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讲稿.ppt(1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外治是与内治相对而言,早在内经中就提出“毒药治其内,镵石、针、艾治其外”,就是以汤液治内,针灸等治外,构成了中医治法的两大系列。相对而言,外治法的起源比内治早,方法又多。素问异法方宜论列举五方治法,论砭石来自我国东方,艾灸来自北方,毒药来自西方,九针来自南方,导引按跻出自中央。指各地各有其相适合的治法,通过交流,相互为用。所述除了药物(即所称“毒药”)主要用于内服外,其余均属外治法。内经所论是要发挥各种治法的特长,“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这一主导思想,将各种治法互相配合,因病而施,从而使各治法得到不断的发展。第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理瀹骈文吴尚先1864年。 原
2、名外治医说 书中记载外治之法多达数十种,自制膏药方一百余。凡体表各部及眼、鼻、脐等处都作为受药施治的所在,为“内病外治”广开门径,敷贴治病的方法由此大备。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第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器械及手术等,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临床常用的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薄贴法(膏药)、淋洗法(药浴)、挂线法、鼻嗅法、砭镰法(刺络放血)、贴脐法等。第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推拿又称按摩,是我们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疗法。 黄帝岐伯按摩经佚失。素问血气形志论:“形数惊恐,经
3、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明代(分水岭):初启唐制,发展按摩,成人小儿并重。中叶后废止。按摩一分为三:保健、骨伤、小儿推拿。第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伤科:各种扭挫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胸肋岔气、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以及骨折后遗症等。内科:高血压、糖尿病、胃脘痛、头痛、失眠、感冒、呃逆、呕吐、泄泻、便秘、遗尿、胃下垂、胆囊炎、面瘫等。外科:乳痈初起、术后肠粘连、褥疮及一些皮肤过敏性疾患(如荨麻疹等)等。妇科: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儿科:发热、咳嗽、腹泻、呕吐、厌食、疳积、便秘、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小儿
4、麻痹后遗症及脑瘫等。五官科:咽喉痛、鼻炎、近视眼、斜视等。第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一些出血性疾患。如:便血、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局部皮肤伤损。如:烫伤、局部溃疡等。癌肿、转移瘤、结核病、白血病、菌血症、败血症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等。对于年老体弱、血压过高或患严重心脏病、尿毒症等要慎用;孕妇的腰、骶、臀、腹等处不宜按摩;经期女性的小腹、腰骶部,除非为了调经,也要谨慎用力。第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1明确诊断,选用穴位,确定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考虑全面,有中心有重点。2根据不同疾
5、病与治疗部位的不同,采用合适的体位。这个体位要使病人舒适,治疗方便,有利于各种手法的操作。3推拿的操作程序、强度、时间,需根据治疗中病人的全身与局部反应及治疗后的变化随时调整。并应掌握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4. 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嘱病人不要紧张,肌肉要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做腰背和下腹部的治疗,应先排空大小便。病人在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均不适宜推拿,一般在餐后2小时治疗较妥。对病人要耐心、认真、亲切、负责,使病人对医生既信任又能配合治疗。5操作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勤修指甲,不要损伤被治疗部位的皮肤。并要注意室温及被病患的保暖。6. 在单独检查异性病人和进行治疗时,要态度
6、庄重、严肃。尤其给女病人治疗时,应避开隐私部位。如治疗上需要,应先与病人讲明,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同时要有第三者在场(病人家属或其他女同志)。7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应感到全身轻松舒适,原有症状改变。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这是常见反应。推拿治疗后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寒凉刺激,规避再度损伤,应配合治疗,保持治疗效果。第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不同的推拿手法具有不同的功用,同一手法的力度、频率和操作部位的不同功用也不一致。推拿按摩的流派众多,手法也是各异,许多流派都是师徒之间的口授心传。因此,对手法的研究和整理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整理和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哪一个流派,其手法均可以被分解成同一些基本
