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描述与评价(10学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圈闭描述与评价(10学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圈闭描述与评价,第1节 区带分析与评价 第2节 圈闭识别与描述 第3节 圈闭评价技术要求 第4节 区带、圈闭资源量 和储量估算方法,本章重点,1区带和圈闭分类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2区带和圈闭的成油机制。 3区带和圈闭评价技术要求。 4区带和圈闭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方法,引 言,在区带勘探阶段查明了各二级构造带的形态和类型,并根据区带成藏条件、资源规模、经济特征优选出有利的勘探目标以后,便可以进入以发现油气田(藏)为主的圈闭预探阶段。圈闭预探是指在优选出的有利区带上,从圈闭准备开始,到圈闭预探发现油气田的全过程。圈闭预控的整体对象是一个区带,其最终目标是尽可能揭示区带上所有圈闭的含油气性,
2、发现油气田并计算控制和预测储量,为评价勘探提供对象。 圈闭的勘探分类: 1根据圈闭在纵向上的组合关系进行分类 目前在实际勘探工作中,经常使用块圈闭和层圈闭的概念。所谓块圈闭是指垂向上多个层位圈闭的组合,而层圈闭是指纵向上类型不同的圈闭,或者是纵向上圈闭类型相同,但分属于不同含油气系统的圈闭。 2根据圈闭局部高点的分布进行分类,在油田勘探过程中,经常将具有统一的构造闭合线和多个局部次高点组成的复式构造称为三级圈闭,而将局部次高点构成的小规模圈闭称为四级圈闭。 3根据圈闭的勘探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勘探程度的差别,可以将圈闭分为四类,已控制圈闭、已见油气流圈闭、已钻探但无任何发现的圈闭、未钻探圈闭。前
3、面两类圈闭称之为已有发现圈闭,后两类圈闭到评价时为止还没有油气发现,称之无发现圈闭。 4根据圈闭勘探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圈闭发现的难易程度,可以将圈闭划分为非隐蔽圈闭和隐蔽圈闭两类。对于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和识别方法就可以识别的圈闭成为非隐蔽圈闭,而隐蔽圈闭则是指采用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方法难于发现的圈闭。隐蔽圈闭几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大多数,如砂岩上倾尖灭圈闭、透镜体砂岩圈闭、成岩圈闭、裂缝性圈闭等。,在圈闭预探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地质问题包括: 圈闭规模和基本要素。 圈闭的成藏条件。 圈闭内油气富集条件。,第1节 区带分析与评价,一、区带概念、
4、分类,一、区带概念、分类 区带详查是指经区域勘探确定出有利的生油坳陷(凹陷)开始,一直到优选出有利的区带(二级构造带)的整个过程。其主要任务通过对区域勘探阶段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坳陷(凹陷)进行地震普查与详查,进一步划分二级构造单元,控制二级构造带形态,研究其基础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圈闭分布特征,通过对区带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并通过油气系统分析与模拟,提交区带资源量,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为圈闭预探提供战场。 区带,是指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共同的成因背景和相似特征的一组勘探目标和已知油气藏。在平面上,区带可以由多个二级构造带组成,这些二级带往往具有相似的油源条件、储盖
5、组合特征、成藏演化历史;而在同一个二级带范围内,纵向上不同的勘探目的层由于成藏机制的差异性,则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区带。,从地质特征的角度,可将区带分为三大类20余种,勘探程度决定了地质认识程度和资料丰富程度,按照勘探程度的高低,区带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已具有油气田的区带,即区带上已有油气田开发,或已具探明储量; (2)已有油气发现的区带,该类区带中至少有一个圈闭已获油气流或已见油气显示; (3)尚未发现油气的区带,即尚未钻探、或钻探很少尚无发现,但认为有希望的区带。,(1)含油气系统划分 (2)含油气系统评价 (3)区带构造与沉积特征 (4)区带成油条件与成藏模式,二、区带分析与评价要
6、解决的基本地质问题,(一)地震普查与详查 区带详查阶段的地震普查工作一般是在生油坳陷(凹陷)及邻近地区,以4km4km4km8km的测网进行面积测量,以控制区带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而地震详查则是以4km4km2km4km的测网进一步查明区带内圈闭的分布和基本特征,为全面认识生油坳陷(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进行区带评价提供依据。 地震普查与详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1)查明基底深度及基底以上各构造层的基本构造形态、 主要断裂的展布,进行区带(二级构造带)划分。 (2)为开展区域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资料,以预测生储盖条件,进行油气资源评价。,三、区带分析与评价的工作程序,(3)落实圈闭的分布
