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766283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oc(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目 录1总则32一般规定42.1设计文件组成42.2编制单位资质42.3设计文件签署43新建城市道路工程63.1设计说明书63.2设计图纸94改扩建城市道路工程134.1设计说明书134.2设计图纸175城市桥梁工程225.1设计说明书225.2设计图纸256城市隧道工程276.1设计说明书276.2设计图纸297给水工程307.1设计说明书307.2设计图纸348排水工程368.1设计说明书368.2设计图纸409环境卫生工程429.1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429.2垃圾焚烧处理工程469.3垃圾堆肥处理工程5110燃气管道工程5610.1设计说明书5610.

2、2方案设计图纸5811综合管网工程6011.1方案设计说明书6011.2方案设计图纸6312公交站场6512.1方案设计6512.2设计图纸7313投资估算7513.1估算文件组成7513.2 编制内容深度751总则1.1为规范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提高方案设计质量和审查效率,根据原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在总结近年来市政公用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定。1.2本规定适用于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附件3-17市政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规定的大型项目,包括新建城市

3、道路、改扩建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的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中小型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1.3方案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政公用工程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和现行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1.4当设计合同对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2一般规定2.1设计文件组成2.1.1方案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估算书三部分组成。2.1.2多专业综合类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分册编制。2.2编制单位资质2.2.1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单

4、位的设计资质应满足住建部有关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应将工程项目要求的设计资质证书或设计资质证书资料(复印件或影印件)附于设计文件附件中。2.2.2由多个设计单位共同编制方案设计文件时,设计单位的资质范围总和应涵盖和满足所承接工程专业及规模所要求的设计资质等级,且各设计单位只能承担自身设计资质范围内允许承担的工程项目。2.2.3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单位资质除应满足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法律法规。2.3设计文件签署2.3.1 方案设计文件应由与设计单位具有合法有效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签署。2.3.2 方案设计文件应设置“设计人、校核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等不少于六个技

5、术岗位的签署栏,并采用打印姓名字体和手签姓名字体的签署方式。2.3.3 项目设计人员属国家已实施注册执业人员时,还应在其签署的设计成果文件上加盖个人有效注册执业资格印章。2.3.4 同一设计人员原则上不得担任和签署两个及以上专业的专业负责人。设计人与校核人、设计人与审核人的技术岗位栏均不得由同一人签署。2.3.5 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以上技术岗位不应由设计经历不满10年且专业技术职称低于高级的人员担任和签署。具备相应专业的国家注册执业人员不受本条款限制。2.3.6 参加方案设计文件编制的设计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多个设计单位共同编制方案设计文件时,设计文件应盖印所有参加编制单位的公章和

6、勘察设计图说专用章,设计文件封面还应标明主体编制单位和参与编制单位,未标明者默认排名第一单位为主体编制单位。2.3.7 设计文件签署除应满足本编制深度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法律法规。3新建城市道路工程3.1设计说明书3.1.1概述1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范围、等级、规模、建设计划、项目来源等。 2 设计依据(1)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2)经批准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部门意见(3)与规划匹配的测绘成果(4)地质踏勘资料(5)相关管线资料(6)其他依据性文件3 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4 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情况3.1.2工程建设条件1 项目沿线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

7、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地震、气象等自然条件。2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3 项目沿线既有及规划设施状况沿线河道、铁路、文物、古树、重要建筑物、高压走廊、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等情况。4 其他3.1.3对规划的理解和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包括对规划成果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确定项目的功能和定位。3.1.4交通需求预测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预测年限、预测思路与方法、预测结果(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组成)及适应性分析等。从交通分析结果的角度论证项目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1.5总体设计1 设计原则2 交通系统设计以交通需求分析为基础,确定拟建道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公共交通

8、、路侧停车等交通系统方案;提出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等对外出入口与拟建道路的衔接方案。3 控制性技术标准提出主要控制性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必要时应说明选用标准的根据和理由。4 设计要点:(1)简述道路规划中线与设计中线的关系;落实工程方案用地线与规划红线的关系,存在矛盾时,提出解决方案;(2)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论证道路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形式、人行过街方式、公交设施的设置、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设施的布置等;(3)说明道路与沿线桥隧、交通安全设施、雨污水排放、照明、城市环境及景观等相关专业的协调情况;(4)说明道路与沿线河道、铁路、文物、古树、重要建筑物、高压走廊、地上杆线与地下管

