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_硕士学位论文(3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_硕士学位论文(33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_硕士学位论文-第 2 页硕 士 学 位 论 文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Researching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terest and Integratio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Our country.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三农”问题导师姓名: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
2、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摘 要建国初期,为了破除西方
3、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得以完成。同时,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建国初期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当时,农业合作化是否顺利完成,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而作为农业合作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它的组建和发展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整合。所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整合问题影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影响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出发,主要在对农业
4、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中的重要文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针对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利益关系的表现、利益关系的特点、利益关系整合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整合实况及其历史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基本逻辑为: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本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一部分分析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和表现,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从当时社会背景和经济学角度总结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特点;第三部分从农民、合作社、国家三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合作
5、社利益关系整合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对当时利益关系整合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归纳;第五部分总结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整合对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农民Abstract The founding days of our country,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ook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break the western economic blockade,restore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economy,and it was compl
6、eted by the end of 1952.At the same time,our country began to transform agriculture, handicrafts and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establish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realize the 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movement
7、 was the way of completing agricultural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r not that effected on our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t that time,as the main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8、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integration was a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cooperations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S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terests integration affect agricultural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follow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9、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at the founding time,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t documents of ,according to the fou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terests the ess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
10、nterests interest relationship problems such as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for research,analyzes and summariz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integration and its historic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and its basic logic is that:Introduction briefly
11、 expounds the problem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essence and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at the founding time,the agricul
12、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discussing is follow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terests;The second part is followed o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Angle of economic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summa
13、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The third part is followed on the three countries from farmers cooperatives to analyz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integration to a necessity;The fourth part is that conclude the the interests of the int
14、egration method and ways at that time;The fifth part conclud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enlightenment to the problems of now about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building of a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Keywords: the Communist
15、Party of Ch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interest; Farmers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引 言1(一)研究背景、意义1(二)文献综述1(三)研究思路、方法1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及表现5(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释析6(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表现 9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特点11(一)利益关系的不确定性11(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12三、整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必要性15(一)农民自愿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需要15(二)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身
16、发展的需要16(三)适应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及社会变革的需要17四、整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途径19(一)改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制度19(二)合理调整其他相关政策及加强管理20(三)以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1五、整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现实启示22(一)整合利益关系十分重要22(二)应科学合理的整合利益关系23结束语25参考文献26致谢29引 言(一)研究背景、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推进,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17、“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民人口众多,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加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在国际上,中国的农村问题也引起高度的重视。全球经济危机使发达国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全球的工业品需求大幅度的下滑。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对于世界经济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不只是影响着中国的经
