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脏器位置详解.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827718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部脏器位置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脏器位置详解.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腹部结构,佚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一)体表标志 (二)腹部分区,体表标志,腹部范围 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在此范围内包含腹壁、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等 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胸骨剑突、髂前上棘、耻骨联合、脐、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腰方肌外缘、第12肋骨及肋脊角。,腹部分区,九区法 上面的水平线为肋弓线,下面的水平线为髂棘线,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自上而下,正中的三区为上腹部、脐部和下腹部;两侧各三区分别为左、右季肋部、左、右腰部和左、右髂部。 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腰部分为四区,即

2、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三) 七区法 在九区法的基础上,将两侧腹部的三区改为通过脐的水平线分成上下两区。为左上、下腹部,右上、下腹部,上、下腹部和脐部。,视 诊 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腹壁状态、脐部改变、蠕动波及腹部搏 动,腹部外形 呼吸运动 腹壁静脉 胃肠型及蠕动波 腹部的皮疹,疝和腹纹等,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是否对称,有无彭隆或凹陷,以及局部隆起等,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还应测量腹围的大小.,正常腹部外形 腹部平坦 腹部饱满 腹部低平,1.腹部彭隆(abdominal bulge)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 生理状况:肥胖,妊辰 病理状况:腹水,气腹,巨大肿瘤等,(

3、1)全腹彭隆 腹外形呈球状或蛙腹样。主要原因为肥胖和腹腔内容量增多 1)腹腔积液 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腹水,ascites)时,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称为蛙腹(frog belly). 在坐位,下腹明显隆起称尖腹(apical belly)。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心力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 腹膜癌转移(肝癌,卵巢癌) 肾病综合征 胰原性腹水 结核性腹膜炎,2) 腹内积气 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引起全腹膨隆,腹部呈球形, 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转动体格时形状无明显改变。多见于肠梗阻、肠麻痹。 3)气腹:积气在腹腔内,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4)腹内巨大包块:足月

4、妊娠,巨大卵巢囊肿, 奇胎瘤等. 5)其他:妊娠晚期、肥胖,腹围的测量,局部膨隆:为腹部局限性膨隆,见于腹内有增大的脏器、肿瘤、炎性包快、局部积液或局部肠曲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和疝。,腹腔内与腹壁上肿块的鉴别,2. 腹部凹陷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底于肋缘至耻骨的水平面 (1)全腹凹陷: 舟状腹(scaphoid abdomen) 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呈舟状,都见于显著消瘦、严重脱水、恶病质等,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晚期病人。吸气时出现全腹凹陷可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2)局部凹陷 多见于手术

5、后腹壁疤痕收缩所致,腹直肌分裂及腹壁疝。,(二)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减弱 腹膜炎、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舯物。 呼吸运动消失 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腹膜炎 同时剧烈腹痛、膈肌麻痹、腹水或 其他原因使膈肌上升均可使呼吸运动减弱或增强。,(三)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abdominal wall varicosis). 常见于门静脉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检查腹壁静脉曲张的血流方向,正常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 肝静脉阻塞 下腔静脉阻塞 上腔静脉阻塞,(四)胃肠型 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段的胃或肠段 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gastral or intestinal pet

6、ten),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增强可以看到蠕动波(peristalsis).,腹壁其它情况 1.皮疹 见于发疹性高热疾病。如伤寒的玫瑰疹 2.色素 系腰带部位有褐色素沉着,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左腰部呈兰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腹膜外组织间所致,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脐周围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称Cullen征,见于异位妊娠破裂或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月经期,也见于急性胰腺炎。腰部和腹部不规则的斑片状色素沉着,见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妇女妊娠后,在脐部与耻骨之间的中线上有褐色素沉着,形成褐黑色线。,3腹纹 白纹见于肥胖症,由于腹壁真皮裂开而成银白色条纹。妊娠纹在下腹部和髂部,与身

