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第 8 页专业:_控制_姓名:_曾坤_学号:_3150104119_日期:_地点:_东3-202_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王旃 成绩:_实验名称: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想状态对谐
2、振特性测量 的影响和修正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的一端口网络,其等效复阻抗为: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具有的特点:1、电路的阻抗最小;2、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值,与电感和电容的值无关,即3、电压、电流同相位;4、电感与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反,电抗压降等于零。三、主要仪器设备1、信号发生器 2、DG08模块 3、示波器 4、宽频带电压表 5、电阻箱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RLC串联电路,选择L=40mH,mF,R=100W,电路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信号。计算品质因数(由于电感
3、的制造工艺使得其偏差较大,因此f0只能参考,若要精确计算f0,可能需要先测定电感的值)。1、根据提供的设备,预先计算出谐振频率f0 的值,确定信号源输出幅值和UR、UL、UC 的极值范围。2、以f0为中心向左右扩展,保持US幅值基本不变,依次改变f, 测量UR、UL、UC 、ULC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3、将R由100 W改为1K W ,重复测量UR、UL、UC 、ULC ,再次绘制幅频特性曲线。4、画出上述两个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装 订 线。由元件的标称值粗略计算谐振频率f0,由串联谐振公式得:因此我们调节的频率范围应主要在z左右。在R=100W,U=3V的情况下,改
4、变f在f0两边扩展,测量的数据如下(在实验室中测得):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8.02在R=1kW的情况下,测量了数据如下:(由于在实验室中时间不足,故其是在仿真软件上完成,其中U)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51.3324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当R=100W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右图:我们可以看出UR 、UL 和UC 基本上都谐振频率(kHZ)附近达到峰值,在峰值处R两端电压为2.26V,低于3V,可能是因为电感本身存在电阻,40mH电感用万用表实测电阻约20W,由此计算R分压应接近2.5V,另外可能存
5、在一些线路上的压降,所以测得结果非常符合实际。另外可计算得6.32=14.28V,实测UL0=14.14V, UC0=13.67V,都比较符合预期结果。且由图中看出电感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电容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也非常符合元件特性。用每一个UR 同时除以2.26V,得出的数据然后画出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如下:可见当品质因数为6.32时,曲线在谐振频率处达到峰值,即放大倍数最大,且在谐振频率附近位置,曲线较为尖锐,通频带宽较窄。当串联电阻R=1kW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易有其谐振频率约为kHZ左右。可以看出其相较于2.41kHZ更接近于f0可猜测可能是由于
6、实验室元器件为非理想所造成的。可计算出此时的Q值为0.632,下面是Q为0.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再将两者绘至一起,有:很显然相比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Q=0.632时曲线并没有非常尖锐,通频带较宽。七、讨论、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测定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更加熟练了。其次在一开始做100的实验时,由于自己过分关注数据在小范围内的变化,导致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以至于后面做1000都没有时间在实验室内完成,无奈之下测了尽可能多的100数据以便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然后由于后者必须在仿真软件上完成,从而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对仿真软件的操作上的不熟(以前其
7、实不是很重视对这个软件操作的掌握)。以后一定多在这上模拟来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其次,在仿真软件完成1000的模拟之后,又尝试了一下100的仿真,然而仿真结果与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结果相差甚远,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1)Vp为Vpp的1/2,(2)Multisim中函数发生器如果接的是“+-”两极,则其输出的电压是设定的两倍(这样才有了信号源输出电压为原因),而接“+”和中线后输出的电压则为设定电压。同时在1000模拟中,我同时使用了三个示波器分别测量三个元器件的电压,当时还心存疑惑这样用是不是正确的。后来知道在仿真中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Multisim中的示波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能看波形的交流电压表,
8、没有共地限制。而实际中的示波器则在使用双通道后有共地限制,故在实际中就算有足够数量的示波器也不能像这样使用。本实验也让我加深了对模电课中相关概念的理解!附Multisim仿真连线图(自主研究):定量或定性研究实际电感器的非理想性对谐振频率、选频能力的影响 实际电感器有一定内阻,故可以看做一个电阻R与一个理想电感器串联组成,且测得实验室中电感内阻约为20。因此我们以在multisim中可以在原基础上在电感一端串联一个20的电阻来进行实验以对比。接线图如下图所示:测得数据如下表: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3556做出图像如下所示:谐振频率约为kHZ左右
9、通用谐振曲线如下:将其与上绘制一起有:我们可以看出,在外电阻较大的情况下,存在内阻对电感的影响不算很大,如该实验中,在外电阻1000(相较于20大得多),其谐振频率与理想电感只差了kHZ左右,而选频能力则几乎不变!同时由于在实验室内的电感即为非理想状态,故我们再模拟一次理想状态下的100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2356将其得出的通用谐振曲线与以前测得的绘至一起,如下:可以看出,如同1000所做的比较一样,谐振频率变化了KHZ左右,通频带也只有略微变化,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电感内阻对谐振频率、选频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