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忠义观(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浒传》的忠义观(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水浒传的忠义观-第 7 页论水浒传的忠义观摘要: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从开始到失败的全过程。全书阐释了“忠”与“义”的主题思想。本文从“忠”与“义”的主题说起,主要分析书中人物“忠国”与“忠君”的差异和梁山好汉正义的表现及其中失义的方面。以及由忠义观而造成的招安结局,由此来反思忠义观的悲剧伦理精神,体会乱世英雄的可悲、可叹、可惜。关键词:水浒传 忠 义 悲剧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起义和战争的文学巨著。它写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思想,写出了农民起义英雄领袖和封建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中显示出来的伟大力量。作者施耐庵尽力为我们描
2、绘出罪恶的时代中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所过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中,作者写下了:“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农夫与富家公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夫辛苦耕耘,富人轻松地巧取豪夺。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做一个顺民只会生活的很悲惨, 好人是不能再生活下去了,好人只有一条出路“逼上梁山”去做“强盗”。然而“强盗”却不会像公子们一样,欺压贫苦百姓,而是劫富济贫,伸张正义,他们其实是善良的人民,是百姓心中的英雄,是“忠”与“义”的代表。一、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忠义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可见“忠”和“义”正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作品真正用意所在。 水浒传共塑造
3、了108位英雄好汉,它的忠义思想是通过每一位人物体现出来的,每一个都践行了“忠义”二字。以宋江为主所体现的是“先忠后义”的忠义观,以李逵为主所体现的是“先义后忠”的忠义观。其实“忠”与“义”无所谓先后之分,重要的是都存在于每一个梁山好汉心中。水浒传所描绘的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历史,当时的社会一片混乱,官府欺压贫苦百姓,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农民被迫起义。水浒传就通过一系列英雄人物的描写,使人们看清楚当时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忠义与他们的反动起义并不矛盾,他们的造反是官逼民反的结果,金圣叹曾说过:“乱自上作”,一句话点出了水浒传官逼民反的现实意义。水浒传所描写的众多英雄都是在官府和
4、豪绅恶霸的欺压下走投无路,最后通过不同的途径被迫上梁山参加农民革命起义。忠义思想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忠与义呢?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忠和义两个字本身各自有其复杂的内涵。说文解字对忠的解释是:“忠者,敬也,从心中声。”忠的含义大致是指主体内在的虔敬之心。在孔子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中,忠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指对他人尽心尽力的精神。二是指臣子对国君、对国家的尽力负责的道德。一个“义”字虽然只有简单的三笔,但是却是难以诠释的。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义者,宜也。”义的含义也可以分为两层:一是与利益相对。二是适宜而恰当的行为。忠与义,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解释意思,却要用一生去诠释它的意义。二
5、、忠君与忠国纵观水浒传,忠的思想在这里也分为两个方面:忠于国君与忠于国家之分。毫无疑问宋江的“忠”是忠君,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孝两全,义字当天,人称“及时雨”,深受百姓的尊敬,但他并无半分非分之想,安于“押司”的职务,一心为国君效力。结果却遭人陷害被流放,而他仍坚信朝廷会公正对待。当晁盖带领梁山兄弟救他之后,宋江依旧坚信皇帝是受奸人蒙蔽,不愿背叛皇帝。在他成为义军首领之后,仍然怀着“忠心愿平虏,保民安国”的宏愿”。他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又一次显示出他内心深处对皇帝的期望。当水浒的事业风生水起时,他又迫切希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他大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只反高俅之类的奸佞,不反皇帝,
