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巴彦淖尔市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 预防保健科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与人们法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的特定环境使医务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危险因素之中。国内一项前瞻性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医务人员中每年至少发生万次意外针刺伤,导致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调查发现针刺伤与、等感染发生的危险性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被污染的针具刺伤后感染的机率为、为 、为,粘膜表面暴露于病毒感染的机率为,皮肤无破损暴露者无感染发生。职业伤害的
2、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医院预防保健科参考相关文献,制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手册,供医护人员学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与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水平。 预防保健科 目录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二、职业暴露预防 、标准预防 、防护措施 三、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四、血液性传播疾病 、 乙型肝炎() 、 丙型肝炎() 、 艾滋病() 五、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 、暴露部位的局部处理 、暴露后危险程度的评估 、追查暴露源的血清检测结果 、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的快速检测 六、职业暴露危险程度评估 、艾滋病病毒暴露级别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 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
3、防 、暴露源阳性的药物预防 、暴露源抗阳性的药物预防 、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时 、暴露源抗阳性的预防用药方案 、职业暴露者阳性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职业暴露后相关文件的管理 八、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九、产科医护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 十、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十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十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十三、手术室职业防护措施 十四、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十五、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措施: 十六、医务人员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十七、化学治疗的防护措施十八、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十九、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 二十、锐器伤的应急二十一、艾
4、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要点 .二十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安全防护制度二十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二十四、发生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二十五、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二十六、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监测制度二十七、非医疗因素引起员工伤害的应急预案二十八、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的制度 一、 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未实施相应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与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源。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梅毒等传播病原体的锐器所刺伤。医务人员非完整的粘膜皮肤在工作中接触、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或病毒提取物。 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
5、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二、 职业暴露预防 、标准预防: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与被血液、体液污 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缘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 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 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
6、的诊疗和护理 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除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 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与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目镜或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围裙或隔离服。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 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 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由操作者处理,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 的利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
7、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务人员长期在病房工作应定期进行鼻部、手部的细菌 培养,如有葡萄球菌感染者给予治疗,持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者应停止在病房工作。三、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为三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务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医护人员。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口罩)。每次接触病人与完成各项检查和操作,应立即洗手和进行手消毒,消毒剂使用碘伏,酒精、洁肤剂,将消毒液于手掌上揉搓分钟。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区
8、(室)的医务人员、包括转运病人的工作人员和司机。必须戴层以上棉纱口罩(或口罩),戴工作帽、手套、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套,口罩每小时更换次或潮湿时与时更换。处理病人污物、分泌物、排泄物、病理等标本,每次接触病人和完成操作应立即洗手和进行手消毒,消毒剂使用碘伏,酒精、洁肤剂,将消毒液于手掌上揉搓分钟。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面罩或防护目镜。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病人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室)采取二级防护措施以外,还应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离开隔离区(室)应按要求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保持个人清洁。 四、血液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疾病或综合
