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4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80277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4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4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4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49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通信线路勘察技术规程V1版12.23-第 45 页通信线路工程勘察技术规程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目 录前言4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基本规定54.本规程用词说明55.通信管道工程勘察6管道路由与通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6通信管道弯曲与段长7人(手)孔设置8通信管道及人孔建筑8通信管道的铺设96.管道光缆线路工程勘察117架空光缆线路工程勘察12新建杆路定线12杆距和杆位的测定12装设拉线(撑杆)杆位的测定12特殊地点杆高测定13角杆的测定13拉线及撑杆的测定13拉线安装设计167.8 架空光(电)缆及吊线安装要求17长杆档及飞线19原杆路上架挂光(电)缆的杆路要求248.直埋光缆线

2、路工程勘察26开沟26光缆穿越障碍物的保护措施26线路标石的设置28防强电28为了减少光缆线路受强电的影响,采用的防护措施28直埋光缆的防雷:29架空光缆的防雷:29塑料管道敷设位置选择29长途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的间距要求。30人(手)孔设置31保护与防护32塑料管道的保护应符合的要求32塑料管道在年均雷暴日大于20天的地区,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的原则329.通信线路工程勘察流程33勘察(测量)前的准备工作:33线路测量前的准备34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步骤37收集资料用表格39总结、汇报4110.通信工程勘察测量方法42勘察人员组成:42勘察测量应有必要工具:42勘察测量的方法:4211.安

3、全和应急常识44一般安全须知44工具和仪表的使用与检查46勘察安全注意事项47急救常识49前言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发包人的委托,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路由选择、测量、绘制勘察图纸、制订勘察文件等工作。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勘察资料是编制设计文件的基础资料,也是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技术经济效益的依据。通信线路工程的勘察工作应根据通信工程建设规模的大小、工程的性质及要求,分为“初勘”和“终勘”两个阶段进行。一般而言,通信线路勘察工作阶段的划分是根据该工程的设计阶段的划分进行确定的。如:当通信线路工程分为二阶段设计时,则勘察工作应相应分为“初勘”和“终勘”两个阶段进行。当工

4、程确定为一阶段(即施工图)设计时,其工程勘察工作应该按一次进行“终勘”进行时间安排,即查勘和测量工作同时进行。但也可在测量前进行初勘,以便提前了解现场路由、沿途地形、地貌、人文、住宿等情况,为后期勘察工作的展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1.范围本规程包括了通信线路工程工作中常用的几类项目(包括:通信管道工程、管道光缆线路工程、架空光缆线路工程、直埋光缆线路工程)的勘察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通信线路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设计的勘察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标准条款,所有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本规程的相关条款随着引用文件的更新而更

5、新。引用文件:(1)YD 5007-200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2)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3)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4)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5)YD/T 5015-2007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6)YD 5025-2005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7)YD 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3.基本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为:进行现场查勘、了解现场情况、收集资料、合理选择路由、进行现场测量和定位、绘制勘察图纸,并及时整理勘察文件为工程设计和方案的制订提供依

6、据。通信线路工程勘察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国家计委、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及当地电信管理部门的相关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在通信线路勘察过程中应随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果发现与设计任务书有较大出入的问题时,应逐级汇报,给予重新审定,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通信线路勘察过程应注意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严禁对附近的设施进行践踏和破坏,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4.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7、: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5.通信管道工程勘察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信管道与通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和住宅小区,对与城市郊区的主要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道。(2)选择管道与通信路由应在管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路建设的可能(包括在道路两侧建设的可能)。(3)通信管道与通信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4)宜选择地下,第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5)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

8、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沙,翻浆地带修建管道和通道。选择管道与通道建筑位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建筑在人行道下。如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可建筑在慢车通下,不宜建筑在快车道下。(2)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建筑位置选择依次是:中央分隔带下,路肩及边坡和路侧隔离栅以内。(3)管道位置宜与杆路同侧。(4)通信管道与通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5)通信管道与通道位置不宜选在埋设较深的其他管线附近。(6)通信管道与通道应尽量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道路同侧建设,不可避免时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下净距,应符合下表:通信管道与其它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

