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2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8311362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2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程思政(2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思政-第 20 页课堂上,韩颖运用网络课堂手段,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教学内容,不时融入十九大精神及相关新闻,以动漫视频、漫画等形式讲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世界技能大赛中,年轻的中国面孔,展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也践行了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同时,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为村民们办实事的案例,还引据“最美司机”“蓝领专家”“法官妈妈”等新闻人物的事迹,穿插互动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家思考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弘扬工匠精神?”面对韩老师的提问,学生韩珊珊回答说:“热

2、爱学习热爱工作,做事不能马虎,要严谨、精益求精,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听她说完,韩颖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要领会践行十九大精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学习工作始终。”临近下课前,韩颖总结说。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融入专业实训课,以教学带动科研探索,加强高 职院校的思政课的研究性教学。以教学效果带动专业互动,促进职业技能人才的素养提升;以技能培养和职业素 养提升促进行业发展。最终形成学生喜欢上课、学生愿意参与课堂的效果。达到了思政课和

3、实训课教学效果的双 促进效应。 关键词:教学效果;职业素养;双促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4385(2015)05-0067-04 引言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 专)是面向我国印刷包装业、出版业、艺术设计、文 化经纪、影视动画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 人才的全日制高专高职学校。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 发展,上海版专在对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关注的同时, 也越来越多地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即 “不仅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 能型人才,还重视培养高职业素养的热爱行业的高 素质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 克

4、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 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 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高 职院校的思政课长期存在“三多三少”等问题。即 抽象的多,具体的少;理论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 多,实用性少。现实中也存在有三难的现状:学生难 学、老师难教、课程难上。为了完成作为高职院校的 我校的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团队结合了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 点,立足于服务专业培养,开发实施了具有高职院校

5、 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方案。 上海版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教育和素养 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能力并行。思想政 治理论课作为基础学科,在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中注重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结合职业技能培 养发挥作用。在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中,思想政治 理论课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 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课相结合的探索有力地 推动了职业素养的提升,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一大 特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一)挖掘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 教学和专业实训课堂结合、支持专业人才培养, 解析学生参与教学的动力。教学团

6、队教师充分施展 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感兴趣于课堂,投身于课堂。(二)探索出系列案例教学模式,形成模块教学 的框架,引领行业发展 将项目引领思想贯穿教学之中,“学中做、做中 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 养目标。 (三)思政课结合专业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 的提高 思政课实施将法律、道德、时政等模块内容融人 具体的实习过程。将实践教学融入行业。 (四)实现一个目标(即培养“四有”建设者和接 以提升职业素养、支持专业培养为线索,力求从三个层面实现教学目标:即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实践和创新精神)、价值塑造(民族自豪感、国家荣 誉感、社会

7、责任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实训课的教学过程 (一)开发教学模块、设计融入要点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的“够学、够用”原则,实施 “强化重点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拓宽延伸课程、引 进专业外课程的建设思路,形成了层次结构合理 化、知识体系全面化、教学内容丰富化、能力培养 拓展化并重的课程模块。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及校 内条件,将印刷博物馆和实训基地列为思政课实 践基地。结合学校特质,逐步形成以“政治思想” 为灵魂、“职业素养”为主线、“阳光心理”机制、 “就业发展”为导向的思政教育理论模块,引领职 业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技能培养、细化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实训培养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科 学地设置一套实

8、训教学内容(思政课融人实训课 读本),保证了思政课融入要点与实训过程的切人 度,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实训教 学平台融入了思政课要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 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探索,使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 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 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思政课知识在职业发展中 的长久持续作用。通过协作模式,可使实训教学 和思政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思政课教 学效果、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使理论知 识与实践技能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将思政课的教 学目的落到实处。比如对于实验技能课程的设计 思路:基础实验技能训练侧重于学生实验方法和 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