9、线等其他控制因素的协调情况;(5)道路分期修建时,说明近远期实施方案的协调情况;(6)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情况。3.1.6工程方案设计1 技术标准列表说明方案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对因条件限制低于规范规定一般值的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2 方案设计及比选(1)备选方案分析工程方案主要控制因素,策划备选方案。(2)道路平面设计简述设计原则;结合现状及规划,说明道路起终点、道路定线、各交通系统的布置、道路交叉概况、沿线桥隧等构筑物的位置及形式、文物、古树的保护思路等;结合交通需求与周边控制条件,说明平面布置的合理性。(3)道路纵断面设计简述设计原则,根据竖向控制要素说明纵断面的合理性。(4)道路横断面

10、路幅设计简述设计原则,结合交通分析成果与规划要求,说明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的合理性及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5)道路交叉设计分析交叉口流量流向特点;说明交叉方式确定的原因及依据,与城市规划和交通的关系;比选立交设计方案,将立交功能、技术标准、立交结构物、景观、用地、分期、工期、造价等因素纳入比选范围,提出推荐方案;说明立交匝道平面设计主要指标;说明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说明立交匝道标准横断面设计主要指标;说明立交匝道设计车速,匝道间距,变速车道,车道数平衡及交织段长度等技术指标;说明立交的的人行组织情况。 (6)公交系统论述公交车道(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停靠站的位置。(7)慢行系统论

11、述自行车、行人系统及过街设施布置。(8)停车系统论述路内机动车临时停车、出租车停车、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布置。(9)路基、路面与附属构筑物设计简述主要挡护结构设计;针对特殊路基,提出处理方案;简述挡土墙、护面等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及形式。(10)交通安全设施简述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3 推荐方案结合控制性因素,以技术指标、施工难易程度、工程投资、占地规模等评价指标综合比较各方案,提出推荐意见。3.1.7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统计推荐方案的征地、房屋拆迁等工程数量,列出道路及相关专业工程数量。3.1.8问题与建议3.1.9附件(规划设计的批复文件及相关部门的意见等)3.2设计图纸3.2.1地理位置图3.

12、2.2路段、立交、桥梁、隧道、道路横断面、景观等效果图(根据需要)3.2.3交通系统示意图根据需要提供区域路网关系、交通组织、公交系统、停车系统布置图等。规划路网图(比例尺1:20001:100000),突出拟建道路(或立交)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简要说明设计道路(或立交)规模。3.2.4平面总体设计图比例尺1:10001:2000,图中应包括但不限于现状地形、地物、沿线规划地块、现状重要建筑物、文物古迹、道路位置、桩号、桥涵、隧道、相交道路和附近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现状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布设位置。图中应标出道路中心线、起终点及相交节点位置、高程(规划高程及设计高程)、路幅边线、停车港、示坡线、

13、平曲线要素。对环境敏感区(如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标注。对分期修建的道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的要求,绘出分期各阶段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及对应的横断面图。3.2.5道路平面设计图应示出规划红线、中线、桩号、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平曲线要素;道路路幅边线及各部分尺寸、示坡线、边坡排水系统、占地线等;平交路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位置、相交道路规划中线、红线宽度、道路宽度、节点高程(含规划高程及设计高程);桥梁、隧道、立交、附属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征地拆迁范围;地形;风玫瑰图(指北针);重要建筑物、文物古迹、古树、主要杆管线的位置。比例尺用1

14、:5001:2000。比较方案如远离推荐方案时,可单独绘制比较线路平面设计图(注明上承下接关系、对应桩号)。有分期建设计划时应绘制各分期建设阶段的平面设计图。3.2.6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主要示出网格线;现状地面线与高程;设计路面线与高程、坡度、坡长、变坡点、平曲线要素、断链、竖曲线要素;停车港范围、平交道口、立交主要部位的高程;桥涵、隧道、主要管线位置、设计水位;比例尺横向用1:5001:2000(与平面图比例尺相同),纵向用1:501:200。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地面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比较方案或规划方案(同深度比较)的纵断面图可单