7、的、简单的动作。而且其用力方法均推崇“深透、柔和、持久、均匀、有力”的基本原则,“使病人不觉其苦”。换而言之,同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动作经过不同的组合和/或稍加变化,就可以演化出很多种不同的手法,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均可以应用于临床来治疗疾病。常用的基本手法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振法、叩击法、关节活动法等。第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按者留之”,是指医者用手指、掌根、肘尖或身体的其它部位,在施术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医宗金鉴有云:“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其力为垂直于体表向下,下按的力量要紧贴治疗的部位,不可移动。所按部位或穴位要准确,用力须平稳,不可忽大忽
8、小。用力时要先轻浅,再逐渐加重使力深透,待施术部位出现酸胀等“得气感”时停留一段时间,收力时也要慢慢减力。按法具有疏通经气、通经活络、镇静安神、解痉散结、调理气机、活血止痛、理气通络的作用。可以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提高痛阈;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按法是按摩疗法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适用于全身的各个部位和穴位,在临床应用中是很灵活和多变的手法。根据施力的部为不同,其有不同的称谓:用全掌施力下按称之为掌按法,以掌根部施力称之为掌根按法,以指施力称之为指按或点按,以拇指按压穴位代替针刺又称“指针法”,用肘部施力称之为肘按法,双掌重叠用力下按称叠掌按法
9、等。在临床上,按法还常常和其他的手法相结合,组成复合手法,如和揉法组合的揉按法,和推法组合的推按法等。第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摩法是以医生的手掌面、掌根或食中无名指三指指面,覆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区)上,以小臂带动腕,以腕带动手,做环形的连续的摩动。宜遵石宝秘录有云:“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摩法用力较小,频率较快,其力仅作用于皮肤上,不带动皮下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在次左右,摩动后局部一般有温热感。摩法具有消肿散瘀、理气止痛、补益阳气、温中散寒、蠲痹通络、行气活血、健脾消积、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改善皮脂腺和汗腺的功能,加快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调整胃肠
10、道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的软组织肿胀、提高痛阈。摩法适用于头面、胸腹、腰背、四肢的较平坦的部位和穴位(区),是美容按摩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治疗内科和儿科病症的常用手法。摩法强调补泻,顺时针方向环转为补法,逆时针方向环转为泻。在补益阳气,行气活血,健脾消积,镇静安神,调整胃肠道和植物神经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时多用补法;用于消除软组织肿胀,理气止痛,消肿散瘀,提高痛阈时用泻法;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改善皮脂腺和汗腺的功能,温中散寒时应先泻后补。摩法在操作时可以借用一些介质(药膏、药水),直接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操作,即古称之“膏摩”,可以具有温补元气、回阳救逆、驱风除湿、活血散寒、解
11、痉止痛等作用,以药物的作用增强手法的疗效,以手法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摩法为在皮肤表面的环形摩擦,如运动线路改为直线形往返,则称之为擦法。如加大摩法的向下压力,带动皮下组织,手掌不与皮肤表面摩擦,则称之为揉法。揉法和揉法与按法结合而成的揉按法是伤科按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推法指以指面、掌或肘部等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区),紧贴皮肤,做缓慢的、有规律的、单向的直线推动,推动之力绵绵而不可中断。推法紧贴皮肤,压力深入皮下组织而不带动肌肉,无论是指推、掌推还是肘推,其用力均应柔和而连贯。推法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散瘀、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提高皮肤温度和神经的
12、兴奋性,扩张血管,增强皮肤的吸收能力,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现代按摩术中,有以小分子的纯净油脂合以花草油精或脂溶性药物,制成“精油”。在体表涂抹“精油”,以推法按淋巴循环的方向推动,可助精油吸收,即为“推油”,或称“芳香疗法”。第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大指和其余四指对称用力,对受术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束、腱膜等组织进行较温和的提拿揉捏。秘传推拿妙诀有云:“拿者,医者以两手或大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拿也。”拿法的用力频率为次分钟,操作力度应由轻逐渐加重,略留持后逐渐减轻。一般临床以受术者感觉受术部位出现中等程度的酸胀感为适宜,如果有粘连、水肿或局部痛阈下降,