18、济社会发展,并且已经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热门问题,并且引起强烈的反响。如何破解“三农”这个难题,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农民所产生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三农”问题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将“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对社会变革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方面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矛盾,探索并采取了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以合作化的方式对“三农”问题进
19、行了妥善的处理,进而顺利的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本文从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时农村、农民、农业不断产生出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带来的利益关系变化,分析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整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必要性,总结了当时整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对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从全新的角度和具体的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三农”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这是学术界对于“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角度。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的研究,总结归
20、纳了我国在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产生出来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重点事项。对于现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的“三农”问题,提供了理论和细节上的参考。(二)文献综述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利益关系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和观点。下面就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和利益关系整合方面研究的主要文献和观点:在国内,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问题,桑正杨的国家、集体、农民利益关系的制度演进和罗文宝的关于农村合作化组织的经济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国家相关制度所衍生的利益关系问题的概括,总结了利益关系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李翠霞的
21、农村分配关系的系统诠释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民生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科学的界定了农村分配关系的内涵与外延,研究了农村分配关系的指标体系及其计量问题,并提出建立我国农村合理分配关系的标准模式及其实现途径。同时,还从生产条件分配角度,对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如确立农村收入分配关系的标志和导向等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苏少之、陈春华、王军的关于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几个问题的反思,提出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和自愿互利、典范示范等原则。杨小燕的1949-1952年合作社经济发展原因探析,从中国共产党对合作社的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力支
22、持两个方面入手,对1949-1952年合作社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叶扬兵所著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这本书,全书文字共计70余万,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我仔细的拜读了这本著作,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深入研究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专著,书中所包含的学术观点会让读者耳目一新。这本书里不仅对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错综复杂的历史原貌进行了再现,还填补了以前学术界往往只着重重大事件和领导决策活动的研究空缺。对具体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和实施以及基层群众和下层的干部的动机、行为研究做了仔细分析。也是因为这个主要原因,这本书才能对中国合作化运动的复杂错综的关系进行完整再现、更多还原。总之对于农
23、业合作社时期的分配制度和利益关系影响都作了研究,而且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观点。 在国外方面, 关于合作化理论的起源相对国内来说要久远,合作化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的时间要追溯到20世纪的后期。而19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对合作化研究的各种思想理论的创立时期。从国际角度上来比较,国内的合作化研究一直落后于国外合作化研究,这都和国外合作化理论的起源比较早,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有很大的关系。 “在合作社的理论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派、基督教社会主义学派等。早期的合作社学派是以美国Sapiro 和Nourse 这两个人物为代表的。他们认为,农民通过合作社进入市场,不但改善了其
24、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了其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迫使其它投资者所有企业也不得不提高效率,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市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合作社扮演了市场竞争标尺(Competitive yardstick) 的社会公共品角色,政府应该给予公共政策的支持。他们的思想在美国1922 年通过的Capper - Volstead 法案中得到了实现。” 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01):72.都充分说明了国外学术界关于合作化理论的研究进程。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问题研究,Paul R Gregory Kate在How China Won and R
25、ussia Lost:Policy Review中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关系。Laura J. Enriquez的古巴1990年以后的经济改革与新农民化 ,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经济改革推动了古巴的社会变革,古巴进入了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社会变革的一些方面与传统的结构调整相似,而其他方面则与之有所不同。农业方面,国营农场被改造成为各种合作社,进一步细分了合作社的生产力,解放了农产品市场,以及把土地分割给小佃农。通过采访决策者和合作社的领导,并对古巴西部和东部进行调查,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的古巴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出现了“新农民化”现象;二是,这两个地区的收入差
26、距即使没有扩大,也依旧存在。然而,即使是在最贫穷的地区,小农户的收入还是比雇佣工人的平均收入要高一些,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高出许多。总的来说,古巴的经济危机迫使古巴的农业政策向小农户地位的巩固方向上进行调整。(三)研究思路、方法第一,研究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按照“史论”相互结合的写作思路,在整理大量历史料的基础上,明确我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做详细、具体的解读,分析其利益整合的必要性,总结其实践中的具体形式,并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及新时期农村经济转型相互结合,以期取得有益的启
27、示和探索。第二,研究的方法。首先,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本文在对大量的历史资料做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地基础上,以较多的学术文献为依据,探究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化运动的因由,并且对合作化的目的、阶段性发展及其利益的实质做了深入的分析、解读,总结了当时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整合的方法、手段等知识。其次,运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书籍、期刊、杂志以及网络等文献的广泛阅读,大量搜集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方面的相关资料,并进一步予以理论分析,全面系统的了解现阶段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问题的研究状况。再次,运用了归纳演绎研究方法。本文在充分借鉴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建国初期