15、独或与推荐线纵断面绘制在一起,用不同的线型表示不同方案。3.2.7道路横断面设计图包括道路规划标准横断面、设计标准横断面。主要示出规划红线、中线、纵断面高程位置及路幅各组成部分尺寸。比例尺用1:1001:200。3.2.8交叉口布置图立交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增加设计年限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图、标注立交各匝道设计起终点坐标及标高、变速车道及渐变段长度、匝道编号、立交桥/地道编号、跨线方式与交角以及立体交叉处的标高。平面图中应反映项目中的重要结构物的设置(如挡墙、天桥和涵洞等)。大型互通式立交应增加交通组织图。立交纵断面图:包括网格线、地面线、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匝道示

16、意图、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立交主要部位的高程、重要交叉管线及高程、设计水位、隧道位置、交叉口位置及高程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比例尺纵向1:1001:500,横向1:5001:2000。立交匝道标准断面图:主线道路、相交道路和匝道、变速车道的标准横断面图。立交比较方案与推荐方案深度相同。3.2.9主要交叉口布置图绘出地形、地物、主线、被交叉路、交通岛,注出交叉点桩号及交角,绘出环形和渠化交叉的平面、横断面、控制点处的坐标。比例尺用1:5001:2000。

17、3.2.10主要桥梁、隧道布置图根据需要绘制典型桥梁、隧道布置图。3.2.11附属工程方案图包括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以及其他附属工程方案图。3.2.12其他图纸根据需要绘制特殊位置处理、交通工程图等。4改扩建城市道路工程4.1设计说明书4.1.1概述1 工程项目的背景、道路区位图;2 项目方案前期研究过程;3 工程范围、等级、规模及建设分期。4.1.2工程建设条件1 周边用地、道路、轨道等建设情况;2 周边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3 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4.1.3道路现状评价1 现状道路交通量调查与分析,重点调查现有

18、道路的现状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车辆组成、路段和交叉口交通流量、饱和度;2 现状道路、立交及重要平交口的服务水平和交通运行安全性评价;3 调查分析现状出入口的间距、布置方式及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程度,评价其合理性;4 现有道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挡护结构物等进行充分调查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强度、刚度、耐久性、防排水功能的有效性;5 既有路病害严重地段、事故多发路段应结合现状道路平、纵、横技术指标及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其原因;6 现状公共汽车停靠站(港)位置是否合理,与规划或现状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建筑设施、轻轨车站的人流组织衔接是否顺畅;7 调查分析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的影响情况,以及人行过街的需

19、求状况。4.1.4交通需求预测1 阐述拟改建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地位、功能以及与相关道路的关系;2 拟建道路设计交通量需求及交通流量流向分析,论证确定路段车道数、立交匝道车道数等主要设计技术指标;3 简述修建计划并从交通分析结果的角度论证工程分期修建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1.5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 设计原则依据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设计原则,包括总体设计原则及各分项工程设计原则。2 设计技术指标选用情况及说明列表说明设计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速度、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小坡长、凹曲线和凸曲线半径、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

20、与规范限定值进行对比分析。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的个别技术指标需进行论证;对现行规范未涵盖的部分列出采用的参考标准和规范,说明采用理由。4.1.6工程方案设计1 方案设计理念、思路2 总体方案比选(1)重点对旧路病害严重地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改扩建方案比选;(2)在安全性评价和工程造价分析的基础上对个别不满足现行标准的路段应进行改造与利用的方案比选;(3)重点对桥梁、隧道等重要构筑物的改扩建方案进行比选。3 道路平面设计分段简述推荐路线方案的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弯道个数、曲线段长度比例、最大半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4 道路纵断面设计分段简述推荐路线方案的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数据:坡段

21、个数、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竖曲线段长度比例、最大竖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等。5 道路横断面路幅设计结合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分析、人行道设置及综合管网布置论证路幅分配的合理性;比选标准路幅分配方案(如果必要)。分段简述道路总宽度及行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如果有)路缘带、中央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如果有)宽度数据、路幅总宽度变化情况。6 道路交叉设计(1)分析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特点;(2)比选立交设计方案,提出推荐方案。将交通功能、技术标准、立交桥或地道结构、景观、用地、分期、造价等因素纳入比选范围,列表比选;(3)既有交叉原址改扩建、既有交叉原址重建、既有交叉移位新建,交叉选型方案进行比选