7、,确定圈闭基础数据及其发育史;根据控制程度和资料质量还要对圈闭做出可靠性的初步评价。 (4)为参数井的部署提供构造图和井位依据。 (二)参数井钻探 在区带评价阶段,部署参数井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二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及岩相特征;了解区带储盖组合情况,确定勘探主要目的层:为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提供参数依据;另外,本阶段试探性找油的任务比较明确。因此,参数井的部署一定要选择二级构造带有利的构造部位,以提前突破出油关。 (三)区带优选 区带优选是在油气系统研究和区带构造和沉积特征研究,进行区带地质评价、资源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进行的。,区带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地质评价、资源量
8、评价和经济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地质评价是基础,资源评价是核心,经济评价是结果。 (一)区带评价技术要求 1评价内容 11 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1)地层、沉积特征。 (2)构造特征,包括构造带划分、断裂分布及岩浆活动等。 (3)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成岩、圈闭、成烃史的控制。 12 烃源岩评价 (1)烃源岩的层位、岩性、厚度及分布。 (2)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母质类型及横向变化。 (3)烃源岩的成烃门限及现今演化程度。,四、区带评价技术,(4)烃源岩成烃史及其与圈闭形成史的配置关系。 (5)油气运移方向的分析。 13 储层评价 (1)储层层位、岩性、厚度及横向变化。 (2)储集空间类型、孔缝发育程度
9、、储层物性及其横向变化。 (3)储层成岩变化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匹配关系。 14 盖层评价 (1)区域盖层时代、岩性、厚度及横向变化。 (2)直接盖层的岩性、厚度。 (3)生储盖组合分析。 15 圈闭分析 (1)圈闭类型。 (2)圈闭规模,包括面积、闭合度等。 (3)圈闭形成史及其与油气运聚的时、空配置关系。,(4)圈闭完整程度,包括断裂情况、火成岩活动、水动力条件等。 16 综合评价 (1)综合分析上述油气生、储、运、圈、保诸项基本地质条件及其相互配置关系,对区带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区带的油气聚集成藏模式。 (2)预测区带的圈闭资源量。 (3)以地质评价为基础,结合勘探经济技术条件,优选勘探目标。
10、 (4)提出区带下一步的勘探意见。 2评价总结报告 21 区带地理、构造位置,勘探程度及已有勘探成果评述。 22 区带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评价。 23 区带圈闭资源量预测。,24 区带内圈闭分类、排队。 25 下步工作意见。 (1)勘探工作意见。 (2)研究课题设置。 3附图 勘探程度图;区带生储盖组合综合柱状图;主要勘探层位构造平面图及发育史横剖面图;局部圈闭构造平面及横剖面图;生、储、盖层各种参数的等值线图;区带综合评价图;区带勘探部署图;成图比例尺,按工业制图要求取合适的比例尺。,(二)区带资源量预测 1圈闭资源量求和法 该方法的原理相当简单,即区带的资源量等于已知圈闭(油气藏)的各级资源量
11、(储量)之和,它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T、QR分别代表已知圈闭的资源量和油气藏的储量,n、m分别为已发现圈闭和油气藏的个数。 2外推预测法 常用的外推预测方法包括勘探成效外推法、油田(圈闭)规模序列法、油田规模比例外推法等,而齐波夫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根据油田规模比例进行外推的预测方法。 国内外许多含油气区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已经发现一些油气田后,如果以油气田规模为纵坐标,以油气田规模的序号为横坐标,在双对数坐标平面上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条直线,这种现象可以由,巴内托定律来描述: 式中,Qm为序号为m的油田规模,Qn为序号(又称秩)为n的油田规模,k为实数,与图中直线的斜
12、率有关,其值一般在0. 52. 0之间。当k=1时,上式称为齐波夫定律,这时的直线与横轴的方向呈135夹角。 该方法的使用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第一,评价区应具有构造沉积的成因联系,各油气藏之间彼此具有相近的成因,因此比较适合于区带资源评价;第二,所划分的区带应满足统计的条件,其油气藏符合某一统计分布。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已有一定发现的区带。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根据已知油田间的储量规模的大小,估算出各油田的序号;然后在各油田的规模和序号,预测出最大油田的储量。因此,各预测油田的储量为: 其中,j为预测油田的序号。Qmax为预测最大油田的储量。总资源量为各预测油田储量之和。参数k的取值的标准是,