9、位置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已有建筑物规划建筑物红线给水管直径300mm300mm500mm污水、排水管1.0注(1)0.15注(2)热力管燃气管压力300kpa (压力3 kg/cm2)0.3注(3)300kpa压力800kpa (3 kg/cm235kV通信电缆(或通信管道)绿化乔木灌木地上杆柱马路边石边缘铁路钢轨(或坡脚)沟渠(基础底)涵洞(基础底)电车轨底铁路轨底1.5注: 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通信管道应作包封。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封。4

10、.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交越时,与道岔及回归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与有轨电车道或电气铁道交越处如采用钢管时,应有安全措施。(1)人孔的位置宜设置在设计的电组分支点或引上点处、管线拐弯点上、道路交叉路口或拟建地下引入线路的建筑物旁,井注意保待与其他相邻管线的距离。(2)管道段长按人孔位置而定。在直线路由上,水泥管道的段长最大不得超过150m;塑料管道可适当延长,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段长最大不得超过250 m。对于郊区光缆专用塑料管道,根据选用的管材形式和施工方式不同段长可达1000m左右。(3)每段管道应按直线敷设。如遇遭路弯曲或需绕地上,地下障碍物,且在弯曲点设里人孔而管遭段又大

11、短时,可建弯管道。弯曲管道的段长应小于直线管道允许段长。5.3人(手)孔设置(1)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光(电)缆分支点,引上光(电)缆汇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道路交叉路口或拟建地下引入线路的建筑物旁宜建人(手)孔。(2)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带。(3)人(手)孔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并相互错开。(4)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门前,货物堆场和地洼积水处。(5)通信管道穿越铁道和较宽的道路时,应在其两侧设置人(手)孔。(1)管道和人孔的荷载与强度,其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2)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水泥管道应有基础;除地质确系坚

12、实者外,塑料管道也应有基础,并可按土壤条件采用素土夯实,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很据所选择的塑料管材情况,采取相应的固定组群措施。(3)根据地下水位情况,人孔德建筑程式可按下表人孔建筑程式表地下水情况建筑程式人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砖砌人孔等人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下,且在土壤冰冻层以下砖砌人孔等(加防水措施)人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下,且在土壤冰冻层以内钢筋混凝土人孔等(加防水措施)(4)根据管道容量大小和人孔在管线上所处的位置,人孔形式可按下表选择人孔型式表型式管道中心交角备注直通型适用于直线通信管道中间设置的人孔斜通型(亦称扇型)15适用于非直线折点上设置人孔。30456075三通

13、型(亦称拐弯型)适用于直线通信管道上有另一方向分歧通信管道,其分歧点设置的人孔或局前人孔。四通型(亦称分歧型)适用于纵横两通信管道交叉点上设置的人孔,或局前人孔局前人孔适用于局前人孔手孔适用于光缆线路简易塑料管道、分支引上管等通信管道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荷载与强度,其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2)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对于不同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的管道基础。(3)在管道铺设过程和施工完成后,应将进入人孔的管口封堵严密。(4)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冻土层地段应进行特殊设计。(5)管群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5.1)管群宜组成矩形,其高度不宜小于宽度,但高度不宜超过宽度的一倍。5.

14、2)横向排列的管孔宜为偶数,宜与人孔托板容纳的光(电)缆数量相配合。铺设塑料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质较好的地区(如硬土),挖好沟槽后应夯实沟底,回填50mmm细沙或细土。(2)土质稍差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做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回填50mm细砂或细土。(3)土质较差的地区(如松软不稳定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回填50mm细砂或细土。必要是对管道进行混凝土包封。(4)土质为岩石的地区,挖好沟槽后应回填200mm细砂或细土。(5)管道进入人孔或建筑物时,靠近人孔或建筑物侧应做不小于2m长度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包封。(6)管孔内径大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下边和外侧,管孔内径小的管材应