22、必须结合施工方案、既有立交拆除方案对既有道路交通通行影响程度分析评价及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是否合理可行;(4)简述立交匝道平面设计主要指标; (5)简述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6)简述各立交匝道典型横断面路幅设计主要指标。7 路基、路面、重大构筑物设计方案(1)路基类型与地质情况简述:全段道路挖方路基占XXkm;填方路基占XXkm;挖方路基和半挖半填路基的岩土情况简述;路基土石方填挖情况、借(弃)方场地与运距;(2)路基压实度设计:依据道路等级和荷载类型确定设计控制指标(路基回弹模量和压实度标准值);(3)路基边坡设计:依据地质情况确定挖方边坡坡率、坡脚坡顶防护与排水措施、确定挡护结构类

23、型;(4)路基高边坡专题设计与评估(如果有):依据地质情况对高挖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和评估,必选挡护结构类型,提出推荐边坡坡率和挡护结构类型;(5)特殊路基设计:危岩、滑坡、过湿土的处置措施与挡护结构设计;(6)路基中的管沟结构保护设计:管沟周围路基压实设计、管沟结构补强设计。路基构造物抗震设计原则、设计要点与设计内容;(7)重点对在改建(改移中线、调整纵断面、病害处理等)或拓宽道路时,不可避免地会大量遇到对既有构筑物的利用或废弃方案进行工程经济性比选;(8)重点对有大型防护构筑物、高填和深挖、隧道进出口,不良地质重大病害(如崩塌、滑坡或其它等),经多年整治已稳定的既有路堑或有挡护设施的地段

24、,为避免病害重新复发或引发新的病害而引起更大工程,设计处理方案进行工程经济性比选。8 人行道及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1)工程范围内周边步行交通需求分析及解决方案:对包括商场、住宅、学校、广场、写字楼、各类车站等对步行交通的需求和交通组织进行论证和说明,阐述在道路范围内设置人行过街系统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对特别重要的交通枢纽站步行交通应进行行人流向流量专题调查和分析,设计人行交通组织路线,论证步行交通组织的合理性。简述道路范围人行过街横道线、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的设置情况;(2)工程范围内周边公交出行交通需求分析及解决方案:对周边人口公交出行交通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阐述在工

25、程范围内设置公交停车港、出租车停靠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简述各公交停车港、出租车停靠站的平面位置、类型、纵坡、长度、变速车道长度、停车港宽度等设置情况;(4)重点对既有公共汽车停靠站(港)位置是否合理,与规划或既有交通枢纽、规划或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医院、学校、住宅小区、商城、写字楼、广场)、轻轨站、地铁站的人流组织衔接方式进行比选。9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10 桥梁与隧道工程 见本规定的具体章节。11 排水工程(1)排水工程概况;(2)技术标准;(3)排水工程设计方案。12 附属工程(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2)照明工程;(3)绿化工程;(4)其它附属工程。13 施工组织设计及道路保通方

26、案14 存在问题和建议说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有关建议。4.2设计图纸4.2.1路网图规划路网图(比例尺1:20001:100000),突出拟改扩建道路(立交)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简要说明设计道路(立交)规模。4.2.2平面总体设计图比例尺1:10001:2000,图中应包括但不限于现状地形、地物、沿线规划地块、现状重要建筑物、文物古迹、道路位置、桩号、桥涵、隧道、相交道路和附近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现状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布设位置。图中应标出道路中心线、起终点及相交节点位置、高程(规划高程及设计高程)、路幅边线、停车港、示坡线、平曲线要素。对环境敏感区(如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及重要

27、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标注。对分期修建的道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的要求,绘出分期各阶段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及对应的横断面图。4.2.3道路平面设计图比例尺1:5001:1000(立交1:2001:500)。新建道路平面设计图中应包括现状地形、地物、风玫瑰图(指北针)道路中线位置、桩号,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平曲线交点及要素、红线宽度、规划道路宽度、停车港及路口拓宽的平面布置和尺寸、桥梁、隧道、立交平面布置、跨线桥(包括分离式立体交叉桥)位置及交叉方式、平面交叉渠化方式、变速车道布置、绿化布置,相交道路规划中线、红线宽度、道路宽度、节点高程(含规划高程及设计高程)、过街