9、础实验知识和 操作技能。在前者学会自主、认真、务实;后者学 会诚信、合作、奉献。 68 (三)对接理论要点、技能行为、职业素养三位 一体的架构 以实训为契机,探索高职高专多类型教学方 法。包括问题型教学方法、互动型教学方法、情感 型教学方法等,把抽象的理论要点转化为现实的 动作体验课。 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 质为中心,是高职教育专业培养中集教学、科研、 培训、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环节,如果思想 政治理论课能够体现在实训基地中,教育效果也 会不言而喻。实训以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标准, 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 业岗位进行基本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如果有社 会主

10、义核心价值的渗透,则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 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好;如工作态度、敬业、责 任、担当等要领的切人,有助于学生在训练中掌握 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应 用的本领;好的结合途径,有利于人才的综合培 养,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掌握专业核心技术 和技能(如学习耐心、学习态度、对待困难的态度、 努力程度等),而且能够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 技术和技能(如了解和学习的意愿、团队合作、诚 信),得到基本能力、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 训练。毫无疑问,加入价值观、修养方面的内容要 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 技术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训

11、练,而且能承担 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与社 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 历教育与职业证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思想,形成机制。通过有 启发的案例精心设计教学,赋予思政课以生命力, 综合运用课堂讲解、引导、师生讨论、学生演讲、学 生辩论、心理游戏等方式,形成课堂的若干“精彩 一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案例教学设计 类型一 l效果_. 目标 用课前五分钟左右时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 (视频、案例教学、图片讲解、讨论等)的形式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 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微案例、微视频配合思政课,发 挥“五分钟德育”贴近生活、深入人心的优

12、势激发 兴趣,同时利用思政课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 学生的理论高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 阐述理论,讲身边的政事,把平时实训中遇见的问 题拿出来总结分享。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实训课的效果 教学团队在实训课堂实施思政课的要点,体 现了技能课和素养课程的统一。通过实施发现: 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增强了,课堂中学习的动力 提升了,对思政课要点的领悟加深了,同时,对职 业就业的预期也有自信心了。也即,思政课融入 到专业实训课堂,不仅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教学效果、推进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促进 了高职专业实训课的技能训练效果,实现了“双促 进”效应。从思政课本身教学目标来讲:体现了党 的

13、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三个自信”,即“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在实践中印证了全党 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不是来自盲目的冲动,而是具有成功实践 基础、科学理论基础。 (一)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方 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高职样板 实训课中实施思政课的要点,思政课教师和 专业实训教师、实习技师一起引导学生,组织课 堂,实训老师也变成了“不上思政课的思政课老 师”。对于学生而言,在实训过程中,课前有引导, 课堂中有体验,课后有小组分享,体现了全方位育 人的过程。学生在实训中面对遇到的问题,学会 养成自己解决的习惯;自己解决不了时,要学会和 自己的

14、同学沟通、和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和老师沟 通,这样的沟通模式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沟 通能力、协作能力、业务能力”。所以该项目在校 内实现了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的对接、德育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校外实现了和行业单位 的共建。这样的育人途径成为高职院校中思想政 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 活样板。 (二)要点融人实训课堂,创新教学环境 在实训课堂体验、感悟思政课要点,不仅实现 了“课堂之外建课堂”,而且也提供了搭建学科协 作平台的机遇。“课中课”的教学模式将深奥的理 论与生动、丰富的案例素材结合起来,增加授课的 趣味性。融人的课堂讲解、体验、总结使学生主动 参与到教学中,

15、加强了内容的理解,丰富了教学内 容,“课中课”提供的全新教学环境,符合当代大学 生的个性特点。实施融合以后,在实训课堂的教 学环境下,把握了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 兼顾了教学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以教为 主”向“以学为主”转型。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 自主学习,增强了教学针对性,有力地提升了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拓宽了教学领域,结合职业人才培养,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借鉴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专业课的教学实训 课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在专业实训中, 将实训基地也变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地;把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要点融人到学生实训环 节,在实训的基本素质和知识

16、结构的学习中,加强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也容纳了实训的课 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为“跳出理论讲理 论”。扩展了教师范围,实训课老师也成为“不讲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细化 了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也切人了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点,具体化到了实 训的技能训练中。这样实训场所也成为思想政治 理论课课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课堂之外建 课堂”。 (四)融人实训的教学改革找到了学生参与课 堂的动力元素 案例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抓手,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积教学,原则上

