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6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68页).doc(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第 66 页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题 目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作 者学 院专 业学 号指导教师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化学化工学 院 应用化学 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学生姓名: 学号: 0706020206 专业: 应用化学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2011 年 3 月 8 日开始至 2011 年 6 月 10 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
2、主要内容: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6 发题时间: 年 月 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
3、论文)答辩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摘 要本设计是年产2.5万吨PVC的氯乙烯合成工段的初步工艺设计。本设计采用了设计采用了乙炔气体和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再聚合而成的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对各工段反应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4、;对各工段的生产原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工作管道设计,选型进行了理论计算。探讨了PVC和VC合成过程中三废处理技术。关键词: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工艺设计Abstract This is the primary technical design of vinyl chloride PVC synthetic Process with annual production of 25,000t/a. The design adopts the synthesis of vinyl acetylene and hydrogen chloride gas and then polyme
5、rized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alculate the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of each section. Explain the producing principles ; procedure of. Each section . Calaculate the Piping design ; selection of work by theoretical . Discusses PVC and VC synthesis process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
6、s: polyvinyl chloride, synthesis, production engineering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聚氯乙烯(PVC)11.1.1 聚氯乙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1.1.2 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11.1.3聚氯乙烯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21.1.4 聚氯乙烯系列聚合物的性质41.2 氯乙烯(VC)41.2.1 氯乙烯的合成41.2.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81.3 聚氯乙烯合成方法81.3.1 典型聚合工艺概述91.3.2 典型聚合工艺技术特性比较101.3.3 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机理111.3.4两条主线131.3.5 影响聚氯乙烯颗粒形态的主要因素1
7、41.3.6 杂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61.4 生产工艺流程181.4.1生产工艺流程图181.4.2 工艺指标191.4.3主要原料和产物的物化性质19第二章 工艺计算 222.1 物料衡算222.1.1 计算依据222.1.2 计算232.2 热量衡算302.2.1 衡算方法302.2.2 标况下有关物化数据表3312.2.3 计算31第三章 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383.1 石墨冷却器的选型383.1.1 已知条件383.1.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383.2 石墨预热器的选型393.2.1 已知条件393.2.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393.3 石墨冷却器的选型403.3.1 已知条件
8、403.3.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403.4 转化器的设计413.4.1 已知条件413.4.2 计算413.5 泡沫水洗塔的设计433.5.1 已知条件433.5.2 塔径的计算433.5.3 孔的布置443.5.4 塔板的压降443.5.5 稳定性453.5.6 液泛453.5.7 物沫夹带:463.6 主要设备一览表46第四章 主要管道管径计算和选型484.1 HCl进料管484.2 乙炔气进料管494.3 石墨冷却器的进料管494.4 多筒过滤器进料管494.5 转化器进料管494.6 转化器出料管504.7 石墨冷却器进口管504.8 40%盐水进料管514.9 循环水管514.
9、9.1 石墨预热器514.9.2 转化器514.9.3 石墨冷却器524.10 总进水管524.11 部分管道一览表52第五章 合成工段中三废的产生及处理545.1 氯化汞触媒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545.1.1 氯化汞触媒的产生545.1.2 氯化汞中毒机理545.1.3 废HgCl2触媒的处理545.2 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中毒机理及处理545.2.1 尾排氯乙烯外逸的产生545.2.2 中毒机理555.2.3 对VC泄露的综合治理555.3 废水的处理555.3.1 废水排放标准1555.3.2 废水的处理方法565.4 废气处理565.5其他三废的处理57第六章 安全生产防火技术586.