13、则受术者会有疼痛的症状出现。一般要求疼痛以受术者能够接受为度(中等程度,注意不可出现副损伤)。拿法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解痉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松解粘连的组织和筋膜,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痛阈,兴奋外周神经,松弛紧张的中枢神经,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拿法应用广泛,可是用于全身各个肌肉丰厚处。在拿肩井穴时,拿法的力量加大,停留的时间延长,用力的速度减慢,在放开时受术者可有热气上涌的感觉。此为按摩导引的一种方法,具有提升中气、平衡阴阳的作用。拿法用于指(趾)部时,大指和食指桡侧对称用力捻动,称捻法,可以改善末梢循环,调节经气平衡第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滚法(
14、斜滚)是以手背尺侧,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施术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曲伸外旋带动手部,在施术部位滚动,使这种滚动的压力持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上的一种手法。滚法适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等肌肉发达的部位,频率在14次分钟为好。如受术部位有水肿,压力和频率可适当降低。滚法为北派滚法按摩术的重要标志性手法之一。施术者取站式,沉肩、垂肘,手法要求用力要平稳、均匀、柔和、深透、持久,动作要协调、连续、有节律,手在滚动时与施术部位不可有摩擦。在滚法的操作中,腕关节的曲伸外旋是很重要的技术要领,切忌有小臂的外旋或外翻。好的滚法灵活稳健,舒展大方,刚柔并济,切忌出现生、硬、顶、蹭、乱、急等情况
15、,以免影响疗效。滚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能够放松肌肉,解除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提高痛阈,促使神经兴奋,消除紧张情绪。第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以大指指端、螺纹面或桡侧偏峰着力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内外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力持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的一种按摩手法。一指禅推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和部位,尤其适用于颈项、头面部和胸腹部的穴位,是治疗内科疾患的常用手法之一。一指禅手法的频率在次分钟之间。一指禅推法为南派一指禅推法流派的代表手法。其操作要领为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周身放松,自然用力。手法用力要深透柔和,刚柔相济,强调
16、以柔和为主,动作应轻重有节,疾徐有序,做到慢而不懈,快而不乱。因其接触面积小,刺激力集中,手法轻快柔和,所以适用部位非常广泛,且“法之所施,使人不知其苦”。一指禅推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散瘀,调和营卫,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增强免疫力,提神醒脑,解除肌肉痉挛,提高痛阈,调整消化系统功能。第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施术者以手掌或手指覆于治疗部位上,小臂放松,均匀用力,使手掌或手指以腕关节为轴做均匀柔和的振颤运动,使产生的力较深透的作用于治疗部位,手掌或手指下压的力量不可过大。以中指、食指和无名指为施力点的振法称指振法,适用于头部和胸、腹、腰
17、、背等处的穴位。以掌心为施力点的振法称掌振法,适用于腹部的穴位。振法的频率在300次/分钟以上。振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升阳益气、引气归元、祛瘀消积、镇静安神、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调整胃肠道的功能,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包含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振法的学习和锻炼相对困难,其力量要适中,振动的频率要均匀,还要能坚持到足够的时间(指振法,23分钟。掌振法,45分钟)。施术时,术者应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取自然和缓的振颤之力,切不可肌肉僵硬,粗暴慌张。好的振法可使振颤之力深透的作用于施术的部位,其疏通经络、引气归元的作用很强。第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施术者以双手或单手
18、的空拳、手掌、指尖等部位,对施术部位进行叩击的一类按摩方法。本类手法适用于周身绝大多数穴位和部位,在临床应用时的变化很大,多配合其他的按摩方法同时应用。根据叩击时的手形、叩击的接触部位及目的的不同,叩法被分成很多种,包括拍法、击法、啄法、捣法、叩法、贯法、弹法及叩点穴位法等。第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拍法拍法医者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腕关节放松,以小臂带动手掌,有节奏的、平稳的叩击治疗部位的手法称拍法。拍法有明显的节奏感,用力要均匀,不可使用暴力。腕部放松是做好拍法的关键。击法击法医者以拳、掌、指以及桑枝棒等击打治疗部位的方法称击法,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有拳背击法、拳心击法、拳眼
19、击法、掌根击法、掌心击法、合掌击法、指击法、侧击法、棒击法等不同的称谓,但总由使用部位的近关节相对固定,以保持使用部位的一定形态,较远关节发力运动,进行击打。如:拳背击法使用拳背为接触部位,腕关节挺直,肘关节屈伸击打;掌心击法使用微曲的掌心为接触部位,腕关节伸直,肩、肘关节运动,小臂发力进行击打;击法的适用的部位较广泛,接触时间较短暂,发力易虚不易实,动作要轻快、有节奏、有弹性。各种击法均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振奋阳气的作用。头部的击法还具有开窍醒脑、清热安神、平抑逆气之功。但应注意,在做头部的击法时,应嘱患者咬紧牙关,不要开口。第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啄法啄法医者五指屈曲,指