17、与其任课 班级相对应并保持连续性。班导师需实事求是地 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班导师工作记录 簿,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材料,每学期考核前按 教研部规定时间提交审核,不提交者直接定为不 合格。班导师工作集中在大一年级开展,班导师 工作津贴从学校相关划拨经费列支,教研部根据 考核结果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发放。 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高 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审时度势在关键时期提出 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 要在高职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新要求、新目 标、新任务,就必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学 生管理模式等,让思想政治理论

18、课教师兼任班导 师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教书与育人 两大职能紧密结合,就是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 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也势必成为达到立 德树人目标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陈勇,陈蕾,陈曼.立德树人:-3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任务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3(4):9-14. 2吴宁.班导师制:教育本位的新探索-以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2(9):105-106. 3王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德育意义J.教育探索, 2009(10):166. 4胡红斐,钟兆明.高校班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9-31.

19、 5那挺.“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创新 教育模式J.中国外资,201l(12):257-259. (责任编辑:李爱民) (上接第69页)极性,也凸显了思政课教师相长的效果。 结语 学生培养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敬业务实等 品质在各种职业技能都有出色的表现,我校学生 张淑萍获得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 术项目银牌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培养模式 的标杆。思政课建设将不断深化对高技能人才培 养的规律性认识,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促进技能人 才的培养手段,立足行业,在思想主阵地上宣传行 业崇尚技能、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典型经验,弘 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 造

20、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成就梦 想”的良好环境,引导全行业和社会各界,拓展提 74 升职业素养的途径,共同关心、关注行业的技术技 能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它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专业教学融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是指熟练掌握某一领域技术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就是凝结职业之上

21、反映出的职业品格。古人认为,工匠精神讲求“巧夺天工”的创造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强而力行”的敬业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以及“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运斤成风”道技合一等的有机统一。1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被赋予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在前人基础上对工匠精神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工匠精神包含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职业操守、思想态度、素养品德、文化氛围多个层面,具体表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精于工,它是一种精神。即对产品精雕细琢,对工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甚至一辈子专心致志就做这一件事情。央视纪录

22、片大国工匠记录了8位在平凡岗位工作的工人,看似只是普通的钳工、电焊工,却有着精湛的技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工艺,把对产品日臻完善的追求化作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成为了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理念直接影响职业认知,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确立,会在无形中强化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实践精神开展技能攻关。匠于心,它是一种创新。即工作要独具匠心,要有巧妙独到的心思,在技巧和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开拓性。工匠精神既是传承技艺,更是创造未来。工匠们需要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具备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胆识与勇气,善于将经验技艺与先进科技相结合,积极推陈出新,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品于行,它是一

23、种品行。这种行为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尽力尽职,将技能报国的理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努力提高生产中工艺精细化水平,严谨对待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在最细微处见真章,认真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工匠精神外化到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工艺的用心钻研、及时反思、反复改进、总结升华,从而体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化于文,它是一种文化。自古以来,工匠的职业地位却十分低下,特别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2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受到爱戴与尊崇,让精益求精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准则。工匠精神上升到社会层面,会使企业

2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升,形成良性竞争,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二、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把学院发展定位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重技术轻思政,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无形中把人功利化、技术化。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人文精神类的课程被边缘化,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学问,缺少人文底蕴,缺乏工匠精神的熏陶。(二)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无缝对接,学生通过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3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

25、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实践训练中未建立严格的职业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三)校园文化在营造工匠精神过程中缺乏抓手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师生生活、调和人际关系、塑造师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粗放型建设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模仿多、创新少,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三、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一)思政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坚持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

26、作,通过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4发挥辅导员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宣讲会、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等组织宣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及就业中的重要位置,唤起内在需求。要搭建载体,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分层分时间节点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利用新生入学、诚信考试、奖助学金评比、素质拓展等重要节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分阶段的感受、体验和进步。发挥教师良好师德的示范影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职业身份,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