10、1 厂区安全生产特点586.2 乙烯合成的安全技术586.2.1 原料及中间提的闪点、自燃点、爆炸范围586.3乙炔爆炸586.3.1 氧化爆炸596.3.2 分解爆炸596.3.3 乙炔的化合爆炸596.4 氯乙烯的燃烧性能596.5 安全措施59第七章 经济核算61第八章 总 结65致 谢 .66第一章 绪 论1.1 聚氯乙烯(PVC)1.1.1 聚氯乙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合成树脂是塑料工业的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塑制成一定形状的材料,在常温下它的形状不变,是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热塑性塑料的原料之一的聚氯乙烯树脂,在世界各国合成树脂的生产、品种及消费上均处领先地位。我国也是
11、如此,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居于各树脂及加工制品之主。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 聚氯乙烯材料制品性能优良。有独特的使用功能。(2) 基础原料资源广,为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 以聚氯乙烯制取的合成材料可代替钢铁和木材使用,而且节能显著,每生产立方米。通用塑料,其能耗为148.6千焦,而生产1立方米钢材能耗为356.7106千焦。(4) 用于农业生产,如地膜、大棚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5) 聚氯乙烯塑料不仅在建筑、农业及包装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在电子器件、交通运输、机械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也均得到重用。1.1.2 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20世纪的30年代50年代是塑料工业迅速
12、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有许多合成塑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形成工业化。 自1835年法国化学家V.Regnault首先发现了氯乙烯,于1838年他又观察到聚合体,这就是最早的聚氯乙烯。1872年包曼(Baumann)报导了氯乙烯的制备,并观察到在强烈阳光照射后,氯乙烯逐渐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白色固体物。经历数十年直到1910年德国与美国研究了氯乙烯在紫外线和过氧化物存在下的聚合反应。1910年,Ostromislensky在进行氯乙烯研究时,也获得氯乙烯聚合物,称之为Cauprene chloride。1920年,德国研究聚氯乙烯已相当活跃,这时美国联碳化学公司与杜邦公司对氯乙烯聚合物的制备发表了专
13、利。这标志着氯乙烯及其聚合物的制造已进入实用技术阶段。1920年,在美国的柏寨森 (BURGHAUSAN)的瓦克(WACKER)公司制取聚醋酸乙烯,用它与氯乙烯共聚制得一种新材料。该材料易加工,且不再发生分解因它具有内增塑性,可用作涂料和硬模塑制品,开辟了以内增塑的办法解决了聚氯乙烯的加工。另一方面也为聚氯乙烯从共聚改性作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对聚氯乙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又于1932年发现聚氯乙烯的低分子增塑剂。英国帝国化学公司于1937年采用高沸点液体如磷酸酯类增塑聚氯乙烯,得到了类似橡胶的物质,从而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橡胶市场,成为橡胶材料的代用品。 德国法本公司于1932年采取乳液聚合法
14、生产聚氯乙烯,定名为“伊奇利特”(Igelit),以后于1933年美国碳化物和碳化学公司系统的“贝克菜特”(BAKBLITE)公司等用溶液聚合法建立了小型工厂,商品定名为“维尼”利特(ViNYILITE)。 聚氯乙烯自工业化问世至今,六十多年来仍处不衰之势。占目前塑料消费总量的29%以上。到上世纪末,聚氯乙烯树脂大约以3%的速度增长。这首先是由于新技术不断采用,产品性能亦不断地得到改进,品种及牌号的增加,促进用途及市场的拓宽。其次是制造原料来源广、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在耐燃性、透明性及耐化学药品性能方面均较其它塑料优异。又它是氯碱行业耗“氯”的大户,对氯碱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世
