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疾病CT诊断.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827717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部疾病CT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腹部疾病CT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部疾病CT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疾病CT诊断.ppt(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腹部疾病CT诊断,一、概述,腹部的脏器较多,包括有:肝脏、胆管、胆囊、肾、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胰腺、脾脏、肾上腺、肾脏 、输尿管等。,二、腹部CT技术,(一)腹部CT前准备 1、检查前6小时禁食,可饮水。 2、病人在3天内不可做胃肠造影,以免钡剂残留,干扰CT影像。 3、为抑制肠管蠕动,可给与副交感神经阻滞剂;为减少肠内气体,可给予缓泻剂,于扫描前排便,必要时清洁灌肠。,(二)腹部CT增强扫描的作用 1、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病灶。 2、根据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病灶性质,如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 3、显示肝内血管解剖,区分血管断面,小结节病灶,胆管。 4、显示肝门结构: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

2、。,(三)造影方法 常用的造影方法有: 1、口服造影剂检查前20分开始服下。 2、静脉注入造影剂 于肘静脉注入,可在注射中做同步扫描、动态扫描。 3、血管CT摄影 肝脏病变常采用。 4、胆道造影用于单独使胆系显影,诊断胆系疾病,如肿瘤,结石。,(四)CT扫描方法 按腹部常规扫描,上自膈顶下至髂骨嵴,层厚、层距10mm;但对胰腺、肾上腺需薄层扫描,可取5mm,胆管胰管扫描可取3mm。 腹部CT照片均为腹窗 WW 300Hu WL 50Hu。 一般为平扫,如需增强则需拍另一套片子。,三、腹部正常CT解剖,(一)正常肝脏CT解剖 肝脏正常解剖:肝脏大部分在膈下右季肋部,左叶越过中线到左季肋部。,1、

3、肝实质 平扫示正常肝实质的密度比腹部其他实质性脏器(胰、脾、肾)稍高,CT值为50-70Hu,平均比脾高5-10Hu。 增强扫描示肝实质均匀强化。,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脉及肝动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肝静脉期是高密度影。 在CT上肝静脉可做为肝段划分的标记:肝右静脉位于右叶前段和后段之间,肝中静脉位于左叶和右叶之间,左肝静脉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外侧段之间。,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正常肝脏CT解剖,(二)正常胆道CT解剖 1、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2、胆囊:胆囊的形状及位置变异较大,CT扫描示胆囊位于肝右叶和左叶内侧

4、段之间肝门下的胆囊窝内,胆囊腔CT值约020Hu,胆囊壁厚薄均匀一致,正常厚度为12mm,3.5mm可疑为异常,5mm则为病理性增厚。,正常胆道CT解剖,正常胆道CT解剖,(三)正常胰腺CT解剖 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为凸面向前的条带状结构。 CT上胰腺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45-55Hu。老年人胰腺密度可稍不均匀,边缘亦可呈波浪状。 胰腺的大小对诊断胰腺有无病变有重要意义。Haertel等认为,胰头部最大径为3.0cm,体部为2.5cm,尾部为2.0cm,可用于初步评估。,正常胰腺CT解剖,正常胰腺CT解剖,(四)正常脾的CT解剖 脾位于左膈下,其内侧与胃、肾及胰腺相比邻,可有压迹而呈

5、微波状或分叶状 CT平扫示脾密度均匀,正常CT值平均为(4522)Hu,增强扫描动脉期脾可明显强化,是高密度,但密度不均匀,于40秒后CT值升至最高值,之后缓慢下降,而密度逐渐均匀。,脾大的诊断: CT横断面若以1根肋骨或肋间隙作为1个肋单元,在一个层面上脾的长度以5个肋单元为正常标准,大于5个肋单元者可考虑为脾大,诊断中还应结合脾的宽度和厚度分析。,正常脾脏CT解剖,正常脾脏CT解剖,正常脾脏CT解剖,(五)正常肾上腺及肾的CT解剖 1、肾上腺 正常肾上腺位于肾周间隙上端,CT扫描示呈倒Y形,倒V形,线形等,右侧以倒V形和线形多见,左侧以倒Y及V形多见。,2、肾 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肾周有大量