20、尖聚成梅花状,腕关节放松,以小臂带动腕部发力,用指端叩击患处的方法称啄法。适用于头部及胸背部,具有活血止痛、通经活络、安神醒脑、开胸顺气的作用。捣法捣法为儿科按摩常用手法,是指医者以食指或中指的指尖,或中指的第2指间关节突起为着力点,有节律的点击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一种手法。具有镇惊安神、豁痰开窍之功。叩法叩法医者手握空拳,手指自然分开,以小臂带动手腕发力,用小指尺侧叩击治疗部位的按摩手法称叩法。多为双手操作,为保健按摩的常用手法。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的作用。叩法忌生硬,要有节奏感,频率一般为300400次分钟为宜。第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贯法贯法医者左手手掌平贴于
21、患者巅顶的百会穴,右手握空拳,以下拳眼捶叩左手掌背,使振荡冲撞的气机从上至下贯通全身,或以右手空拳的下拳眼重叩患者的足根,使振荡冲撞的气机从下至上贯通全身,此即为贯法。贯法具有贯通周身气机、调和阴阳、清脑安神的作用。弹法弹法医者用手指弹打患者的穴位和治疗部位的方法称弹法。有中指弹、食指弹、两指弹、三指弹、驳指弹等不同方法,弹击时以不产生疼痛为度,用力要轻巧、均匀、连续,常用在关节周围和头部以及全身各处的穴位。弹法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调和气血之功,可以促进具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提高痛阈。叩点穴位法叩点穴位法又称点穴法,系医者以中指、食指或拇指的指端点叩患者的经络、穴位的方法。本法从武
22、术技击演化而来,有一指点穴法、三指点穴法、五指点穴法之别。本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具有舒通经络、平衡阴阳、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等作用。点穴的力量有轻重、虚实之别,用力要灵活、准确而有弹性。第二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关节活动法是针对关节的一类按摩方法,其针对关节,以活动关节、改善或恢复关节的功能、消除病变关节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目的,是伤科按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手法包括摇法、扳法、拔伸法和背法等。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摇法就是以旋转的手法活动具有旋转活动功能的关节。一般都是医者一手握住关节的近端肢体,将其固定,另一手握住关节的远端肢体,作缓和的回旋转动。摇法具有疏通腠理、滑利关节、松
23、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关节活动受限、屈伸不利所造成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同时施以拔伸之力,则称之为拔伸摇动法,可以同时增加关节的间隙,松解粘连和肌肉痉挛,还可适度的增加受限的关节活动度。摇法的频率较慢,较小的关节一般每分钟摇动4050次,大关节的摇法则更慢。拔伸摇动法的拔伸力根据关节的大小和患者的自身情况(关节损伤的原因、程度和时间,软组织粘连和肌肉痉挛的状况,患者是否强壮,关节是否有水肿等)适度掌握。摇法和拔伸摇动法的要点是用力要平稳柔和,活动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可使用暴力和超过生理限度。本法适用于四肢、髋腰及颈项等处的关节,包括颈部摇法、摇肩法、摇肘法、摇腕法、摇指法、摇
24、髋法、摇腰法、摇踝法、摇趾法及相应的拔伸摇动法等。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扳法是医者用双手扳动关节做伸展或转动的一种手法,又称搬法,是骨伤科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都是以两手分别固定关节的两侧,使用同向或反向的力,对关节进行扳动,使之伸展或转动。扳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筋出槽,骨错缝”诸症。扳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的增加会使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减小,粘连可以造成关节强硬,扳动用力时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水肿(尤其急性期)可使局部痛阈下降,甚至使局部肌肉痉挛,造成关节“绞锁”,应先用点按穴位等方法使局
25、部放松,或待水肿消除,再行扳法;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及关节的化脓性炎症、结核、肿瘤,骨折,以及关节韧带的撕脱断裂等,均不可使用扳法。扳法的力量不宜过大,在应用手法的过程中,用力要平稳、适度、有弹性,动作要协调,扳动时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发力时尽可能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平复患者的紧张情绪,切不可生硬鲁莽、急功冒进,以免造成关节、韧带和肌肉、神经的损伤。扳动的幅度要根据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及病理状态而适当掌握,一般为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得强求。扳法适用于颈、肩、腰、背、四肢等处的关节,包括颈部扳法、扳肩法、腰部扳法、骶部扳法、背部扳法、扳肘法、扳腕法、扳髋法、扳膝法、扳踝法等。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一