13、用该值计算出的预测油田规模序列与已知油田规模序列的标准差达到最小。,使用该方法的前提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1)通过其他方法(如成因预测法)预测出区带的总资源量;(2)通过区带圈闭条件的分布,确定最大和最小工业油气藏的可能规模;(3)区带已经发现一定数目的油气藏一般要求所揭示的探明储量占整个资源量的15%30%。 3特尔菲与专家系统法 特尔菲方法的步骤要点是:(1)由一名负责人主持油气资源的评价工作,称为特尔菲班长。特尔菲班长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若干个专家组成资源评价小组;(2)特尔菲专家组的成员有权选用自己认为是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独立地预测各种概率下的资源量值;(3)由特尔菲班长集中各位专家的结
14、果,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综合处理这些评价结果,并将该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参考并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4)通过该过程的多次反复,最终由特尔菲班长给出各种置信水平下的资源量估计值 .,(三)区带经济评价 主要包括评价资源的质量、获取资源的难易程度,确定区带详查的经济价值。 1资源质量 根据油气性质、储层特征以及开采工艺要求的差别,可以将各级资源量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常规油资源 (2)低渗储层石油资源 (3)重油资源 (4)天然气资源 2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 (1)资源的分布深度 (2)资源的圈闭类型 (3)资源的地理条件 3区带经济评价方法,最小经济油田规模主要是根据地面的地理条件、地下地
15、质条件、油气质量、油价等诸多因素,在计算了地震成本、探井成本、测试成本、开发钻井成本、采油成本、开发基建成本等各项勘探开发成本和原油售出后的现金收益,按照总收益等于总支出的原则加以确定的。 (四)区带综合评价 在区带地质评价、资源量评价、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区带的综合评价。 区带综合评价成果一般用综合评价图和综合评价数据库形式来表达。综合评价图包括主要目的层构造等值线,已知油气田、圈闭划分与评价级别,重要探井及油气发现,并附以本区带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分布图、资源量概率曲线图,说明最小经济油田规模与经济地理条件。区带数据库中包括区带基础数据、地质评价数据及资源量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内容为概况
16、性数据;地质评价数据为区带地质风险分析各项条件的给定概率值;资源量数据主要包括区带中各类各级资源量数据和总资源量,为区带资源评价的综合成果。,五、区带详查的部署原则,(一)从区带形成的地质背景出发,系统研究区带构造与沉积特征 区带构造模式的研究可以从区带的基底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和褶皱作用特征等三个方面来进行。 沉积模式的研究包括沉积层序、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储盖组合特征等三个主要方面。 (二)以建立区带油气分布模式为中心,重点研究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 盆地评价的关键在于“生、排”,区带评价的关键在于“运、聚”。所以在区带地质评价中,应重点找出造成各个区带复杂多样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因素,诸如发生的时期
17、、规模、运移路径和聚集场所、油气藏的破坏与改造等。,(三)重视各种类型的储盖组合,正确选择勘探目的层 在区带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多种类型的储盖组合,着眼于主要含油气层系和主要油气藏类型,才能及早获得勘探突破,早日找到大油气田,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第2节 圈闭识别与描述,一、圈闭评价研究概述 二、圈闭评价地质模型建立 三、圈闭识别方法,A,仅有圈闭、储集层(或保存)两项地质风险,具有圈闭、保存、储集层 三项地质风险,圈闭、保存、 储集层、烃,区带油气地质风险因素表,注:探明储量直接由油田开发方案取得,区带油气资源量估算表,区带构造评价流程,区带生烃评价流程,储集层盖层评价流程,层序划分 编制沉积
18、旋回及相剖面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建立地震地质相模式 结合钻井资料编制岩相古地理图,速度分析层速度平面、剖面图,特殊处理及定性解释,编制砂泥岩层速度关系曲线,砂泥岩百分 比或等厚图,物源方 向沉积 环境沉 积体系 沉积模 式,储 盖 层 评 价,单井划相,电性划相,古生态划相,岩矿特征划相,倾角测井划相,地层对比,横向变化,接触关系,岩性组合,珠江口盆地构造圈闭风险取值标准,珠江口盆地油源风险取值标准,注:有烃类显示者可增0. 25。,珠江口盆地储集层风险取值标准,珠江口盆地保存条件风险取值标准,注:相带及断层交叉搭配时,取值可增、减0. 25。,圈闭评价石油地质条件,石油与天然气区带评价数据表
19、,表610中数据的相关矩阵,地质风险因素可能发生事件,表示在自由度=0. 1,0前提可以接受;表示在自由度=0. 005,0前提被排斥。,已含油田的区带风险评价标准,已见油气流区带的风险评价标准,油源条件主观概率转换标准,一、圈闭评价研究概述,(一)圈闭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油气资源评价既是认识一个地区油气地质规律的过程,又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规划和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圈闭是捕获、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圈闭评价是资源评价中最基础的评价内容,它与油气勘探生产实践的关系最密切,其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油气资源量或油气储量的可靠性。圈闭评价的目的不
