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79907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ppt(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5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框架结构部分),2,5.1 概述,一.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框架、抗震墙、框架抗震墙及框架简体等结构体系,二.抗震设计的内容,抗震概念设计:结构体系选择 ,结构布置,一般规定等。,抗震计算设计:地震作用,内力,强度,变形等。,抗震的构造措施设计等。,3,5.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概念设计),场地选择,建筑的平立面布置,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多道抗震防线,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确保结构的整体性,4,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结构布置及构件截面尺寸确定 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水平地震作用 内力计算(竖向、水平向) 内力组合 截面

2、强度计算 变形验算 构造措施等,5.3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5,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一)计算简图,横向框架;纵向框架,跨度,层高,荷载作用位置和大小,注意这种计算简图与糖葫芦计算简图的意义,6,地震作用计算简图中重要的参数,1 质量的简化,2 阻尼的简化,3 刚度的简化,框架结构层间刚度的计算问题,7,4 框架抗侧刚度的计算 (1)当梁的线刚度比柱的线刚度大的较多时,假定梁的刚度无限大。 (2)考虑梁刚度对柱刚度的有限影响,柱的刚度将变小。 (3)层间刚度,8,(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可用底部剪力法 周期计算可采用顶点位移法 非结构墙体影响系数,各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顶层附

3、加地震作用,9,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在计算出水平地震作用后,框架的内力计算是一个结构力学问题。只要正确的设置结构的参数,计算方法可以有多种。 实际设计应用较多的是计算机方法矩阵位移法。 说明计算原理的简化计算方法反弯点法。,10,(1)反弯点法 反弯点法适用条件:层数较少,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时。反弯点位置:上部 0.5H , 底层 0.7H,11,内力计算步骤: 层间剪力分配到柱计算柱弯矩 根据节点平衡计算梁弯矩。,如何分配?,12,(2)、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考虑上下梁刚度的影响,对反弯点位置加以修正。计算步骤如下:,a 修正系数, 由梁柱线刚度比定。,柱线刚度,抗侧刚度的计算

4、方法,、计算各层柱的侧移刚度D,13,取值,边柱,中柱,一般层,底层,14,、计算各柱分配剪力,、确定反弯点高度y y0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查附表5-1 P181 y1 上、下梁线刚度不同,对y0 的修正值 弯点上移, y1 为正值 弯点下移, y1 为负值,15,y2 上层层高与本层层高不同时,反 弯点高度修正值。由 和 查表。,、计算柱端弯矩 上端 下端,y3 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不同时,反弯点高度修正值。,16,、 梁端剪力,、 计算柱轴力N , 为各层柱上梁端剪力之和,、计算梁端弯矩,17,三、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在竖向荷载下框架的内力计算是一个结构力学问题。只要正确的设置结构的

5、参数,计算方法可以有多种。 实际设计应用较多的是计算机方法矩阵位移法。 说明计算原理的简化计算方法分层法、弯矩二次分配法。,18,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1) 分层法(弯矩分配法),19,特点:,底层 其它层 柱线刚度 不变 0.9 传递系数 1/2 1/3 将各层计算结果叠加。对于不平衡弯矩较大节点再分配 一次(不再传递)。 2) 弯矩二次分配法 过程:计算各节点固端弯矩(不平衡弯矩)分配 (第一次)和 传递同时进行再分配(第二次)。,20,3) 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可将梁端弯矩调幅,减小梁 端弯矩 调整系数 现浇框架 0.80.9 装配整体式 0.70.8 调幅后的跨中弯矩计算

6、注意只有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可以调幅,水 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不进行调幅。,21,四、内力组合,通过内力计算,获得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构 件内力标准值。根据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构件的 内力组合所得设计内力值,进行截面设计. 一般有两种组合: (1)、 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2)、 竖向荷载效应组合(非抗震组合) 包括全部恒载与活载的组合。,22,具体对于框架来说,对框架梁、框架柱的控制截面 进行内力组合。 i)、框架梁 (取不利组合),梁端正弯矩,梁端负弯矩,23,跨中正弯矩,梁端剪力,24,ii)、 框架柱内力不利组合,柱上下端为控制截面取不利组合,25,五

7、、位移计算,1) 多遇地震烈度下。 求出多遇烈度下的各层间剪力 层间位移 2) 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 对于 y 大于0.5的框架,只要弹性位移满足要求, 可不进行弹塑性位移计算。,(略),26,作业:假定框架结构的办公楼所有柱截面尺寸均为500500mm,不考虑梁刚度对柱刚度的影响。 1)计算1个柱(1层)的抗侧刚度,计算1榀(1层)框架的抗侧刚度,计算结构的层间抗侧刚度。 2)用顶点位移法计算该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 3)计算1榀框架上的地震作用。 4)用反弯点法计算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27,5.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一)、框架梁抗震设计 1、设计要求及计算要点