6、连宋徽宗都说宋江所说的“天”即是“朕自己”。宋江正是用他的一生去诠释了“忠于国君”的含义,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忠君形象。然而也正是因为宋江的忠君,他才带梁山义军走上招安的投降道路,让打不垮、压不倒的农民起义军终于从内部瓦解,最终失败。很多人都责备宋江是愚忠。的确,忠于国君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深深埋在宋江的脑海里。可是我们来看看这个宋朝皇帝,是否值得宋江如此忠诚。施耐庵对于宋徽宗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是这个皇帝的形象却是个典型的昏庸皇帝。在他二十多年的统治时期,宠信奸佞、迷信道教、大肆收刮民财、奢靡腐朽之至,以至最后被金兵掳去。诚然,对于这样的国君是不值得再寄予厚望的,但是我们不可以片面的责备宋江,对于
7、宋江的忠君思想,应该设身处地的从他的角度去考虑。宋江从小受到儒家理论的教导,“忠孝双全”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任何违背这种理论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都是无法容忍的。宋江作为作者主要塑造的人物,他的身上必然也会存在作者的影子。那么施耐庵本人又是什么样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末农民起义鼎盛时期,正是元朝社会混乱、朝政不明的时候,施耐庵对于政治的黑暗已经没了信心,他四处搜集资料写出了巨著水浒传,书中处处揭露腐败透顶的北宋封建反动统治阶级,痛斥朝廷是怎样造成了“官逼民反”的悲剧,目的就是反讽时事。无论是宋代末年的宋江还是元代末年的施耐庵,都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自我意识没有觉醒,“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他们内
8、心难以根除的毒瘤。水浒传里也充满了反招安斗争,他们的“忠”是忠于国家。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粗直率真的李逵。当朝廷差人到梁山降诏“招安”,萧让刚刚读罢诏书,李逵就从梁上跳下来,夺过诏书撕得粉碎,揪住陈太尉拳打脚踢,边打边骂:“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好汉,来招安我们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你做的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到皇帝!你莫来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开诏的官员都杀了!”显然,在李逵的心里没有大宋朝,更没有宋徽宗,他的心里只有这个国家。谁正义谁心中有百姓谁就做的这个皇帝。也许我们认为李逵是一个粗人未必有这么深的认识,但是正因为李逵的内心是单纯的,他只知道宋江哥哥对人民对兄弟都很好,所
9、以宋江哥哥做得这个皇帝。反过来想,这种思想难道不是忠于国家的民族大义的体现吗?直到打败方腊之后,宋江把毒酒也让李逵喝了,当时的李逵还大叫道:“哥哥反了罢!”从始至终李逵的心中都是只有国家,只有宋江哥哥。 忠于国家与忠于国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忠的思想的体现,本身无对错之分。古人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上层士族阶级还是下层草莽阶级都应该心存为国为民的精神。只是宋江不该一味的忠于一个昏庸的皇帝,他的忠害了自己也害了他的兄弟们,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这个悲剧也为后人敲了个警钟。三、正义与失义水浒传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思想还有“义”。“义”字见于春秋战国时代,主要是儒家、墨家等各家之本,主要是一种
10、人际关系规范。然而,在历代统治者那里,“义”更多的是符合其统治利益的工具。而对于苍生,水浒英雄的劫富济贫、杀贪除霸才是他们心中应有之“义”。人心正义就是民心所求,而民心才是真正的“天”。我国封建时代皇帝自命为“天子”,封建统治阶级吹嘘自己是“受命于天”,他们的命令就是“天意”,而水浒传所揭露的是朝廷不明,天子昏昧,奸臣当道,因而统治阶级已不是“天”的代表了,他们是“违背天意”,“逆天行事”。只有梁山泊的英雄好汉的抵御边疆外犯,劫富济贫的行为,才是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真正称得上“替天行道”,才真正赢得了百姓的民心。水浒传反映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和广大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梁山泊起义军打下