20、仅是认识圈闭含油(气)性,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圈闭勘探决策提供具体而充足的依据。 通过对各油气区圈闭描述评价地质模型和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与已完成的盆地分析模拟、油气藏描述项目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油气勘探,对提高勘探效益,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二)圈闭评价的研究内容 圈闭描述评价是从发现圈闭开始,直到经钻探试油,在圈闭上有一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计算出预测储量为止。其最终目的是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工业油气藏。在评价期间要进行一系列的勘探工作,不断获取新的资料。这些工作包括:(1)进行地震详查,优选出开展预探的圈闭;(2)完成预探井钻探,选定测试层位;(3)进行各种测试,确定油气产能
21、。评价工作和现场勘探工作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使得勘探工作随评价结果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评价结果随勘探资料的不断补充而更接近客观实际。圈闭评价工作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本项研究主要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圈闭地质评价(地质风险分析) 包括5个方面:油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匹配条件、圈闭条件。 圈闭资料可信度评价 圈闭资源量计算 圈闭经济评价,以上述四项研究内容为基础,开展圈闭综合评价及排队优选,并建立圈闭评价描述数据库、图形库,开展圈闭评价软件平台的研制。 圈闭综合评价及排队优选 圈闭描述评价数据、图形库(二级项目库) 圈闭描述评价软件平台 (三)圈闭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1圈闭评价的
22、总体思路 圈闭评价的总体思路确定为: (1)根据盆地分析模拟结果和地震资料,借用油气藏描述评价提供的主要方法,分别研究和分析地质评价模型、资料可信度模型、资源量计算模型和经济评价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求解(计算)方法。 (2)在得到了相应的定量描述后,通过定义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综合排队、优选和分类。,(3)作为最终评价工作的评价软件,应考虑国际软件技术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对不同硬件环境的适应能力,便于推广使用,盆地分析模拟 提供数据或图形,圈闭演化发展 及油气聚集期模,油气藏描述评价 提供主要方法,规划计划编制 提供方法和数据,构造描述,储层预测,类比借用,烃类检测、模式识别,油源
23、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匹配条件,圈闭条件,储层厚度图 净毛比 油层厚度图,单储系数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体积系数,最小可能充满 最大可能充满 期望充满系数 含油面积图,储备圈闭数据图形库,地质评价指标集 及方法确定,资料可信度评价指标 及方法确定,资源计算模型 及方法确定,圈闭地质评价 地质把握系数,资料可信度评价 资料可信系数,资源量计算 潜在资源量估算 丰度图输出,圈闭经济评价 经济指标,圈闭综合评价 排队优选,圈闭精细描述 预探井设计,钻后再评价,钻探,油藏描述、预测储,核销,(未见油),(储备),(继续储备),圈闭描述评价技术路线框图,二、圈闭评价的地质模型建立,作为油气
24、聚积而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是圈闭评价的直接对象,首先必须分析和研究圈闭的地质特征、表征圈闭的各种因素及各种因素的系统归纳和分类、相应的等级划分以及定量化描述等,最后建立圈闭评价的地质参数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一)控油地质因素的选择 圈闭评价地质模型的建立是以分析圈闭的成油机理为基础,其目的在于分析圈闭各控油条件及其组合的好坏,以便从地质的角度对圈闭含油气的可能性作出确切的评价。通常情况下,圈闭评价的可信度主要受来自各控制油气田(藏)形成的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资料的可信度两个方面的影响。造成地质因素的不确定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油气田(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漫长的历