26、百二十页哦背法是医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用两肘从内向外挽住患者肘弯部,用医者的臀上部抵在患者的腰骶部,将患者反向背起,进行抖动和晃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腰椎骨质无器质性病变的青壮年患者。背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重力对其腰部关节进行活动和拉伸的一种关节活动方法。因此,行背法前要充份放松患者的腰部肌肉,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背起患者时,要使其腰部充份背伸,抖动和晃动时要以腰胯为轴,双腿用力,力量和幅度要适中。背法是伤科按摩的一个较特殊的治疗手段,如应用得当,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背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的肌肉痉挛,松解腰骶部的筋膜粘连,整复腰椎关节紊乱,调整腰骶部关节的力学
27、关系。用治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部伤筋等疾病,效果良好。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拔伸法又称牵引法、牵拉法,是指利用牵拉延展的力量来增加关节的间隙,拔伸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使之延展的一种治疗方法,亦是伤科按摩的常用方法。其可以由医者两手分别握住患者肢体的远近端,做相反方向的用力牵拉,也可以两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利用其自身重力,沿患肢的纵轴方向进行拔伸、牵拉。拔伸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用力要持久、柔和、均匀,缓缓而发,由轻到重。两手配合要默契,用力大小和拔伸的强度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切忌生硬粗暴,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拔伸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以增加关节的
28、间隙,整复关节、肌腱错位,改善关节功能,解除关节嵌顿和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多用于治疗四肢关节的伤筋、错位、脱臼以及颈椎、腰椎的关节、间盘病变。常用的拔伸法有颈部拔伸法、肩部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关节拔伸法、腰椎拔伸法、骶髂关节拔伸法、膝关节拔伸法和踝关节拔伸法等。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及体征的疾病。 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腹压增高(如咳嗽、喷嚏或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 腰椎活动受限,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甚至后凸,病变部位相对应的棘突旁有
29、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者可出现提肛反射、提睾反射消失。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可见生理弧度改变,病变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CT或MRI检查显示突出的部位及程度。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操作:在腰部及患侧下肢施以滚法、按揉法等手法;选做腰部拔伸法、腰椎斜扳法、腰椎微调手法等腰椎关节调整手法;也可做适度的患侧下肢被动直腿抬高等。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调整胸椎、骨盆、下肢,以达到脊柱力学平衡,进而缓解症状。 缓解期可加用擦法。病程迁延较久者,可以加按揉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等穴。 康复期重点
30、是锻炼,增强腰腹肌的力量。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变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 颈、肩背疼痛,颈部板滞,上肢麻木,或伴有头痛头晕,或有下肢无力。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等处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正位X线摄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X线摄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X线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也有助于判断是否是推拿的适应症。第
31、二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治疗本病以通络活血、脊柱调整为原则。疼痛控制后,应辅以功法训练。如有严重脊髓压迫情况,应及时建议病人手术治疗。发作期以休息为主,减少颈部活动。颈型颈型 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或拿法操作于颈肩背部,重点操作于痉挛的软组织处;颈部施以缓和的摇法及拔伸法;有颈椎错缝体征者,可应用脊柱调整手法。神经根型神经根型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或拿法操作于颈肩背部及患侧上肢;有颈椎错缝体征者,可应用脊柱调整手法。 法。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脊髓型脊髓型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或拿法操作于颈肩背部;再以手法操作下肢;有颈椎错缝体征者,可应用脊柱调整手法,但慎用颈椎斜扳