11、各州县后,总是打开仓库,周济满城百姓,对百姓秋毫无犯,正因为这样,人民才那么热爱起义军,那么同情梁山泊英雄好汉,历朝历代传诵水浒英雄的事迹。梁山好汉的义气行为有多方面的表现,最为让人感动的要数他们的见义勇为和兄弟义气。见义勇为,顾名思义就是看到正义的事情要奋勇的去做。因此见义勇为,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是面对突发的事件,而面对的对象又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不相识之人,这种精神尤其符合当时生活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百姓,他们寄希望于一些正义之士来拯救他们。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李逵、阮氏兄弟等就是农民起义军队伍中见义勇为、勇猛非凡的杰出人物。纯朴无邪的花和尚鲁智深,他为了营救金翠莲父女,为了救护林冲,
12、为了营救史进等等一系列事件,宁愿弃官远逃,削发为僧,流亡江湖。他在为受苦难的百姓打抱不平的时候,从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他“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底。”的人生信念赋予了他不畏豪强的英雄气概。鲁达的形象通过一系列事件一步步丰满,为人所称道。在任何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正是他的大义所在,这就是他的侠肝义胆。黑旋风李逵更是名副其实的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大英雄,他是最天真、最憨厚、反动意识最强烈的人物。虽然他的信念“先打后商量”显示出他的鲁莽,但是他的形象仍旧深受我们的喜爱,因为他对农民起义事业始终是忠心耿耿,不论是劫法场,打大名府,总是勇敢当先,义无反顾,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妥协思想,因为正
13、义是他心中永恒的法则。水浒传中“义”更让人感动的是情深义重的兄弟情义。当宋江一听说黄泥岗事发,就立即通知晁盖逃亡;朱全、雷横暗中下决心争着私放晁盖,后又私放宋江;各路兄弟一听说宋江被冤枉就不顾生死去劫法场;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等等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这些好汉是怎样的生死相托、患难与共。水浒传的“义”又岂止只是局限于相识的好兄弟中。古人曰:“来而往之,人之常情,投以木瓜,报以琼瑶,交友之道。”武松与张青之间就是如此。张青不过是偶然间认识了武松,尚且谈不上什么兄弟交情,更无半点来往。此时的武松不过是一个流放的囚徒,与他交涉只能带来危害而无半点好处。但张青是如此的可爱,他对于武松一见如故,相见
14、恨晚,第一次的见面就捧上一颗真挚之心。武松走了,张青心中却很是牵挂,他深知武松此去是凶多吉少,极有可能会返回来。于是预先就布置手下,生怕误伤了武松,他是如此心思细腻,如此全心全意,救下武松后,不得已要送武松上二龙山,为防万一,将武松换成了行者模样,直到确定一切妥当,才送他上路,一生交友,张青已足。难能可贵的是水浒传中的义不只是存在于众多水浒英雄中,就连小人物弱百姓也有义气,这就是情义的施与还。受人之惠,便当图报,是国人心中的一条行为准则。它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成为一种自觉的人生律条。春秋战国时的荆轲,知遇于燕王,便以生命为报,留下了“荆轲刺秦王”的千古绝唱。这便是“义”的又一层含义。公孙胜应
15、七星聚义,劫财入伙,在梁山与哥们畅快之时,不忘老母和恩师罗真人,特地请假去探望,罗真人隐居深山,讨不到金钱官位,也谈不上口腹享受,很可能还要循规蹈矩、小心侍奉,这种清苦怎能与梁山的快乐相比,但是公孙胜还是去了。史进亦然,当王进要走时,他含泪挽留,要为老师养老送终,后来山高水远地去寻师,在他的心中会永远为老师留下一个位置。鲁智深打死郑屠后,逃奔到代州,不期而遇他救过的金家父女,缉捕的榜文用一千贯钱来悬赏,而金家父女却不顾一切地庇护鲁达,这也是“报恩”思想的巨大作用。与金家父女相近的还有李小二,李小二先前在东京遭了官司,幸亏林冲为之周旋,才得脱免,又得到林冲资金相帮,才得以投奔故人。后来林冲被刺配
16、沧州,不期而遇李小二夫妻,二人把林冲接到家中好好款待,缝补衣服,当陆谦来沧州设计害死林冲时,也是李小二通信,让林冲有了防备之心。金家父女与李小二夫妻都是平头百姓,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尽其所能,全心全意的报答恩人。无论是鲁达就金家父女还是林冲帮助李小二,都是一种善心的举动,并没有要求报答。恩是无法称量的,报更是无边无垠的,这种情义的施与还,何尝不是一种人心之义。“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的时代是缺乏“义”的,民心所求,“义”就会随着小说而来,“义”作为官方所规定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悬浮物,成为只说不做的标本。水浒传的英雄们,大多都是草莽粗人,模样凶神恶煞,极
17、少有眉清目秀之人,不符合既定的形象,但是他们只做不说,以行动来证明一切,他们有着纯真的性情,善良的本性。尽管他们赌博喝酒,粗鲁野蛮,也不乏破格之举,是有缺点的英雄,却也广为人爱。事实上,在水浒传中,那些被称为正义之名的行为,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讲,并非都有真正的正义之实。其中也有失美失智之义、失德狭隘之义、鲁莽刚猛之义。平定方腊之后,大多梁山好汉都封了官衔,军师吴用日日闷闷不乐思念与宋江的兄弟之情,他梦到宋江与李逵给他托梦说:二人已经死于朝廷的毒酒,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深处。第二日吴用就独自奔到楚州,才知宋江果然已死。于是他安排祭礼来到坟前,痛哭涕下。正要自缢而死时见到花荣,原来花荣也做了同样
