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说明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题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题西林壁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
2、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题西林壁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选编这两首古诗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或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能背诵并任选一首默写。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建议1.课
3、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庐山的挂图(或投影片、录像片断等),课文范读录音带。2.两首古诗特点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望天门山借景抒情,诗中有画,可让学生读读画画、读读讲讲。题西林壁可采用读读议议、读读演演的方法学习。3.学习望天门山,可先让学生自己把诗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以上是第一个教学环节。第二环节,让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
4、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仅仅是用白话翻译古诗。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请同学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短文。然后在班上交流。第三环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4.题西林壁这首诗字面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可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这首诗的含义,还可采用采访的方法交流讨论的心得。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么看?是只看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
5、他的优点?还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事例,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还可以用采访的形式交流。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学习这首诗后受到的启发。思考middot;练习1是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并能默写其中一首。两首诗歌的内容风格不同,朗读时感情处理也应不同:第一首写壮观之景、抒豪迈之情,读的时候要读出气势;第二首借常见的现象,悟人生哲理,要读得亲切自然。第二首诗朗读时,还应注意重音的掌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面加点的词要
6、读得重一些,这些词都是每句诗强调的重点,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在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基础上多读几遍,很容易背诵。默写时,应注意标点符号,可先让学生了解绝句的四句诗都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相间的形式,另外还应注意把字写正确,特别注意易写错的字,如:孤、壁、缘、峰、庐、真。思考middot;练习3,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将诗中的道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得到更多启示。启示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讨论不要偏离课文的内容。四、参考资料李白(701;一;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时博览群书,以才闻
7、名于天下,不屑于科举。23岁时出蜀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婚后留居湖北安陆,又移居山东。41岁时应诏进京,后因权贵陷害离京,又漫游齐梁、东鲁、幽冀,隐庐山。后因安史之乱中做了永王李的幕僚而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卒于当涂(今安徽)。李白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影响。苏轼(1037;一;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目中的西林指西林寺,位于庐山东林寺西,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内容总结(1)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说明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