15、界主要聚氯乙烯生产国来说:一般耗用量占其总量的2030%。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化工的发展,为聚氯乙烯工业提供廉价的乙烯资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促使氯乙烯合成原料路线的转换和新制法以及聚合技术不断地更新,使聚氯乙烯工业获得迅猛的发展。从上述期间可看出聚氯乙烯树脂在主要生产国的产量与消费量均有近2%的增长率,而在其余国家和地区均略高于3%。1.1.3聚氯乙烯制品的开发与应用技术聚氯乙烯作为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今年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它综合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人类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当前高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的旺盛需求,也推动着中国聚氯乙烯产业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上,还
16、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聚氯乙烯产业,有像中国今天这样拥有一个广阔的应用市场和高速发展态势的局面展现于世人面前。原料和能源圆满解决之际,将是迎来巨头争霸之时。届时中国的聚氯乙烯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消费都会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聚氯乙烯有着璀璨的前景。聚氯乙烯树脂广泛地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建材,轻工等行业。可用来加工成金属线包皮,薄片,板材,软管,管道配件,皮革,软质制品和玩具,也可用来加工成食品包装膜,包装盒,食品机药物装瓶,以及硬管,透明片,型木等。(1) PVC 型材技术应用在西欧,每年大约有150万t的PVC 用于制作管材(主要用作输水管) ,是最大的PVC 市场,约占PVC 材料的60%。为了
17、增强竞争力,近几年人们致力于管材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开发。新改良的加工技术在使用少量的主要原料后,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承受力,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如今用于污水排放管的芯层发泡管内径逾500 mm。在压力管方面,列式或脱机式执行的分子方向达到了相同的爆裂压力要求,但只需近一半的壁厚。通过挤压成型生产双壁式内管是一种新技术,在满足高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轻管材质量。PVC 门窗型材以及含有EVA 与PE 改性剂的PVC 是一种新型材料,可用作护栏杆。在管子改造方面,可将一根预先变形弯曲的管子从破裂的旧管子中穿过,然后用过热蒸汽使其恢复整形。破裂的旧管子宽度最大达450 mm ,该改造工艺简单,管子安
18、装方便、密封性好。2002 年西欧PVC 挤出型材消费量为130万t ,其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制造高强度塑钢门窗,其它重要用途如做百叶窗、电缆槽以及发泡型材或实心型材,用于建筑装潢及制造冬季花园、门框以及鞋模等。(2) PVC 改性技术在改性方面,有PVC 接枝共聚物、PMMA 改性及丙烯酸酯改性,这些PVC 改性材料在市场上平均分布。德国PVC 接枝共聚物的消费量逾20万t/ a,占欧洲首位,采用的一种工艺可生产高散重物料,这种物料具有极好的均匀分布,并且可达到人们希望的聚合釜的高产量、高效率以及型材的高品质。(3) PVC 专用料应用硬膜占PVC 原料的最大份额, 除了K值为5760的标准产品
19、外,还有氯乙烯共聚物和醋酸乙烯酯,这种材料提高了包装膜的拉伸强度,并且也提高了家具膜、信用卡的胶合力和粘合力。乳液PVC明显加快了物料的成形过程,提高了熔融均匀度,减少了流水作业的故障,也提高了抗静电能力。超细粉末PVC 树脂这种超高分子质量专用料有助于消光及表面的结构成形。PVC 接枝共聚物提高了硬膜制品的强度,提高了压延过程的分离作用。在软膜方面优先发展透气的K值为70的PVC制品。这种特殊制品属于超高分子质量PVC ,用于做软膜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属增强性的EVA 或丙烯酸酯PVC 接枝共聚物。该PVC 软制品减少了增塑剂的迁移,同样也减少了软膜脆化,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冷脆性。2001
