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80173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纲一、小麦主要病害二、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调查、 防治指标、 病害管理三、小麦主要病害的管理效果评价四、病虫害的管理原则,一、小麦主要病害,1、白粉病 2、锈病 3、叶枯病 4、纹枯病 5、赤霉病 6、全蚀病 7、黑穗病 8、病毒病 9、根腐病 10、孢囊线虫病,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病害种类有所不同。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二、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认知症状)调查(什么时间发现)防治指标(什么时间需要防治)病害管理(防治),1、白 粉 病,【识别要点】危害叶片、叶鞘、茎杆和穗部。初发时产生小黄点,逐渐扩大为园形或椭园形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逐渐变

2、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后期在霉层中产生小黑点。,【调查】1. 调查目的: 入冬前 调查秋苗发病情况, 确定越冬基数; 小麦返青拔节后, 调查病害发展情况, 确定防治有利时机; 小麦乳熟期 调查不同品种的病情, 了解品种抗性情况。,【调查】2. 调查方法: A.入冬前调查 选择播种早、发病条件好的感病品种麦田,若白粉病处于零星发生期,则5点取样,每点实查5m2。调查时应蹲下细查检查发病株数和病叶的发生情况;若全田普遍发病,则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2m2,调查叶片总数及发病叶片数,计算病叶率。,【调查】2. 调查方法: B. 返青拔节期调查 在春季小麦返青后15d左右调查,若没有发病,则应间隔一定时间

3、再进行调查,尽可能在入冬前调查的地块上进行。调查方法同入冬前。有发病中心应记载发病中心数。调查内容记入下表。,【调查】2. 调查方法: C. 乳熟期调查 调查不同品种发病情况。每品种调查35块田,5点取样调查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目测反应型。调查内容记入下表。,小麦品种感染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叶鞘均无病斑; 1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占叶面积6%10%; 5级:病斑占叶面积11%25%; 7级:病斑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防治指标】 返青拔节期平均 病株率达15 病叶率达5,全 田 防 治,【病害管理】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消灭自

4、生麦苗,减少菌源 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4. 种子包衣或拌种(三唑酮种子量0.03%a.i;烯唑醇种子量0.02%a.i ) 5.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2、锈 病,【识别要点】条锈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及穗部。夏孢子堆小,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2、锈 病,【识别要点】叶锈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园形至椭园形橘红色夏孢子堆,大小中等。,2、锈 病,【识别要点】杆锈 主要危害茎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隆起高,不规则散生。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

5、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调查】类同小麦白粉病 调查面积略大,样点增多。,【调查】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分级标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的比较,【防治指标】 早春锈病侵染小麦后要经过发病中心阶段,然后扩展流行,因此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早施药控制, 病叶率达05以上进行全田普治。,全 田 防 治,控制发病中心,【病害管理】 1. 选用抗病品种,品种合理布局。 2. 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4. 种子包衣或拌种(三唑酮种子量0.03%a.i;烯唑醇种子量0.02%a.i ) 5.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

6、,3、叶 枯 病,【识别要点】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是引起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几种叶枯病都以危害小麦叶片为主。(黑胚),【调查】 小麦孕穗抽穗期开始 主要危害时期抽穗后灌浆期,小麦几种叶枯病发生时期、危害部位和症状特点比较,【防治指标】 在病株率达15时开始防治; 提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病情指数达到4.4时应进行防治的指标。,全 田 防 治,控制发病中心,【病害管理】 1. 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3.种子包衣或拌种种子可带菌 (2.5%适乐时1:500包衣;三唑酮种子量0.03%a.i) 4.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

7、 病原复杂,不同杀菌剂复混配效果更好。,4、纹 枯 病,【识别要点】纹枯病 从播种到收获的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死苗、花杆、烂茎、枯白穗等多种症状。枯白穗在小麦灌浆乳熟期最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此时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株下部可产生菌核(近油菜籽状)。,【调查】1. 调查时期与目的 冬前与返青拔节期分别调查田间病株率与严重度。根据病株率,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调查】2. 调查方式 A. 大田普查 时间:分别在小麦秋苗期、拔节期、扬花期、乳熟期调查。每年普查时间应大致相同。 普查田块: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不同品种、不同茬口

8、、不同播期及不同施肥水平等不同生态类型田10块以上。 普查方法: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病株数、侵茎数和病情指数,统计病田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小 麦 纹 枯 病 病 情 调 查 表,小 麦 纹 枯 病 发 生 程 度 分 级 指 标,小 麦 纹 枯 病 严 重 度 分 级 标 准 严重度指病茎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比例,用分级法表示。 0级:(无病)健株; 1级:叶鞘发病,或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以下; 2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1/2; 3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23/4; 4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 5级

9、: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调查】2. 调查方式 B. 系统调查 时间:从小麦返青后开始调查,10天调查一次,直到乳熟期。 调查田块: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的布局状况及生态类型,在适宜发病、有代表性的品种中选择早、中、晚茬地块各一块作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应大于2667m2。 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病株数、侵茎数和病茎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记录结果并汇入表。,【防治指标】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时防治,特别是在3月15日前抓紧进行普遍防治。重病田防治两次。,【病害管理】 1. 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10、) 3.种子包衣或拌种(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在田间越夏越冬) (15%三唑酮、12.5%烯唑醇、2%立克秀,种子量0.02%0.03%a.i) 4.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 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5.生物防治 麦丰宁B3,5、赤 霉 病,【识别要点】赤霉病 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潮湿时在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后期病部可出现黑色颗粒状物。,【调查】1. 调查主要任务 早春开始调查田间病菌动态,为判断当年病害能否流行提供依据; 抽穗阶段调查病害始发期及病情增长率,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调查】2. 调查方