15、放在管群的上边和内测。(7)多个多孔塑料管组成管群时,应首选栅格管或蜂窝管。(8)同一管群组合,宜选用一种管型的多孔管,但可与波纹塑料单孔管或水泥管组合在一起。(9)多层塑料管之间应分层填实管间空隙。(10)塑料管道的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 10.1)塑料管之间的链接宜采用承插式粘、承插弹性密封圈链接和机械压紧管件连接。 10.2)多孔塑料管的承口处及插口内应均匀涂刷专用中性胶合粘剂,最小粘度应不小于500Mpas,塑料管应插到底,挤压固定。 10.3)各塑料管的接口宜错开。 10.4)塑料管的标志面应放在上方。 10.5)栅格塑料管群应间隔3m左右专用带捆绑一次,蜂窝管等其他管材宜采用专用支架

16、排列固定。(11)一般情况下,管群上方300m处宜加警告标识。(12)当塑料管非地下铺设时,对塑料管应采取防老化和机械损伤等保护措施。铺设过路钢管管道应采用顶管或非开挖方式。桥上铺设宜采用沟槽或桥上固定。6.管道光缆线路工程勘察6.1管道光缆接头人孔的确定应便于施工维护。6.2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缆占用的管孔,应靠近管孔群两侧优先选用。(2)同一光纽占用各段管道的管孔位置保持不变。当管道空余管孔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3)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6.3人手)孔内的光缆应采取有效的防损伤保护措施。6.4采用子管道建筑方式时,子管

17、道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子管宜采用半硬质塑料管材。(2)子管数量应按管孔直径大小及工程需要确定,但数根子管的等效外径应不大于管道孔内径的如90。(3)一个管道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穿放且颜色不同。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内不应有接头。(4)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400mm。(5)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赌塞。(6)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7架空光缆线路工程勘察(1)野外杆路一般应沿交通线,杆路定线应在交通线用地之外,并保持一定的平行隔距。(2)杆路距公路界15至50m;与铁路接近时应在铁路路界红线

18、外。铁路或公路弯道处,杆路可适当顺路取直,遇到障碍物时可适当绕避,单距公路不宜超过200m。(3)杆路在市区一般应在道路的人行道上或与城建部门商定的位置,避免跨越房屋等建筑物。通信线不宜与电力线在同一侧。(4)同路由上已有的通信线路确实无法予以利用而需新建杆路时,新建杆路路由应补影响已有通信线路的建筑和运行安全。(1)按标准杆距测定杆位。(2)杆位应选择在土质比较坚实、周围无塌陷并避免在积水或洪水淹没等地点。(3)杆位不应设在施工、维护由很大困难的地点。(4)按标准杆距测定杆位遇土壤不够稳定或与其他建筑物隔距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可把杆位适当前移或后移,杆位移动后的杆距一般不超出规定的允许偏差,如

19、必须超长时,应按“长杆档”处理。(5)如必须在土壤不够稳定的地点立杆时,应考虑杆根加固及杆位保护措施。(6)需要加装拉线(或撑杆)的杆位的测定应考虑拉线(或撑木)的位置。7.3装设拉线(撑杆)杆位的测定(1)在线路路由改变走向的地点应设立角杆,线路终结的地点应设立终端杆,线路中间有光(电)缆需要分出的地点应设立分线杆。架空线路应间隔一定的杆数设立抗风杆及防凌杆。(2)角杆、终端杆、分线杆及抗风杆/防凌杆等需加装拉线(或撑杆),电杆测定应考虑拉线(或撑杆)的位置。(1)架空线路跨越其他建筑物或障碍物,或者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要减小光(电)缆及掉线的坡度变更时,应根据需要配置杆高。(2)在地形起伏或

20、需要跨越建筑物需要加高电杆时,电杆杆高配置应符合坡度变更的要求。(3)坡度变更要求一般不大于20%,大于20%时可采用加高吊档电杆的杆高来减小坡度变更,仍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加强装置。(4)单根电杆高度一般不超过10m,超过时,可采用接高措施或采用电力。采用接高措施或电力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电杆可用杆顶槽钢接高装置,但接高高度不超过2m;超过时宜采用等径钢筋混凝土杆接高或者采用电力水泥杆或钢杆。木杆单接杆高要求不宜超过12m;超过时宜采用品接杆方式;杆高16m以上采用三接杆。(1)标准杆距为50m时,角深与转角、内角度数的关系应符合线路规范的要求。(2)当线路转角角深超过25m时,可以分测为