25、史过程,人们不可能直接掌握至少几千万年前所发生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复杂过程; 二是由于受资料程度与认识程度的限制,人们对于,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的程度;三是大量的物探和地质资料都具有多解释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对不同评价区不同评价目标的聚集条件认识的不同。因此,在圈闭评价中,人们往往以对某个评价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规律的基本认识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控制油气田(藏)形成的基本地质因素(简称控油因素)为基本评价参数,对评价区的评价目标(圈闭)进行含油气评价。一般说来,控油因素的选择按以下原则进行: (1)尽量选择有实际资料的地质因素作为控油因素; (2)注意突出主要的控油因素;
26、(3)注意与油气藏形成要素的有机结合; (4)当资料不足时,尽量少选一些控制油气形成的地质因素。 (二)圈闭成油条件分析 圈闭的含油气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从圈闭、保存、储层、,油源、配套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以确定圈闭的含油气概率及该圈闭地质条件的优劣。 1圈闭条件的确定 圈闭条件是圈闭评价的基础,它主要依赖于地震工作确定。一般来讲,圈闭条件的好坏受地震测网密度、剖面质量、钻探程度、解释可信度、圈闭类型、圈闭规模以及圈闭的闭合形式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测网密度 测网密度对圈闭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测网密度对圈闭控制的有效程度上,通常情况下,圈闭区的测网密度越大,圈闭的落实程度也就越高,圈闭
27、越可靠。 (2)剖面质量 剖面质量的好坏,对地震解释精度有着重要影响。剖面质量好,,地震反射波组可连续追踪,断层断点显示清楚,其解释的精度高,圈闭的可信度也就高。 (3)解释可信度 解释的可信度一般受剖面质量、是否有钻井资料控制以及解释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一般地,剖面质量好,有钻井资料控制,解释人员经验丰富,解释的可信度就高,从而圈闭的可信度也高。 (4)圈闭类型 圈闭类型对圈闭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圈闭类型越好,形态完整,圈闭条件越好;二是圈闭类型简单、形态完整的圈闭,落实程度一般较高,圈闭较可靠。 (5)圈闭面积、幅度 圈闭的面积、幅度对圈闭条件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圈
28、闭面,积 、幅度大的圈闭,其圈闭条件好,且圈闭容易落实,圈闭的可靠程度较高。反之,圈闭条件较差,圈闭相对难落实,其可靠程度相对亦低。 (6)圈闭的闭合形式 圈闭闭合形式有构造等高线闭合、地层闭合、断层闭合、岩相闭合等几种,一般来说,构造等高线闭合优于地层闭合、断层闭合及岩相闭合。 圈闭条件的好坏由上述各因素综合确定,具体评分标准依评价区的勘探程度及实际资料情况确定。 2油源条件的确定 油源条件分析是圈闭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确定评价圈闭有无烃类来源,是油还是气,油气丰富程度如何?,因此,在评价中,首先应搞清圈闭区的烃类源于那个层位,进行烃源对比,并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烃源岩产
29、率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圈闭供烃输导层分析,并从平面上进行供油单元的划分。油源条件的分析应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考虑生油岩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厚度、生油岩热演化程度、运移通道、运移距离及排烃指向等因素。 (1)生油岩有机质类型 生油岩有机质类型可划分为型(腐泥型)、型(混合型)、型(腐殖型)等类型,评价中每种类型的生油岩给出不同的系数值,具体系数值的给定视评价区的地质情况而定。,(2)有机质丰度 评价系统采用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S1+S2)及氯仿沥青“A”含量来衡量有机质丰度大小。一般来说,有机碳含量高,(S1+S2)大,氯仿沥青“A”含量高,其生油岩生油条件好,反之,则生油条件较差。不
30、同地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丰度分级标准。 (3)生油岩厚度 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油源条件与生油岩厚度有关,生油岩厚度愈大,油源条件愈好,生油量愈多;反之,生油量少,油源条件较差。 (4)生油岩的热演化程度 按生油理论,生油岩热演化程度不同,生成物成分、数量也不相同。评价系统将生油岩热演化阶段划分为低成熟、,成熟、高成熟和过成熟等四个演化阶段,判断生油岩热演化阶段的指标有:R0、饱和烃气相色谱、A/Corg、O/C原子比等。 (5)运移通道、距离与运移方式 生油岩中生成的油气能否从生油岩运移到圈闭中聚集成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有连接油源层与圈闭聚集层的运移通道,对于非自生自储