11、法 病菌动态检查 :早春气温回升开始,调查残留稻桩、玉米秆较多的麦田各一块。随机调查稻桩100丛,记载子囊与子囊孢子形成日期及带菌率,直至小麦抽穗扬花时为止,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麦类赤霉病病菌动态调查表,【调查】2. 调查方法 穗期病情观测 : 小麦开始抽穗时,选择早熟、感病麦田23块,每2天调查1次,以掌握大田穗部发病始期.(也可以保湿培养鉴定) 穗部开始发病后,在每田发病点取200穗,隔天调查记载1次病穗增长率,并将调查结果记入下表。,麦类赤霉病病情增长调查表,【防治指标】 在小麦扬花期如遇潮湿降雨天气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达到1

12、0以上,当时气温高于15,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开始施药。重病区隔7天左右再一次施药。,【病害管理】 1. 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深耕灭茬,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 3.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 (50%多菌灵,100Kg种子量,用药100200g a.i) 4.防治穗枯的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50%多菌灵800倍喷雾。,6、全 蚀 病,【识别要点】全蚀病 在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能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苗期受害,根部变黑,叶片黄化;灌浆期病株提前枯死,形成

13、“白穗枯”。叶鞘内侧和茎杆表面产生黑褐色菌丝层,潮湿时 病株基部叶鞘上生 有黑色颗粒状物。,【调查】1. 调查主要任务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也是检疫性有害生物。 小麦播种后,病菌从麦苗种子根侵入。要阻断病害,最好的防治方法在麦播期药剂拌种,杀伤入侵的全蚀病菌。 冬前、返青拔节期、收获前分别调查田间病株率与严重度,监测该病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调查】2. 调查方法 参考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苗期、返青拔节期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根部无病; 1级:种子根轻度显病(变黑) 2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5%15%; 3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1

14、6%25%; 4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26%40%; 5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41%65%; 6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66%100%。,【防治指标】,【病害管理】 1. 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调种,不用病区麦秸作包装 材料外运。 2. 合理轮作。 3.平衡施肥。速效磷含量低于0.01%发病重。 4.生物防治。 蚀敌 消蚀灵 5.药剂防治 12%三唑醇WP按种子重量0.02%0.03%拌种; 2.5%适乐时种衣剂按1:1000包衣处理。,7、黑穗(粉)病,【识别要点】黑穗(粉)病 A. 散黑穗病 B. 腥黑穗病 C. 秆黑粉病,【识

15、别要点】A.散黑穗病 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抽穗前症状不明显。起初,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几天抽穗。,【识别要点】B.腥黑穗病 主要危害籽粒,穗型基本正常。病穗短直,颖壳外张,露出部分的病粒(称菌瘿),初为暗绿色,后变为灰黑色,如用手微压,易破裂,内有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有鱼腥气味,所以称“腥黑穗病”。,【识别要点】C.杆黑粉病 主要危害麦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小麦黑

16、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调查】1. 调查时间 散黑粉小麦抽穗期 腥黑穗小麦抽穗期 杆黑粉拨节后期 .调查方法 田间5点取样,每点调查200300穗(茎).记载病穗(茎)率.,【防治指标】 腥黑穗病是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现病害不能作为种子;可疑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种子.,【病害管理】 1. 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调种。 2.药剂防治 。(三唑酮、立克锈、敌畏丹) 12%三唑醇WP或12.5%烯唑醇按100kg种子用药2030g(a.i)拌种; 2.5%适乐时种衣剂按1:1000包衣处理。 3.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和使用无病种子。 4.栽培防病。适期播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 5. 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

17、,8、病 毒 病,、小麦根腐病,【识别要点】小麦根部变褐腐烂,潮湿时产生黑色霉状物 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可危害根、茎、叶、叶鞘、穗、及籽粒。 A.芽腐和苗枯 B.叶斑和叶枯 C.根腐和茎基腐 D.穗枯近似病害“全蚀病” E.黑胚粒,【病害治理】 1.种子消毒处理 常用药剂:适乐时、三唑酮、立克锈、敌畏丹、福美霜。 2.栽培防病 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3.选用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三唑酮、敌力脱。,10. 小麦胞囊线虫病,我省局部地块已经受到小麦胞囊线虫的严重危害。该病害对我省小麦生产具有巨大潜在威胁。 【识别要点】 小麦地下部根分枝多而短,形成大量根结和白色至暗褐色

18、颗粒状孢囊,植株表现矮化、叶片发黄等不良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危害根部。,【症状特点】 苗期受害,幼苗矮黄,分蘖明显减少,形成大量干尖,严重时成片枯死。 病株根分枝多而短,须根上形成根结,严重时整个根系形成须根团。 拨节期,病株长势弱,明显矮于健株。 灌浆期,小麦高矮不平,可见颗粒状孢囊。,【病害管理】 1. 种植抗病品种 抗性较好的品种有:太空号、 温麦号、中育号等。 2. 农业防治 科学施肥、管理,轮作等。 3. 药剂防治 麦播前土壤处理,学用药为灭线磷、 茎线灵等。,三、小麦主要病害的管理效果评价(防治效果)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发生的普遍程度。 严重度: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害的程度。 病情指数: 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四、病虫害的管理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充分利用品种抗性为基础,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如果遇到大发生或爆发,药剂防治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