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10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100页).doc(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第 98 页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师用书(修订版)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电一、单元概述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
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
3、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作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与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
4、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目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静电
5、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过程与方法组装简单的电路。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用电路检
6、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激发探究电的兴趣。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背景和目标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
7、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三)教科书说明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
8、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巧物体,两个带不同种类电荷的物体会互相吸引。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 接下来是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静电现象。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静电现象。教科书下面分别列举
9、了“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闪电”三种静电现象。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第二部分:不一样的电荷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由于学生
10、尚不具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教科书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 教科书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科书接下来通过对两个实验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
11、间的相互作用。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假设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当用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头发可能带什么电荷?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科书上的图清楚地反应了以上的分析过程。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这时学生将能够进行解释,即当两个物体带不同电荷时就相互吸引,当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时就相互排斥。 第三部分:让电荷流动起来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教科书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
12、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四)教学建议1.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对静电现象并不陌生,建议教师在开始上课时首先用一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或静电现象的有趣活动,来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可以给学生一点儿时间,让他们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找一找身边的静电现象。教师可以事先为每组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格尺、碎纸屑等。在学生找静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观察到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接下来组织学生汇报找静电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情
13、况。可以使用的引导性问题有:“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你怎样知道物体带静电了?”“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以上的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片的形式展示更多的静电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2.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资料的形式(有条件的可以配合电脑动画)来向学生介绍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分组观察两个实验,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羊毛制品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
14、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当学生观察了上面的两个实验后,组织学生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教师出示气球和羊毛制品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这
15、时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完整的解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一现象和以前学习到的磁铁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3.认识电流的形成。 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靠近后会相互吸引,但吸引一会儿后,再去靠近,相互吸引的现象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带不同电荷的物体在相互靠近后,带负电荷的物体上的多余电子又会回到缺少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物体上,当两个物体上的电荷恢复平衡后,就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体会负电荷的移动现象。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电荷在物质之间不断地流动,就会产生电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然后结合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了解,认识到要想得到持续
16、的电流,必须有一个电荷流动的路径一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五)评价建议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初始认识,是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学生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解释情况,为评价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第2课 点亮小灯泡 (一)背景和目标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电流动的路径叫做电路。为了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例如灯泡。电必须从电池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
17、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电池或电源,是电路中电流的“推动力”。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使用干电池来完成各种有关电的研究。电池有两端,一端标着“”(正极),另一端标着“”(负极)。正极的那一端有一个小的突出的金属帽,负极的一端是扁平的。科学概念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18、。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1只小灯泡,1节1. 5 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 在尝试着点亮小灯泡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只有让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和认识。其中,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观察的重点。教科书的插图
19、中提供了小灯泡的解剖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当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理解。提供给学生的导线大约10厘米长,两端分别除去外包皮约1. 5厘米(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连接到电路中去);干电池是1. 5 V的;小灯泡最好挑选电压最低的那种,连接在电路中比较亮,容易观察。 当学生们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鼓励学生们尝试使用这些材料来点亮小灯泡。 在学生们尝试用这些材料组装简单电路时,每个学生都应动手试一试,让自己连接的小灯泡亮起来。可能有些学生没有成功,要鼓励他们再试一试。 当学生们利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后,让