21、两个角杆,两个角杆的角深和角杆前后的杆距宜相等或相近,如图所示。(1)拉线的种类有角杆拉线、顶头拉线、双方拉线、三方拉线及四方拉线等。(2)角杆拉线应装设在角杆内角平分线的反侧,如图所示。(3)顶头拉线应装设在杆路直线受力方向的反侧,如图所示。(4)双方拉线装设方向为杆路直线方向左右两侧的垂直线上,四方拉线为双方拉线加两个顺线拉线,地形地势限制时可以均偏转45装设。双方、四方拉线装设防线如图所示。(5)三方拉线采用双方拉线加1个顺线拉线(装在跨越档或长杆档反侧)也可以转角120装设,如图所示。(6)拉线距高比及地锚位置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杆上装拉线点与电杆形成的夹角通畅用“距高比”来表示。拉

22、线“距高比(L:H)”通常取1:1,拉线入地即地锚出土位置依照拉线方向不能左、右改变外,可依地势采取不同“距高比”作前后移动。(7)高桩拉线及吊线拉线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角杆或双方拉线的拉线方向上,如遇拉线需跨越道路或其他障碍物(如平房)时,需采用高桩拉线,如图所示。人行道上无法按正常“距高比”选定拉线入地点时,可采用吊板拉线,吊线拉线如图所示。(8)撑杆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角杆外侧无法做拉线时,可改做撑杆。撑杆宜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杆装在角杆内侧的转角平分线上,如图所示。终端杆无法做顶头拉线时,也可在线路顺线侧做撑杆,撑杆的距高比一般取0.6。7.7拉线安装设计(1)在杆路中下列电杆应安装

23、拉线来增加杆路建筑强度:角杆;终端杆、分线杆;长杆档两侧的电杆;跨越铁路及高等级公路两侧的电杆;坡度变更大于20%的吊杆档;抗风杆及防凌杆;杆高大于12m的电杆;其他杆位不够稳固的电杆。(2)拉线的选择角杆拉线应符合下列要求:角深不大于13m的角杆,可安装1根与光(电)缆吊线同一程式的钢绞线作拉线。下列情况的角杆应采用比吊线高一级的钢绞线作拉线或与吊线同一程式的2根钢绞线作拉线:角深大于13m的角杆;拉线距高比在3/4至1之间且角深大于10m或距高比小于1/2且角深大于的电杆。终端杆的每条吊线应装设1根顶头拉线,顶头拉线程式应采用比吊线程式高一级的钢绞线;分线杆在分线光(电)缆方向的反侧加顶头

24、拉线,顶头拉线采用比分支吊线程式大一级的钢绞线作拉线。跨越铁路的两侧电杆应装设一层三方拉线,其中双方拉线可采用7/2.2mm钢绞线,顺线拉线为7/3.0mm的钢绞线。长杆档两侧的电杆应装设顶头拉线,顶头拉线程式应采用比吊线程式高一级的钢绞线。坡度变更大于20%的吊档杆可采用7/2.2mm钢绞线作双方拉线,地势限制时双方拉线可作顺线安装。杆高大于12m的电杆(接杆)应装设一层7/2.2mm钢绞线作双方或四方拉线,如为三接杆则应在每个接杆处增加一层双方或四方拉线。架空通信线路应相隔一定杆数交替设立抗风杆和放凌杆。抗风杆装置应采用一层双方拉线,拉线程式为同杆上吊线中最大一种吊线程式;防凌杆装设一层四

25、方拉线,其侧面拉线程式同抗风杆拉线、顺线拉线为7/3.0mm钢绞线。角杆拉线不能完全替代抗风杆,遇装设拉线(或撑杆)的角杆或规定装设点的地形无法装设拉线时,可将抗风杆及防凌杆前移1至3个杆位,并从该杆重新计数。市区杆路可不装设抗风杆及减少防凌杆安装数。松土、沼泽地等经常淹积水、塌陷滑坡等地点的电杆,在安装杆根加强装置仍不够稳固时,可加装双方拉线来加固。终端杆前一档可设立辅助终端杆(也称泄力杆)安装1根7/3.0mm钢绞线的顺线拉线。7.8 架空光(电)缆及吊线安装要求(1)架空光(电)缆及吊线应安装在线路顺线方向电杆的侧面,在电杆两侧同一高度位置或上下交替安装,如图所示。(2)吊线用吊线抱箍或