8、: 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强剪弱弯) 设计剪力的取值。 梁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延性设计问题。 解决好梁筋的锚固问题(强锚固)。 2、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验算 梁剪力设计值,28,梁的设计剪力与梁端的设计弯矩及外荷载有关,为了将梁设计成强剪弱弯,可将计算的Vb适当放大作为设计剪力。,q-重力荷载代表值,vb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抗震规范规定对于一、二、三级框架分别取1.3、1.2、1.1。,由力学平衡计算的梁端剪力,29,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剪压比限值(梁最小截面尺寸要求),30,3、 提高梁延性的措施,主要影响因素: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剪压比、配箍率、钢

9、筋及砼的强度。(构造设计) 截面: 纵筋配筋率:(通过受压区高度控制) 一级框架 , 二、三级框架 梁端受拉筋配筋率,31, 梁端加密箍筋: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最大间距(取小) 最小直径 一 2hb,500 mm 6d, hb/4,100mm 10 二 1.5hb,500 mm 8d, hb/4,100mm 8 三 1.5hb,500 mm 8d, hb/4,150mm 8 四 1.5hb,500 mm 8d, hb/4,150mm 6, 梁端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的比率,一级框架,二、三级框架,32, 通长纵筋 :,一、二级框架不小于 , 且不小于受力纵筋面积 的1/4. 三四级框架不少于

10、。,33, 梁筋锚固方式:直线型和弯折型,4、梁筋锚固:防止锚固破坏,34, 反复 荷载下的锚固长度:,砼粘结强度退化率为0.75,抗震所需的锚固长度应在 原锚固长度 上有所增加。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弯折筋的弯折段不能太小。,35,5、 控制塑性铰位置:,通过合理配筋方式使梁的预期塑性铰离开柱边不小于梁 高也不小于500mm处。 方法:附加短纵筋,附加短腰筋,弯筋。 要求柱边截面 比塑性铰处受弯承载力提高25%以上。,36,(二)、框架柱抗震设计 设计原则及要点: 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柱设计弯矩的取值及计算。 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柱设计剪力的取值及

11、计算。 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轴压比的限值。 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构造要求。,37,1、轴压比的概念,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之比 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轴压比越大,柱子的延性越差。柱子的破坏形态也 随轴压比的增大,由大偏心破坏向小偏心破坏过渡。抗 震结构要求柱子有足够的延性且为大偏心破坏,故控制 轴压比的限值。,组合轴压力设计值,38,轴压比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框架柱 0.65 0.75 0.85 0.9 框支柱 0.6 0.7 框-墙、板柱墙及筒体 0.75 0.85 0.9 0.95 2、 强柱弱梁-柱设计弯矩的取值 要求:塑性铰出现在梁上 (

12、如何设计?),39, 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计值取值为,c对于一、二、三、四级框架分别为1.7、1.5、1.3、1.2。,由力学平衡得到的梁柱节点处柱端的计算弯矩为:,为了将框架设计成强柱弱梁应可将柱的设计弯矩适当放大,40, 底层柱、角柱内力: 一、二、三、四级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1.7、1.5、1.3、1.2的增大系数,角柱内力按上述调整后进一步放大10%。 (3) 柱的配筋计算,注意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41,作法: 柱剪力设计值,柱剪力增大系数, 一、二、三、四级框架分别取1.5、1.3、1.2、1.1。,3、强剪弱弯设计剪力取值 要求: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13、, 剪压比限值,柱截面尺寸不能太小,42,短柱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43,4、 加强柱端约束(构造设计),在柱端一定范围内加密箍筋。 加密箍筋的作用:承担剪力;约束砼; 提高抗压强度;提高变形能力;防止纵向 压曲 加密箍筋注意事项 范围: 中取最大值,底 层,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短柱、角柱全高加密。,44, 箍筋的最大间距,抗震等级 最大间距(取较小值) 最小直径 一级: 6d , 100mm 10 二级: 8d, 100mm 8 三级: 8d, 150mm 8 四级: 8d , 150mm 8 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率 (见p117表5-13) 箍筋型式: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45, 肢距:加密区,一级200,二、三级250 或20倍d,四级300,(6)、柱纵向钢筋的配置: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最小配筋率 。,46,(三)、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略)(*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级框架。),节点设计准则: 节点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构件 在多遇烈度下,节点处于弹性工作范围 罕遇烈度下,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能危及荷载的传递 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47,第5章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