6、脂肪组织。 CT示:平扫肾实质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4050Hu,不能分辨肾皮质和髓质,增强扫描肾实质密度明显升高。,正常肾上腺CT解剖,正常肾上腺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正常肾脏CT解剖,四、常见肝脏疾病的CT表现,(一)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女性,男、女约为1:4.5-5,年龄为30-60岁。肿瘤小者可无症状,增大后可有肝区不适,压迫疼痛,若压迫胃,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CT表现: 平扫一般呈均匀低密度,亦可有分隔,较大的病变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 病变大小可为560mm或更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但无假包膜显示

7、,多为单发,亦可有23个者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呈明显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造影剂的充盈与排泄均较缓慢,此点可与肝癌的充盈快,快排泄正好相反,此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肝右叶血管瘤 平扫,肝右叶血管瘤 增强早期,肝右叶血管瘤 增强后期,肝右叶血管瘤 延迟扫描,平扫表现,门静脉期,动 脉 期,延 迟 期,肝右叶血管瘤,(二)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占肝癌的90%以上,另外还有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其中以肝细胞癌最多见,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男:女3:1。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也与黄曲酶毒素有关。,原发性肝癌从形态上可分为三

8、型: 肿块型:约占80%,多5cm,大者可占半个肝脏,肿块的邻近多有小的卫星癌灶。 结节型:占1/5,可单个或多个结节。 弥漫型:肝癌病灶小,呈弥漫分布,较少见。,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肝区疼痛,因肿瘤侵犯肝包膜,膈肌,腹膜所致。低热、乏力、消化不良、恶心,常伴有血性胸、腹水、黄疸,晚期可有恶病质。,CT表现: 平扫:不同类型肝癌的CT表现 肿块型:呈大块影,常占据肝的大部分,可达到肝脏的边缘,密度多不均匀,常有分叶,不规则,癌瘤的中央坏死区还可呈低密度,巨大的肿瘤可以是单个肿块,也可由多个肿块融合而来。,结节型: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表现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多规则,有包膜,

9、呈低密度边带。 弥漫型:CT看不到具体肿块,只见肝脏弥漫性肿大,肝边缘多不规则,密度显示不均匀,不易诊断。,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必须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快速强化,呈高密度影,静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影。 转移:可见门脉及下腔静脉癌栓,肝门淋巴肿大及远处转移。,肝癌平扫,肝癌增强早期,肝癌增强晚期,(三)肝转移瘤,也称为转移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肝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临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经门静脉转移;经肝动脉转移,如肺癌。肝转移瘤以血型转移多见,故转移癌多为多发。临床症状除原有肿瘤症状外,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AFP多阴性。,CT表现:

10、平扫:呈圆形阴影,多发性,大小多不等,边缘略清楚,多为低密度,有的呈囊性,CT值囊肿。,增强:病灶边缘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大部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当病变周围有环状或半环状更低密度影时,称之为“牛眼征”,此征对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持异性。,肝多发转移瘤 平扫,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动脉期,肝多发转移瘤 增强静脉期,(四)肝脓肿,肝脓肿为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一种为细菌性肝脓肿,因外伤或细菌经血行感染,如大肠杆菌,细菌通过肝动脉到达肝脏,还可来自胆道感染到达肝脏形成脓肿。 另一种为阿米巴肝脓肿,为阿米巴原虫的感染,脓肿壁较厚,脓肿中央有脓液,并可产生气体,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患者可表现肝大、肝区

11、疼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CT表现: 平扫:肝内可见一低密度环形阴影,壁较厚,腔内充满脓液,CT值脓液囊肿水,边缘不规则。脓腔内有积气,呈黑色影,为其特征,并有液平面,慢性者壁增厚。 增强:炎症部多有血供,呈环带状增强,CT值5070Hu,脓肿部无血供,故不增强。,肝右叶多发脓肿 平扫,肝右叶多发脓肿 增强早期,肝右叶多发脓肿 增强后期,(五)肝囊肿,先天性囊肿为多发性,常与肾、胰囊肿合并发生,约50%伴肾囊肿。囊肿呈圆形,大小各有不同,囊壁很薄,囊内充满澄清液体,囊内可有出血或并发感染。 患者一般无症状,当囊肿巨大时可有上腹胀痛,肝区不适,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CT表现: 平扫:肝内

