条件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1)阅读课本资料,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2)组内讨论,集体交流小结:环境变迁破坏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能力。(3)拓展延伸: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家乡的两栖

4、动物。四、当堂演练1、青蛙的生殖特点是(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体体内发育 D、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2、青蛙的发育是( ) A、两栖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3、两栖动物的特点是( ) A、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C、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即能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4、青蛙幼体的呼吸器官是( ) A、鳃 B、肺 C、气管 D、表皮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A、卵胚胎幼蛙成蛙B、卵胚胎蝌蚪成蛙C、受精卵蝌蚪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6、小明在调查某地动物资源中发现,该地的两栖

5、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的环境可能是怎样的?( ) A、温暖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旱 D、工业化城市教学策略谜语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反馈检测。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用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图片展示常见两栖动物,通过视频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