20、学生们观察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猜猜电是怎样流动的,试着用手指比画出电流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是:小灯泡内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在此,指导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是教学的重点。猜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要让他们试着用手指比画电流流动的线路:电流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人,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才能使灯泡发光。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教科书提供了一个小灯泡的剖面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灯泡内电流的流动路径。 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更多的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法,将各种连接装置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出来,并用红笔画出电流的路径,同时将这些连接方法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
21、部分:让小灯泡发光 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教科书的第二部分分别选择了几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供学生思考:哪种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种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教科书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的图(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图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小灯泡亮。 图2: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底部的锌壳,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不亮。短路! 图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和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锌壳接触。小灯泡亮。 图4:导线连接小灯泡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的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小灯泡不亮。断路。 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建议让学生都尝试连一连,比较一下它们各
22、自的特点,并说说哪种连接方式会使小灯泡发光?哪种连接不能使小灯泡发光?为什么?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图2的连接方式会使电池或导线发热。要告诉他们,当电池的两端直接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不要用这种方式去连接电路,否则会损坏电池。如果发生短路,必须立即断开导线,这样电池还可以再用。断路现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但短路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只有让他们从实践中去尝试、体验,他们才会理解。在这里,要求学生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部分,需要学生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教科书安排学生课后对家里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调查和
23、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还为学生发现电的更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四)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 1.了解学生对电灯发光原因的初始认识。 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家里电灯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也许没有人会提出疑义。学生们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他们是怎样认识这一问题的?对这样问题的讨论,能让教师们了解到学生对电灯是如何工作的初始想法。让学生明确必须有电流流过灯丝电灯才会发光,由此使学生知道电作为一种能源的根本含义,即为人们提供光和热或者动力等
24、。学生首先明确电灯发光的原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路知识打下基础。 2.观察小灯泡。 对于小灯泡,学生似乎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当让学生描述小灯泡的结构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不一定那么清晰了。可以先让学生画小灯泡,再现他们对小灯泡的原有认识。通过交流自己和同伴们所画的小灯泡,学生们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对小灯泡的认识是粗略的、不完整的,这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细致、认真观察小灯泡的兴趣。 (1)问:你们见过小灯泡吗?请你们把自己脑子中的“小灯泡”画出来。 (2)学生画印象中的小灯泡。 (3)交流所画的小灯泡。 (4)发给每组一个小灯泡,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此时,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认识会更完整、更清晰。 (5)交
25、流观察结果。学生们会说小灯泡的结构,也会汇报观察小灯泡的方法,自然也会说一说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教师可以穿插用课件演示小灯泡的内部结构,旨在让学生看得更明白。3.尝试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给每组提供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学生首先观察导线和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让学生尝试接亮小灯泡,并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出来。其实接亮小灯泡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自以为比较简单,往往到了手里会变成难事,这也正是情感态度培养的好时机。鼓励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和观察,再进行不断的尝试。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请已经接亮小灯泡的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接法,教师要帮助学生
26、记录相应的实物线路图。 (2)根据实物线路图,请学生说说在这个电路中电是怎样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可以请学生用手比画出电是怎样流动的,然后在记录单上用箭头表示。也许描述电流流动方向的说法各不相同,这是完全正常的,因为电是怎样流动的我们看不见,猜测表明了不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教师应该允许各种猜测,把各种猜测罗列出来,再进行讨论和比较: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是哪一种猜测,哪一种最接近科学家的猜测。 (3)请没有使小灯泡发光的小组谈谈接法。画出小灯泡不亮的电路,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一般有这样三种情况:第一种,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第二种,导线连接了电池的负极与小灯泡上面的连接点,但
27、小灯泡底下的连接点没有与电池的正极接触;第三种,导线连接了电池的正极与小灯泡底下的连接点,但小灯泡上面的连接点没有与电池的负极接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几种接法小灯泡不能发亮,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4.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有了前面的学习认识,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会很困难了。建议可以从以下活动思路展开。 (1)同组合作探究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把每种方法都用实物图的方式画出来。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电路的共同点。 5.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
28、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并区别短路与断路。 这一节课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处理方法,即先让学生画出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示意图,然后让他们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认识,并在反复的实验与思考后画出发光灯泡连接装置中电流的路径图。 6.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五)评价建议1.注意收集学生对电灯是如何工作的初始认识。2.收集学生画的小灯泡的结构图。3.收集学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图。4.学生是否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是否增强了安全用电的意识。第3课 简单电路 (一)背景和目标 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
29、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科学概念 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三)
30、教科书说明 本课教科书中共两页,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带灯座的电路 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元件的构造。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接头的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以及旁边的两个接线头,想想这些构造的用处。 了解了这些元件的构造后,能用这些元件使小灯泡亮起来吗?教科书引导学生用三个步骤进行安装。 1
3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一我们的小灯泡亮了! 这样的安装步骤,特别是第二步,可以强化学生对前一课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小灯泡亮了以后,要让学生拿出科学文件夹,把电路用实物图画下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觉得画实物电路图比较费时间,这时可以引入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简单电路图。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 第二部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在学生们已经学会使用电池