26、穿钉固定在电杆上,抱箍上安装三眼单槽钢夹板夹固吊线。无穿钉眼的水泥杆应采用吊线抱箍方式,有穿钉眼的水泥杆或木杆宜用穿钉方式。(3)电杆两侧同一位置安装吊线应采用双吊线抱箍或无头穿钉;交替安装方式每条吊线用一个单吊线抱箍或有头穿钉安装,吊线抱箍及穿钉规格应符合杆路的要求。(4)吊线终端及辅助终结吊线在终端杆上做终结,如图所示。水泥杆上吊线终端可用拉线抱箍,反向安装顶头拉线;木杆则吊线钢绞线缠杆一圈。吊线终结在水泥杆上常用钢绞线卡子或三眼双槽夹板,木杆常用钢丝缠扎。在终端杆前一档的电杆宜做辅助终结。辅助终端杆在面向终端一侧安装顺线拉线1条,面向终端杆反侧加装辅助吊线,如图所示。7.9长杆档及飞线(

27、1)长杆档的设计要求1.长敢当两侧的电杆杆高配置应考虑由于杆距加大而引起的光(电)缆垂度增大的影响,杆上最低一层光(电)缆在最大垂度时与地面及其他建筑物的隔距应符合线路设计的规定。2.长杆档电杆加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在长杆档电杆两侧电杆的反侧方向上加装顶头拉线1条,超过标准杆距50%或风力超过10m/s的地区,宜装三方拉线一层。顶头拉线采用7/3.0mm钢绞线,三方拉线中的双方拉线采用7/2.2mm钢绞线。电杆根部应加装卡盘或固根横木。3.长杆档辅助终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超过标准杆距50%的长杆档两侧的电杆上应在面向长杆档侧加装与吊线同一程式的辅助吊线钢绞线。(2)飞线的设计要求1.飞线跨

28、越杆距应符合以下要求:超过长杆档杆距的飞线跨越杆距范围见下表飞线跨越档吊线负载大于1条钢绞线强度要求时,应加装辅助吊线,正吊线和辅助吊线程式按光(电)缆重量、跨越杆距、气象条件等来设计,应符合下表(3)飞线跨越杆杆高除一般要求外,应考虑以下因素:1.跨越杆杆位的地势与所跨越的河流、山谷飞越其他建筑物的高程差;增大到;3.随跨距增大的吊线与光(电)缆的垂度;4.正辅吊线的间距;5.埋深的加大;(4)吊线及垂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加装辅助吊线后,正吊线和辅助吊线的钢绞线强度合并计算;考虑。(5)飞线终端杆及跨越杆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2m时,飞线跨越档两侧的电杆应设置终端杆和跨越杆;12m时,跨越

29、杆和终端杆宜合一,称终端跨越杆。(6)电杆及吊线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1.分设跨越杆和终端杆的飞线跨越,它的辅助吊线应终结在跨越杆后面的飞线终端杆。2.单杆飞线跨越杆和终端杆应采用比基本杆强度高一级的电杆,即木杆稍径要增加20mm,水泥杆的抗弯矩强度应高一级。杆高超过12m时,可采用木杆或电力等径300mm水泥杆接杆,或者采用电力水泥杆或钢杆。3.杆上光(电)缆最终容量达到4条或4条以上时,木杆或一般水泥杆宜采用H杆结构,杆上装设槽钢担支撑吊线及光(电)缆,每层槽钢担连结;终端杆与跨越杆结构相同。槽钢担及杆上装置见图4.用木杆接杆时,上下电杆接合部重叠长度不小于;用2个22mm无头穿钉及钢线

