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82790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主题语文综合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建议在本组教学中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将阅读学习、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安排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意义、有乐趣地学习。根据教材选文内容的主题特点和口语交际、习作内容的主题特点的不同,主题活动安排可采用不同的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围绕教材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主体的特点来安排,活动主题确定为把家乡lsquo;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rsquo;介绍给你,活动内容为向来宾、向朋友、向远方的小伙伴介绍自己家乡有特色、自己感兴趣、认为值得介绍的物品。具体活动流程一、阅读学习,拓展视野,学

2、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选文的学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另一方面,以外地好吃、好玩、好用知多少为主题,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类似的科普性、说明性读物,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让学生去阅读,并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如何观察、探究、说明事物的特性。读书活动中,可采用互相推荐、新闻发布、专栏张贴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把回顾与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作为交流总结的一项内容穿插进来,组织学生对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二、实践探究,了解家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省略号中的内容由学生自

3、己来填补除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物品,还可以使其他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商品、物品先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相互交流一下:家乡都有哪些好吃、好玩、好用或者其他自己认为有特色、感兴趣的内容?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作为重点调查了解探究的内容。然后,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吃一吃、问一问、查一查等方式,对自己喜欢、要向别人介绍的项目作全面地调查了解。比如好吃的。家乡的风味小吃、特色粮、果等,叫什么名字?什么样子?怎么好吃?生长季节、特点什么样子?有怎样的历史?在家乡有怎样的声誉?在家乡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占什么样的位置?三、相互交流,丰富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学习具体介绍物品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作一下变

4、动,不再是推销商品,而是口头介绍自己要想别人介绍的东西)调查了解结束,找选择了相同或相近项目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做到资源共享。然后,确定出自己要介绍内容的重点和特点人人都写这些内容的话,每个人要选取与别人不同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这样,保证介绍的内容有自己的特色。然后,全班同学集中交流,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对交流情况作出评议。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组织学生针对交流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方面是否通过调查、实践探究,是否了解所要介绍事物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否比较合适地运用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来把物品的特点介绍得很清楚明白;再一方面,语言是否比较准确。四、撰文,介绍自己家乡好吃的、

5、好玩的、好用的要求学生根据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同学的评议,仿照读过文章,也可以自己独立,撰写初稿,请老师作一下指导,重点是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把自己要介绍的相关内容,介绍清楚。然后,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读给同学听,先请他们当读者,看能否读得明白,也请他们提意见哪些地方写得没有特色?哪些地方写得不够清楚具体?哪些内容可有可无,可以删掉?还可以加进哪些内容?同学之间相互指导。修改自己的习作。五、开展活动,实现文章的交际功能针对学生活动除确定的读者对象,或者开展向来宾介绍的模拟活动,或者让学生把自己撰写的文章寄给朋友、远方的小伙伴,并通过书信与对方交流读后的心得。第二种方案:围绕本组教材选文合推荐课外阅读内

6、容的主题特点,活动主题确定为身边的奥秘探究,省略号内容为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等。活动已培养学生探究身边各种自然现象奥秘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本主题活动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一起进行。具体活动流程一、结合课文学习开展自然中的奥秘主题课外阅读活动采用单元整组教学的方式,先组织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本组各篇课文的内容,想一想自己对那类内容的课文最感兴趣。在重点学习了鲸之后,组织学生阅读本组推荐的各类文章、书籍,也可以从图书馆挑选、从网上自己喜欢的科普文章来阅读。班上要召开身边的奥秘新闻发布会,互相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读书收获

7、;读书活动的开展方式和要求,可参照方案一。二、身边的奥秘实践探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疑问又困惑的自然现象,以探秘为主题开展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召开一个开题会。会上,同学们各自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自己要探究的问题,制定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确定的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给以指导,只学生确定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基本解决。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协调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探究过程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记下各种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纪录,做好资料搜集卡片。三、召开身边的times;times;奥秘新闻发

8、布会。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改为发布新闻新闻发布过程中,主要介绍自己的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和所得到的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以及结论是否明白进行评点,如果学生在现象、结论的清楚、明白程度方面有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示进一步探究的方法、方向或者纠正其现象、结论中的错误。四、撰写身边times;times;的奥秘的研究论文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在课内外阅读中学到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写下来。参照方案一中的三、四两个环节,对学生撰写论文情况给以指导。五、编辑出版身边times;times;的奥秘文集学生反复修改,班上编辑出版一本以身边times;times;的奥秘为书名的文集。还

9、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论文发到相关的综合实践网站上,好的作品推荐到相关刊物。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要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活动在他们生活中的价值、意义和乐趣,这是开展好本次活动的重要前提。第二、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教师都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想探究、想介绍的内容来观察、探究、介绍。第三、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老师可以通过随时的检查,给予个别的指导,对典型而又普遍的问题,要做好集中的指导。第四、学习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重点训练内容,可以通过安排片断练习的方式重点解决,在具体的习作指导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具体的口头或书面介绍,给予针对性的指

10、导,不要泛化,不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一项写作的要求,而是自己介绍时的一种需求,是我需要这样介绍,而不是老师要我这样介绍。教材分析本组学习主题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尝试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事物。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课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训练和一次回顾拓展练习。鲸和松鼠介绍了鲸和松鼠的一些知识;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编者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11、(包括列举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在选文后面,编者还安排了鲸的小资料、介绍了博物学家布封以及他的自然史;回顾与拓展中,课外书屋为学生推荐了森林报的多本科普性读物,这样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同时在大量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为小小推销员,要求学生推销介绍一种商品;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旨在通过说写练习,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特点。内容总结(1)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二主题语文综合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建议在本组教学中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将阅读学习、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安排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意义、有乐趣地学习(2)第二种方案:围绕本组教材选文合推荐课外阅读内容的主题特点,活动主题确定为身边的奥秘探究,省略号内容为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等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