28、设施(含天桥和地道)等,主要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等。表明路幅宽度渐变长度、方式、示坡线、边坡排水系统、占地线等;有平面比选方案时应示出推荐线路和比较线路;图中还应包括推荐线路与比较线路平曲线要素表。比较方案如远离推荐方案时,可单独绘制比较线路平面设计图(注明上承下接关系、对应桩号)。有分期建设计划时应绘制各分期建设阶段的平面设计图。4.2.4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纵向1:1001:500,横向1:5002000,包括网格线、地面线、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立交主要部位的高程、重要交叉管线及高程、设计水位、隧道位置、交

29、叉口位置及高程、停车港位置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比较方案或规划方案(同深度比较)的纵断面图可单独或与推荐线位纵断面绘制在一起,用不同的线型表示不同方案。4.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比例尺用1:1001:200,包括规划横断面路幅图、设计横断面路幅图、分期实施横断面路幅图(有分期建设计划时)。图中应示出建筑限界、横断面总尺寸、设计高程位置、路拱横坡、路缘石高度、路面结构形式;示出路灯、绿化带及行道树等之间的几何尺寸。全路断面人行道宽度不为固定值时应示出范围值。4.2.6广场或重要交叉口设计图比例尺1:

30、2001:500,包括路口平面设计图路口和路面竖向等高线设计图等,图中应标注路口展宽主要尺寸、路口沿石半径、道路渠化布置、路面雨水排水方向等。4.2.7立交设计图1 立交推荐方案设计图(1)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标注内容同3.2.4条,并增加设计年限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图、标注各立交匝道设计起终点、变速车道及渐变段长度、匝道编号、立交桥地道编号、跨线方式及交角,并绘出主线、被交叉道路、匝道的代表性横断面等;(2)匝道纵断面图,比例尺纵向1:1001:500,横向1:5001:2000,绘制内容参照4.2.4条;增加立交匝道示意图;(3)立交匝道标准横断面图,绘制内容参照4.2.

31、5条。应包括主线道路、相交道路和匝道、变速车道的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防护工程图和路面设计图,参照道路主线相应部分设计图等内容和要求进行绘制,立体交叉区(包括主线、匝道、被交叉道路)内的桥梁、地道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设计图表纳入道路主体设计相关章节。2 立交比较方案设计图图纸组成包括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图,内容深度同立交推荐方案设计图。3 线位图比例尺1:500或1:2000。绘出主线、被交叉及匝道(含变速车道)中心线、桩号(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主要桩位)、平曲线要素等。4.2.8典型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比例尺1:1001:200,绘出带地形线的典型横断面设计图,如路幅宽度变化段横

32、断面、路基边坡变化段横断面、挡护结构变化段横断面、路侧设有停车港或变速车道段、路侧建有重要建筑物段横断面等,并注明典型横断面所处的道路里程范围。图中应标明主要尺寸、桥涵结构形式、挡护结构形式、边坡坡率、重要建(构)筑物名称等。4.2.9附属工程方案图包括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以及其他附属工程方案图。4.2.10不良地质段路基设计图(如果有)比例尺用1:1001:400,绘制软土、滑坡、崩塌、泥石流、边坡影响范围内有安全等较高的建筑物等不良地质段路基挡护构筑物设计图、路基基础处理设计图等。4.2.11高边坡专项方案设计图比例尺1:1001:200,包括不同边坡类型采取的主要防护工程

33、推荐方案设计图和比较方案设计图,并注明每种边坡类型所处的道路里程范围。4.2.12路面结构设计图比例尺1:501:200,包括新建路面结构设计图、无障碍设施设计图,分别示出行车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与厚度绘出路缘石、路边石、花带石等构造图和路拱曲线图。4.2.13交通工程设计图绘制主线和立交范围典型路段和重要节点交通组织图、交通标志标线布置图,主要交叉路口信号控制布置图、路段或节点监控布置图、防撞设施设计图。4.2.14公交停靠站4.2.15人行道系统4.2.16景观设计图绘制典型路基段断面、交叉口、重要景观节点等典型区段的平面景观设计图、横断面景观设计图。重要区段应绘制景观效果图。5城市桥梁工