30、缠扎5道(每道6回)紧固;接杆方式见图5.飞线终端杆和终端跨越杆及飞线跨越杆上的吊线应做双向终结,并在面向跨越档侧做辅助终结,见图。飞线单线杆上的吊线终结或辅助终结方式可按下图的做法,并在飞线终端杆上加辅助终结,方式如下。(7)拉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的三方拉线(单杆用),顶头拉线条数为每条吊线用比吊线程式高一级的顶头拉线(H杆可以在左右两杆上分担拉线数量);安装一层与吊线程式相同的侧面双方拉线及顺线拉线。2跨越杆上安装于吊线程式相同的四方拉线一层(H杆左右两杆各装1条顺线拉线)。15m的接杆或单杆,应在电杆接合部位或每隔约处加装四方拉线或三方拉线一层,拉线程式同吊线的钢绞线程式。4.拉线的距

31、高比尽量取1,如飞线终端杆或终端跨越杆的顶头拉线距高比小于3/4或跨越杆的双方拉线及顺线拉线的距高比小于1/2时,拉线程式应用比规定程式高一级的钢绞线。5.在拉线地锚强度范围内,多层拉线尽可能采用“V”型拉线装置。7.10原杆路上架挂光(电)缆的杆路要求(1)杆路选择要求1.计划新建通信光(电)缆线路工程的路由走向上或顺路附近有已建的杆路时,应考虑在该杆路上架挂光(电)缆并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同一路由附近有两趟或两趟以上杆路可以选用时,宜选择其中路由较近捷、地形及环境较好、杆线路由固定、建筑质量良好、施工及维护较方便的杆路。3.选定在原有杆路上架挂光(电)缆的电杆杆高、建筑强度应满足新工

32、程架挂光(电)缆的要求。架挂光(电)缆后,应不对原杆线的使用和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4.原杆路容量或建筑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尽量通过技术改造来满足要求。5.在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上架设通信光缆应采用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2)架挂位置及设计要求1新架挂光(电)缆与杆上原有光(电)缆设施的间距应为400mm、离地高度及与其他建筑物或设施间距应符合线路勘察规定。2.如杆上确实已无空余位置再增挂吊线,且杆上原有吊线强度经核算能满足再增挂光(电)缆要求时,在与该资源所有者协商并取得同意后,可以利用该吊线增加光(电)缆。设计中应考虑新架光(电)缆的安装方法和施工方法,不对原有光(电)缆产生危害

33、影响。3.新架挂光(电)缆距地面或与其他建筑物或设施的间距不符合要求时,如原电杆质量良好,可采用原杆接高方式。接高的长度应满足线路近期发展容量的需要。(3)杆路建筑强度要求1.应按照原有杆路线缆负载及新架挂光(电)缆后的总负载核算原有电杆的建筑强度。2.如新增缆线后的负载超出原杆路基本杆的容许弯矩,但超出不大时,宜增加原有杆路抗风杆双方拉线的密度来加强。3.原杆路上新增吊线时,应核算拉线强度,确定是否新增拉线。如因拉线过多以致再增加拉线有困难时,可用比原来拉线高一级城市的钢绞线来更换原有部分拉线。4.原杆路上个别电杆的杆身严重损坏或者电杆高度不满足要求并无法采用接杆方式时应予以更换。5.杆身完

34、好但根部有腐朽的木杆,可用“绑桩”加固;腐朽较严重的电杆应用截根式绑桩。可用水泥绑桩或经防腐处理的木绑桩处理,杆径程式应符合接杆要求;8.直埋光缆线路工程勘察直埋光缆埋深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m)备注普通土(硬土)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全石质从加垫10cm细土或砂土上算起流沙市郊,村镇地段市区人行道穿越铁路,公路从道石底或路面算起沟,渠,水塘农田排水沟(沟宽1米以内)光缆沟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底宽随光缆数目而变,一般为1-2条光缆,沟底宽40cm;3条光缆,沟底宽度为55cm,4条光缆,沟底宽度为65cm.沟顶宽度约为底宽+0.1倍埋深.同沟敷设的光缆不得交叉,重叠。两直线上光缆沟要求越直越好,直

