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性知识.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概念,理解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 2、识记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3、能够举例说明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4、理解智慧技能的培养。 5、掌握影响策略学习的因素以及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6、能够举例说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7、理解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以及动作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
2、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R.E.Mayer & J.R.Anderson.1987)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 区别: (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掌握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其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程序性知识意
3、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 (5)从记忆储存看:陈述性知识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报告的方式来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来测量。,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联系: 一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人们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另一方面,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程
4、序性知识掌握的重要性: 首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加涅:智慧技能是将已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认知心理学家根据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为受意识控制的智慧技能和自动化的智慧技能。,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尽管不同国籍的心理学家对智慧技能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在他们的看
5、法中却都蕴藏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第一,他们都认为智慧技能不是单一因素构成的,是复杂因素构成的; 第二,智慧技能也是一种操作方法,其发展存在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二)认知策略 布鲁纳:认知策略是个体解决思维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法。 里加尼(J.W.Rigneg):认知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得、保持和提取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作业的运算和程序,这些运算和程序可以是认知的信息加工,也可以是受认知控制。 福雷斯特和沃勒(Forrest & Waller):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策略。 其他学者: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在意义上相同,只是表述不同。 加涅: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
6、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加工活动。 本教材观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关于认知策略的分类标准,由于对认知策略的性质存在争议,不同研究者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些心理学家将认知策略仅限于创造性解决问题中的思维策略。如,怀特和维特洛克。 但更多的研究者将认知策略扩展到一切认知过程,凡是涉及人们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一切认知领域的策略都是认知策略。如,李伯黍。,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三)动作技能 克伦巴赫:动作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
7、识地注意的一种操作。 加涅:运动程序性知识是协调运动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观点:认为动作技能是依靠肌肉、骨骼、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的活动方式。 我国现代的观点: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尽管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动作技能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动作技能的构成包括三种成分: 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动作技能的种类: 连续和不连续动作技能 开放性和封闭性动作技能 内循环和外循环动作技能(工具性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粗大的和精细的动作技能,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概述,一、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二、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 三、智慧技能的培养,第二节
8、智慧技能的形成,一、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一)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二)冯忠良关于智慧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1、原型定向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所学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操作活动程序。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原型定向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而完成的。 2、原型操作阶段 依据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际操作。 3、原型内化阶段 是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来完成。在本阶段,学生
9、从外部口头言语向内部言语转换。,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三)认知心理学关于智慧技能的产生式系统的理论 产生式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信号系统”,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 认为,智慧技能的学习,“本质上是掌握一个程序,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以后遇到同样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按照这一产生式系统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指导解决问题”。 产生式把智慧技能分为两类:识别模式学习和动作步骤学习。,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1、模式识别学习 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内外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模式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水平: 低水平模式识别:
10、识别事物的外部物理或化学的特征。 高水平模式识别:是识别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模式识别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其心理机制是概括和分化。 概括是学习者对同类刺激模式中的不同个体做出相同的反应。 分化是对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2、动作步骤学习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步骤的学习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阶段来完成。 程序化指动作序列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换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不再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独立完成动作步骤的过程。 程序合成是指把若干个产生式合成一个产生式,把简单的产生式合成复杂的产生式。 现代认知心
11、理学所提出的产生式系统理论,为揭示智慧技能的心理机制,为整个思维、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皮连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智慧技能学习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 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第三阶段,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智慧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二、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 (一)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二)智慧技能的进程压缩 (三)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三、智慧技能的培养 (*
12、) (一)形成条件化知识 第一,编制产生式样的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 第二,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四)正例与反例的运用 (五)科学地进行练习 第一,要精讲多练。 第二,练习形式多样,注意举一反三。 第三,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一、认知策略的概念 二、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区别 三、认知策略的教学 四、促使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一、认知策略的概念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加涅把认知策
13、略分为注意、检索、编码和思维等。 一般认为较重要的类型主要有: 注意集中策略、编码策略、组织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 温斯坦认知策略分类: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理解控制策略、情感策略,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二、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区别 智慧技能是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它是指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包括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直至高级的专业技能。而认知策略,则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它是通过概括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更为特殊的习得的智慧技能,用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由此,认知策略是对内调控的技能,是方法的问题。而智慧技能是解决外部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
14、解决过程中,智慧技能与概念和规则的掌握有关,而认知策略则与解决问题时对方法的选择有关。,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三、认知策略的教学 (一)认知策略教学的原则 1、选择一些策略行为并教授之,然后在逐步深入。 2、描绘要教的策略并且示范他们对学生的作用,评论这些策略如何执行。 3、再次示范策略,重新解释所使用的而没有很好理解的策略的某些方面。 4、解释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策略,它们对什么起作用,以及使用他们的情境。 5、学生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并给与反馈。 6、鼓励学生提高其行为表现。 7、鼓励策略的一般化。 8、增进学生使用策略的动机。 9、强调反思和参与。,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教师在学习策略教学
15、中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过程性原则:所谓过程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同教师所呈现的学习策略加以比较,有意识地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2训练性原则:所谓训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必须事先设计好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策略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 3分解性原则: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为了明确指点和解释某种策略的意义、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程序,必须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中的最有效学习策略并最终帮助学生把所有的有效策略加以概括和总结。,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4一体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与具体学
16、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并且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 5迁移性原则: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必须“为迁移而教”,做到条件化、熟练化。 6效能感原则:使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树立学习策略学习的自 效能感。同时教师要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会让学生感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二)影响策略学习的因素(*) 1、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2、学习动机差异 3、策略训练方法 除了一些一般的认知策略外,策略学习或训练最好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训练材料由具体的和个别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构成时,训练效果最好并易于迁移。 通过问题解决的实例让学生
17、亲自找到问题解决办法来训练,要比通过规则应用来训练效果好。,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四、促使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1、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 4、制定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5、变式与练习,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三、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 五、动作技能的培养,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行为派的理论 行为派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巴甫洛夫认为,动作技能是先行动作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暂时神经联
18、系而变成后继动作的信号来实现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反应。他们认为,有机体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牢固联系。如果有机体某些活动产生积极的后果,行为受到强化,那么有机体就会增加其反应。 动作技能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应的相互联结系统。,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二)认知派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认知。 强调动作技能的学习必须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成分的参与。 动作技能的水平越高,越是需要学习者有较高的认知。,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二、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 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3、动觉
19、反馈作用加强。 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三、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一)认知阶段 (二)分解阶段 (三)联系定位阶段 (四)自动化阶段,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四、动作技能的保持和迁移 (一)动作技能的保持 1、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的。 2、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形式出现的。 3、大脑本身的结构问题。 (二)动作技能迁移 1、两侧性迁移。 2、言语-动作迁移。 3、动作-动作迁移。,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五、动作技能的培养(*) (一)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 (二)示范与讲解 汤普森的实验 (三)练习与反馈 1
20、、要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实地练习法、程序训练法、动作-时间分析法、心理练习法、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2、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3、提供恰当的反馈。,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关系如何? 2、举例说明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加强学生智慧技能的培养? 4、影响策略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如何有效地促进认知策略学习? 6、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有哪些? 7、举例说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8、如何加强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心理学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教育心理学黄正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5、普通心理学叶奕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