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拓展模块下第二单元测试A卷(有答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拓展模块下第二单元测试A卷(有答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高拓展模块下第二单元测试A卷(有答案)-第 9 页 第二单元A卷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曾皙(x)饥馑(j)哂笑(shi)不屑(xi)B炮烙(bo)京畿(j)檄文(x)呜咽(yn)C草屦(j)瞿然(j)瓮牖(yu)囊括(nng)D目眦(c)蹲踞(j)长鑱(chn)庑下(w)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走咸阳走:趋向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座B复道行空复:重复高低冥迷冥迷:分辨不清C辞楼下殿辞:辞别雷霆乍惊乍:忽然D而忘幸焉幸:封建帝王到某处尽态及妍妍:美丽3对下列红色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盘盘焉,囷囷
2、焉 而望幸焉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工 其皆出于此乎A用法相同,用法不同B用法不同,用法相同C用法不同,用法不同D用法相同,用法相同4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赵奢之伦制其兵(这,代词)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是(的,助词)C叩之寺僧(“之于”的省略,兼词)D吾欲之南海(到,动词)5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B瓦缝参差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6下列句中红色的词不是名词做状语的一项是(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7下列
3、句中红色的词,用法与“可怜焦土”中“焦土”相同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鼎铛玉石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8下列句中没有使动用法的语句是( )A完璧归赵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序八州而朝同列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9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判断句)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省略句)D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10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11下面句子间的语意关系与其他
4、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12对下列句子中的“后人”,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B第二个“后人”指唐统治者C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D第四个“后人”指唐统治者1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B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C因之以饥馑。因为国内发生的饥荒。D舍生
5、而取义者也。舍弃了生命而选择了大义。1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伐光了蜀山的树林,阿房宫才显出来。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台上歌声悠扬,充满暖意,让人感到像春光般地暖融融;殿里舞袖拂动,犹如风雨降临般带来阵阵寒意,使人感到似风雨交加般凄冷。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水上,(若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哪里来的蛟龙?(雨后)通道跨越天空,(似彩虹美丽),(可是),没有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
6、,真是无可奈何啊!15下列对文章的主旨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空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B兰亭集序主旨在于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C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D过秦论的主旨是言秦之过,用借古论今的方法劝诫汉朝皇帝施仁政。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记叙了()和()的对话,文章是围绕()的问题展开论述。2孟子是记录战国时
7、代()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语录体散文。他是继()之后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物。3鸿门宴选自 ,作者()。这部史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过秦论是一篇旨在议论秦政得失的()的政论散文。5贾谊是()(朝代)人,“过秦”的意思是(),文章的观点是()。6阿房宫赋的作者的()朝的(),这篇文章的体裁是()。7史记主要包括()、世家、()、()、表五部分。8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函谷举,(),可怜焦土!9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后之视今,亦犹()。悲夫!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1“秦孝公居殽函之固”中的
8、“殽”指殽山,“函”指“函谷关”;“山东豪杰”中“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2“六合”指天地四方;“八荒”是指“八方”,八州是指秦占居的雍州以外的另外八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荆州。这是我国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分。 3古代“山河”专指泰山、黄河,而“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句中的“华”、“河”,指的是秦国的华山和渭河。 4过秦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秦与九国对比,九国与陈涉对比、秦朝与秦国对比,有力地烘托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与梁襄王围绕“民不加多”的话题而展开对话的。 6孟子一书是由孟子编著的一本记载孟子言行的对话体散文集。 7杜牧,晚唐诗人,
9、与李商隐齐名,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住在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8过秦论通过陈述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讽喻汉朝的皇帝要施行仁政。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首流行歌曲的词和一段文言文,完成题。霸王别姬 流行与古典对比阅读甲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却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作词:陈涛)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10、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甲题为“霸王别姬”,其中的“霸王”和“姬”指乙文中所说谁?乙文叙述的是哪件事? 2甲中画横线处“百媚千红”和 “你那一种”指什么? 3甲、乙两文皆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举出一例。 4甲文、乙文分别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5二文都可以说是“慷慨悲歌”,但“悲”的特点略有不同,请作简要
11、分析。 6甲文画线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 五、阅读一(每题1分,共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问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给下列各
12、句红色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B曾经C重叠D连都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岂不痛哉死生亦大矣当其欣于所遇则与斗卮酒A感叹句感叹句宾语前置句陈述句B反问句判断句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C反问句判断句陈述句宾语前置句D感叹句反问句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
13、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4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5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
14、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六、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
15、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
16、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B崧辞曰。辞:推托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D君乃舍之。乃:就2下列句子中红色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17、师)于是遂就书。B(师)金玉其行。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七、写作训练(共54分)1用手机发短信送祝福已成时尚。在教师节时给你的老师或在中秋节时给你的朋友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要求:简明得体,有文采,有创新。(40字以内)(4分)2下面一节诗选自著名作家张锲的长诗生命进行曲致同时代
18、的青年朋友。认真阅读,按要求作文。 (50分)啊,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我的弟妹,我的亲人! 不是每一个战士,都能建立盖世的殊勋, 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写出流传百代的雄文。 既然我的先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既然社会扶携我度过一生, 我就给这世界增添些什么。 增添一块砖,一片瓦, 一垄新开的土地, 一间新盖的茅屋, 一棵生长的树苗, 一份温情,一点爱心 我有幸生活在这覆地翻天的时代, 历史注定了我要多尽一份责任。要求: 1以“生命”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作文立意应紧扣所选诗歌的主旨,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 3作文内容要切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4不少于8
19、00字,作文标题自拟。答案一、选择训练1. C 2. B 3. C 4. C 5. C 6. B 7. B 8. D 9. C 10. A 11. D 12. A 13. C 14. D 15. A二、填空训练1. 孟子、梁惠王、民不加多 2. 孟子、孔子 3.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也正确)、司马迁、鲁迅 4. 原因 5. 西汉、指责秦的过失、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 唐、杜牧、赋 7. 本纪、列传、书 8. 戍卒叫、楚人一炬 9.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0. 齐彭殇为妄作、今之视昔三、判断题1. 错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6. 错 7. 对 8. 对四、简答题1. “霸王”和“姬”指乙文中所说项王、美人名虞。乙文叙述的事为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 2. “百媚千红”指各具特点的众多美女,“你那一种”指虞姬的独特风采与个性。 3. 对偶:甲:悲欢共、生死同。 乙: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夸张:甲:我的泪向天冲。 乙:力拔山兮气盖世。 4. 描写抒情 记叙描写 5. 甲是悲壮,乙是悲哀。(有理有据即可) 6. 借景抒情五、阅读一1. C C A 2. B 3. B 4. C 5. A阅读二1. B 2. A 3. C 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