20、年,西欧糊状PVC 树脂加工量为60万t 。该产品的专门用途为地板夹、人造夹、汽车底层保护漆、乙烯护墙纸、平面图、金属板涂层、转轴的旋转铸品以及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一种微细孔径的超细粉末PVC 专用料通过添加增塑剂可形成用于涂料的孔隙率稳定的糊状树脂,这种糊状树脂基体可着色或加热成形,同时可以熔融成PVC 软制品。根据乳液法生产的PVC 新产品改进了发泡过程,通过发泡可以生产专用精细发泡人造革、高白度墙纸,还可以进一步制成无发泡产品和配方,并可以生产高档快速涂料。针对糊粘度的下沉问题,在投用橡胶稀释剂过程中,使用了约30m 的PVC 均聚物或聚乙烯异分子共聚物,或者是醋酸乙烯酯异分子共聚物。开发
21、的单釜生产时间最短的技术,一方面需提高低冷脆性温度,另一方面还需提高快速熔融特性,使专用单分散体橡胶稀释剂在微量的增塑剂作用下用于生产低粘度糊状树脂。重质乳液糊状树脂用于涂地板夹表层,目的是使其高透明、低吸水,并且保持低浊度。新的超高分子质量专用料提高了研磨性,成为人们理想的无光泽表层涂层。1.1.4 聚氯乙烯系列聚合物的性质聚氯乙烯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比重为1.3921.4不溶于水,汽油,酒精,氯乙烯,可溶于酮类和氯烃类溶剂,无毒无臭。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表1.1 质量标准 GB5761-93型号平均聚合温度/粘数/(ml/g)K值聚合度/P参考用途SG-148215414
22、4777518001650高级电绝缘材料SG-2505143136747316501500电绝缘材料,一般软制品SG-2530135127727115001350电绝缘材料,农膜,塑料鞋SG-4565126119706912501150一般薄膜,软管,人造革,高强度硬管SG-5580118107686611001000透明硬制品,硬管,型材SG-6618106966463950850唱片,透明片,硬板,焊条,纤维SG-765595876260850750吹塑瓶,透明片,管件SG-868586735955750650过氯乙烯树脂1.2 氯乙烯(VC)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原料,本设计就是电石
23、法合成聚乙烯的合成氯乙烯单体的工段。1.2.1 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是由乙炔与氯化氢在升汞催化剂存在下的气相加成的。(1) 反应机理 + 1248kJ/mol上述反应实际上是非均相的,分5个步骤来进行,其中表面反应为控制阶段。 外扩散 乙快、氯化氢向碳的外表面扩散; 内扩散 乙炔、氯化氢经碳的微孔通道向外表面扩散; 表面反应 乙炔、氯化氢在升汞催化剂活化中心反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 内扩散 氯乙烯经碳的微孔通道向外表面扩散; 外扩散 氯乙烯自碳外表面向气流中扩散。 (2) 催化剂 载体活性炭 用作催化剂载体的活性炭,一般是由低灰分的煤加工制成,并经750950高温水蒸气活化,以氧化(或称“烧
24、掉”)成型后炭粒内部的挥发组分,使形成许多微细的“孔穴”和“通道”。因此,活性炭具有非常惊人的表面积,如利用低湿氮气吸附法或苯蒸气动态吸附法,可测得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其每克重量就有8001000m2的表面积,这一数值又称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气体或液体中微量杂质的吸附分离过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毒面具以及催化剂的载体。 升汞 在常温下是白色的结晶粉末,分子式HgCl2分子量271.52,升华点302。在此温度下固态升汞可以直接升华变成蒸气态。升汞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且依温度上升而增加,升汞在水中的离解(或称水解)作用很小,只占溶解的升汞
25、分子总数中的0.1%,且水溶液实际上不导电,说明这种化合物为共价键的性质,升汞在水中的微量离解不产生Hg2+离子,而按独特的方式进行:纯的升汞粉末(无载体活性炭时)对氯乙烯合成反应并无活性,而一旦吸附于活性炭表面,由于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对该反应有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是迄今为止该化学反应最为理想的催化剂。工业生产中宜选用纯度99%的升汞试剂作为催化剂的原料。 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众所周知,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也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的物质,即当进行可进反应时,催化剂对两个相反方向的反应速度具有相同的效力。以乙炔与氯化氢气相合成氯乙烯的反应来说,在100180范围的热力