35、线上遇有障碍物可以绕开,但绕开障碍物后应回到原来直线上来,转弯段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20cm,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20度,坡长大于30m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1)光缆穿越铁路、主要公路:光缆穿越铁路、主要公路时,一般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内套子塑料管2根,子管内径为光缆外径的1.2-1.5倍。塑料子管应长出钢管两端各1米,钢管应长出两侧路边沟各1米,且距排水沟底不小于。注:公路有边沟的从边沟开始为公路控制区之外,无边沟的从公路边向外处开始为公路控制区之外。(2)过一般公路光缆穿越一般公路时,当车流量较大时,一般采用破路铺槽钢通过,并在槽钢内穿放塑料子管保护,槽钢管应长出两侧路边沟各1米,且

36、距排水沟底不小于;当车流量较小时,采用破路铺50mm塑料管通过,塑料管应超出两侧路沟外米。(3)过乡间土路光缆穿越乡间土路时,采用竖铺砖保护。(4)过河流光缆跨越大型河流无法截流时,采用桥上吊挂或架空的方式通过,并在两岸土质稳定无水的地点预留光缆。不能桥上吊挂和架空时,对于地下土质较好的河流,可以采用微控定向钻孔机回拖50mm塑料管的方式通过。光缆跨越中型河流水流较急无法截流、无法桥上吊挂或架空时,除采用微控定向钻孔机的施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挖掘机大开挖河流,带水作业,铺设40mm半硬塑料管(必要时外套钢管)。塑料管上方用水泥砂浆袋回填封沟,必要时在下游做漫水坡。光缆跨越一般河流时,采用人工截

37、流挖沟预埋塑料管的施工方式,并在塑料管上方铺水泥盖板保护。河岸塌方的做护坡,河床有被冲刷可能的下游做漫水坡或在光缆沟上方铺放水泥砂浆袋,水泥砂浆袋应不高出河床(底)。(5)过冲沟对于冲刷严重而不宜直埋的冲沟时,可采用架空的方式通过,光缆在冲沟两侧土质稳定地点各预留15米。(6)过沟、渠、水塘光缆穿越沟、渠、水塘时,在光缆外穿放塑料管,并在塑料管上方铺水泥盖板或水泥砂浆袋。对于季节性沟、渠、水塘,可只铺水泥盖板或只穿塑料管。对有疏浚计划的水渠,光缆应在两侧做预留。(7)道路边沟或鱼池光缆线路应尽量避免在道路边沟或鱼池下方敷设。无法避免时,应在光缆上方、沟底或池底铺设水泥砂浆袋封沟。封沟距沟底或池

38、底的深度应符合公路部门或鱼池管理部门的要求。(8)过陡坡、土坎光缆线路遇陡坡或土坎时,为防止水流冲刷塌方,需要做护坡或护坎。根据水流冲刷的强度,可分别采用砂袋、水泥砂浆袋、石砌等不同方式的护坡或护坎保护。(9)过乡镇、村屯等动土地带光缆线路途经村屯等易动土地带需覆盖红砖保护。(10)与其它直埋通信光、电缆交越本工程直埋光缆与其它已经埋设的光、电缆交越时,采用塑料管保护,保护长度应根据交越角度确定,垂直交越保护长度为5米,斜交越的保护适当加长。在交越处如果其它直埋光、电缆的埋深位置达不到本工程的要求埋深,则将本光缆穿放在其下方;如果其它光、电缆的埋深与本光缆埋深相同或深于本工程的要求埋深,则将本

39、光缆铺设在其上方。本工程光缆在与其它直埋光、电缆交越时,应尽量满足与其垂直距离大于20cm。本光缆在其下方交越时,塑料标志带应铺设在本光缆上方15cm处,即在被交越一方光、电缆的下方。直埋光缆线路的转弯点、排流线起止点、同沟敷设光缆的起止点、光缆特殊预留点、与其它缆线交越点穿越障碍物地点和直线段野外每隔100米处均应设置普通标石(建设单位要求加密标石时,应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的间距设置)。直埋光缆线路的接头位置,需要监测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和电位的接头点均应设置监测标石。光缆路由标石埋设位置应该准确,埋设正直、齐全、完整、油漆相同,编写正确,字迹清晰并符合以下规定:光缆标石一般应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