31、的油藏来说,有效的运移通道是导致油气能否运移、聚集乃至成藏的关键。按目前的研究,油气的运移通道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及砂岩疏导层、裂缝等。如东部地区浅层本身无油源条件,其油气主要是下伏油源层生成的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的结果。又如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平面上油气分布受断裂展布的控制,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几次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上下。显然这与断层、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有关。,此外,运移距离也是分析油源条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靠近油源区的圈闭较易获得油气,油源条件好;而距离油源较远的圈闭,获得油气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油气的运移方式主要包括横向运移与垂向运移两种,大多数油气藏的形成,两种运移方式
32、均起作用。 (6)排烃方向 按油气运移观点,油气生成之后,遵循流体动力学机理,即由高势能区向低势能区流动,并在闭合的低势场区聚集起来。如果评价圈闭距油源区近,且位于低势能区,则圈闭处于油气运移方向上,圈闭的含油气性和充满程度就高,圈闭的油源条件就好。 油源条件的好坏由上述六个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具体评分标准视评价区的具体情况而定。,3储集条件的确定 储集条件的分析主要是评价圈闭储集油气空间的好坏,它受圈闭区的储层类型、沉积相带、砂泥比及储集物性等因素的影响。 (1)储层类型 根据储层研究资料,我国的储集层按岩性可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变质岩等;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及混合型等类
33、型。具体评价中视本区的具体情况,确定评价区的储层及分级标准。 (2)沉积相带 沉积相带对储集条件的影响主要反映沉积相带对储层类型、规模及物性好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般地,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相带、储层类型较好,规模较大,由于沉积物遭受强烈的水洗,储层的成份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较好。,(3)储层物性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储层其有效储层的下限不同。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在3%5%范围内还为储集油气的有效储层,而砂岩类储层孔隙度在10%左右仍可能为无效储层。因此,储层物性的下限应视评价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4)储层厚度 从储集条件方面看,储层厚度越大,储层占地层比例越高越好。但如果储层占地层比例
34、过高,就会导致其它条件(如盖层条件、生油条件)变差,致使生储盖组合变差。从目前勘探实际看,碎屑岩储层砂岩含量一般在30%45%范围内有利于油气聚集。 (5)储层横向变化 在陆相碎屑岩储层为主的盆地中,储层横向变化快,因此,在评价圈闭的储集条件时,必须考虑储集层的平面变化及相互连通情况。 (6)成岩后生作用影响 由于原生孔隙随埋深的逐渐增加而减小,当储层埋深较大时,原生孔隙度很小,但由于成岩后生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使得储层在一定埋深下,仍具一定的孔隙度而成为有效储层。因此,在储层埋深较大时,要充分考虑成岩后生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 (7)裂缝发育程度 对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储层,在评价中
35、要对裂缝的性质、延伸方向、发育程度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因为这种类型的储集层,其油气分布受裂缝发育带展布的控制。,储集条件的好坏受上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评价中,必须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的具体评分标准视评价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4保存条件分析 保存条件分析需要考虑对油气聚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具体考虑如下因素。 (1)盖层因素 盖层是对油气藏起封堵作用的有利因素,盖层条件的好坏受盖层岩性、分布(区域分布和局部分布)、厚度及其可塑性等几方面的影响。若评价区盖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岩石可塑性好(如盐岩、膏盐及膏泥岩等),则评价区盖层条件好;反之,则盖层条件差。,(2)断层、裂缝 保存条
36、件主要考虑断层、裂缝的散失作用。一般来说,开启性断层如果断穿目的层,对油气聚集不利。在具体评价中,必须对断层性质、走向、断距及活动时期、活动方式以及断开层位进行研究。裂缝的散失作用主要考虑裂缝的性质、分布及发育时期等。 (3)构造运动 油气藏形成之后的构造活动对油气的保存主要起负作用,因为后期的构造抬升、剥蚀可使早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后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构造运动的强度、次数及性质等。 (4)水动力条件 地层水的水洗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及扩散作用均对油气起破坏性作用。一般来说,地层水矿化度高,水型为CaCl2,型水的区域,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5配套条件