9、征,许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目前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博拉出血热巨细胞病毒感染、布氏菌病、梅毒、疟疾等疾病,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较常见与突出,职业性接触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护人员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医护人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肝病毒总的感染率高达左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慢性感染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中浓度很高,实验证明阳性的血浆稀释万倍易感者注射后仍可以引起感染,此外,日常生活接触、性接触、母婴接
10、触亦是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 、丙型肝炎() 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受血者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感染率高达。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血液、可通过性接触、通过其他途径而感染,医护人员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可增加,而且感染后有半数以上病例可形成慢性肝炎。 、艾滋病() 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据国内医学报道自年以来感染的人数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确认由艾滋病病人传染,全国医护人员感染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人,因此,我们面临的挑战与职业感染的危险。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每一个病毒感染者都是危险的传染源,尤其是无症
11、状的病人、病毒感染者对医护人员构成更大的危险。 五、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 、暴露部位的局部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的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暴露后危险程度的评估: 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的评估 分为、级 暴露源级别的评估 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追查暴露源的血清检测结果 立即查看暴露源(病人)的输血四项检查报告(个月内结果有效)
12、; 查看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因素,如果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或有相关感染病史, 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管预防保健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的快速检测 如不能立即得到暴露源(病人)的输血前四项检测结果亦不知病人既往感染史,立即申请暴露源的与抗初筛的快速检测(小时均可检测,半小时报告结果),与时追踪结果,如有阳性应立即报告,以便与时采取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结束后,对已进行上述两项快速检测的暴露源无论结果阴性或阳性,最好再进行输血四项的检测。 六、职业暴露危险程度评估 、艾滋病病毒暴露级别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13、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长,或者暴露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三种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4、无临床症状,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感染者有临床症状,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不明型。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 职业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有皮肤、粘膜损伤者,应立即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单位; ()暴露源阳性或未明时的处理; ()暴露源阳性或未明时; ()暴露源抗或梅毒抗体阳性者,暂不做特殊处理可追踪检查; 、暴露源阳性的药物预防 ()未接种乙肝疫苗或阴性的被暴露者,立即一次性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单位,同时在不同时间开始接种乙肝疫苗剂量为、(个月)个月内完成注射; ()近一年 的被暴露者不需注射乙肝免疫
15、球蛋白,可一次注射乙肝疫苗。 、暴露源抗阳性的药物预防 ()暴露源抗阳性时,被暴露者应在数小时内尽快开始抗药物的预防性治疗,争取在小时内进行; ()使用抗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应持续治疗四周; ()到感染科随诊、观察药物毒性反应、临床表现等等; 、暴露源感染情况不明时 ()暴露源不明且无法进行初筛试验时,被暴露着可权衡暴露程度和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选用基础治疗方案或追踪观察; ()暴露源阴性时,不需特殊处理; ()疑为窗口期患者应追踪观察; 、暴露源抗阳性的预防用药方案 (1) 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不一定用药,可由暴露着根据暴露原因吧比较决定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使用
16、基本用药程序或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不明暴露源级别不明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基础治疗方案(二联用药) 惠妥滋()赛瑞特() .赛瑞特拉米夫定 .双肽其拉米夫定。 、职业暴露者阳性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一旦被暴露者的检查结果阳性,应立即报告科室或部门负责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根据暴露情况的严重程度向主管院长报告和当地报告,同时职业暴露者应到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接受进一步的专科治疗。 7、 职业暴露后相关文件的管理 职业暴露的相关报告或表格均应一式二份,表格由责任科室监控员填写,一份在天内送预防保健科备案,一份由科室存档,各科室、部门应建立专门的职业暴露事件文件档案,被暴露人员原始资料与记录资料
17、完整存档(详细记录暴露源住院号、身份证好、通讯与住址)。八、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为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修订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预防保健科职责 ()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技术的指导与日常咨询等工作。 ()负责组织传染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对暴露源做进一步确定,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要求,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样本与时送我院检验科;如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感染时,标本应与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跟踪检测和预防治疗。 ()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的个案