40、。当光缆沿道路敷设时,直线标石面向道路。接头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直线路由上,面向接头。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的交点上,面向内角。标石的编号应根据传输方向,由一端至另一端排列,以一个中继段为独立编号单位。.1为了减少光缆线路受强电的影响,采用的防护措施(1)将各单盘光缆间的金属护套、铠装、加强芯等金属构件在接头处断开,将强电影响的积累段限制为最小长度;(2)光缆的金属构件除局内,均不做接地;(3)直埋光缆与高压输电线路交越处应穿放塑料管保护,采用厚壁50mm塑料管,两端头封堵,以增加光缆耐压强度。垂直交越时,塑料管应长出高压线路两侧各20米,斜交时,塑料管适当加长。(4)架空光缆与高压输

41、电线路交越处应穿放绝缘管保护,以增加光缆耐压强度。垂直交越时,绝缘管应长出高压线路两侧各10米,斜交时,绝缘管适当加长。(5)为保护施工和维护人员人身安全,在光缆与强电设施较近处施工或检修接头盒时,应将光缆金属构件做临时接地。(6)若沿线雷暴日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光缆的所有金属构件除沿线局站内互相连通并做防雷接地外,其余不做接地;光缆接头两侧金属构件不做电气连通;.2直埋光缆的防雷:a.10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10100m时,不设排流线b.100m10500m时,设一条排流线c.10500m时,设双条排流线直埋光缆的排流线使用7/2.2镀锌钢绞线,敷设在光缆上方0.30.4处。排流线连续敷设地

42、段应不小于1公里,遇有顶管施工的保护钢管时,排流线应与钢管焊接。.3架空光缆的防雷:b.长距离的杆路每2公里做1次吊线接地,2公里以内的杆路的两个终端杆做吊线接地(1)高等级公路:中央分离带、路肩、边坡和路侧隔离栅以为。(2)一般公路:定型公路:边沟、路肩、边沟与公路用地边缘之间。可离开公路敷设,其间距不宜超过200m。非定型公路:离开公路,其间距不宜超过200m。避开公路升级、改道、取直、扩宽和路边规划的影响。(3)市区街道: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4)其他地段:地势平坦、地质稳定、石方量较小。便于机械设备运达。8.6长途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的间距要求。序号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名称平

43、行净距(m)交越净距(m)1已有建筑物2规划建筑物红线3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4给水管管径小于300mm管径为300mm-500mm管径大于500mm5污水、排水管6热水管7高压石油、天然气管8燃气管压力小于300kpa压力为300kpa-800kpa9电力电缆35kV以下35kV-110kV110kV以上待定待定10其他通信光电缆及通信管道边线11通信电杆、照明电杆及拉线12市区绿化带乔木灌木13道路边石边缘14铁路铁轨(或坡脚)15排水沟渠16涵洞17树木村镇大树、果树、行车道野外大树18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8.7人(手)孔设置(1)长途光缆塑料管道人(手)孔的荷载与

44、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2)长途光缆塑料管道人(手)孔的设置,应根据铺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和发展规划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人(手)孔的建筑地点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稳固、地势较高处,避免安排在安全性差、常年积水、进出不便的地方及铁路、公路路基下。人(手)孔间距应根据塑料管类型、管缆直径比、光缆穿放方法、光缆盘长、地形条件和铺设地段要求,考虑光缆接头重叠和各种预留长度后确定;在平直地段可考虑每公里设置一个。 因气流接力布放、管道分歧、光缆接续等需要增加设置人(手)孔的地点。 若不设置人(手)孔时,在气吹光缆后,其塑料管端头密封,上方铺设水泥盖板保护。(3)人(手)孔的规格应根据敷设的塑料管数量,满足光缆穿放、接续和预留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埋铁件在人(手)孔内的位置及预留光缆的固定方式。(4)人(手)孔建筑可采用砖砌、混凝土或复合材料,埋式型人(手)孔盖距地面应不小于。(5)在人(手)孔内塑料管道距人(手)孔侧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0mm,距上覆和底部的距离不小于300mm,塑料管群各端口的间距应不小于15mm,塑料管伸出内壁的长度应不小于400mm。塑料管的端口应进行封堵。塑料管道的保护应符合的要求(1)塑料管道穿越铁路或主要公路时,塑料管道应采用钢管保护,或采用定向钻孔地下敷管,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