7、体长轴平行,在妊娠中呈兰色或粉红色,产后不久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一个常见征象,走向与妊娠纹相同,分布广,除下腹和髂部外,还出现于大腿上部、臀外侧和髂嵴下部。 4.疤痕 腹部疤痕多为外伤、手术或皮肤感染的遗迹,5.疝 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腹内疝少见,腹外疝多见,是腹腔内容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6.脐 7.腹部体毛 8.上腹部搏动 大多由主动脉腹部搏动传导所致,见于较瘦的正常人。有时见于右心室肥大、主动脉腹部或其分支的动脉瘤病人。也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肝血管瘤。 9.弹性,叩诊,腹部叩诊音 除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

8、腹部近腰肌处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均为鼓音 肝及胆囊叩诊 肝相对浊音界 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 肝绝对浊音 再向下轻叩,转为实音处为肝脏直接贴近胸壁不被肺所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绝对浊音 。 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正常肝上界: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 右腋中线上第7肋间 肩胛线上第10肋间 正常肝下界:右季肋下缘 右腋中线上第10肋骨 锁骨中线肝上下界约9-11cm,肝浊音界扩大见于 肝癌 肝脓肿 肝炎 肝瘀血 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 爆发性肝炎 急性肝坏死 肝硬化 胃肠

9、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 急性胃肠穿孔 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 人工气腹 间位结肠 全内脏转位,肝浊音界向上移 右肺纤维化 右下肺不张 气腹鼓肠,肝浊音界向下移 肺气肿 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膈下脓肿时,由于肝下移和膈升高,所以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本身并未扩大。,肝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的意义 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 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为胃底穹隆含气而形成,叩诊呈鼓音,其上界为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此区的大小既于胃泡含气量多少有关,也受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如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

10、包积液、肝左叶肿大,也见于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明显扩大 胃扩张 幽门梗阻 明显缩小 心包积液 左侧胸腔积液 肝左叶肿大、脾肿大 全转为浊音 胃内充满液体或食物,见于进食过多所致急性胃扩张或溺水病人。,脾脏叩诊: 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其长度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脾浊音界扩大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 脾浊音界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腹水的叩诊 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毫升以上时,可查得移动性浊音。,如果腹水量少,不能查出移动性浊音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处于最低部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鼓音转为浊音

11、,则提示有腹水的可能. 也可让患者站立,下列情况易误诊为腹水: 1.肠管内有大量液体潴留时 2.巨大的卵巢囊肿 浊音区在腹中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 浊音不呈移动性 尺压试验,肾脏叩诊 脊肋角叩痛 主要用于肾脏病变. 当有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肾区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膀胱的叩诊 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 腹水时耻骨上叩诊也可有浊音区,但浊音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胀大膀胱浊音区的弧形上缘凸向脐部。,听诊,肠鸣音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肠鸣音正常 肠鸣音活跃 肠鸣音亢进 肠鸣音减弱 肠鸣音消失,血管杂音 中腹部

12、的收缩期血管杂音: 腹主动脉瘤,可触及搏动的包块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腹主动脉狭窄时, 在腹部也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搏动减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动. 肾动脉的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脐周围及其左右上方仔细检查有无血管音,为一种吹气样杂音,强弱不等,有时较粗糙,当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亦可在包块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在脐的附近,或在胸骨剑突下部,听到一种连续的静脉嗡鸣声,无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的节奏,压迫脾脏此音可加强,见于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病人。,摩擦音 脾梗塞、脾周围炎、肝周围炎、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时,与深呼吸时在各相应部位可听到摩擦音,触诊可有摩擦感。,搔弹音(水坑征) 1.肝下缘测定 2.微量腹水的测定(120ml),静脉杂音为连续的嗡鸣声.脐部腹壁静脉曲张严重时,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有侧支循环形成.,振水音 胃内气体与液体向撞击而发出的声音 正常人如进较多量的液体 空腹或饭后68小时以上仍有振水音,表示胃内有液体潴留 幽门梗阻 胃扩张 胃液分泌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