18、的梦,撇下妻小独自赶来,两人决心一起自缢而死,以表对宋江的忠心,从此这里便有四座大坟墓相对。吴用与花荣的死是何其不值。吴用要报恩,可是报恩有很多方式,他却选择以死相报,宋江是冤枉而死,只有吴用才可以为宋江讨回公道,结果他却没有报这个该报之恩,死的不明不白通过托梦向皇帝诉冤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吴用这种宁可自杀也不去为宋江讨公道的做法,就是对他最大不义。而花荣又何尝不是一种消极态度的人呢,他不愿在官场上与奸佞同流合污,因此活的太累,他看到太多看不惯的事情,又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他就选择自杀,这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也会让人看不起,认为他无能,花荣死了,而那些奸佞之人却活的好好的。吴用与花荣的义是失智之
19、义。在水浒传中,最让我痛心的是李逵的死。当宋江得知自己喝的是毒酒,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把李逵叫来饮酒,待李逵半醉后才告诉李逵喝的是他自制的毒酒。李逵这个人,在战场上永远都是冲在最前面,经历一次次大灾大难,都没有死于敌人刀下。却把自己的命断送在自己最为信赖的大哥手中,实在是一场悲哀。宋江之所以要亲手毒死李逵就是因为李逵对宋江的忠义之心,宋江死后李逵一定会给他报仇,可是宋江不愿意,宋江看中的是那个“忠义”的名声,他要保全自己的一世清名。宋江的义是失德狭隘之义。四、忠义观的悲剧伦理性忠与义,是儒家宗法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如果没有忠与义的维系,就没有国家的
20、完整,也没有梁山泊秩序井然的治理。因此,忠义双全成为了古人毕生追求的名声。水浒传也同样宣传着忠义双全的理想,然而这种忠义观却有着深刻的悲剧伦理精神。梁山泊悲剧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梁山泊的英雄好汉对于忠义观伦理精神的实践和遵守,由此造成了失败的命运和强烈的悲剧情感体验。这种伦理观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格。这种悲剧伦理精神主要从两个人物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示:宋江和李逵。儒家封建伦理标榜忠义双全,但是“忠”属于封建等级伦理,“义”属于人人平等层面的伦理。从众多梁山泊的悲剧我们认识到忠与义是不能双全的,这就是梁山好汉的性格复杂性所在。宋江是如此的忠:当他被刺配流放时,梁山好汉下山来接他,花荣要给宋江开枷,
21、宋江却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当山寨头领苦苦想留他时,宋江坚决拒绝。由此可见,宋江的忠诚之心一般人未能比,他的忠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晁盖死后,他坐了第一把椅,这时他将大厅的匾牌“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宋江受招安后,成了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出力,保境安民,他从一位草寇首领成为朝廷的顺臣。在他的心中:皇帝是代表天意的,皇帝不负我,我定不能负皇帝。“义”是宋江人格魅力的基础,他仁爱宽厚,仗义疏财,他尤其同情那些贫苦的百姓。当他们走投无路,或是面临危急关头时,宋江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因为他的义气,使他获得了“及时雨”“呼保义”等称号,这都是对他义气当天的褒奖。然而他的忠与
22、义却是导致他悲剧的原由。私放晁盖、杀阎婆惜是枉法不忠,篡改晁盖遗嘱又是不义。宋江只能在忠与义的漩涡中挣扎,他的忠义观的结果就是梁山兄弟离散身死,他自己也被奸臣害死。最为让人心痛的是,他因为怕李逵在他死后会造反从而破坏了他的忠义名声,因而毒死李逵 ,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于“义”的践踏。宋江在忠与义之间的取舍是无奈又是必然的选择,作者以这种方式嘲讽了宋江一贯奉行的忠义伦理。再看李逵又是如何体现忠义观的悲剧伦理精神的。李逵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因为一些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闹出人命,但是他每每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为非作歹的人闻风丧胆,这就是李逵“义”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造反思想大胆超前,但是他
23、也是忠于梁山事业,忠于晁盖哥哥和宋江哥哥,他也是一个“忠义”之士。李逵的悲剧命运就在于他对于宋江的忠诚的态度上。在梁山好汉劫法场中,李逵舍身一路背着宋江,在这次战斗中他是头一功劳,这已经显示了李逵的忠心。在他跟随宋江上梁山后,积极维护宋江的领导事业,不仅完全服从与宋江每次战斗的安排指挥,奋勇杀敌,而且在宋江逼他作违反自己心愿的事情时,他也都委曲求全。李逵是一个性格暴躁的刚烈汉子,他岂是这种人,只因“忠”的思想压抑了他的本性。李逵吃了宋江的毒酒,知道自己要死,却无半点怨言,只是垂泪道:“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后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员小鬼。”并且嘱咐众人,死后要与哥哥一起埋葬。李逵的忠已经达到了登