37、配套条件主要包括生储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配套关系。 (1)时间配套 评价中时间配套主要考虑圈闭形成和油气大量生成、运移两者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如果圈闭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步于油气生成、运移时间,那么该圈闭就能有效地捕获油气;如果圈闭形成时间晚于油气生成、运移时间,两者时间不配套,圈闭不能获得油气。 (2)空间配套 空间配套是指生储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一般有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几种关系。其中自生自储,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而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的配置关系,油气需要有效的运移通道才能从生油层运移到储集层,油气聚集条件相对苛刻。 (三)圈闭评价的地质参数体系及等级划分 1建立圈闭评价参数体系的思路
38、圈闭的含油气性评价过程,实质上是圈闭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过程。从圈闭评价实施的角度讲,就需要在控油地质因素选择和成油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油气藏理论和实践,结合大量的地质统计和专家经验,建立确定的圈闭评价地质参数体系,并给出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以便于评价工作者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一般评价的总目标是圈闭的含油气地质风险和含油气性的相对优劣。为了获得总目标的评价结论,要将控,制总目标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分解,通过分解不同类型和不同勘探程度的圈闭含油气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而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同样子目标又可进一步分解,直至最底层因素是圈闭实际能够获得的数据或事实。这就是建立圈闭评价参数体系
39、的思路和出发点。 (2)地质参数体系 油气藏的形成是圈闭的供油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和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定组合和有机配置。不同类型圈闭在形成油气藏过程中,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尽管有些地质因素相同,但在不同类型圈闭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对于不同类型圈闭,有些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分解时得到的层次结构也有所不同。另外,处于不同勘探,程度的圈闭,能够获得的资料的详细程度也有差异,因此,在分解时,对于圈闭及其所处的成藏系统的地质认识程度越深入,分解就越细。对于不同类型圈闭来讲,其层次划分和层次描述便构成了圈闭评价的地质参数体系。断层圈闭的好坏对于
40、不同地区,需要结合具体地区进行研究,选取不同的评价主控因素和权重分布,研究相应的标准,圈闭评价地质参数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不同勘探程度,不同类型圈闭以及不同地区等因素,在建立参数体系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情况的特殊要求,既要有规定的因素,又要有可替代或增减的因素。圈闭的含油气可能性大小是由圈闭所处地质环境中的多种地质条件、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资料可信度)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认识程度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确定的,因此资料可信度也是与勘探成功率有关的重要因素。 资料条件的确定远比地质条件的确定困难得多。因为很难用统计方法得出用于评价的各项资料的可靠程度与含油气把握程度的关系。采用以圈闭落实程度表示构造解
41、释的可靠性,以钻井及地震相资料确定地层解释精度的方法,表征资料条件的可信度(或称为概率)。 在珠江口盆地评价中各家对圈闭地质风险分析的条件(表),四川盆地背斜圈闭地质风险分析评分表(据四川石油管理局周林全、蹇启权,1991),三、圈闭识别方法,圈闭识别的基础条件和步骤: 第一步圈闭准备,以盆地评价优选出的有利含油气区带为对象,整体设计测网,开展地震勘探及其它物化探工作,进行圈闭准备; 第二步圈闭预测,以获得的以地震为主的各种资料为依据,以石油地质规律为指导,建立圈闭序列、分布模式,预测可能存在的圈闭; 第三步确认圈闭的可靠程度,按照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的要素作图,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组合关系,识别圈
42、闭,确定圈别类型和形态,确认圈闭的可靠程度。,1圈闭预测,(1)含油气区带是指盆地内某含油气系统的一部分,由于相似地质应力环境,具有特定的区域构造面貌,如中央隆起带、陡坡断裂构造带、斜坡带、洼陷区和地层超覆带等,其圈闭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经过盆地分析评价后,含油气区带已具备下列条件: 区域构造、地层、岩相等已有一定的认识; 具有油源条件; 已预测出区带远景资源量。 (2)建立各种圈闭显示:在油气资源遥感解释、重磁力和电法等成果资料中,寻找与圈闭有关的异常显示。,2构造圈闭识别,(1)标准层的选择; (2)等高距的确定; (3)断层解释和组合; (4)地震速度分析。 标准层(标志层)的选择条件、