18、调查,组织院内专家进行暴露级别与危险性评估,如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感染时,同时在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按要求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与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负责组织全院有关专业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定期对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开展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 ()建立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个人档案,做好职业暴露后的感染检测、预防用药记录。 ()对职业损伤和各类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药剂科 ()设专人负责传染病(包括)职业暴露应急预防药物的贮存保管、发放,保证备用人
19、份天的应急用药,使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用药与时。 ()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变质;药物过期前个月应通知预防保健科与时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药物,并做好登记。 ()为便于暴露者能与时得到预防用药,药剂科应备用适量免疫蛋白和疫苗,设专人负责管理。 ()专管人员每月对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发放记录,要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后,暴露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检验科 ()负责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血液初筛检测工作,对暴露源不明的,检测应在小时内出结果,如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预保科、感控科负责人,阳性标本应尽快报预保科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在确认之前不得通知受害者。 ()负责职业
20、暴露血液检测工作。.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护士长) ()做好本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根据标准预防原则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负责本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实施指导,正确掌握职业暴露后预防技术。 ()指导、协助科室职业暴露人员伤口局部处理,确认暴露源。如为可疑职业暴露应立即电话通知预保科与感控科,与时组织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以便与时预防用药。(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与报告: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级别初步评估。 、当事人疑职业暴露,由职业暴露处理小组组长上报分管院长,并组织专家
21、与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 使用预防性用药需本人签字同意。(四)职业暴露的随访: 、随访与追踪:预防保健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追踪化验结果,(职业暴露由预保科专人负责追踪随访,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当事人需密切配合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注意保密: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进行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情况。 、心理咨询:在职业暴露处理过程中,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感控科可为职业暴露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九、产科医护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 、在处理血液污染物品与进行大量血源性操作时应戴
22、双层手套。在接生时为防止接触羊水、血液,最好穿一次性防水塑料围裙、胶雨鞋、戴胶袖套防止血源性感染的传播。 、严格洗手与手消毒,在进行无菌操作前要认真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要认真洗手与消毒,严格洗手是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避免病人之间交叉感染,同时可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给医护人员。 、在为产妇进行腹部、会阴备皮时,正确使用剃毛刀架,预防刀片割伤,操作过程传递剪刀、缝合针以与用手引导下作会阴伤口缝合时,要避免被缝合针刺伤,病人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均应由操作者负责处理,放入专用耐刺容器中,减少针刺机会。 、尽量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产包、注射器、手套、导尿管等物品,对再次使用的医
23、疗器械必须用强力消毒液浸泡分钟后,再用流动水清洗。烘干备用,病人用过的纱布、辅料按医疗废物处理,禁止回收重复使用。 、加强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作免疫接种。 十、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防护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体液、血液与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治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
24、套、肥皂洗手。必要时可用手消剂,常用的有碘伏溶液或乙醇溶液。 、发生锐气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治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 、口腔诊室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小时,并保持通风良好。操作台在每位病人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与在治疗过程中被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十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 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穿工作服和 工作鞋,戴口罩、
25、帽子,洗手。 3、 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与其污染物品时。 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与进行清洁消毒时。 、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 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5、 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6、 与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与各种污染物, 防止造成二次污染与微 生物传播。 7、 与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与设备,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 应进行清洁消毒。 8、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9、
26、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与时上报,按 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十二、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射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与积蓄。 2、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射线管焦点或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 对病人进行 光透视、照片或介入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品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在不影响正常操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射线管,避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 4、 加强通风换气,消除机房内有害