32、椎动脉型椎动脉型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或拿法操作于颈肩背部,再以一指禅推法或揉法操作于患者两颞及前额。有颈椎错缝体征者,可应用脊柱调整手法。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型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或拿法操作于颈项部,再以轻巧的一指禅推法或拇指弹拨法操作于颈前气管两侧,然后视患者临床症状的特点,操作于枕部、颞部、前额部、眼眶、背部、胸部等部位。第三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又名肩凝症、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损伤、三角肌下滑囊炎等病的治疗可参考本病。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多为单侧首先发病,可双侧轮换罹患。多由于慢性劳损、
33、气血虚衰,兼有风寒湿邪侵袭所致,少数患者可有相关的外伤史,或由其他疾患诱发(糖尿病等)。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早期肩部可触及多处压痛点;后期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明显的杠肩动作。肩部肌肉萎缩,出现方肩畸形。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首发患者常规检查血糖。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本病以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原则。急性期急性期治法:活血通络止痛。操作:以柔和的手法局部操作,主要为压痛点,重点治疗肱二头肌肌腹、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及前锯肌。不作较大幅度的关节被动活动。慢性期
34、慢性期治法: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操作:局部手法刺激配合肩关节各向活动。对于重度粘连者,可以采用臂丛封闭或关节囊内封闭下手法松解。锻炼:患者主动进行肩关节各向的活动。适用于慢性期有肩关节粘连的患者,是推拿治疗最有效的辅助手段。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膝关节生理上的退化作用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造成的膝关节疼痛与关节障碍,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较多,女性较多。又名退行性膝关节炎、肥大性膝关节炎。 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初期疼痛为发作性,后期为持续性,劳累后和夜间疼痛较甚,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 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严重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有关节积液,甚至出现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膝关节活动时可扪及摩擦
35、音。膝关节周围压痛。 X线摄片可见髁间棘变尖,晚期可见股骨和胫骨关节面边缘常有骨赘形成;常可见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内翻畸形多见。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急性期急性期 发病2周以内,以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骨擦音,压痛为主症。风、湿、热、瘀所至疼痛各有不同,病机以邪实为主。缓解期缓解期发病2周1月,膝部肿胀不甚,或无肿胀,或肿胀渐消,活动较前有明显改善,屈伸幅度增大,骨擦音不明显,局部压痛。此期为本虚而又有余邪未出。康复期康复期病程超过1个月,膝部肿胀消退,活动受限明显改善,以腰膝酸痛为主症,伴有全身虚损症状,无骨擦音,可有肌肉(股四头肌)萎缩。此期以本虚为主。第三十四页,讲稿
36、共一百二十页哦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本病以活血止痛为原则。急性期以活血止痛为法;缓解期以舒筋通络为法;康复期以滑利关节为主。膝关节严重肿胀者应予休息,避免超负荷的活动与劳动,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急性期:急性期:治法:活血止痛。操作:以滚法、按揉法、弹拨法、提拿、擦法等操作于患侧膝关节髌骨周围。缓解期:缓解期:治法:舒筋通络。操作:在急性期推拿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加膝的拔伸法、摇法及热敷。康复期:康复期:治法: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操作:在缓解期推拿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点按肝肾经腧穴,加腰骶部的擦法,透热为度。可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踝关节韧带的单纯性牵张性
37、损伤及部分纤维束的撕裂,以内翻扭伤造成外踝韧带中距腓前韧带损伤最多见。 伤后立即出现剧烈疼痛,不能行走或勉强行走;伤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程度不等的肿胀,伤后二三日可出现皮下瘀斑及青紫现象。 局部压痛明显。内翻损伤时,在外踝前下方肿胀,压痛明显,做踝关节内翻动作,能诱发外踝前下方剧痛;外翻损伤时,在内踝前下方肿胀,压痛明显,足部外翻动作能诱发内踝前下方剧痛。 X线摄片未见骨折,无阳性发现。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本病以止痛通络为原则。有气滞血瘀证者,治疗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有筋脉失养证者,治疗应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推拿治疗前应排除骨折、肌肉或韧带撕裂。手法操作
38、后用弹力绷带将足部固定,内翻损伤做外翻位包扎固定,外翻损伤做内翻位包扎固定。急性扭伤早期宜冷敷并抬高患肢。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操作:以轻柔的推法、按揉法、抹法操作于踝关节局部。内翻损伤应点按小腿前外侧反应点;外翻损伤应点按小腿内后侧反应点。均可以配合轻柔的拔伸法。筋脉失养证:筋脉失养证:治法: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操作:按揉法、推法、抹法操作于踝关节部位,内翻损伤应推揉点按小腿外侧区;外翻损伤应推揉点按小腿内后侧,滚法配合踝关节被动运动;可以配合踝关节扳法、屈伸法或摇法。恢复期:恢复期:加强踝关节功能训练及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因乳头破