43、选择标准层进行构造制图 标准层可以是煤层、油页岩层、火山灰层、薄石膏层、薄石灰岩层、标准的化石层以及特殊标志层或两组不同岩性的地层接触面,总之是易于识别的稳定层面。 等高距的确定 在根据各种方法取得了控制标准层的高程数据之后,就要正确地确定构造等高线的等高距,在一般情况下,构造圈闭等高线的等高距必须大于控制点高程精度误差以上,这样,才能消除由于误差原因而出现的假构造。其次,必须注意所选择的等高距要清楚地显示出构造形态来,等高距过大,会遗漏构造;等高距过小,构造图的等高线过于密集,则可能模糊总的构造形态。 断层解释和组合 断层解释和组合的不正确,即可能遗漏圈闭,也可能造出假圈闭。在剖面上研究断开
44、层位、断裂组合,在平面上研究断点组合,准确确定断层及延伸情况,组合关系。必须分清断层线与等高线之间的组合关系,先将剖面上的同一断层的断线相连,然后按独立断块分别连接等高线。即正断层构造图形;逆断层构造图形;断块构造图形;枢纽断层构造图形。 地震速度分析,据地震反射时间等值线图确定的圈闭,由于地震速度影响,不但可能高点部位不准,还可能是个假圈闭,还可能造成 实有圈闭的地方而没有圈闭显示。因此,加强地震速度分析,是正确识别圈闭的重要方面。,3非构造圈闭识别,(1)按圈闭要素作图 非构造圈闭具有多项要素,储集体的顶面、底面、断面、剥蚀面或超覆面的等高线,以及断层线、剥蚀线或超覆线、储层尖灭线。按这些
45、要素作图,是正确识别非构造圈闭的唯一的基本做法。 (2)非构造圈闭识别方法,水下冲积扇岩性圈闭的勘探方法,主要根据地震相和地震层速度 1)识别标志 水下冲积扇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很清楚。扇根一般为低频杂乱反射带以至反射空白带,扇中则由低频杂乱反射过渡到低频变振幅反射,扇端为正常的连续地震反射。 地震层速度也是划分水下冲积扇的重要参数,砂砾岩和泥岩的速度有较大的差别,在目的层的速度平面图上,在扇体部位会出现一个高速异常。 2)勘探方法 (1)查明水下冲积扇的古地貌景观。 (2)根据井下资料,地震相分析的资料,以及地震层速,度资料,确定水下冲积扇的横向和纵向的分布范围。 (3)利用地震资料查明扇体部位
46、的构造和断层,做出目的层位的构造图,将构造图和冲积扇分布图叠合在一起,确定岩性圈闭。 浊流水道和深水扇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 1)浊流水道和深水扇砂岩体的分布规律 浊流水道有深水扇砂岩体一般发育在盆地缓坡一侧,由水下古隆起之间的峡谷作为通道而形成。峡谷部分出现浊流水道砂岩,向盆地中部延伸,砂体展宽而成为深水扇。 2)识别标志 地震剖面上识别水道砂岩的主要标志是在两个正常的、通,常是相互平行的反射之间出现一个下弯的反射同相轴。深水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是在盆地中部平缓的反射基础上出现一个轻微向上隆起的丘状地震反射结构,当这种丘状地震相在平面上和浊流水道或水下峡谷地震相连结在一起时,更可以证明它是深水扇
47、的反映。 3)勘探步骤: (1)在地震剖面上寻找目的层段的下弯的异常反射同相轴和丘状地震反射结构,并与井下资料对比,验证是否是砂体的反映。 (2)在证实有浊流水道和深水扇的地方,以垂直沉积方向为主作高分辨率的地震剖面,对砂体反射进行平面对比,圈出砂体分布范围。 (3)查明浊流水道和深水扇的构造景观和主要断层。,浊积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识别方法,1)浊积砂岩透镜体的分布规律: (1)这种浊积砂岩体的形成和三角洲沉积有联系,它一般分布在前三角洲斜坡向盆地的倾没部分。从地震剖面可以看出,砂岩透镜体的部位都有明显的前积反射结构。 (2)砂岩体的分布受湖底古地形的控制,砂岩发育地带与古地形的相对低洼部位
48、一致。 (3)砂岩体呈带状延伸,延伸方向和沉积方向(或地震剖面上的前积方向)一致。 (4)地震剖面通过砂体地段相应的部位上,出现一个新的反射段,这个反射段可以在平面上对比,离开砂岩体的部位,这个反射也随之消失。,2)浊积砂岩透镜体圈闭的识别方法 (1)对比地震剖面上的前积反射结构,在每套前积反射的下方,是寻找浊积砂岩透镜体的有利区域。 (2)作目的层段的等厚图,在古地形的局部低洼部位,最有可能找到浊积砂岩透镜体。 (3)在上述有利区域和有利部位的地震剖面上,在目的层段的标准反射层附近找异常反射(新出现的反射或丘状反射结构),大致圈出这些异常体的范围,可能是浊积砂岩透镜体。,整合圈闭的识别方法,
49、(1)在勘探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组合关系,预测不整合圈闭的有利地区和有利层位。 对于超覆不整合圈闭,有利的部位一般是在古隆起周围的水进地层序列之中。这里地层向凸起斜坡处层层超覆,而水进序列中泥岩盖层的分布面积往往大于其下砂岩层的分布,若不整合以下的老地层是由致密的不渗透地层如火成岩、变质岩等组成时,就形成良好的顶底板遮挡层。 对于削蚀不整合圈闭,盖层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要求不整合面直接和上面的不渗透地层接触。 (2)在查明目的层构造形成的同时,还要确定目的层的超覆线或削蚀线。,不整合圈闭往往是在构造背景上形成的,构造线和超覆线或削蚀线相交而形成圈闭,因此应把目的层的构造线和超覆线或削蚀线画在一张图上,以确定圈闭的面积和幅度。,第3节 圈闭预探的工作程序和部署原则,一、圈闭预探的工作程序,1进一步地震详查 2圈闭评价与优选 3待钻圈闭描述与预探井 4圈闭钻探与钻后再评价 圈闭预探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圈闭的准备和系统评价工作,优选出地质条件好、经济价值高的圈闭进行钻探,以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