28、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归纳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整合的必要性,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理论知识。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及表现所谓利益,就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马克思恩格斯诠释了利益的概念。“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
29、一种经济组织。“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对合作社做出了如下原则型定义: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社员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共同需求和渴望的自治组织。”杨小燕.1949-1952 年合作社经济发展原因探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05 ):84.为此,可以将合作社简单理解为根据合作原则建立的以优化社员(单位或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非盈利企业形式,而合作社作为合作经济的主要形式,追溯起来,其最开始的于1844年12月英国工人创建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距今可以说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合作
30、社已经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形式,在世界的各国广泛存在。我国农村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已经广泛存在于消费和生产等诸多领域,在农村,合作社可以说是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有效地连接起来。同时,也显现除了他的不足之处:很多地区出现了合作社作为一种形式的代名词而出现在各种不同意义和形式的组织形式上,造成了合作社性质的混淆。有的以合作社名头以期待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追溯合作社本源的必要性。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从总体上来说是正确的,是我国建国初期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这表
31、现在:农业合作化在农村消灭了个体小农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合作化为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建国初期,个体经济不能够满足国家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市场和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需要,为此,需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来解决。农业合作化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建立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组织形式,是由互助组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
32、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存在于1953年至1956年间,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了农村的生产能力,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释析释析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内涵即含义,事物特有的属性,外延是事物特有属性的具体化。例如: 等腰三角形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它的外延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目前,学术界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并没有明确的阐述和概括。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固然离不开发展,它本身是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在不断
33、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利益的角度和我国建国初期合作社发展的角度。从利益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利益分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利益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个人利益。共同利益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社员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利益的基础是社员个人利益,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各子群体利益。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社员群众组成的,包括富农、中农、贫雇农等等。为此,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内涵就可以理解为:组成合作社的富农、中农和贫雇农最终要达到的利益诉求,这种利益诉求主要是在土改后,土地、牲畜、农具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发展生产
34、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业农民收入的诉求。同时,这也是建国初期我国为了快速恢复国民经济,最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从外延的角度,当时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即富农利益、中农利益、贫雇农利益、农合生产合作社利益、国家利益。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随着战争结束和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农民生活及生产条件的改善,组织起来的运动,开始产生了消沉、涣散的状态。这一新的情况说明:互助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与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要求。”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
3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86.这是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原因。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到830余万个,参加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40%,其中,各地还个别试办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3600余个。”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78-79.这个阶段是引导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转变的初始阶段,所以这个阶段合作社的利益直接影响到了小农经济的改造。在这个阶段,没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个体数量将影响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以及要达到的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业化生产奠定物质基础这一需求。这一
36、阶段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身利益、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社员的个人利益、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社员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前三项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部利益,后一项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外部利益。第二个阶段是从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这个阶段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巩固阶段。“ 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个,到1955年7月巩固下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65万个。”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449.这一阶段农业生产
37、合作社社员发生变化,一部分人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其发展,从贫农发展到中农,同时也出现了新富农,可以说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子群体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这一阶段,虽然合作社共同利益变化不大,但子群体的各自利益诉求、利益差异是存在着的。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外延与第一阶段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外延大致是一致的,只是利益子群体包含的个体数量发生了变化。第三阶段是从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也是农业生产合作化发展的迅猛时期,这一阶段,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将近90%的农户参加进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的转变,并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国家工业化创造了重要
38、条件。在这一阶段,合作社利益问题发生新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的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个人利益、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共同利益、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国家利益。(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实质要分析农业生产合作利益关系的实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利益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利益关系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归属于特定主体的利益是利益的社会存在单位,从这个角度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利益划分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那么他的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陈占安,李效东.论利益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J.教学与研究,2004(04):76.从利益关系的产生根源来看,就是利益的