26、学平衡常数是很高的,说明在上述温度下该反应如达到平衡,则有获得高收率氯乙烯产品的可能。但反应动力学实验证实,当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在上述温度范围的速率几乎等于零,而以升汞的活性炭催化剂用于反应时,反应过程就大大地被加速,这时的平衡常数是很大的,催化剂与乙炔生成了中间络合物,再由中间络合物进一步生成氯乙烯,也即催化剂的存在改变了反应的历程(机理)和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达到加速反应的效果。由于催化剂并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只是升华或中毒造成一些损失,所以1kg上述催化剂可合成1000kg以上的氯乙烯单体。目前,工业生产用催化剂,系以活性炭为载体,浸渍吸附812%左右的升汞制备而成,这里的含汞量系指每
27、100份活性炭(干基)合升汞812份(摩尔比)。如前所述,纯的升汞对合成反应并无催化作用,纯的活性炭也只有较低的催化活性,而当升汞吸附于活性炭表面后(比表面积下降到600800m3/g,即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3) 对原料气的要求氯乙烯合成反应对原料气乙炔和氯化氢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均有严格的要求。 纯度 如果原料气纯度低,使二氧化碳、氢等惰性气体量增多,不但会降低合成的转化率,还特使精馏系统的冷凝器传热系数显著下降,尾气放空量增加,从而降低精馏总收率。一般要求乙炔纯度98.5%,氯化氢纯度93%。 乙炔中磷、硫杂质 乙炔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等均能与合成汞催化剂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吸附,使催化剂中毒而
28、缩短催化剂使用寿命。此外,它们还能与催化剂中升汞反应生成无活性的汞盐。工业生产采用浸硝酸银试纸在乙炔样气中不变色,作为检测磷、硫杂质地标准。 水分 水分过高易与混合气中氯化氢形成盐酸,使转化器设备及管线受到严重腐蚀,腐蚀的产物二氯化铁、三氯化铁结晶体还会堵塞管道,威胁正常生产。水分还易使催化剂结块,降低催化活性,导致转化器阻力上升,使乙炔流量增高产生困难。此外,水分还易与乙炔反应生成聚合有害的杂质乙醛:水分的存在还促进乙炔与升汞生成有机络合物,后者覆盖于催化剂表面而降低催化剂活性。一般,原料气含水分0.06%,能满足生产需要。 氯化氢中游离氯 氯化氢中游离氯的存在是由于合成中的氢和氯配比不当,
29、或氯化氢气压力波动造成的,游离氯一旦进入混合器与乙炔混合接触,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氯乙炔等化合物,并放出大量热量引起混合气体的瞬间膨胀,酿成混合脱水系统的混合器、列管式石墨冷凝器等薄弱环节发生爆炸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作为生产安全措施,一般借游离氯自动测定仪或在混合器出口安装气相温度报警器,设定该温度超过56时即关闭原料乙炔气总阀,作临时紧急停车处理,待游离氯分析正常时再通入乙炔气开车。正常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氯化氢中无游离氯析出。 含氧量 原料气(主要存在于氯化氢中)中含量用较高时,将威胁安全生产、特别当合成转化率较差,造成尾气放空中含乙炔量较高时,氧在放空气相中也被浓缩就更有潜在的
30、危险,系统中的氧能与活性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使精馏系统出现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氧在精馏系统中能与氯乙烯单体反应形成氯乙烯过氧化物: 后者与精馏系统中微量水分相遇时,会发生水解而产生盐酸,甲酸、甲醛等酸性物质, 从而降低单体pH值,造成设备管线的腐蚀,则产生的铁离子则污染单体,最终还影响到聚合产品的白度和热稳定性。因此,原则上应尽量将原料气中含氧量降低到最低值甚至零。仅工业生产上由于电解槽以及氯气、氢气和氯化氢气体的输送处理系统难免将空气泄漏,故一般规定控制在0.5%以下。(4) 生产条件的选择 摩尔比 提高原料气乙炔或氯化氢气的浓度(即分压)或使一种原料气配比过量,都有利于