27、物质: 除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 次。5、 剂量计佩戴要求: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佩戴在铅围裙里面躯干上。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还需在围裙外衣领上另配一个剂量计。 6、 工作人员上岗需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放射防护监测,同时,有责任协助防护人员对其工作场所和个人进行放射性监测。 7、 按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次,每次佩戴个人剂量计个月。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个月。佩戴周期结束时,由预防保健科处通知各科室防护责
28、任人将剂量计收集上缴,统一寄回监测机构检测并校准。 8、 丢失个人剂量计者,按剂量计实际价格,由个人赔付。 十三、手术室职业防护措施 . 生物因素的防护 () 择期手术常规检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标志物,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须戴手套,实行标准防护。参加感染手术戴双层手套,护目镜等。 () 规范传递器械,一旦损伤,须立即脱去手套,挤出伤口周围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反复冲洗,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包扎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报告登记,跟踪监测。 ()阳性手术安排在固定手术间,门口悬挂隔离标志,谢绝参观。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物品,术后一次性敷料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贴上感染类型标签,由专
29、业机构进行处理。布类敷料和器械严格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 甲醛使用后尽快关闭瓶盖,缩短掀盖时间。操作前后洗手,浸泡标本时戴手套,标本袋严格密闭。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需要解析两个星期以上才能使用。(2) 废气的防护:每次手术开始前常规检查废 气排放系统性能是否完好,处于妊娠期的职工尽量减少或不吸入废气。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1) 噪音的防护: 对科室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做到周期性检查与维修,定人定期检查,添加润滑剂等。可通过安装橡皮垫以降低床、椅、器械车震动时产生的噪音。调节院内通讯系统的音量以减少干扰。对手术室的地面、天花板、墙壁采用隔音材料,洗手间和无菌区间设置隔音装
30、置。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 (2) 放射线的防护: 需线,在有防射线穿透的手术间,手术室外的辐射量人,准备铅衣、铅屏风、甲状腺和会阴防护罩,必要时铅手套、眼罩、面罩,手术间门口挂上“放射 线”的标牌。计划生育期间和孕妇避免接触射线。 术中激光柄使用完后末端应放在湿布巾上,防热灼伤。激光使用过程中所有发光的表面均应遮挡。 . 生理、心理的防护 合理安排工作、保持身心健康,尽量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注意工作姿势,避免身心劳累,减少无效劳动。 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提取重物和搬运患者的技巧。 正确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穿弹力袜,保证睡眠时间。 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十四、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31、防护制度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进入工作区域要按规定更衣、更鞋、戴帽、戴口罩,严格洁污分开,人员不可逆行穿梭。在去污染区工作时,必须戴乳胶手套、护目镜、口罩和面罩,放止污染物飞溅。处理污染器械时,要遵守清洗消毒灭菌的原则,严格执行清洗操作规程,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污染器械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污染源扩散。 、锐利器械的防护:工作人员在接触锐利器械时,注意力应集中。动作敏捷,一次性废弃物置于利器盒内焚烧,重复使用的放置密闭容器内,回收后应与其他器械分开清洗,避免在清洗过程中误伤工作人员,同时防止利器相互碰撞,造成刃面受损。如不慎刺破皮肤,一定要尽量挤出污染血液,用流水边
32、冲洗边挤压伤口达分钟然后严格消毒处理,再行包扎。 、物理因素的防护:消毒员在灭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长袖工作服,戴手套,对消毒室内的管道加强防护,用棉布将工作人员触与到的部位进行包裹。条件允许可安装空调,防止烫伤和中暑。 、化学因素的防护:工作人员在使用和配制对皮肤有刺激的消毒液 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消毒液不慎接触皮肤、眼睛与时冲洗。紫外线空气消毒时,室内应无工作人员。环氧乙烷灭菌时,工作人员不应处在灭菌室,直至解析结束。 、免疫防护:消毒供应室人员应定期进行查体,按要求与时进行甲肝、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并定期检查,未产生抗体的人员,可加大剂量重新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
33、院内感染的发生。 、发生职业暴露实施局部处理措施后,与时上报预防保健科,由被暴露人直接陈述暴露具体细节,由专家根据其暴露程度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十五、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措施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环境宽 敞、充足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和安瓶等锐器 刺伤、划伤或割伤。 、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 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 等锐器;禁止直接将锐器投入垃圾袋内。 、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
34、借用专用套帽装 置。 禁止用手直接整理锐器盒盖上或边缘的针头。 、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 铲和夹子等器械。 、污物时, 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垃圾、来回翻寻废物等, 以免被锐器刺伤。十六、医务人员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 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防护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尽量选择对空气污染小的化学消毒剂,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容器加盖,对化学消毒剂原液要正确贮存。 十七、 化学治疗的防护措施 配药室经常自然通风,必要时安装排气扇。在配制化疗药与为病人进行化疗药物的穿刺注射时,应戴口罩、帽子
35、与双层手套,配制化疗药后的垃圾按药物性医疗废物处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盖。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果药液溢出到桌面,医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桌面。 十八、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到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针刺和切割伤