12、单发或多发圆形阴影,呈低密度,CT值0-15Hu,边缘锐利,清晰,光滑。 增强:肝囊肿的壁可轻度增强,而囊液不增强,与囊性肿瘤鉴别,肿瘤则壁厚,不规则,呈多囊性,增强扫描瘤壁明显增强。 多囊肝: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常伴多囊肾。,多囊肝多囊肾,多囊肝多囊肾,(六)肝硬化,在我国肝硬化主要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肝硬化主要为肝组织损害,肝结缔组织增生,结节形成,肝功能受损。早期肝脏可增大,之后肝脏缩小,同时引起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上腹痛等;失代偿期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建立,以及腹水形成。,CT表现: 肝脏各叶比例失调。

13、肝脏密度减低,(腹部脏器中肝脏的CT值最高,若低于脾脏密度则认为肝脏密度减低)。 脾大(个肋单元)。,肝门增宽和胆囊移位。 静脉曲张:常见于肝门和胃周围,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条索形软组织影。 腹水,肝脾外周一圈低密度影。,肝硬化伴脾肿大,(七)脂肪肝,脂肪肝为机体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肝代谢障碍,正常肝脏含脂质5%。 根据指肪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脂肪肝。 多数病人无症状,因胖人多患脂肪肝,可有肥胖的症状。,CT表现: 平扫:肝大小形态正常,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减低,如肝的密度在下降16Hu以上时则为脂肪肝,肝血管影变模糊。 增强:增强后血管显影特别清晰,分布如树枝状,无推移包绕改变,肝脂肪浸

14、润区强化不明显。,脂肪肝,五、常见胆道系统疾病CT表现,一、胆囊炎与胆石症,胆囊炎分为急、慢性两种,可由细菌感染,胰液反流等引起。 在胆计淤滞和胆道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胆汁中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多为胆囊和胆管结石。慢性胆囊炎常合并有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阵发性绞痛,伴畏寒,高热、恶心、呕吐,查体murphys征(+)。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症状反复、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绞痛,向后背和右肩胛下部放散。,CT表现: 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饱满、壁肥厚3mm,边缘模糊,周围呈现的环形低密度影,7090%合并胆石症。 慢性胆囊炎:壁增厚,胆囊缩小。,胆石症

15、CT表现: 可见肝内、外胆管或胆囊内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高密影,其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与占位性病变不同。 结石以上层面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直径5mm,肝外胆管直径10mm)。,若结石位于扩张的胆管中央,周围环绕低密度胆汁,称之为“靶征”;若结石紧贴于扩张胆管的一侧壁,胆汁呈偏心状围绕结石,则形成“新月征”。 部分胆管结石的密度较低,不易显示,应注意有无胆管扩张并测其CT。,急性胆囊炎并胆石症 平扫,胆石症 平扫,胆石症 增强,(二)胆囊癌,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3-5,多伴胆囊结石。绝大部份为腺癌,极少数为鳞癌。,好发于胆囊

16、底部、体部,少数见于胆囊颈部,常有肝脏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黄疸、消化不良、消瘦、肝大和上腹部包块。,CT表现:胆囊癌分三型: 1、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内缘凹凸不平。增强后有明显强化,此型常有邻近肝实质侵犯,表现为胆囊周围肝实质低密度区。 2、结节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较小肿块,由胆囊壁突向腔内,局部胆囊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3、肿块型:胆囊窝较大软组织影,有明显强化,常伴肝脏转移,周围组织器管侵犯,肝门、胰头周围及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肝门区胆道受侵或肿大淋巴结压迫可出现肝内管扩张。,六、常见胰腺疾病CT表现,(一)急性胰腺炎,急性胰

17、腺炎因胆汁、十二脂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使胰酶激活,可使胰腺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常由胆结石、感染、酗酒、外伤等疾病引起。根据胰腺炎的轻重程度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前者胰腺炎症较轻,并发症少,预后好;后者胰腺有广泛坏死、液化及出血,可有严重并发症,死之率高。,临床症状为中上腹剧烈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有呼吸、肾衰、休克等。,CT表现: 1、胰腺轻至中度增大,轮廓不规则。 2、胰腺密度多均匀或较低。 3、胰腺边界模糊,胰周脂肪因炎性水肿而密度增高。 4、胰腺被膜增厚。,5、假性囊肿形成。 6、脓肿呈囊性改变,当其中出现空气影时可确诊。 7、出血表现为密度增加。 8、增强扫描可