39、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久化热而成,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特征。本病见于哺乳期,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常见。 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患侧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疼痛。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治疗:治疗:推拿治疗适用于外吹乳痈(急性乳腺炎)初期阶段,乳汁淤积结块,乳汁排泄不畅,尚未形成脓肿的气滞热壅证者。内吹乳
40、痈及不乳儿乳痈不在治疗范围。治疗以理气止痛、散结通乳为原则。 操作: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的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痛经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亦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初潮后6-12个月内;继发性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初潮后2年后,常并发一些妇产科疾病。推拿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痛经。 小腹痛,痛引腰骶,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则痛剧昏厥,呈周
41、期性发作。 妇科及B超检查用于排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盆腔粘连及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第四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血块,块下后痛减,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 寒湿凝滞证寒湿凝滞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 气血虚弱证气血虚弱证 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少腹及阴部空坠感,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第四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本病以理
42、气止痛为原则。推拿治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痛经,对于继发性痛经应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缓解痛经。推拿治疗一般从月经后1-2天开始,至月经来潮为止,每周治疗2-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经期一般腹部不宜推拿。如经期遇疼痛严重者,可按揉腰骶部肾俞、命门、八髎穴、血海、三阴交,时间需延长,使病人疼痛缓解为止。第四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基本操作:基本操作:轻揉的掌按揉法施于病人的腰骶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操作于肾俞、命门、八髎等穴,横擦肾俞、命门、八髎。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按揉肝俞、膈俞、太冲等穴。如在发现腰椎棘突偏歪,可行腰
43、部斜扳法纠正。寒湿凝滞证:寒湿凝滞证:治法:散寒化湿,理气止痛。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按揉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气血虚弱证:气血虚弱证:治法:补益气血,理气止痛。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第四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因感受外邪,或因伏痰夙根复加外感、饮食等因素诱发,以喉间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可参考本病治疗。 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罗音,心率增快。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44、,可凝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第四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发作期:发作期: 寒饮停肺证:寒饮停肺证:咳嗽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淡胖,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痰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咳嗽哮喘,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滑。 外寒肺热证:外寒肺热证:咳嗽哮鸣,恶寒发热,流涕喷嚏,咽红,或发热面红。舌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证:哮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无力。第四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