32、盒、小灯座后,用这些材料来组建一个比较复杂电路的活动就可以开始了。点亮更多的灯泡,意味着要提供比较多的材料。教科书要求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4根导线、电池盒和电池组成电路。教科书中对电池的数量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先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然后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让学生探究电池在电路中怎么连接。当新的电路连好时,要让他们把这些电路画在科学文件夹上,以便在讨论、交流时使用。教师可以从这些图中,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情况。 学生已经能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了,也能够在电路中使用两节电池了,这时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
33、来吗?在这堂课上,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总结出:只要使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元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就会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四)教学建议 1.引入。 发给每组1节干电池、1根导线和1个小灯泡,请各小组把小灯泡点亮。根据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会很容易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是不是有点儿不太方便啊?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2.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
34、、电池盒。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并进行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样使用?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当学生能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后,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3.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再
35、向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教学建议一:可以要求学生“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让学生把设计的实验方案以电路图的形式体现出来,然后按照思考后的方案再去动手做。 教学建议二: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首先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1节电池和1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给出交流要点,如: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
36、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4.活动延伸。 在学生完成汇报后,提出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使用更多的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电路知识,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五)评价建议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收集学生的电路图。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一)背景和目标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问题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出一些新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这一课中,强调的就是问题的解决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7、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概念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二)教学准备 每组2个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什么地方出故障 这一部分有两项主要活动:1.明确回路的概念;2.整理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前面两课学生要完成的
38、任务是点亮一个或多个小灯泡。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这是因为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导线和小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亮。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本课教科书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有关电路是一个闭合环路的概念。 小灯泡不亮了,是电路中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了呢?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在肯定连接方法正确之后,教师可以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
39、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第二部分:做个电路检测器 学生列举了电路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他们可能想到的办法是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把小灯泡换下来试一试;换一个电池等。他们也会知道用试电笔、万能表来检测电路的故障。 这一课学生们将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科书中对做电路检测器的方法做了具体的说明:把在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电路检测器后,一定要试试灵不
40、灵。 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教科书中的插图给出了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教科书的安全警告
41、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学生在本课中,经历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四)教学建议 1.引入。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强调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然后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教师可以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 (1)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学生可以分组试一试本组所发材料中的小灯泡能不能亮。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给学生创设下列探究情境:电路中,
42、连接2个小灯泡会亮,但是连接3个小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2个小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1个小灯泡也不会亮。在学生实际操作后可引导他们分析与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电路中什么地方出故障了?在整理记录后可以在全班组织讨论,统计共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应用。 (3)制订检测计划。 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
43、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3.讨论交流。 分组汇报,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然后进行集体的评议。汇报完毕后,各小组要根据本组查找到的原因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五)评价建议 1.收集各小组统计出的推测电路可能出现故障的记录单。 2.观察学生连接电路时的熟练程度。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故障,需要小组中几个同学合作才能完成。当各小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故障时,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他们是不是能够进行合作?合作是否有效?操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44、能不能耐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第5课 导体与绝缘体 (一)背景和目标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课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科学概念 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要求制订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
45、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检测记录表。(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 导体与绝缘体是组成电路的重要材料。导线外面包着塑料,导线里面是铜丝,铜丝能让电流通过,而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教科书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的事实,并运用前面学习到的关于电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我们身边的物体中,有些物体能够导电,而有些物体是不能够导电的。 教科书以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作为研究的开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一块橡皮的检测结果,而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教科书描述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块橡皮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