31、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增加。但当乙炔过量时,易使催化剂中升汞还原为甘汞或水银造成催化剂很快失去活性,而当氯化氢过量太高,则不但增加原料消耗定额,还会增加已合成的氯乙烯与氯化氢加成生成1,1-二氯乙烷副产物的机会。因此,宜控制乙炔与氯化氢摩尔比在1:1.051.10范围,实际生产操作中,应结合合成气中转化氯化氢及乙炔含量的分析值来实现摩尔比控制的。 反应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加快氯乙烯合成反应的速度,获得较高的转化率。但是,过高的温度易使催化剂吸附的氯化高汞升华而随气流带逸,降低催化剂活性及使用寿命;此外,在较高温度下,催化剂在乙炔气流中可收集到4570馏分的液体,属二氯乙烯类物质,而催化剂上的升汞
32、被还原成甘汞或水银。因此,工业生产中尽可能将合成反应温度控制在100180范围。 空间流速 空间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催化剂的气体量(气体量习惯以乙炔量来表示,其单位为m3乙炔m3催化剂h。乙炔的空间流速对氯乙烯的产率有影响,当空间流速增加时,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减少,乙炔的转化率随之降低。反之,当空间流速减少时,乙炔转化率提高,但高沸点副产物量也随之增多,这时生产能力随之减小。在实际生产中,比较恰当的乙炔空间流速为2540m3乙炔m3催化剂h。此时,既能保证乙炔有较高的转化率,又能保证高沸点副产物含量减少。1.2.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1) 生产工艺流程缓冲器乙炔砂封混合器石墨冷
33、却器多筒过滤器石墨预热器转化器除汞器水洗塔碱洗塔冷却器图1.1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由乙炔工段送来的精制乙炔气,经乙炔砂封,与氯化氢工序送来的氯化氢气体经缓冲罐通过孔板流量计调节配比(乙炔/氯化氢=1/1.051.1)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进入石墨冷却器,用-35盐水间接冷却,冷却到-142,乙炔氯化氢混合气在此温度下,部分水分以40%盐酸排出,部分则夹带于气流中,进入串联的酸雾过滤器中,由硅油玻璃棉捕集器分离,然后混合气经石墨冷却器,由流量计控制进入串联的第一组转化器,在列管中填装吸附于活性炭上的升汞催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乙炔和氯化氢合成转化为氯乙烯,第一组出口气中尚有2030%未转化的乙炔
34、,再进入第二级转化器继续转化,使出口处未转化的乙炔控制在3%以下,第二组转化器填装活性较高的新催化剂,第一组则填装活性较低的,即由第二组转化器更换下来的旧催化剂即可。合成反应放出的热量通过离心泵送来的95100左右的循环水移去。粗氯乙烯在高温下带逸的氯化汞升华物,在填活性炭吸附器中除去,接着粗氯乙烯进入水洗泡沫塔回收过量的氯化氢。泡沫塔顶是以高位槽低温水喷淋,一次(不循环)接触得20%盐酸,装大贮槽供罐装外销,气体再经碱洗泡沫塔,除去残余的微量氯化氢后,送至氯乙烯气柜,最后去精馏工段。1.3 聚氯乙烯合成方法聚氯乙烯(PVC) 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
35、业化的塑料品种之一。在世界众多的塑料品种中,PVC 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便宜的价格以及与氯碱工业关系密切,自30 年代工业化以来,一直受到各工业国的普遍重视,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宗塑料品种。到目前为止,世界上PVC 生产的聚合工艺主要有5 种,即悬浮、本体、乳液、微悬浮及溶液聚合工艺。其中悬浮聚合工艺一直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绝大部分均聚及共聚产品都是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就拿美国为例,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悬浮聚合占87.8 % ,本体聚合占4.4 % ,乳液和微悬浮聚合占6.4 % ,溶液聚合占1.4 %。与美国相比,西欧乳液和本体聚合的比例较大,而日本则悬
36、浮聚合占的比例较大。1.3.1 典型聚合工艺概述(1)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一种成熟的工艺,典型的悬浮聚合过程是向聚合釜中加入无离子水和悬浮剂,加入引发剂后密闭聚合釜,真空脱除釜内空气和溶于物料中的氧,然后加入单体氯乙烯之后开始升温,搅拌,反应开始后维持温度在50 左右,压力0.881.22 MPa ,当转化率达到70 %左右开始降压,在压力降至0.130.48 MPa 时即可停止反应。聚合完毕抽出未反应单体,料浆进行汽提,回收氯乙烯单体。汽提后的料浆进行离心分离,使聚氯乙烯含水25 %,再进入干燥器干燥至含水0.3 %0.4 % ,过筛后即得产品,工艺流程见图1.2 。 无 离 热 子 助