34、程5.1设计说明书5.1.1概述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地点、范围、以及建设规模、建设工期等;(2)工程所在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及交通现状;(3)工程的功能定位及建设的必要性。2 设计过程简述3 工程建设条件(1)工程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河道特征、河床演变特征、桥渡水文特征、防洪规划、通航等。(2)工程地质条件河谷地貌、河床结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等。(3)地震工程建设场地的地段划分、类别划分、地基有无液化土及液化等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等地震动参数。(4)工程场地地物条件工程场地有控制和影响作用的重要建(构)筑物、相交相邻的城市道路/公路

35、/航道/轨道线/铁路线、地上架空线、地下管道等条件。5.1.2设计依据1 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或相关立项文件;2 设计委托书或合同;3 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的专业系统(如路网、轨道线网、航道、水利、防洪、重要管线等)规划文件;4 专题研究报告及相关文件。5.1.3交通量预测及分析交通量预测及道路等级、车道数的确定。5.1.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 设计原则遵循“适用、安全、经济、创新、美观”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2 技术标准列出采用的国家规范或行业标准,对现行规范未涵盖的部分需列出采用的参考规范或标准,并说明采用理由。3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的选用及论证包括工程

36、所处道路等级及技术标准、设计基准期、荷载等级、航道通航标准、设计洪水频率及水位、桥下及桥面净空限界、桥梁横断面、抗船舶撞击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等,并说明选用的根据和理由。5.1.5工程建设方案1 桥位方案论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两岸用地、路网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等桥位布置的控制因素,对桥梁线位进行比选,提出合理的桥位方案。并说明现有桥位与规划桥位的关系。2 总体设计(1)设计特征水位、河床冲刷等的调查与确定;(2)桥梁纵断面及接线工程设计;(3)桥梁长度的确定及孔径布置;(4)桥梁横断面布置;3 桥型方案设计综合桥型方案的控制因素、近远期结合情况、施工方法、工程费用、建设工

37、期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桥型方案。(1)主桥方案;(2)引桥及引道方案;(3)桥梁建筑及景观设计;(4)结构计算:主要设计计算参数;计算模型;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抗风、抗震分析;关键结构部位分析;主要结论。4 附属工程(照明、排水、交通安全、驳岸工程、供电、消防、监控、通讯设施等)5 建设用地与拆迁6 总体施工方案及关键工程施工方案(1)论述总体施工方案和要求;(2)论述关键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7 工期规划和进度安排8 新技术采用及需开展的专题技术研究(1)论述新技术应用情况;(2)提出下阶段需开展的专题技术研究,并论述专题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环境保护论证对工程建设环境

38、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措施。5.1.6问题及建议1 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下一阶段工作建议。5.1.7主要工程数量、材料及设备表列表说明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材料数量及设备数量。5.1.8附件(设计依据文件等)5.2设计图纸5.2.1桥位平面图示出现状地形、地物、风玫瑰图(指北针)、桥梁位置、墩台、引道、护坡、护岸、调治构筑物及防护工程、水流方向等。5.2.2桥型布置图1 绘出桥梁各方案的立面(或纵断面)、平面、横断面图;2 示出工程范围道路或河床断面、地质分界线(如有地质资料)、特征水位、冲刷深度、道路净高或通航净空、墩台基础、主要调治构筑物和防护工程、桥面纵坡等;

39、3 当为弯桥或斜桥时,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5.2.3主要结构构造图1 基础与下部结构墩、台及基础的基本型式、主要尺寸、材料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及岸坡防护。2 竖向支座、横向抗风支座及纵向阻尼限位装置全桥竖向支座、横向抗风支座的布置并示出滑动支座的滑动方向;纵向阻尼限位装置的布置。3 上部结构(1) 结构的主要尺寸,绘制结构的一般构造图,包含结构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说明相应部位采用的材料;(2) 梁段划分,绘制分段施工的桥梁梁段划分图,含分段长度、分段重量,各段主要尺寸等参数;(3) 预应力体系,绘制预应力布置图,并说明采用的预应力材料、大小、数量、张拉力等;(4)

