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1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79540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重点(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重点(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财政学复习重点-第 17 页财政学复习重点导论一、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两种)实证分析法: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不要求价值判断,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创始人马歇尔可“验证”轨道牛顿方法规范分析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需要有伦理标准。创始人庇古“伦理”轨道二、 研究对象u 一个立场u 两个“度”:集中度、集权度u 三大职能: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u 四项要素:收、支、平、管u 五级体制

2、:中央、省、市、县、乡u 六点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民主观;二是应坚持正确的市场观和效率观;三是应该坚持正确的公共观和公平观;四是应该坚持正确的民生观和福利观;五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观和绩效观;六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三、财政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u 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两者首尾相接。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单位的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最后要降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u 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

3、整个国家的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题。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u 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马克是注意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在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财政收支属分配范畴。财政学要研究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2、财政学与其它相关经济管理课程u 财政学与金融学。财政学与金融学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金融学是研究市场上

4、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是讲各个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也包括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财政收支一般是无偿的,属政府行为,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资金收支是有偿的,属市场行为。u 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两者也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这要是个政策问题,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主要是个经营问题;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谋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第一章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

5、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一般特征)u 阶级性与公共性u 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u 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三、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四、公共财政的特征u 公共性u 非营利性u 民主与法治性四、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

6、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五、 市场失灵的表现u 垄断u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u 外部性的存在u 风险和不确定性u 市场不完全u 偏好不合理u 收入分配不公u 宏观经济波动六、政府干预手段u 行政、法律手段u 组织公共生产手段u 经济手段七、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u 含义: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u 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财政通过支出、税收等手段,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u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

7、性:(二)收入分配职能u 含义: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基本功能,包括两层意义: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u 财政的收入分配措施:界限和范围,税收,转移性支出,政府公共投资。u 财政收入分配的必要性:(三)调控经济职能u 含义: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u 宏观经济目标:就业率稳定、物价水平的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稳定

8、u 财政调控经济的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自动稳定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成长中的“瓶颈”,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保证。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式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u 财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四)监督职能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公共产品的概念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二、公共产品的特征u 非竞争性u 非排他性三、

9、纯公共产品概念:纯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它还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纯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市场适于提供私人产品,满足私人需要,对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效的。而提供纯公共产品恰恰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四、混合产品概念: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双重性质的物品。其大致有以下两类:u 第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其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三是具有非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充分的。u 第二类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如水力发电设施。混合物品的提

10、供方式: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第二类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五、公共生产的概念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六、公共定价u 概念: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u 方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七、公共选择理论u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一个新的

11、研究领域,它的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u 公共选择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八、财政支出原则(一)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u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含义在经济领域中,所谓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在经济领域中,效率实质上是指劳动生产率问题。u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公

12、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存在着矛盾。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使之实现统一,是经济活动管理者和经济理论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公平分配是提高效率的前提。第二,效率是公平分配的基础。2、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一般地说,如果过分地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力求实现收入均等,又会弱化利益刺激对经济效率的促进效应。u 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原则1、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修正和改善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使得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2、财政支出效率原则

13、财政支出效率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u 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解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采取牺牲效率实现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实现效率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当的,合理的做法是力求协二者的统一。(二)保障民生原则u 必要性u 可行性u 实现措施:以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三)量入为出原则u 含义:所谓量入为出原则,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财政支出要限定在财政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财政收入来控制财政支出,力争做到收

14、支平衡,这一原则是财政支出的重要原则。u 必要性u 要求(四)统筹兼顾原则(五)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九、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u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收入分析法)u 成本效用分析法(成本效应分析法)u 因素分析评分法u 最低成本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分类u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类: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u 按费用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费u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经济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大;反之,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大。二、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

15、模的因素u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u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三、 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规模用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通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是最常用的相对指标;二是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

16、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四、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其基本原理是:政府社会管理活动增强政府经济活动增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范围扩大公共支出上升。该理论的特点是从整个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公共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五、经济发展阶段论u 起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绝对比重u 中期:政府投资仍在上升,但增速放缓,让位于私人投资u 成熟:马斯格雷夫:政府投资比重下降罗斯托:在政府投资规模六、内因外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基本原理是:随机事件社会

17、动荡(如战争)的冲击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了其返回以前的水平。他们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其“时间形态”理论的核心。七、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也称“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八、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一、社会消费性支出u 含义: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而且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u 分类: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教科文卫支出二、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

18、资的状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自身投资。三、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的概念四、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u 投资主体与目标不同u 资金来源及投向选择不同u 政府资金实力雄厚,投资范围是一些特定的行业u 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五、基础产业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广义的基础产业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六、政府为什么要向基础产业投资1.