18、发现局灶性低密度不强化区,提示胰腺组织有坏死。,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二)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系由胆道疾道疾病引起,部分由急性胰腺炎转变所致。胰的腺体呈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钙化,胰岛细胞及腺泡萎缩,消失,可使胰腺整体变性,胰腺功能降低。 临床表现患者呈反复或隐匿发作,可有上腹痛,可合并糖尿病,常伴有胆道疾患。,CT表现: 1、胰腺可萎缩或限局性扩大。 2、胰管扩张3mm呈串珠样。 3、胰腺内可见条状况或斑点,钙化,与胰管走行一致。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4、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5、局限软组织块及合并胰腺癌 25%。,胰腺假性囊肿 平扫,胰腺假性囊肿 增强,七、常见肾脏疾病的CT表现,(一)肾囊

19、肿与多囊肾,肾囊肿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以单纯性囊肿居多,常见30-60岁。囊肿可以单发或多发,常位于肾皮质,与遗传无明显关系。 临床上患者常无症状,有时感到腹部不适,胀痛等,多因检查其他器官时,偶尔发现。,多发性肾囊肿,简称多囊肾。 为遗传性病变,成人型多见,与有家族史,多为双侧性,常合并多囊肝。成人后随囊肿增多、增大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为:腰背及上腹胀痛,腹部肿块,血尿及高血压等。晚期可发生肾衰,尿毒症。,肾囊肿CT表现: 1、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均匀低密度区,CT值为水密度,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 2、囊肿与肾实质分界锐利清楚,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仅数毫米。 3、囊壁薄而

20、均匀。 4、当囊肿长大,囊内出血或囊肿液蛋白含量高时,囊肿密度就可增高。,多囊肾CT表现: 平扫:双肾增大,外形可分叶症状,皮髓质内见大小不等的薄壁囊肿,呈峰窝状。 增强:囊间肾实质可强化,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可合并肝胰脾囊肿,常伴肾结石。,右肾孤立囊肿,多囊肝多囊肾,(二)肾癌,肾细胞癌(肾癌)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发病年龄50-60岁,青年少见,男性多见。 肾癌的肿瘤细胞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见单侧病灶,形态为圆形,无包膜,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 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和包块,晚期可发生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肾静脉内瘤栓。,CT表现: 1、肾实质内不规则肿块影,较大者突向肾外。 2、肿块

21、密度较均匀,平扫时呈稍高、等或低密度,也可不均匀,内有不规则是低密度区,可有钙化。,3、增强后肿块强化,但密度低于肾实质,可不均匀,多为圆形、卵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坏死组织不增强。 4、肾盂、肾盏压迫变形,肾脏变形,肿瘤增大较快,可侵犯邻近血管,淋巴结转移、肿大。,右侧肾癌 平扫,右侧肾癌 增强早期,右侧肾癌 增强后期,骨骼系统CT诊断,一、概述,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脊椎、肩胛骨、骨盆、四肢及关节。一般X线摄片显示清晰,CT与X线相互为用,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二、CT技术,1、先做好定位协议片,摆好部位,如左右两侧骨骼对称,使显影在同一层面上,便于诊断。,2、扫描定位与层距,层厚的设定 (1

22、)颈椎扫描:患者平卧,自环椎起至而第7颈椎作层厚10mm,层距10 mm扫描。 (2)椎间盘扫描:病人仰卧,按椎间隙设定扫描角度,于椎间隙作层厚2-3mm,层距3-4mm,窗宽410-500Hu,窗位50-150Hu,扫描层面需与椎体长轴垂直。,(3)骨CT窗宽与窗位: 骨窗窗宽100Hu ,窗位300Hu 观察软组织用软组织窗:窗宽200-300Hu,窗位40Hu。,三、椎间盘的正常CT表现,可见椎间盘、椎间孔、关节突,椎弓板等结构。,四、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椎间盘突出由于外力作用,椎体承受压力过大,使髓核向后或侧方脱出,多发于第4-7颈椎,4-5腰椎,第5腰椎-第1骶椎。 多发于青壮年,急性多见,常有外伤或反发慢性损伤史,发病时患者脊椎运动受限,局部疼痛并产生神经根受压症状,可有放射性痛。,CT表现: 直接征象:椎间盘向椎体后方(中央型)或两侧(旁中央型)突出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出现钙化。 间接征象: 1、椎间隙变窄。 2、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 3、压迫硬膜囊变形。,椎间盘突出,L3-L4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其它常见疾病的CT表现,隐性骶裂(81067),L2椎体爆裂骨折,腹水,膀胱癌,心包积液,脑积水,L1椎体结核,多发骨髓瘤,多发骨髓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