37、蒸 空 水 剂 汽 气 离心分离干燥料浆气提悬浮聚合氯乙烯 料浆 产品 单体 未聚合乙烯 水 水蒸气 产品 图1.2 悬浮聚合流程 (2) 本体聚合本体聚合工艺不以水为介质,也不加入分散剂等各种助剂,而只加入氯乙烯和引发剂,因此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由于本体聚合过程中物料状态是由低粘液相逐渐变成粘稠而最终形成粉料,所以聚合就被分为“预聚合”和“后聚合”两个过程,预聚合是在一个有剧烈搅拌的立式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热靠反应釜冷却水套及回流冷凝器传出。氯乙烯转化率达到7%12%时即将物料送入后聚合釜继续反应,后聚合釜是本体聚合的关键设备,在此物料经历从液相低粘度到糊状再到粉末相的转化。聚合反应结束后,对
38、未反应的氯乙烯进行回收。离开聚合釜的物料是干粉,通过气流送到聚氯乙烯贮斗中,经多层振动筛分后产品送至称量包装机中包装。(3)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生产糊树脂的方法,通常采用水溶性引发剂(H2O2 或K2S2O8 等) 。把氯乙烯单体、水溶性引发剂、水、乳化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聚合釜中,在4055下聚合达到预定转化率(85%90%) 时停止聚合反应,聚合物胶乳经喷雾干燥,即得产品。回收未聚合单体。(4) 微悬浮聚合微悬浮聚合工艺,首先将氯乙烯单体、无离子水、乳化剂、油溶性引发剂以及其它助剂按比例预混合均化,使含引发剂的氯乙烯均化成小液珠,然后将其均化料通入聚合反应釜,升温至聚合温度。待达到预
39、定的转化率时停止反应,回收未聚合单体,聚合所得胶乳经喷雾干燥即得产品。(5) 溶液聚合溶液聚合是在聚合釜中氯乙烯单体在醋酸丁酯、丙酮等各种溶剂中进行聚合。这种方法有溶剂回收和使用时氯乙烯单体污染问题,并且生产成本高,所以仅适用于特殊用途。1.3.2 典型聚合工艺技术特性比较就聚合工艺来讲,本体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装置占地面积小,同时基本上无废液排放,排气可以达到最低程度,因而环境污染少且产品质量好、纯度高,特别适用透明包装材料和电缆料等特点。悬浮法是一种相对最成熟的工艺,在目前世界聚氯乙烯生产中占有绝对的份额,且产品转化率最高,产品品种最多,容易适应市场。乳液法是生产糊树脂的方法,工艺复杂、成
40、本较高且树脂质量较差。而微悬浮法也是生产糊树脂的方法,只用于特殊用途。本设计采用技术最成熟的悬浮法工艺,所以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悬浮法。表1.2 主要聚合工艺特性比较序号项目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法微悬浮法1工业类型间歇间歇间歇间歇2生产能力(万t/a)201055续表2序号项目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法微悬浮法3反应器/ m36133第一 第二138 563635635(1)类型立式立式立式立式(2)效率/t/a/ m32512832382384.反应条件温度/5767 705250时间/h6.00.25 3.06.010批量时间/h8.21.80 7.657.811.8转化率/%88.08.0 67.0
41、82.391.8总收率/%99.399.098.798.95.原料(以氯乙烯 计)(1) 氯乙烯100.0059.65 40.35100.00100.00(2) 水200.0090.8887.50(3) 引发剂0.06670.009 0.02270.0011(4) 悬浮剂0.10000.00660.1000(5) 悬浮剂0.10001.14000.0200(6) 乳化剂1.14000.0200(7) 乳化剂0.21000.0079(8) 乳化剂1.22000.30001.3.3 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机理 氯乙烯悬浮聚合是以EHP、CNP等为引发剂的自由基链锁反应。以HPMC、PVA等为分散剂;无离子水为分散和导热介质,借助搅拌作用。使液体氯乙烯(在压力下)以微珠形状悬浮于水介质中。对每个微珠而言,其反应和本体聚合相似。 总反应式如下:nCH2=CHCL (CH2CHCL )n + 96.3108.9 KJ/mol 式中:n为聚合度(即VC分子数目),一般为5001500范围之内。 此反应机理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链的引发: 包括两个步骤,即引发剂分解为初期自由基(简称R)和初期自由基与VC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或称最初活性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