45、十页哦 缓解期:缓解期: 肺气亏虚证:肺气亏虚证: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脾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缓无力。 肾气亏虚: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第四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第四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发作期:发作期:以化痰平喘为原则。寒饮停肺证:寒饮停肺证:治法:温肺化痰平喘。操作:推攒竹,分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按风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清肺经,推揉膻中,揉乳根、乳旁、肺俞,分推肩胛骨,拿肩井。痰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治法:清肺化痰平喘。操作:开天
46、门,分推坎宫,运太阳、内八卦,清肺经、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推揉膻中,揉乳根、乳旁、中脘、丰隆、肺俞,推脊柱,擦背部脾胃区;肺内有干性罗音者,加揉小横纹;肺内有湿性罗音着,加揉掌小横纹。外寒肺热证:外寒肺热证:治法:解表清热, 化痰平喘。操作:开天门,分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清肺经,推揉膻中,揉丰隆,按风池,揉肺俞,分推肩胛骨。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证:治法:温肺平喘,补肾纳气。操作:补肺经、肾经,推三关,按定喘,揉丹田、肾俞、命门;阴虚咳嗽者,加揉二马;痰涎壅盛者,揉天突,按弦走搓摩,加揉丰隆。第四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缓解期:缓解期:以补肺、益气为原则。 肺气亏虚证:肺气亏虚
47、证:治法:补肺固表。 操作:补肺经,推三关,推揉膻中,揉乳根、乳旁、肺俞。 脾气亏虚证:脾气亏虚证:治法:健脾化痰。 操作:补脾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揉脾俞、胃俞,擦背部脾胃区。 肾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益气。 操作:补肾经,揉外劳,推三关,揉丹田、三阴交、肾俞、命门,捏脊。第四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见于1岁以下的小儿。好发生于夏、秋季节。小儿泄泻病主要与脾胃有关,其病因以外感时邪及内伤饮食最为多见。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则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48、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第五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伤食泻:伤食泻:腹泻腹胀,大便酸臭,或如败卵,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伴口臭纳呆,呕吐酸馊,舌红苔厚腻,脉滑有力。 寒湿泻: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小便清长,苔薄白腻,指纹色红或青,脉濡。 湿热泻: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
49、色褐而臭,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脉滑数。 脾虚泻: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或食后即泻,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肌肉消瘦,舌淡苔薄腻,指纹淡红,脉弱无力第五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以健脾利湿为原则。如在患病期间出现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眼眶凹陷,呕吐频繁,饮食难进,精神萎靡等症时,宜抓紧时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基本操作:基本操作:补脾经,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寒湿泻:寒湿泻:治法:温中散寒。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揉外劳,推三关,揉中脘等。湿热泻:湿热泻:治法:清
50、解湿热。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清天河水,退六腑等。伤食泻:伤食泻:治法:消食导滞。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脐、天枢等。脾虚泻:脾虚泻:治法:健脾和胃,理气调中。操作: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加揉中脘、脾俞、胃俞,按揉足三里等。第五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 小儿因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疳积、消化不良等可参考本病治疗。 以腹部胀满,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溏泄或便秘,或有呕吐为特征。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等症。 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第五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页哦乳食内积证:乳食内积证:面黄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