27、通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和培训制度,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检查师德师风,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二)专业教学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坚持教学改革,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训练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职业标准,增强专业认知,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个性化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兼顾专业和职业特点,专业教师要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在知识体系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

28、业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介绍行业发展史、推进小班化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体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要和实践教育、技能训练相联系,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方向等影响因素,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精通一门技艺的基础上掌握职业迁移能力。深化实训教学,继续推进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搭建提供更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现代学徒制传递工匠精神。要切实通过现代学徒制,组建一支由企业高

29、工、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让名师巧匠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要进一步依托产教联动、校企合作,使学生及早适应企业、社会工作;并通过融入社会的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对新设备、新信息、新技术的敏锐度和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好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三)校园文化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要在校园文化层面融入工匠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理想,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大

30、学校园的沃土。精神文化建设涵化工匠精神。要通过校训设计活动凝练学校精神,设计“校训”主题文化活动,深化校风建设,着力推进学校精神塑造工程。要发挥校园文化对工匠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动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组织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成功职业人士和优秀校友专题报告、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着力推进职业素质养成工程。融入区域文化特点,深化区域人文精神培育;建立文化传播阵地,开展博雅教育,组织文化讲座、论坛和展示,弘扬中国传统工匠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建立校内外素质教育基地,丰富具有工匠精神的素质教育特色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塑造工匠精神。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管

31、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将有关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显眼位置,让学生了解并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制定校规校纪、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体现 “高技能”“应用型”等职业特点。要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领现代工匠精神塑造。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章程,建立健全各类运行制度,推动科学、规范、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培育。物质文化建设传导工匠精神。要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交流共享,讲好工匠故事,传递文化力量。要将行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有形的物质建设中,继续推进以职业特点给校园景观、道路、楼宇、文

32、化阵地命名的工作,充分利用条幅、提示板、雕塑、文化长廊等载体,使标语引导、图片说话、墙壁提示、挂像感召,让师生觉自愿地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要优化文化景观建设,努力形成若干突出工匠精神内涵、体现学校特色、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的重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5行为文化建设彰显工匠精神。要精心培育具有学校特色、反映学校师生价值追求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形成符合广大师生“工匠精神”养成需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活动体系。推进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培育,建设和发展文体文化。推进仪式活动的形式改进与内

33、容创新,加强对工匠“敬礼”的各类仪式文化象征意义,发挥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和发展仪式文化。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职业精神。它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专业教学融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是指熟练掌握某一领域技术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就是凝结职业之上反映出的职业品格。古人认为,工匠精神讲求“巧夺天工”的创造精

34、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强而力行”的敬业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以及“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运斤成风”道技合一等的有机统一。1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被赋予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在前人基础上对工匠精神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工匠精神包含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职业操守、思想态度、素养品德、文化氛围多个层面,具体表述为:“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精于工,它是一种精神。即对产品精雕细琢,对工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甚至一辈子专心致志就做这一件事情。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8位在平凡岗位工作的工人,看似只是普通的钳工

35、、电焊工,却有着精湛的技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工艺,把对产品日臻完善的追求化作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成为了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理念直接影响职业认知,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确立,会在无形中强化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实践精神开展技能攻关。匠于心,它是一种创新。即工作要独具匠心,要有巧妙独到的心思,在技巧和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开拓性。工匠精神既是传承技艺,更是创造未来。工匠们需要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具备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胆识与勇气,善于将经验技艺与先进科技相结合,积极推陈出新,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品于行,它是一种品行。这种行为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尽力

36、尽职,将技能报国的理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努力提高生产中工艺精细化水平,严谨对待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在最细微处见真章,认真雕塑自己的工匠人生。工匠精神外化到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工艺的用心钻研、及时反思、反复改进、总结升华,从而体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和执行力,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化于文,它是一种文化。自古以来,工匠的职业地位却十分低下,特别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2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受到爱戴与尊崇,让精益求精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准则。工匠精神上升到社会层面,会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升,形成良性竞争,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37、。二、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把学院发展定位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重技术轻思政,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无形中把人功利化、技术化。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人文精神类的课程被边缘化,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学问,缺少人文底蕴,缺乏工匠精神的熏陶。(二)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无缝对接,学生通过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3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融合,校企联