40、重要的结构、构件及部位,如梁或塔的钢混接头、斜拉索及锚固、主缆、索鞍、索夹、吊杆等构造图。4 特殊设计和关键构造 针对项目特点需要特殊设计的部分和关键部位技术构造。5 施工方案针对项目特点采用的施工方法示意图、临时工程方案图、临时措施方案图、安装方案示意图。5.2.4工期安排及施工流程图对施工工期的指导性意见和施工顺序的说明。5.2.5比较方案图比较方案应绘制本图,内容及深度同上,并列出各方案的主要工程、材料及设备数量。6城市隧道工程6.1设计说明书6.1.1概述1 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范围、规模及建设分期(2)设计过程简述(3)工程场地的建设条件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植

41、被、地震等自然条件;现状道路、管线、轨道和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2 设计依据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意见或有关立项文件、工程综合规划条件(如城市总规、用地、路网、轨道等规划)、与工程相关的专项研究报告及其它有关文件。6.1.2交通需求预测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道路等级的确定,车道数的确定。6.1.3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 设计原则2 采用或参考的技术标准3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道路线形标准、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隧道净高及建筑限界、通风、照明、消防及供配电等,必要时应说明选用标准的根据和理由。6.1.4工程方案设计1 线位方案论证综

42、合各项技术条件对隧道线位进行方案比选,通过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隧道线位方案。2 隧道方案设计(1)隧道总体布置(2)隧道横断面布置(3)隧道纵断面(4)洞门型式(5)结构衬砌及路面(6)防排水(7)环保要求及绿化、美化(8)弃渣处理3 隧道接线及引道工程设计(详见相关专业设计深度)4 附属工程设计(1)通风(2)洞内外排水系统;消防救援系统。(3)供电工程(4)监控、通讯(5)交通工程设施(6)照明工程(7)附属人行系统(8) 配套的服务及管理设施5 隧道施工方案重点论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段、与现状道路、管线、轨道和建、构筑物相互影响段的隧道施工方案。6.1.5问题与建议6.1.6主

43、要工程数量、材料及设备表6.1.7附件(重要的设计依据文件及有关协议和纪要)6.2设计图纸6.2.1隧道(地质)平面图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坐标网格、路线线形等,绘出隧道洞口、洞身、斜井、竖井、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位置及接线工程等。6.2.2隧道(地质)纵断面图示出地面线、岩脉、岩性及界面线,绘出隧道进口位置及桩号、洞身、斜井、竖井、现状道路、管线及建(构)筑物等。图的下部各桩示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坡度及坡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围岩类别、衬砌型式及长度。示出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电话洞室等。6.2.3隧道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6.2.4隧道进、出口设计图6.2.5

44、隧道衬砌断面设计图示出明洞衬砌的断面、防水层、开挖与回填、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复合式衬砌的断面、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列出各类围岩衬砌设计参数表。6.2.6隧道方案比较图比较方案应绘制本图。内容、要求同上,并列出各方案的主要工程、材料数量。7给水工程7.1设计说明书7.1.1概述1 项目背景(1)简述项目背景(2)简要说明方案设计的结论性意见,工程建设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工程用地、工程投资、工程相关的运行成本等2 设计依据(1)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可研报告(2)有关方针政策性依据文件(3)业主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4)城

45、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文件(5)大型城市给水厂及水源工程应有“水资源报告书”(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7)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3 城市概况(1)城市或区域现状、总体(专用)规划等(2)简述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有关情况4 现有供水设施概况现状水源、现状管网、供水设施、供水范围、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等。水源、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系统、供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5 城市供水规划或区域性专项规划相关内容7.1.2设计内容1 总体设计1.1工程规模根据拟建区域性质及人口规模、工业布局与结构、人口增长、用水量指标、变化系数及相关参数等,预测不同设计目标

46、年需水量。1.2水质及水压要求简述拟建区域所需的水质要求和水压要求。1.3给水系统根据自然条件、总体规划、建设周期、地形地貌,结合现有给水设施,从技术、经济、能耗等方面提出方案进行比较(单一水源或多水源供水系统,输道原水或输送清水系统)。(1) 水源选择论证不同保证率(90%97%)时拟选水源可供水量及水位;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2)厂址选择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政工程控制规划用地方案,说明取水位置、取水厂厂址和净水厂厂址。进行不同厂址的方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3)输水线路选择水源距离净水厂较远时,对输水线路选线、管径、条数、管道材料、设置加压泵站级数的方案做技术经济经较,择优选择推荐方案。2 取水构筑物设计表述地面水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