19、什么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构成了社会总投资(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区别)2. 政府投资的特点3. 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4. 基础产业:定义、特点、总结5. 我国基础产业的投资方式(从我国实际出发,运用财政理论说明政府对基础产业投资的意义)七、财政对农业的投资u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u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农业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农产品生产销售体系和农业支撑体系。农业支撑体系又包括三大类,分别为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是水利建设;支农工业体系,重点是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科技。u 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和思路1、财

20、政支农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支持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扶贫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体系机制的建立。2、我国财政支农的基本思路 创新财政支农的投入机制 完善巩固支农、惠农、强农政策 推动支农政策和资金整合 支持农业和农村重大改革 强化支农资金监督八、财政投融资的概念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

21、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九、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它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其实质是财政在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收入再分配,通过这种分配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二、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

22、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政策、事业和制度的总称。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u 现收现付制u 完全基金制u 部分基金制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论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如何构成?)u 社会保险1. 养老保险2. 医疗保险3. 失业保险4. 工伤保险5. 生育保险u 社会救济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 灾害救助u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照顾、救济、抚恤等除社会保险以外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社会福利等内容。1. 老年人社会福利2

23、. 儿童社会福利3. 残疾人社会福利u 优抚安置优抚安置是我国政府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安置对象进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两类:1. 社会优抚 2. 社会安置u 其他保障 1. 城镇住房保障2. 农村社会保障五、财政补贴的定义财政补贴一般被定义为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因此,财政补贴实质上是一种财政转移支出形式,也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六、税式支出u 定义: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

24、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u 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互抵、优惠退税、加速折旧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定义财政收入就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通常有两个含义:第一,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第二,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二、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u 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只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法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u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u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

25、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u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u 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外取得的借款收入。u 转移性收入三、财政收入规模因素与财政收入结构因素u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2.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 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4. 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u 财政收入结构因素第七章 税收原理一、税收的概念及性质u 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居民和经

26、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过程。u 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税制要素(三要素)纳税人: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纳税客体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税收优惠违章处理:欠税、偷税、抗税、骗税。三、税率的形式四、税收分类u 以课税对象不同为标准,可分为: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对所得或利润征税和对财产行为征税u 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u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u 以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五、试述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形式:u 前转,亦称顺转u 后转,亦称逆转u 散转,亦称混转u 税收资本化条件:六

27、、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1、课税范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有利于实现税负转嫁;反之,则越不利于税负转嫁。这是因为商品或要素购买者是否加收提价(税负转嫁引起)的一个重要制约,是能否找到不同提价的同类代替品。2、税种属性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有直接联系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是比较容易转嫁的。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所得税,常常是不易转嫁的。3、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4、市场结构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税负转嫁的情

28、况是不同的:a.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生产者都无法在短期内单独提高课税商品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从长期看,各个生产者会形成一股整个行业的提价力量,从而实现税负转嫁。b.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生产者可利用自己产品的差异性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把税负加入价格,向前转嫁给消费者。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因此只能实现部分转嫁。第八章 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是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税种设置及其征收办法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开征哪些税种(实行单一税制还是复合税制),每种税具体内容如何(具体内容显示每种税对什么课征,向谁课征,征多少等)以及各种税的相互

29、关系如何(可知各税种分布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些领域以及哪些税起主导作用,哪些税起辅助作用)。二、商品税的特点u 税源普遍,收入稳定u 税负比较容易转嫁u 属于“非中性”税种u 征收管理简便三、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第九章 政府非税收入一、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二、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u 管人国资委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国

30、有企业派出监事会;通过法定程序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u 管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公司股份制改造,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等;依法派出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等人员参加控股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组织协调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拟定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方案。u 管资产资产产权管理;资产收益权管理;资产处置权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国资委的职责国资委是国务院的特设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拥有该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包括: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最终处置权。国资委的主要职责包括:起草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有关规章

31、制度,参与制定国有资产结构调整与总量控制的宏观政策;将官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等。第十章 政府债务一、国债u 含义: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u 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第十一章 财政管理一、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

32、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二、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我国政府预算的原则u 统一性原则u 完整性原则u 权威性原则u 工具性原则u 可靠性原则u 年度性原则四、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分几级五、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六、部门预算部门运算,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的政府预算制度。其内容包括:部门预算的组成、部门预算的测算、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效。第十

33、二章 财政平衡一、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u 概念: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整个过程,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u 主体: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u 工具类型: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u 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 、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34、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都是以货币为载体和操作对象。b.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大体一致:都是为了经济的增长、物价稳定、收入合理分配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二)不同的政策组合u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u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u 松的财政政

35、策和紧的货币政策u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重点题(简答题、论述题)一、 我国的财政政策(积极的)二、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三、 非税收入的特征四、 增值税的定义及征税范围答:定义: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征税范围:五、 简述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六、 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七、 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简述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八、 公共卫生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九、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十、 试述商品税的一般

36、特征和功能十一、 试述所得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十二、 试述如何理解国债的负担十三、 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差别有什么意义十四、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是如何划分的十五、 如何认识政府非税收入与预算资金的关系十六、 政府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里十七、 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名词解释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公共财政: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

37、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公共产品: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公共产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消费性支出:是财政用于

38、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等项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企业和个人形成的支出,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根据一段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自身投资。相对于消耗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所能带来的效益不仅是一次性地发生在购买环节,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以后的年限里为政府或社会带来效

39、益。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政策、事业和制度的总称。财政补贴: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

40、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税收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国债收入: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

41、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商品课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课征的税种通称,也称流转税。所得课税:是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课征的税收。国有资产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凭借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收益,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

42、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的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国债: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

43、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定的一种分级预算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金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转移支付制:是指一国内基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

44、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均衡制度。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的政府预算制度。其内容包括:部门预算的组成、部门预算的测算、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效。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的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财政平衡:又称财政收支平衡,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整个过程,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就是不用政府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去主动选择执行某种政策,而是依靠在经济中自动发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稳定经济的财税制度。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以达到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政策目标。汲水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它属于临时应急的短期财政政策,时滞较短,效应呈现快。补充财政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