38、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实践训练中未建立严格的职业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三)校园文化在营造工匠精神过程中缺乏抓手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师生生活、调和人际关系、塑造师生人格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粗放型建设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模仿多、创新少,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全盘系统的规划。学生难以对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也不利于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三、高职院校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路径(一)思政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坚持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39、值观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态度。4发挥辅导员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宣讲会、主题班会、专题讨论会等组织宣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成长及就业中的重要位置,唤起内在需求。要搭建载体,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分层分时间节点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利用新生入学、诚信考试、奖助学金评比、素质拓展等重要节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分阶段的感受、体验和进步。发挥教师良好师德的示范影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职业身份,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通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和培训制度,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

40、和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检查师德师风,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二)专业教学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坚持教学改革,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训练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职业标准,增强专业认知,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个性化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兼顾专业和职业特点,专业教师要研究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在知识体系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把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创设职业问题情境加强职业道德训练,介

41、绍行业发展史、推进小班化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体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要和实践教育、技能训练相联系,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它的价值。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专业方向等影响因素,突出个人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精通一门技艺的基础上掌握职业迁移能力。深化实训教学,继续推进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搭建提供更多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现代学徒制传递工匠精神。要切实通过现代学徒制,组建一支由企业高工、行业专家、专业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让名师巧匠对学生进行一

42、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要进一步依托产教联动、校企合作,使学生及早适应企业、社会工作;并通过融入社会的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对新设备、新信息、新技术的敏锐度和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好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三)校园文化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要在校园文化层面融入工匠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理想,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大学校园的沃土。精神文化建设涵化工匠精神。要通过校训设计活动凝

43、练学校精神,设计“校训”主题文化活动,深化校风建设,着力推进学校精神塑造工程。要发挥校园文化对工匠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动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组织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成功职业人士和优秀校友专题报告、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着力推进职业素质养成工程。融入区域文化特点,深化区域人文精神培育;建立文化传播阵地,开展博雅教育,组织文化讲座、论坛和展示,弘扬中国传统工匠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建立校内外素质教育基地,丰富具有工匠精神的素质教育特色活动。制度文化建设塑造工匠精神。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将有关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显眼位置,让学

44、生了解并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制定校规校纪、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体现 “高技能”“应用型”等职业特点。要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领现代工匠精神塑造。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章程,建立健全各类运行制度,推动科学、规范、细致、严谨的工匠精神培育。物质文化建设传导工匠精神。要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交流共享,讲好工匠故事,传递文化力量。要将行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有形的物质建设中,继续推进以职业特点给校园景观、道路、楼宇、文化阵地命名的工作,充分利用条幅、提示板、雕塑、文化长廊等载体

45、,使标语引导、图片说话、墙壁提示、挂像感召,让师生觉自愿地感受和体会工匠精神。要优化文化景观建设,努力形成若干突出工匠精神内涵、体现学校特色、与校园环境相协调的重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物质文化的熏陶。5行为文化建设彰显工匠精神。要精心培育具有学校特色、反映学校师生价值追求的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形成符合广大师生“工匠精神”养成需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文化活动体系。推进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培育,建设和发展文体文化。推进仪式活动的形式改进与内容创新,加强对工匠“敬礼”的各类仪式文化象征意义,发挥仪式的

46、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和发展仪式文化。课堂上,运用网络课堂手段,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不时融入十九大精神及相关新闻,以动漫视频、漫画等形式讲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世界技能大赛中,年轻的中国面孔,展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也践行了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大家思考下,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弘扬工匠精神?”面对韩老师的提问,学生韩珊珊回答说:“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做事不能马虎,要严谨、精益求精,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听她说完,韩颖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们要领会践行十九大精神,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学习工作始终。”临近下课前,韩颖总结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8位在平凡岗位工作的工人,看似只是普通的钳工、电焊工,却有着精湛的技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工艺,把对产品日臻完善的追求化作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成为了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理念直接影响职业认知,工匠精神价值取向的确立,会在无形中强化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实践精神开展技能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