39、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矛盾。从利益主体来看,作为个人自身利益,个人必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在社会中寻求实际途径,从而促进利益关系的形成。此外,利益主体的互动性促进利益关系的形成,而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是利益矛盾,它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包括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的一面。同时,利益关系包含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从此可以得出: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是以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家工业化进展,从农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到公有这种特定利益单位载体的背景下,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和问题,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联
40、的利益主体之间,为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存在关系以及利益主体的差异性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工人阶级领导农民推翻封建地主的土地制度之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反应农民(主要是中农)本身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的两重性质。”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16.为此,建国初期,采取积极而又谨慎的具体、多种过渡措施和形式,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来,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时,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进行社会主义
41、改造,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利益关系密切相联, “第一是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政府和社会主义工业的领导;第二是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获得了解放和土地,因而能够信任工人阶级领导的正确性;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有共同的利益以及贫农和中农有共同的利益,而这一切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家都力求或希望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只是使少数人靠剥削和投机而发财,至于极大多数人则将因此而陷于贫困和破产。”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16.所以,农村的农民利益和与工业相联系的市民利益是构成国家利益的原构利益主体,贫农利益和中农利益是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利
42、益的原构利益主体的利益。(三)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表现 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在任何利益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反过来说,“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39. 因而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必然要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利益,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07.所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是由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体现出来的。但是,从利益关系形成上来讲,它是利益
43、的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因而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则是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利益矛盾表现出来。利益矛盾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矛盾分为横向利益矛盾、纵向利益矛盾。横向利益矛盾发生的条件有二个:一是,利益主体存在差别;二是,两个利益主体对于同一利益客体都有要求。利益剥夺、利益竞争是横向利益矛盾的形式。对抗性、非对抗性是横向利益矛盾存在的状态。纵向利益矛盾实际上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纵向利益矛盾发生的条件:利益各自不同性。从横向的角度看,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表现形式为以下两点:第一,贫农和中农的利益关系。“互助组合作社的内部问题,基本是贫雇农和中农的关系问题,对中农要照顾,要克服贫农
44、向中农揩油的思想,不能像土改时候那样,土改时是搞地主以满足贫雇农,那是对的;今天揩中农的油以满足贫雇农,那就错了。今天的贫雇农将来也要成为中农的,就来就会让别人来揩他的油,这就使贫雇农对上升增加顾虑”。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135.贫农和中农的利益关系主要体现在利益的分配上,贫农要在互助合作运动中收益,中农却要牲口、农具多分红。表现为土地、耕畜和劳力报酬的分配关系。如果对耕畜等生产资料固定报酬过大,就会影响贫雇农的利益;对耕畜等生产资料固定报酬过低将损害中农的利益,打击中农的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积极性。“依靠贫农和中农的巩固联盟
45、,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限制富农剥削是农村工作的路线和政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245.如果不解决中农和贫农的矛盾,不搞好互助合作,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自给关系及与此相联的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利益关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党的这个总路线,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不但要求工业经济的高涨,而且还要求农业经济要有一定的相适应的高涨。”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册G.北京:中共中
46、央党校出版社,1981:215.但是,由于小农经济分散、落后,个体小农经济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凸显。为了克服小农经济局限性及满足广大劳动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建国初期,就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逐步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满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高涨的需要,克服工业和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农民将逐渐跟不上发展的脚步,造成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实际上是农民与城镇居民利益关系的体现。从纵向的角度看,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表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社员个人的利益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同局部利
47、益、个人利益、目前利益,根本上将来当然是一致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矛盾。一般社员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入社以后,能够增加自己的个人收入,他首先因为这样才赞乘社会主义。而合作社的干部总想把合作社办的神奇些,多积累些公共财产,但是公共积累搞多了,社员的社会收益就会减少,这就有了矛盾。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集体利益,不能使当地照顾个人利益,结果必然损害集体利益。”廖鲁言.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的说明J.江西政报,1956-07-04.所以,当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和社员个人利益均衡问题很重要。例如,要长远发展农业,就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单靠人力是无法抵抗自然因
48、素在农业上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就要积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资金,从而兴修水利、添加农机具等,但如果这部分自己积累过多,就会影响到社员个人收益,打击社员的入社积极性。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的特点受历史环境及其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自身的特点影响,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关系有自己的特点。(一)利益关系的不确定性第一,利益关系的不确定是生产合作社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阶段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益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身利益、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社员的个人利益、参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社员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第二个阶段是从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这个阶段农业生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