36、: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与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与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涉与污染物的重大损伤与泼溅 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
37、定消毒的程序。十九、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 、 穿着顺序: 穿着普通隔离衣的 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在 缓冲间内完成) : 手部卫生,按六步洗手法进行; 戴口罩; 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穿普通隔离衣(后开口隔离衣); 穿鞋套(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 (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 戴手套(压住袖口) 。 穿着防护服(连体衣)的 顺序(在病房外,如有缓冲 间应在缓冲间内完成): 手部卫生(此人员可穿着白大褂) ; 戴口罩; 戴一次性帽子(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 穿防护服: 脱卸自己的鞋, 穿着连体防护服裤子, 穿着长 筒套鞋, 穿
38、着连体防护服袖子, 戴上连体防护帽子,拉上拉链;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 (接触隔离可省略该步骤) ; 戴手套(压住袖口) 。 、 脱卸顺序 : 脱卸普通隔离衣的 顺序; 拿住护目镜 (防护面罩) 的前部, 摘除护目镜 (防护面罩)(在 病房外,如有缓冲间应 在缓冲间内完成) ; 脱卸手套; 手部卫生(洗手为主) ; 脱卸隔离衣(解开背带。双手胸前交叉反脱隔离衣,将外层包 裹在内) 二十、锐器伤的应急 、皮肤暴露:操作时不慎被病人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 伤皮肤时,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立即用流动水 冲洗伤口;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
39、毒液,如 的乙醇或者 聚维酮碘(碘伏)进行消毒。 黏膜暴露: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 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 、报告:上报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措施,并在 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 内上报预防保健科科。暴露 源为 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 内上报。 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 伤口多大多深、现场措施、医疗措施、记录、用药记录。 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 由护士长组织填写职业暴露异常信息上报表,预防保健科备案。 、进行医疗咨询,执行医疗措施。 、完成经血
40、传播疾病半年内追踪观察。 、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暴露源为 (乙肝表面抗原) 时, 受伤医务人员为 ()或 (乙肝表面抗体)或 (乙肝核心抗体),则 不需注射疫苗或 (乙肝免疫球蛋白)。 受伤医护人员为 (乙肝表面抗原),未注射疫苗者, 小时内注射 ,并注射疫苗至刺伤后个月,年监测 (谷 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二者反映肝功能的两项指标,升高说明肝 功能损害。 暴露源为 (丙肝病毒抗体) 时, 受伤医护人员为 (),则个月后采血查 、肝功能。 暴露源为 (艾滋病毒抗体) 时, 受伤医护人员为 (),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性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 年;刺伤后 周、 个月、 个月、
41、个月查 。 、随访和咨询: ()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 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在过程中,主管部门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 时请心理医生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 不得向无关 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 二十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要点 医护人员接触艾滋病病人时, 当暴露的皮肤或衣服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穿工作服、戴手套。当血液或者其他体液可能引起飞溅时,须戴口罩乎防护目镜。 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划伤或刺伤。接触病人后手
42、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除手套后也应认真洗手。 医护人员自身皮肤若有感染与伤口,不应参加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和设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液、流动水冲洗伤口,发生其他部位被污染也应与时处理。 二十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安全防护制度 .管理部门为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水围裙、橡胶手套、防水靴、口罩、帽子等)。 、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 、配置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任何在医院内的医疗垃圾都被认为有传染性,因此工作人员接
43、触医疗垃圾的过程中必须着工作服、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工作结束后认真洗手,更换衣服。 、从垃圾桶内拿出垃圾袋时要拿垃圾袋的上部,不要拿垃圾袋的侧部,防止扎伤自己,装车时垃圾袋尽量不要超出车的边缘,防止在运送过程中碰与到他人。 、对于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旦发生刺伤、擦伤等职业暴露时按职业暴露要求与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根据种类与受伤害程度,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跟踪随访。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安全防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二十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二十四、发生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1、 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2、
44、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职业安全教育不普与。医务人员对于职业暴露与其危险性不了解,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不重视标准预防。(医务工作者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国所有的医院 )。、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因不重视或怕麻烦而长期形成不规范的操作习惯: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不戴手套(降低成本;有的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怕病人抱怨等)。 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不戴防护镜。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或针头双手复帽的动作、手术台上递器械、对使用后的注射器或锐器进行毁型。、工作中突发意外、不知情:如急诊抢救时(尤其外伤)来不与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或防渗围裙,医护在操作时被喷溅或刺伤,事后病人被查出是病原携带者。国家现在推行自愿检测,不支持医院对病人强行检测,使得医务人员和病人一样,处于不可知的危险之中。美国健康工作者国家监督部门指出有种器械是导致伤害的主要元凶:皮下注射针头(),组织缝合针(),有翼钢针(蝶形钢针),手术刀片(),静脉内导管管芯针(),采血针()。引起针刺伤害的主要操作是:注射和采血()、处理医疗垃圾()、工作时和其他医务人员或器械发生碰撞()