24、峰造极的地步。李逵的性格复杂之处在于他本身“义”先于“忠”,没有李逵与宋江以及梁山好汉之间的义气相投,他就不会对梁山,对宋江忠心耿耿。然而他的身上“义”与“忠”也是相互矛盾的,他义薄云天,不愿效忠与朝廷,效忠于皇帝,在反对招安的问题上他立场坚定,反应激烈,却又对同自己的政治立场有着极大反差的宋江俯首称臣,忠心耿耿,甚至最后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性命交付于他,他的“义”最终没能跳出“忠”的圈子,导致他的悲剧结局。也许大家会问宋江已经带领梁山泊好汉招安,朝廷的皇帝为何还要遣散梁山队伍,赐死宋江。难道真的就仅仅因为奸佞搞鬼吗?其实不然,在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中,皇帝是唯一真正掌握权力的主宰者。他唯一担心
25、的就是他的江山不稳,他可以容忍部下贪污受贿,作威作福,却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反抗。尽管梁山人打着“忠义”的旗号,宣称效忠皇帝,只反奸臣,但是只要是树旗反对,他就不可饶恕。以他的本意,是要铲除梁山,一一砍头示众,可是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好改剿为抚,招抚梁山,让他的江山坐稳。然而招安后的梁山仍旧是他的一块心病,给他带来了难题,他必除之而后快,因而借奸臣的手除去梁山。这就是宋江至死效忠的皇帝,这对于宋江的忠义是多么大的讽刺。水浒传在我国人民中间引起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和影响了中国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进行反抗斗争。它成为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奴役阶级反叛的经典。梁山泊英雄的名字,绰号常
26、常被历来的反叛者假借。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著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较高成就,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借鉴。它不但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之中。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感动了古人,也感动了我们,这种感动也将永久持续下去。参考文献:1郑公盾.水浒传论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55-90.2王鸿卿.水浒传与义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15-30.3曲家源.水浒传新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138-144.4于汀.说水浒话侠义M.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1:360-362.5黄海.试以李逵为例解析水浒传忠义观的复杂性D.长沙:长沙民政职业技
27、术学院,2008.DISCUSSION ON “OUTLAWS OF THE MARSH” CONCEPT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LI Jun-liAbstract: “Outlaws of the Marsh” primary coverage is the whole process which display Liang Shanbos peasant revolt that Song Jiang is the leader from beginning to fail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books ma
28、in Idea is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 This essay interprets from the main Idea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This essays main task is analyze the characters difference about loyal to country or loyal to monarch and analyze their performance of righteousness or unrighteousness, as well as analyze the amnesty that the Concept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cause, and therefore deliberate the Ethical tragedy spirit, learn from experience of heroes sadness. pity and regret in a troubled time.Key words: “Outlaws of the Marsh” ; loyalty ; righteousness ; tr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